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与效率: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

出版日期:2016-11-1
ISBN:9787208141614
作者:林超超
页数:249页

内容概要

林超超,女,福建福州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基地班本科,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硕博连读,2013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基层社会与劳工政治。先后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史林》《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数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级身份与上海工人的物质生活研究(1949—1965)”(14CZS022)。

书籍目录

跨过1949:20世纪中国整体研究刍议(代序)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几个概念的厘清
四、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主干资料
第一章 政权更替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接管与改造
一、私营经济的恢复与改造
二、国营经济的建立与管理
第二节 从民主改革到生产改革
一、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二、私营企业的民主改革
第三节 苏联模式的搁置
小结
第二章 计划与效率:“大跃进”前的制度化管理
第一节 技术普及
一、学徒制度的演变
二、技工学校的培训
三、“先进经验”的推广
第二节 组织管理
一、计划管理
二、指标激励
三、内部监督
四、国家监督
第三节 劳动激励
一、生产动员与劳动竞赛的兴起
二、劳动竞赛的制度化
三、“难产”的经济激励
四、工厂里的政治文化
小结
第三章 动员与效率:“大跃进”中的计划管理失序
第一节 权力下放与指标体系的失控
第二节 技术革命与国家动员
第三节 “鞍钢宪法”与反制度化管理
小结
第四章 纠不了的偏:“大跃进”后的制度重建
第一节 “大跃进”之后的经济纠偏
一、指标收缩
二、精减人员
第二节 《工业七十条》的问世
第三节 试办托拉斯
第四节 “三五”计划的编制
小结
第五章 稳住生产:特殊年代的工业组织
第一节 “社教”运动中的工业组织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业组织
一、革命与生产的拉锯
二、“工人造反派”的行动
三、计划管理的失常与恢复
四、“七二一”大学的兴起
第三节 “四五”计划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小结
第六章 效率优先与上海工业企业的改制
第一节 政治变局与经济纠偏
第二节 打破.禁区
一、“洋奴买办”
二、“企业自治”和“利润挂帅”
三、“奖金挂帅”
第三节 理论重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低下的经济效益,给后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发现同时期国家在追求效率上作出的努力。林超超著的这本《动员与效率(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认为,1949年后的中国是在短缺的社会资源基础上实现其工业化诉求的,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显示了中国计划经济和劳动激励的独。以生产指标构筑起来的指令体系和赏罚体系,是国家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器;对劳动竞赛等群众运动式的生产动员方式的青睐,是国家常用的一种针对劳动者个人的激励办法。然而,这种激励机制在换来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是不可估量的效益流失。


 动员与效率:计划体制下的上海工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过程描述相当不错,一些细节材料非常有趣,深度研究的有意义的尝试,black files 合辑。 数量赶超与专业化管理在文革前经济发展中相互较劲,最终让经济发展完全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文革前发展工业中因为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异(为了数量,工厂扩充产能,结果造成质量低劣加之能源不足,辅料不足,产量实际上也无法真正长期的增加,另外工业对农民工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农产品的巨大需求,这是农业大跃进发生的前提条件,而后又数次反复,大跃进之后文革之前数年间产量与专业化管理的冲突又数次上演)出现的工人扩招和下岗相交替的奇异现象,另外工厂部分工人的临时工背景以及对同工同酬的诉求也是文革造反派借政争突起的原因,在这点上无疑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此书可以称为共和国改开前经济史的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