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觀東亞

出版日期:2016-3-9
ISBN:9789570846941
作者:白永瑞
页数:344页

内容概要

作者:白永瑞
1953年韓國仁川出生,現任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系?授,延世大學文學院院長,並擔任創批社主編,前任延世大學國學?究院院長與中國近現代史學會(韓國)會長。主要最近論著包括《回歸東亞:探索中國的近代性》(首爾:創批社,2000)、《???〈東???〉》(共編)(東京:作品社,2006)、《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台北:臺社,2009;北京:三聯書店,2011)、《見識台灣:韓國與台灣共尋新徑》(共編)(首爾:創批社,2012)、《在核心現場重思東亞:共生社會之實踐課題》(首爾:創批社,2013)、《社會人文學之路:作?制度的學術,作?運動的學術》(首爾:創批社,2014)。目前?究集中於東亞論述比較?究和20世紀東亞思想史。

书籍目录

《台灣與東亞》叢刊發行旨趣 陳芳明
我們追求怎樣的東亞──寫在白永瑞《橫觀東亞》書前 陳芳明
導論 白永瑞
第一輯 韓國的東亞論
第一章 從「核心現場」探索東亞共生之路 王艷麗、謝秀梅譯
第二章 連動的東亞,問題的朝鮮半島 宋文志、崔金瑛譯
第三章 東亞中產階層的成長與民間社會的形成 王元周譯
第四章 複合國家與「近代的雙重課題」──重審東亞二十世紀歷史
宋文志譯
第二輯 韓國的中台論
第一章 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探索批判性的中國研究 崔金瑛譯
第二章 變與不變──韓中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崔金瑛譯
第三章 對韓國人而言台灣為何──重看韓台關係 謝秀梅譯
第四章 從核心現場重思「新的普遍」──評論「新天下主義」 崔金瑛譯
第三輯 社會人文學與批判性學術運動
第一章 開啟社會人文學的新地平──從「公共性歷史學」談起 謝秀梅譯
第二章 作為全球地域學的韓國學之(不)可能性──走向普遍論述的建構
崔金瑛譯
第三章 共感與批評的歷史學──為東亞歷史和解的建議 王元周譯
第四章 中國學的軌跡和批判性中國研究──以韓國為例 李珠海譯

作者简介

倡導東亞視角之必要性
這個視角超越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框架
《橫觀東亞》是白永瑞回顧多年來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
在朝鮮半島、台灣、沖繩等核心現場
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省察成果
白永瑞長期以來與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知識分子建立連帶,引領東亞論述,這是他向華文世界推出的第二本史論集。
白永瑞所說的共生社會是朝向能更充分體現人性尊嚴的區域共生社會的「作為過程的東亞共同體」,並且從這個視角對當代中國思想界、中韓關係史及台灣人認同進行梳理。突破既有的分科學術的界限,繼而探索新的學術理念和制度。
白永瑞長久以來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和編輯者,這三種角色形成的自我認同,讓他遊走於作為制度的學術和作為運動的學術之間,構思革新學術體系的學術論。並且試圖透過「社會人文學(Social humanitie)」這個新思路對歷史學、韓國學和中國學進行重構。


 橫觀東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有兩本關於東亞的新書,兩本都買了, 先讀白永瑞的這一本。﹣喜歡他提出「雙重周邊的視角」,即在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史發展上被迫踏上非主體化之路的東亞的周邊視角,以及東亞內部的位階秩序中被壓抑的周邊視角的問題意識。這如放在香港的脈絡中,前者牽涉到香港如何看待英國殖民帶來的現代化經歴以及自身的主體性與之的關係,後者則關係到香港與中國(以至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關係。﹣老實講前者在香港一直得不到認真的處理,我們的主體性恰恰是建基於殖民(主)之上,而當中的反省及批判卻因為‘50年不變’的說法以及一國兩制下的格局下給急凍起來。後者在現時的‘中港矛盾’中則矇蔽了香港人的區域及歴史視角,而導致對中國的理解有所偏頗。﹣作者提出的「核心現場」概念,即指出了朝鮮半島、台灣、沖繩及香港等地,最能呈現上述「雙重周邊視角」的問題意識。可惜的是作者對香港的討論並不算太多,有時會引用內地學者(如汪暉)的說法,即以‘一國兩制‘的實踐展示’漏洞主權‘、中國的‘帝國特性’中的彈性、國民國家在帝國傳統下可以鬆動的空間等,卻沒有審視一國兩制的實踐過程的困難,乃至與香港知識份子的對話。如果有機會促進這樣的對話及認識,對香港現時的困局有所裨益的同時,也可能可豐富作者的論點。﹣之前讀柄谷行人已有論及中國的‘帝國’背景。當然帝國一辭本身就不是中國原有的概念。學界重新提出這概念,與其理解為在觀望中國會否成為新的帝國,似乎更多在期許如何在帝國傳統(即非國民國家/民族國家)中找尋突破現有政治、世界體系格局的資源。這樣的提法並不是否認從傳統到現代的跳躍,但同時也是提醒我們這過程並不是截然二分,而中間有不少傳承與整合。這樣的提醒在閱讀中國近代思想史(如溝口鴻三、金觀濤等)時已有所察覺,在政治歴史層面看來也是如此。當然本書的重要提醒時,帝國的存在本身必然與周邊國家有關,故強調這視角的同時等於提醒我們,要警惕中華中心主義的情況。因為帝國/周邊本來就是一個系統。﹣在閱讀作者討論台灣的處境時,突然讓我有一個’聯想‘。相比起香港或中國大陸,台灣在很多方面的’進步實踐‘都比較前進(如環境、性別、族群等)。這除了與民主化有關外,我也在想其不完整的國民國家地位,某程度上給予(或迫使了)這地方要尋找另類的發展路徑。就等於正正因為朝鮮的分斷,讓他們有機會探索’複合國家‘的機制一樣。不知呢,純粹憶想。﹣作者以東亞連動的概念出發,強調朝鮮半島對分斷體制的探索,其實與香港一國兩制的探索,台海關係的發展,沖繩的社會抗爭等相互牽引相互支持。真的很希望有能者能把白永瑞的這些想法帶到香港,讓我們在’本土主義情緒‘的高壓中有所喘息,看到彼此。﹣白的文章提到日本及韓國都出現’網絡右翼‘,這也讓我想起了中國的憤青,以及香港以網絡起家的本土右翼。﹣這本書反映了韓國學者們對中國乃至東亞的努力思考,以學術及社會運動相互促進,探討世界體制下的’核心現場‘﹣﹣東亞﹣﹣的未來走向。只怪自己不才,無法進一步探討香港在當中的關係,但我的直覺是這肯定是有關,並期待日後有更多有識之士能豐富相關的實踐與討論。想到自己與台灣、沖繩、朝鮮半島等不同地方的努力相關時,那種同志感及開濶視野,真的讓人很有觸動。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在诚品铜锣湾店翻了半小时
  •     第二輯《韓國的中台論》之第一章《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探索批判性的中國研究》、第二章《變與不變——韓中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作者多次提出的「雙重周邊的視角」、「核心現場」觀念。對現代中國恢復「朝貢體制」的擔憂與批判;茂木敏夫委婉批評汪暉對孫文大亞洲主義的解釋源自中國特有的「平等」觀(p.168);作者批評葛兆光「從周邊看中國」視角,只是想透過地理位置上的周邊國家和民族,來更多角度的解釋中國,而非作者自己提出「雙重周邊的視角」(一是在以西方爲中心開展的世界史中,被迫走上非主體性道路的東亞的周邊視角,二是在東亞內部的等級秩序中被壓抑的周邊視角。不只葛兆光所指的位於中國這一中心之周邊的國家和民族,而是包括在中國內外的周邊存在——位於國家縫隙的各種民族、地域的主體)(p.p.176-177)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