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危难书生与慈禧太后-伍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8742939
页数:271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与自已人斗,其乐无穷的太平军1从这一章起,我们将集中笔墨说一说太平军由兴旺走向没落的这一段历史,以及湘军在两宫皇太后、奕的清中央政府支持下,是如何打败太平军的,这也是慈禧太后从政生涯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儿。要讲清楚这件大事,实际上我们还得细剥成四个小块块来掰话:一个是太平军的自毁基脚,一个是曾国藩湘军的指导思想,还有一个是两宫皇太后、奕对湘军的大力支持,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了一项,湘军想打赢这仗连门都摸不着。最后,才可能出现太平军与湘军的殊死之战。其实,在太平军的兴起过程中,一直以来,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位置摆放都是一件纠结到令人头痛的事情。在太平天国这种“政教合一”的准军事组织中,我们与其将洪秀全视为一个政治军事上的领袖人物,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凝聚人心的宗教教主,或许还来得恰当一点。政治宗教上,由于“拜上帝会”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宗旨,均是洪秀全一派落魄知识分子所制定的,洪秀全成为了天王,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一国之主,故称“万岁”,这是历史机缘的成就。在这个大历史框架下,杨秀清无力与洪秀全竞争,只能屈就于东王,名列于洪秀全一人之下,称“九千岁”。但是,杨秀清即便是在洪秀全娴熟的宗教领域,也研究出了一顶克制洪秀全的杀手锏,那就是太平天国兴起时,为太平天国内部所确认的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宗法地位。自从萧朝贵死后,杨秀清便成为了太平军中唯一有资格跟皇上帝(天父)直接对话的宗法传人了。如此,在太平军的宗教神权定义上,当杨秀清“代天父传言”之时,他的地位便可以凌驾于洪秀全之上,这是一种奇怪的宗法悖论。在太平天国这个特殊的“政教合一”政治体制中,后来,便在事实上存在了“一朝二主”的政治现象。洪秀全是41岁那年走进繁华的南京城的,52岁病殁,在“日出江花红似火”的小天堂南京城度过了11年。据说,后来的洪秀全不要讲走出天京城门,他连天王府的大门也懒得迈出一步。11年中,除了美女,他的另一种最爱,仍然是他那一套云雾笼罩的宗教理论,对于军事政治方面的大事,则插不上一句话来。有研究者统计,洪秀全来到美丽的南京城之后,11年中仅象征性地颁发过25篇诏书,真是沉默如金。其中,自咸丰四年(1854年)至咸丰八年(1858年)期间,洪秀全竟然失语,5年中没有跟他的臣民公开下达过一纸的诏书!这真是见了鬼的稀罕事了。那么,这5年中洪秀全到底在忙个啥名堂?再懒惰的天王也不可能懒惰成为一个哑巴吧?后来,杨秀清同志倒下去之后,洪秀全搞了一个真情告白,人们这才明白其中的猫腻儿。原来,当时的洪天王,正被杨秀清一点点地掏空成为了一个空心大萝卜,他也是有苦说不出呢。杨秀清除了拥有“代天父传言”这个杀手锏,他还掌握了另外一个绝招儿,那就是冯云山早年所创立的军师负责制。千万别夸奖早死的冯云山忠厚,冯云山早先为太平天国设计图纸之时,为洪天王预备的原本便是一个“虚君”的位子。天王作为太平天国的一种主义的象征,不直接处理军国大事,实权掌握在太平天国的军师手中。当然,太平军中军师这种职位,冯云山实际上是偷偷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只是,在太平军中,能捏会算的,向来混得不如横蛮霸道的。杨秀清弄了一个“代天父传言”的杀手锏出来,冯云山根本无力与他斗法。所以,冯云山一场辛苦一场忙,最后,仍得乖乖地把杨秀清扶上了军师的宝座。此后,天平军中的军政诸事,大抵上便径直从东王府中签发,而没洪秀全的事儿。后来,曾国藩曾将太平军中的这一层人事纠葛,闲话给慈禧太后听:“洪逆深居简出,从无出令之事。”“杨逆具奏请朝觐,洪逆每批:勤理天事便是朝允也。”慈禧看过后,觉得稀奇,递给慈安看。慈安看过以后讲了一句话:鬼话。这曾国藩从哪里抄来的?当然,纵是两宫皇太后挠破了头皮的猜想,也没整明白当初那“洪杨二人转”是如何开张上演的。事实上,并不是人家杨秀清不想了结“洪杨二人转”这一笔糊涂帐。而是杨秀清那一段时间实在是俗念多多,有点忙得喘不过气来。比如,太平军第一元勋杨秀清同志,好不容易从贫穷落后的广西山区来到了雄丽罕匹的南京城中,把个人的小日子弄滋润一点,这不过分吧?于是,东王府建筑仿照天王府格局冲天而起,其气象的鲜美豪华自不待说。据说,东王府中连东王专用的洗脸盆子,都是纯金打制而成的。府内置有特供杨秀清一人专享的妃妾数百名。杨秀清从前在山间烧炭的日子,可把自己逼屈坏了。至此,杨秀清无日无夜、方生方死的淫欲不休。于是,在这个期间,太平军中有了一种传闻,他们伟大的东王杨秀清同志,因为“纵欲过度”,而导致眼疾复发、瞎了一只眼,由此升华成为一个独目精光四射的独眼龙。不过,杨秀清最终满足了曾国藩的好奇心,将解决问题的目光集中在了洪秀全把持的太平天国第一把交椅之上。这是从前封建政治斗争,在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前言

序李治亭作家郭厚英女士近日完成《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第五部书稿的创作,编辑杜康给我送来书稿,邀请我再为该书写序。我已为前三部书各写一序(第二部到第四部),表达了我的不同感受,似乎该说的话都说了,这第四篇序还说什么呢?其实,话题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不少。就我的本意而言,为一部书写序,除了对作者负责,也是为社会尽一点责任,向社会推荐健康的精神食粮,远离那些文化垃圾。另外,序言对广大读者也可以起到导读的作用。话题就从手头这本书的内容说起吧。本书以太平天国于1853年(咸丰三年)攻入南京为开端,终止于1880年(光绪六年)左宗棠率兵西征新疆。这一时段不足30年,但在晚清史中却是非常重要并决定清朝存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内忧外患同时或相继发生,几将清朝逼入九死一生之险境。“内忧”就指是太平天国的崛起,它以反清排满为号召,从广西金田村起兵,奋勇北进,其势不可当,仅历年余,力克江南第一重镇——南京,遂建都于此,改南京为天京。江南半壁,已处太平天国的掌控之中。太平天国之兴,来势凶猛,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大有推翻清朝如反掌之势。此时,清朝入关已200余年,遭遇无数次规模不等的武力反抗,唯太平天国真正震撼了清朝的统治,若与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相比较,自然使后者为之逊色!外患有三:其一,英国与法国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奇耻大辱,莫此为甚!其二,清朝属国浩罕汗国阿古柏率匪徒入侵并吞并新疆南部,建“哲德沙尔汗国”;其三,继阿古柏之后,沙俄趁机出兵,占领新疆西部重镇伊犁,同时,勾结阿古柏,极力吞并新疆。而阿古柏又勾结英国,将其势力引进新疆。眼看新疆就要被英、法等西方列强瓜分!形势如此严峻,已把清朝推入极度危险之中。清朝以慈禧太后为中心,应对危局,在同内忧外患的搏斗中,涌现出如曾国藩兄弟、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能臣,为慈禧所重用,发挥了重大作用。太平天国一方面承受清朝的巨大压力;另一方,内争内斗,相互残杀,终于挡不住清军的强大攻势,在坚持了14年后,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之悲剧,与其说被清军镇压,不如说它是自杀自残,自断其命运!面对沙俄、阿古柏之猖獗,慈禧接受左宗棠的意见,毅然出兵新疆,首先将阿古柏驱逐出新疆,阿古柏被迫自杀身亡,被其侵占的北疆与南疆城镇逐一收复。迫于清军的强大压力,沙俄不得不把它占领的伊犁交还给中国,至此,新疆全部回归中国版图。这段历史,还有日本侵占台湾,英俄窥视西藏……世事纷乱,国无宁日,似有大厦将倾之惑。据史载,此段历史与晚清国情,大致如此。这一阶段的历史就构成本书《危难书生与慈禧太后》的主题。在前序中,我强调史学研究,一要选取大量史料实证历史的真实。二要正确运用理论解释历史,得出科学结论。三要用典雅而生动的文字,再现历史真相。厚英创作清史小说,则与此不同,她把史料进行艺术加工,亦即再创作,运用形象思维,以文学的语言文字,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将历史故事演绎出来。厚英前四部书的创作是成功的,此部书又有新升华,叙事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活、更丰满,关键是给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定位准确,洞察历史内在的真实。厚英感悟历史,洞察历史内在的因果联系,“驾驭”群体人物,游刃有余,熟而生巧,将一幕幕历史话剧如梦如幻般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无疑,慈禧是本书的中心人物,“危难书生”则是与慈禧同处这一历史舞台的主角。“危难书生”者谁?他就是一度威震华夏的曾国藩!而书中“书生”又非曾国藩一人,概指湘军将领大多书生出身。湘军早期创建者江忠源,本系军人;曾氏办团练时,诸如罗泽南、王鑫、邹寿璋都是读书人,与之协办;名气更大的左宗棠也是举人出身。这些书生文人都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投笔从戎,毅然走向战场,在同太平天国军的生死搏斗中,为清廷出生入死,力保大清江山。厚英把这一群体称为“危难书生”,可谓恰如其分。就是这群书生,在同太平天国军的斗争中,不惧马革裹尸,心智明暗交合中,方显出书生识事明理之本色。就是这群“书生”登上了19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大舞台,统率着他们训练出来的一支支劲旅,终于打败了腐败变质且无多少文化的太平天国!执政的慈禧把他们誉为“同治中兴”的名臣名将。以曾国藩为代表的书生力挽狂澜,从危亡之中把清朝挽救出来,他们创造了奇迹,也创造了历史,他们当之无愧。厚英以浓重的笔墨,写曾国藩兄弟的崛起,通过自己的奋斗而达到人生辉煌的顶点;左宗棠同是“一介书生”,李鸿章还是书生,这些著名的人物各有各的起家经历,厚英不惜笔墨,翔实写来。何止这几人!举凡在这场关系清朝命运的大搏斗中涌现出来的各色各样人物,都在厚英的笔下获得了“重生”!太平天国延及捻军之兴亡,乃是本书的“重头戏”。厚英以悲剧的笔调,至为详尽地揭示了太平天国悲剧的缘起、经过、直至以悲剧落幕。尽管学术界对太平天国的辉煌与灭亡发表了数以千记的论文与专著,人们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但真正能震撼人心灵、令人做疾心痛首之状,也只是读了厚英如诉如泣的描绘,才会有此切肤之痛的感受。洪秀全作为一个秀才,敢于造反,动员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无业者及一切反清的志士仁人,同清朝展开血战。这真是一桩伟大的事业!可惜,他们进入繁华的南京后,因胜利而骄,因骄而腐化,相互血腥屠杀,其残暴与凶残,令人发指!厚英把这一幕幕的惨剧不加掩饰地展现出来,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过早腐化腐败的新政权之灭亡并不足惜!我并未忘记慈禧,她是本书的主人公,厚英自然不会疏忽。关于慈禧其人,改革开放前,从学术界到民间,没有谁说过她的好话,“卖国”“狠毒”“贪权”等等,都是给她的评语,近30余年,对她的评价稍有松动,不像以前骂的那么狠,在某些方面,给予适度的肯定。这也是限于点点滴滴,总的评价并无根本性改变,这就是说,她仍然是个反面人物。厚英并不拘泥于前人只成说,首先,她把慈禧看成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慈禧本来就是一个女人,但以往论者似乎并不在意,忽视了慈禧的女人身份。厚英不这样认为,毕竟男女不同,诸如心理、胸怀、识见,特别是品行,皆有性别之差异。只有从女性的视野去观察她、了解她,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她。当然,重要的是她的实践活动,才是认识和评价她的基本依据。例如,厚英以生动的笔触描绘慈禧重用曾国藩等一批书生汉官,终于将南京攻克,将太平天国打入血泊之中,又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大办“洋务”以自强,慈禧给予全力支持;在左宗棠与李鸿章争辩“塞防”与“海防”时,慈禧选择了“塞防”,进而批准左氏进军新疆,夺回已失去的疆土。可以肯定,如果慈禧听从李鸿章的“海防”,弃“塞防”,如果不支持也不准左宗棠进兵新疆,新疆必失无疑!今日中国之版图,就会失去全国疆土的六分之一。仅此一事,慈禧之功劳应与左宗棠同享。厚英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适足以改变学术界的成说,识见如此正确,令人信服。敢于挑战,自立新说,勇气可嘉!人们在谈论慈禧时,往往忽略东太后慈安,以为凡军政大计,皆慈禧一人专制而已。据厚英所述,事实并非如此。在慈安当世之时,与慈禧共同议政,其作为不容低估,更不可一笔抹煞!厚英重笔描绘两宫太后的各自人生,实则是在讲述清宫中的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不禁令人感叹:一个女人在纷乱的时代,竟能安然主政近50年,这真是一个奇迹!也许厚英以女性写女人,她比男人更了解、更透彻地懂女人。我想,这是厚英的一大优势,为男性作家所不及!创作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即指人物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内者为心理活动,包括其品性、嗜好、习惯等,表现为个性;外者为人物之外貌及行为等,统称为形象、这正是学术研究无法企及的,因而与文学作品划清了界限。在厚英的笔下,无论男人、女人、大人物、小人物,都赋予他们各自不同的个人形象。就说曾国藩这个人,他有着深厚的儒家思想修养,内心世界既丰富又复杂,处事待人自有一套,进退、得失、言行等,皆有分寸,把握时机。写好这个人物,实非易事。厚英却是看懂、读懂他的,所以才写出一个真实的曾国藩。慈禧此人以何德何能掌控全局,驾驭大群男人,挥洒自如?她必有过人之大才干,又必有超过时人的智慧,亦必有过人的胆识与眼光。咸丰去世前,遗命顾命八大臣,也没斗过慈禧,为首的肃顺还丢了脑袋。仅此一事,足见慈禧绝非等闲之辈!写出她的真实形象,恐怕是更难!厚英又写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慈禧。顺便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电视剧把慈禧写成是个阴险、歹毒的女人,真是不懂慈禧!书中人物很多,就不举例说明了,读者自会作出判断的。厚英描写人物,各具形象,基本符合其人原貌。这源于厚英详查史料,深入研究史料,终于认识了其人,故下笔有神,写出的人物,呼之欲出,有跃然纸上之感。写到这里,我忽然感悟:书中写了那么多形形色色人物的生死沉浮,如一幅幅人生历险画面,给读者什么启迪呢?这使我想到一个大问题:文艺作品们有何社会功能?改革开放前,这个问题早有明确的规定,一句话,就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当前党的政策服务。具体说,通过文艺作品教育人民、激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至今,以前所规定的宗旨,亦即它的社会功能却逐渐被淡化。而今,文艺作品的价值与功能,就是给人们制造“快乐”,开办各式各样的“视觉盛宴”,让人们因感官受到刺激而快乐!从电视到电影,从小说到戏剧,种种恶搞、戏说、荒诞不经,到处弥漫着“快乐至上”“娱乐至上”的近似疯狂的气氛。远的不说,如近期播出的《隋唐英雄》《楚汉传奇》,还有一些省卫视总是重复播出的《甄嬛传》等等电视剧,一派胡说,把历史搞得一塌糊涂!恶搞历史,颠倒是非,正邪不分,搞乱了人们的思维,败坏了社会风气。我认为,文艺作品最本质的功能就在于教化人民,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娱乐并非绝对的低俗,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孔子两千多年前就倡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用道德、礼教来教化人。这就要靠文艺家们“思无邪”,即思想纯正,创作格调高雅,思想健康的作品,使广大人民受到“无邪”的教育。这些话说得似乎远了点,我想说的是,当今一些文艺家们忘记文艺教育人的作用,任意胡来,相比之下,厚英的这套清史小说,就是“思无邪”的心境,不误传历史信息,如实描述各色人等的人生,正确揭示他们的本质,故读到每个人物,都会获得人生的不同启示。例如: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一号领袖,进入繁华的南京城后,不思进取,以为大功告成,懒得管事,“连天王府的大门也懒得迈出一步”,整日混迹于美女之中!当东王杨秀清威胁到他的宝座时,他便动了杀机,终将杨氏满门及其部属万余人赶尽杀绝!于是,引发内部互相残杀,由此走上毁灭之路。杨秀清野心膨胀,竟欲取代洪秀全。书中描写杨装神弄鬼,不仅羞辱天王,还逼天王给他更多的权利。结果,招来杀身之祸。其他的“天国”要员们就不一一说了。人们不禁为其内部互相残杀扼腕叹息。洪杨之乱,告知世人:不可腐化、不可谋私利,不可分裂。否则,必然自取灭亡!曾国藩乃一介书生,在同太平军的战斗中,一败再败,甚至欲自杀以明志。但他败而不馁,硬是坚持下来,直至大破南京。这种死命坚持的精神,不是很可贵吗?他有大功于清朝,但功高不赏,他容忍、心胸大度,主动裁军、交权,以释慈禧之疑心。这样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家庭的安宁。曾国藩所为,实属明智之举。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却有着坚强的意志,做事果断,行动迅速,又多谋善断、不论多么强大的男人,在她面前纷纷败下阵来。她不愧为那个时代中国第一女强人!且不论她做的事是否正确,但她的才干、智慧,特别是其意志之坚强,不能不令人信服。可以说,通过厚英对绝大多数人的描写,无不具有人生启迪的意义。人物太多,他们的人生经历各式各样,受文字限制,不便一一罗列。如果采用戏说、胡说,就很难总结出他们的人生经验,我们也难以作出判断。我想,厚英的书能给人们以启示,这也证明此书获得了成功,它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又写了这么多,不能再写了,就此打住吧!以上议论,算是我读此部书的点点感受,是为序。2013年1月16日夜于北京神州数码大厦

内容概要

郭厚英,女,浸润文字二十余年,文字散见于国内诸多报纸杂志,为天涯“煮酒论史”热度写手,尤长于历史类、女性类细腻文字的描写。著有民国历史《尘埃里开出的花》、《那一世的风情》、《王牌潜伏:大上海的黑白人生》、《夜上海往事》等作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与自己人斗,其乐无穷的太平军第二章 “不信书,靠运气”的湘军第三章  风雷动,旌旗奋,战安庆第四章 两宫垂帘,给湘军带来明媚的春天第五章 通往金陵城下的辉煌血路第六章 在灿烂中,忧伤凋落的湘军第七章 慈禧的扬李抑曾治术第八章 想要飞得更高的“自强运动”

编辑推荐

《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伍,危难书生与慈禧太后》编辑推荐:一部现代人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大清王朝,汹涌澎湃,终不免覆亡。开国轰轰烈烈,因为有孝庄而更添精彩。百年盛事,转瞬化为历史尘埃。末世衰败,慈禧欲挽狂澜,但无力回天,是非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历史题材最具突破性作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国内最权威的清史专家,李治亭、杨东梁、王俊义联袂推荐!《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系列丛书为清史通俗读物,全书夹叙夹议,以详实而准确的资料,细腻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清朝近3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再现了清朝历史上两位特殊的女性——孝庄与慈禧曲折纷繁的一生,以及两位女性对清朝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全书视角独特,给人新奇的读史体验,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清史题材作品。著名清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李治亭先生将该书与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清史作品相提并论,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作者简介

《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伍,危难书生与慈禧太后》内容简介:走进繁华的南京城,洪秀全与杨秀清为争太平天国的真正老大进行了你死我活的争斗。石达开撇下胡林翼、曾国藩两个苦主,去找洪秀全理论去了。湘军迎来了自己的小阳春。曾国藩有幸被慈禧捧为天皇巨星,但走红的左宗棠却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慈禧刻意挑起的与沈葆桢、左宗棠之间的政治纷争,令曾国藩品尝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忧伤滋味。大战结束了,慈禧对权力作出了新的诠释。慈禧发动蔡寿祺参劾,给恭亲王奕进行了灵魂的洗礼。而让曾国藩去处理天津教案。□一个王朝,经过太平天国战争的持续动乱,在崩溃的瞬间,出现了慈禧、慈安、奕、文祥一批清嘉男女,辅以地方上引领风骚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他们齐心协力,使得清王朝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危难书生与慈禧太后-伍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