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48781
作者:羽戈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羽戈:吃货,退步青年,不自由撰稿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自由谈。大道不行,各尽本分。撰有《从黄昏起飞》《穿越午夜之门——影像里的爱欲与正义》《百年孤影》《酒罢问君三语》等。
老树画画:他的画作,既有金冬心的笔触格调,又有丰子恺的简约意蕴,朴素随性,那个固 定不变的民国长衫先生的恣意妄为的悠闲状态,间或野草、懒猫、困鸟,散淡轻松的笔墨却透露着生命的活力律动。

书籍目录

祖 辈
父 亲
胡天然与胡青莲
三老爷
铁拐李
马二毛
憨夫子
王老师
书店老板
曹和尚
徐老鹰与徐小凤
张麻子
武 痴
小 卢
肖 辉
何 启
刘诗人
刘大龙
丁老师
古老师
莫疯子
此间少年
张达君
张进锐
姚 伟
王 恒
陈立洋
王玉春
蛋 总
阿 桂
颜 言
童 亮
卢云豹
王人博
钱律师
两个李诗人
楚狂先生
柯 平
袁裕来
吴 波
三十自题
书札十通
跋:少年子弟江湖老

作者简介

《少年游》是一部普通人物的非凡传奇,也是一部现代版的《世说新语》。它塑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非凡而又普通的人物,讲述这些逸闻轶事。书中既有嗜书如命、大忠大义、忧国忧民者,也有在现实的激荡中丢盔弃甲、游戏红尘、纸醉金迷者。
书中第一部分刻画了像《活着》里富贵一样际遇的爷爷,嬉笑 怒骂的莫疯子,快意恩仇的马二毛、纵横江湖的徐老鹰等等,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消失已久的元气充沛的民间传奇;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大学时代里将生命活成诗歌的张达君、在爱情与哲学间彷徨的纯粹者王恒、离经叛道的女酒仙颜言、西政隐士卢云豹、“敏感者”王人博等等,则可以说是一部的理想丰满而又富有诗意的校园传奇;……
追忆逝水年华,兴叹人生百味,他在这些人物的坎坷命途中塑造了一个广阔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世界如同江湖,英雄好汉辈出。
《少年游》虽不如《世说新语》那样完备而博大,而且写的都是普通人的日常传奇,并非那些高蹈名士,但是其文笔凝练隽永,笔下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不正如《世说新语》一般?
在今天,和写历史一样困难的,还有怎样书写平常。羽戈笔下的那些平凡人物,如实记录,无须夸饰,便自带传奇色彩,足以动人心魄。他借这些普通的传奇故事触摸到了由个人史向时代敞开的真实印记,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人物灵魂自有一番浩荡、一番格调,也在于它如实地铺展了我们生活中理想而又现实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的珍贵和特别之处也在于插入了@老树画画 先生的画作,封面也采取了画作中的意向进行设计,他的散淡轻松的画风跟本文的文风浑然天成,更生发出来几分趣味与意境。


 少年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深夜电话响,羽戈接起,是兄弟童亮。童亮说,我在长江边呢,想起当年一起纵酒狂歌,真是这辈子最快意的时光……羽戈直觉不对劲,慌忙激他:等将来咱们再好好喝一次!结局是,兄弟没有跳江,而是进了司法局。多年后再见羽戈,他满脸绝望:我们本来约好永不向体制妥协,可我终究拗不过家人,考了公务员……  《少年游》写的40多个人生中,童亮不算显眼。书前半部分写故乡人物,从彪悍的鱼行老大到深藏不露的“武痴”,个个有古龙式的传奇和悲凉宿命;后半部分写大学知交,诗人侠女比比皆是。但童亮的故事,却精炼地体现了本书核心问题:当理想与现实在眼前分裂,我们明明是自由的,为什么最终还是妥协了?  这是个标榜“不自由,毋宁死”的时代,可口号归口号——当我们加完班身心俱疲,想换个清闲的工作,却舍不得高薪和前途时;当我们受够了雾霾,盘算着移民,看看年迈的父母,只得叹气断念时——我们会发现,自由咋那么难。  在这个意义上,天才羽戈和我们并无两样。生于最守旧的中原小城,从小所见的不平事,让他萌生除恶扬善、匡扶正义的理想;然而大学时在律所和检察院的实习经历,让他对法律与体制心生绝望。最想做的事,却没法做。人品酒品俱佳的他,幸得不少肝胆相照的朋友,痛饮彻夜。羽戈说,若不是因为爱人,他宁愿把工作后的十年,换大学的一瞬。青春就算潦倒仓皇,只因满含无尽可能,便显得光明绚烂。而理想有多绚烂,现实就多晦暗。  在晦暗的现实里,童亮溺水了。有人说,一切我们做不到的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不想做——又要高尚,又要稳当,人的愿望总在相互矛盾,难以周全。所以,童亮不会真的跳江,他只是对放弃了更高尚的那个愿望的自己,感到羞愧。  然而,真的有必要为此羞愧吗?才华横溢如羽戈,他有资本在体制外写文章养活自己;但对于平凡的大多数,自决于祖国和人民,又能怎样呢?羽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处在朝不保夕的陆地,却不指责或忽略溺水的兄弟,反而背负着他们的痛,一同寻路。笃信基督的陈立洋是羽戈的另一至交,他也曾远离世俗,后来却成为法官。对于有信仰的人,这份工作当然充满矛盾。在信中,羽戈与他共勉:就因为不忍见世界荒唐、苍生受苦,不管有没有用,我们都得像精卫填海那样,不断努力。世界不会因我们而好起来,但努力必不全然白费。这番话同样,也可以送给童亮。掉进污浊的水里,未必只能淹死或同流合污。在束缚重重的人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对的事,就也算是实现了一种,非典型性自由吧。
  •     尼采说:任何苦难都无法,而且永远无法让我对我所认识的生活作伪证。在这本羽戈自认为写过的书中最富感情的文集中,大抵是用春秋笔法如实记录尘世烟云,少夸饰地摹写出了一个个看似平凡却又非凡的小人物,笔调凝练隽永,笔法洗练简捷。书的主体,是作者在《新京报》所开“旧年人物”专栏,所摹人物如嬉笑怒骂的莫疯子、快意恩仇的马二毛、以自焚守节操的三老爷、爱诗成魔的憨夫子等等,性格或任诞简傲、或方正雅致……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触摸到传统与民间的根脉,以及潜伏于民族血液中的潮汐。他们虽非高蹈名士,却也活出凡尘滋味。这些已消逝的旧年人物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只剩回忆。羽戈文字的可贵之处有时就在于用回忆沉淀生活,用文学笔法与平庸生活拉开距离,以超越生活与历史的艺术性构思作为理性依托,以非常态的细节来揭示常态生活背后的深层问题,以一个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透视社会、反观历史,引起我们的思索。但作者的悲悯之心不时浮现,有时不惜使用曲笔温柔相待这个世界,故而没有去写令那些逝者难以瞑目的苦难,没有去写徐老鹰的英雄末路,没有去写王玉春对同学的欺骗……这样的冲突造成作者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着这个时代某些挥之不去的纠结吧。当现代化的滔天洪水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刷着民间社会最后的堤岸与村庄时,积极的书写者作为洪水来临之前最后的逃生者,能否接通地气,能否坚持书写民间与底层,能否坚守原生态叙事,最能考量一个书写者的操守和格局。正如羽戈感慨:“我不奢求他们借此而流芳,我只想证明,他们曾走过这块土地,走过春天的繁花秋天的冷月,走过你的美丽我的哀愁。在时间与世界的尽头,我们必将重逢。”因此书写他们,于时代而言无疑具有积极价值和特定意义。此书另一枝干,是曾收入作者另一本文集《酒罢问君三语》的“同学少年”。这部分文字稳稳扎根于鲜活的现在,端出的是那些扑面而来的寻常岁月,被现代化、商业大潮和消费时代定格的校园生态,可称得上是一部理想丰满而诗意无限的校园传奇。传奇里,有通达而自由的张达君,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王人博……羽戈在这些人物的坎坷命途中塑造了一个个广阔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追忆逝水年华,兴叹人生百味。写他们的用意,不只是在于文字的温情,更多的是在重返旧时光。“那是最好的时光,那是最残酷的时光,犹如洪水,洗劫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情谊,则是洪水过后幸存的石头。”写他们,也是在缅怀“一杯生别离,二杯看剑气,三杯上马去”的快意恩仇的生活。读来,感觉他们本身就是俗世传奇,不时感动着我们。大抵是作者尚未被江湖人事磨老磨钝、磨圆磨滑的一颗心,随时接受也散播着感动吧。用这种感动之心看人,平凡人的神采何尝不灵光闪闪?文学作为一种历史记忆,需要一定的篇幅来容纳它的历史性想象。但在今天这个充满无厘头的时代,有时所见的真实比虚构还要虚构,比荒诞还要荒诞。无需想象,便发现生活的表情远比小说丰富、离奇。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天书写平常和写史一样困难。羽戈巧妙地借这些普通的传奇故事触摸到了由个人史向时代敞开的真实印迹,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塑造的人物灵魂姿态纷呈,更在于它如实地让我们见证了这个世界理想而又现实的方方面面。诚如作者所言:“如果说《酒罢问君三语》是对我自身的见证,那么《少年游》便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见证。”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与最后的爱。原作者/邱向峰 原载于/《渤海早报》
  •     有一个地方,你有多爱它,就有多恨它,你有多恨它,就有多舍不得它,你有多舍不得它,就有多想逃离它。这个地方是家乡。羽戈无疑是成功逃离家乡的那批人,可是他的逃离并不彻底,在精神上,他仍然眷恋着那个地方,所以到了而立之年,他还要回过头来写写那个地方。对此,他自己在一篇第三人称主语的文章中的说法是“他谈起家乡,常常嘲讽,并刻意标榜自己的叛徒身份,以示决绝。其实在他心底,还是有一些割舍不下的东西。他喜欢那古典的一面,他笔下的南巷街坊,大都古风蔚然,不似此世人物,这绝非他的虚拟,十八年来,他所见便是如此。”他用了一个词——“古风”,这也是我翻开此书后的第一感觉,无论是“一梦五经通”的刘大龙,隐于乡间的武痴姚伯伯,仗义敢为的王老师,还是听名字就不一般的铁拐李、马二毛、张麻子,都像是从武侠故事里走出来的人物,有一股江湖侠气。羽戈说是写从小所见,我却认为或多或少他都是用了虚笔的。因为即便是写身边普通的师友,他也写出了一股不凡之气。就我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这并不正常。羽戈的文笔极好,书中许多篇章都让我想起了曾获得当代汉语贡献奖的野夫,可是他与野夫的差别在于经历,野夫笔下的人物看得见血肉,其文字像钉子,钉下去就见血;相比之下,羽戈笔下的人物就显得虚浮了。到底是缺些历练,所以文中的愤懑不郁倒似是少年强说愁。我举一例——《钱律师》,文中写钱律师的虚荣,滑头,邋遢,末了还半开玩笑地将自己没有走上律师之路的责任推到他身上,虽是戏谑之语,但怎么看都像含着一股怨气,文章也就不那么洒脱了。对于自己的文字,书中有这样一段,作者写自己与高中同校的小卢的比较:“当年尚可一比,则因彼时的文风,喜夸饰,慕华丽,这恰恰是我的擅长,小卢的文章,袭自朱自清,平淡而深挚,反刍再三,才能品出其妙处。至于见识,我尖锐,他通透,究竟是他高明,不过我更能迎合少年意气。”我不知那小卢现境如何,但其中关于作者自己的评价即使是放在现在也是合适的。抛开此书,在羽戈的博客中可以轻易找到“意气”的存在。作者在书中写好友吴波,引了一段《洪光寺》中洪转和尚的话,并评论道:“安详、平和不仅是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为;心中通达,面目才能通达;心中看透是非,或不存是非,面目才能淡然。”想来这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只是终究是少年子弟,血犹未冷,所以才有了这样一本书。所以书中也才会有这样的句子:“他只记得,九月中旬,在那列半夜两点出发的火车上,他始终无法入眠,他努力张望前方,前方缺一片混沌。他不知将迎来什么样的青春,他更不知,青春那么长,却那么短。”书中有一人李全平,羽戈写“李全平虽然常写些赞美诗,心中却无一丝政治负担,说到底,他视政治为无物,所以赞颂也好,批判也罢,无可无不可。”若真能做到如此,才算是真通透了,若是羽戈到了此等境界再来写此书,相信书中很多文章都会被他自己拿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读平媒的结果就是根本不知道这是哪位。只是觉得广西师大出书,封皮柔和,手感尚可。而那首唐多令又与个人经历关系太重。其实前半故事尚可,作者一看就是写惯了的,不是新人。好处是不生涩,坏处是难免失于套路。到后面叙述朋友熟人,非要把自己绕进来,非要讲自己的理想追求意识形态,就有些可惜了。不管是谁,企图写活着的人、熟人、可能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有掩饰修改。而这种文章,一旦失真,或企图加入自己的立场,就意趣全无。所以,只好说可惜罢。
  •     2016年7月。鹅城以前是故城。小县城,大重庆,歌乐山上少年时。伤心岂独西政人。
  •     文艺青年成为文艺中年,始终改不了一身酸气。
  •     这种富有趣味和回忆的短文,读来很是悠闲,一个个人,一个个故事,都是时光的一部分。
  •     无论是“旧年人物”还是“同学少年”,每一篇故事最后戛然而止,令人唏嘘。人民心酸百态的人生若此,让人感叹。一篇篇故事如走马观花,前脚刚讲完的人物,后脚出现在下一篇故事中,一下子就记不起来了,有点像故事会。
  •     老樹的配圖很不錯。文字也自然,前半部分好,後半部分失去閱讀興趣了。
  •     前半部分文风像是野夫,后半有点不足为外人道。作者在宁波,乡党情节支持着看到最后,书信部分还是弃了。
  •     好读的散文,并不喜欢。看遣词的古意还以为是旧社会走来的人,大抵才子。
  •     20161002-20161009 很喜欢的一本书 少有的一本 有急促想读完的欲望的 少年故事 还有 重庆
  •     后半本真的不是在炫技吗
  •     写了一半的好书。前一半的故事丰富而有光泽,后面一半少了点滋味。
  •     30岁左右的人读刚好。都是我们这个年龄会遇到的邻居街坊,同学,朋友等。总有一个描写的人会触动你。
  •     全书两部分:家乡人物与学校人物。感觉看校园人物对我感触深一些。
  •     文采斐然……前半段写家乡父老有种隐世高人的武侠故事的味道。后半段写朋友同学,暗含对时事的针砭,苦大仇深,不喜。同为法科生,文里面提到的法学大家和法学著作,颇为熟悉。
  •     终不似,少年游。
  •     几篇人物小记不错,才气有余,但愤怒多于思考。
  •     偶然在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看到 被标题、装帧还有插画吸引 夹杂于篇末的诗 也是惊喜 读文章 文字上有传统汉语的快意(跟野夫有点像) 文章内容多是普通人的传奇 书写人间 反映时代 喜欢,4.5星+0.5星捧人气。
  •     写人,活灵活现。写思想,不知所言。
  •     前半部回忆老人好于后部,才气才子
  •     读书人写的小品文,文学造诣不高。要是会写小说,里面有几个原型倒是可以发展一下。这类作品属写作者个人生命的阶段性总结,是一次个体记忆的梳理,写作格局小对读者意义不大。这个书还有个神奇的地方,加入老树画画十几二十幅插画,并作卖点,然而全书选用轻型纸和黑白印刷,妙。
  •     前三分之一可以看看。
  •     难得看本书
  •     他的世界里能人志士频集,可叹自己身边从无可交谈之人,都是小县城走出来的孩子,是我的家长贫乏,还是自己的封闭? 少年不读书,日后补不齐
  •     一个人的独家记忆
  •     本是冲着现代版的《世说新语》的口号买的,故事感情真挚,但语言不得不说却非我所喜欢的类型。
  •     很喜欢他的文字,但....为什么人家的大学同学相识的友人都那么有个性那么生动?读来总是觉得自己本科白读了,且自己是个废柴。
  •     大二时候偶尔在图书馆翻到这本书,前半部分甚是惊艳,作者的文笔犀利老道又带文白之风,可见文字功底之深,在他的面前感觉自己的小随笔简直如一洼浅水般浅薄,从此记住了羽戈这个名字,很幸运的是我们居然住在同一个城市,有幸希望能拜访一下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     “我们已经完全变成二十岁的时候我们与只抗争的东西。”——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老友重聚》
  •     数年一瞬,我觉得自身并没有发生本性上的变异,理想,信念乃至性情,激越或沉稳,锐利或宽和,此中固然此消彼长,总量却是守恒。
  •     文采斐然,不如野夫。
  •     不患磋跌,患不能自奋
  •     每个人物都是时代的缩影,小说分为2部分,一部分为吴县的人,悲剧,一部分为大学同学,岁月流转,回不去的此间少年
  •     喜欢前半部分故乡人,处江湖之远。后面的那部分反而有些世故了。但是闲来读读也还是不错。惊觉今年读了不少的短篇。
  •     书里有股气 那种年岁渐长但依旧有不安和愤郁的气
  •     写家乡人那部分比较好看
  •     初看尚可 越看越完
  •     前半部好于后半部。书札有点意思。《守望》已不是当年的《守望》。
  •     感覺書裏的人都像俠客一樣 莫名就被震懾 卻是一種迂迴的力量
  •     喜欢前半部分的故乡人。
  •     前半部分寫縣城舊時小人物,藏龍臥虎,有血有淚,更喜歡。後半部分憶舊日之我,憤懣不平、意氣難消,格局就小了些。綜合還是推薦。
  •     作者跟我一个学校。听作者娓娓道来,就像在讲自己的故事。
  •     终不似 少年游
  •     让我想起了一些人。
  •     文字华丽,真诚过度稍显做作~~后半部分某些人物持保留意见~~
  •     读懂了自然觉得好,不懂,说什么都没用
  •     普通人的江湖,世事无常,珍惜身边人。
  •     我们身边同样的有很多有趣的人,会让人一直记得。以笔记之,只是让世界多一丝其存在过的痕迹。不知会消失于何时,且把温暖留下。读罢记得四句话,其一是不以大义责人,其二适之云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其三为我努力去刻写真实,却担心这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真实,其四谈到没有你们,大学对我来说毫无意义,那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江湖。少年遇到的人总是会格外影响着我,我的生命因有人而充实,他们见证着我,我记录着他们。
  •     装帧和插画设计的挺有心。插画还有搭配的古诗词。内容方面就是一般的小品文,尚可,但也不出彩。
  •     少年时代的老师,大学时代的同窗,法律业界的精英,不得不说作者出色文笔中透露出来的点滴情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