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颂之培养计谋/关爱留守儿童系列

出版社:卢旭东、赵海英、 李乡状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01出版)
ISBN:9787546382012

章节摘录

【文学品读】    以逸待劳的关键就是要求争取掌握主动权,养精蓄锐,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以此来痛击远道而来进犯的疲惫之敌。只要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积极应对敌人的进攻,待敌人疲倦之时,后发制人,将其一举歼灭。“以逸待劳”中的“待”,并不是指消极地等待,而是讲求积蓄自己的实力,伺机而动,达到克敌制胜之目的。    三国时期,关羽被吴国所杀,刘备怒发冲冠,亲自率领七十万蜀军前去讨伐吴国,为义弟报仇雪恨。蜀军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吴国派陆逊做大都督,率军五万迎敌。    陆逊知道蜀军气势正盛,并且彼方兵多,己方兵少,如果两军对垒,很难取胜。他想到一计——以逸待劳,于是决定将自己的五万大军按兵不动,以静制动,观察蜀军的变化。    陆逊命令吴军全部撤出山地,如此一来,已经深入吴国腹地近五六百里的蜀军还在山地中奋战,由原来的主动地位变为了被动地位,想要和吴军对打,吴军却又不理睬,欲战不能,将困兵乏。    两军相持了将近半年之久,蜀国兵士的斗志早已松懈。军队在山林中安营扎寨,战线绵延数百里,这已经犯了兵家的大忌。陆逊抓住机会,命令吴军全力进攻,蜀军由于战线太长,首尾难顾,被吴军打得措手不及。陆逊趁势进攻,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损失惨重,慌忙撤军,这就是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蜀军的故事。    陆逊在这一战役中运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四计“以逸待劳”。他善于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形势,采用以静制动的策略,终于以五万大军战胜了蜀国的七十万大军。在战争史上创下了以逸待劳、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战例典范,为后人所传颂。    于此,相信你对“以逸待劳”这一计谋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千万不要急躁,不妨静下心来,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静静地观察事情的变化,等到形势好转的时候,果断地抓住时机,困难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    【链接小贴士】    陈庆之夺取涡阳城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各国连年征战,稍有稳定,就又开战,有一年梁军要攻打北魏境内的涡阳,魏国派征南将军元昭率领15万大军前来援救涡阳。梁朝的将领陈庆之要迎战,但是大将韦放却反对迎战,他说:“敌人的前锋一定是十分精锐部队,就算我们与他们交战获得了胜利,也不算是立下了什么大功劳,倘若失败就会大大挫伤我军士气。兵法上说‘以逸待劳’,在我看来首先还是不要与敌人交手……”    但是陈庆之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魏军远道而来,一定是非常疲劳,离我军那么远,就在警惕我们,还是趁着他们的大军没有聚集来,出其不意地攻打他,一定会取胜的。而且已探听明白,魏军扎营的地方树木稠密,料他夜里肯定不会出来。这些都是我军袭击他的有利条件,千载难逢的战机不能错过啊,你们如果犹豫不决,那我就一个人干了。”    几番讨论过后,韦放和其他几位将领都担心会失败,还是不愿意同陈庆之一起出战。于是陈庆之就独自带领自己的部队中200名骑兵,当夜骑着马奔袭魏军的前锋,获得初战的胜利。这次作战的胜利鼓舞了军中的士气,梁军接着便把连营夺下,占据了涡阳城,获得了大胜利。    陈庆之明白“以逸待劳”的道理,知道远道而来的魏军身心疲惫,无心恋战,他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夜里突袭魏军大营,果断取得了胜利。    坐收渔翁之利    “坐收渔翁之利”出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得利。    相传,秦惠王的时代,韩国和魏国打来打去,相持了一年。秦惠王想趁此出兵,吃掉一个。对于他这个主意,臣下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弄得秦惠王也没了主意。他听说楚国有个谋士陈轸很有头脑,现来到秦国,便把他请来讨教。陈轸是怎么为秦王献策的呢?    陈轸对秦惠王提的问题,不作正面回答,却慢条斯理地讲起一个故事。他说:“有个农民叫卞庄子,一天,他看见两只老虎在吃牛,气得想立即上去刺杀老虎。这时,有个小孩子劝他:‘大叔,别急!这两只虎刚开始吃牛,等这两只畜生尝到牛肉的滋味的时候,必定要你争我夺,有你无我,以至于弱的被咬死,强的也要被咬伤。这时候你再下去刺杀那只受伤的,你得到的就是两只虎了。’卞庄子听这小孩说得有理,就耐下性子观虎斗,事情果然不出小孩所料,卞庄子轻易地获得两只虎。”    讲完故事,陈轸接着说:“大王,国家之间的争夺,不也是这个理吗?”秦惠王仔细想想,“对啊!陈轸把理说透了。”于是,他打定主意不出兵,静观韩魏争斗。结果,当韩魏一亡一伤之时,秦惠王立即出兵,坐收渔翁之利。    P2-5

前言

千载中华文明犹如久旱甘霖,为东方沃土上的儿女送来给养,犹如雪中之炭,为华夏子孙于温馨中带来希望。古圣先贤,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蕴藏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与精髓。从“四书”“五经”到《史记》、《汉书》,再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诗经》《尚书》、绞治通鉴》、《古文观必、《唐诗宋词》、《三十六计》、《战国策》、《鬼谷子》无一不发人深思,孔孟的“儒”,老庄的“道”,孙子的“兵法”,黄帝的养生之道不一而足,此均为先贤的思想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如“与人为善”、“诚实笃信”、“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如“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如“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如“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如“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理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是正确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些经过千年洗礼的国粹经典世代相传,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周易》中又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样的人生哲学,正是这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引领着中华民族不断地向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种对真理的执着和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只有在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下,人民的生活才如沐春风、如淋春雨般生机勃勃,滋润充盈,人们的希望才如肥沃的土地上播撒的种子,即使付出浇水、施肥、除草、杀虫的辛苦,却依然兴高采烈,乐此不疲,信心满满。种子在一天天长大,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待到燕子南徙,秋之将至,种子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硕果,亦如我们理想的种子,收获了饱满的果实。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非常重视,对崇尚金钱与富贵甚为鄙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是一种大仁大志的宽广胸襟,是把自己的幸福与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的高尚的幸福观,对于现代人格的塑造意义非凡。    国学不仅是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根本,更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源泉。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三十六计    ——谋略的精髓  第一计  以逸待劳  第二计  无中生有  第三计  欲擒故纵  第四计  擒贼擒王  第五计  金蚕脱壳  第六计  釜底抽薪  第七计  空城计  第八计  连环计  第九计  抛砖引玉  第十计  树上开花第二单元  孙子兵法    ——极致韬略军事奇书  第一节  计篇  第二节  谋攻篇  第三节  作战篇  第四节  兵势篇  第五节  军形篇  第六节  虚实篇  第七节  地形篇  第八节  九变篇  第九节  行军篇  第十节  九地篇第三单元  战国策    ——史学要著文学典范  第一节  亡羊补牢  第二节  狐假虎威  第三节  画蛇添足  第四节  惊弓之鸟  第五节  南辕北辙  第六节  问鼎九州  第七节  引锥刺股  第八节  狡兔三窟  第九节  卫鞅亡魏入秦  第十节  赵且伐燕  第十一节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第十二节  平原君谓平阳君第四单元  鬼谷子    ——军事谋略起源之作  第一节  开合之道智慧之门  第二节  见微知著防患未然  第三节  人心向背大势所趋  第四节  舌战群雄合纵连横第五单元  六韬  ——讲述谋略的经典书籍  第一节  树敛若何天下归之  第二节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  第三节  暗蓄实力保卫国家  第四节  因势利导善用谋略  第五节  临危不乱突出重围  第六节  把握时机势在必得

编辑推荐

国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它能让孩子树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卢旭东、赵海英、李乡状编写《中华颂之培养计谋》的目的即在于此,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读者到达那座丰富的文化宝库,从中汲取无限的精神财富。


 中华颂之培养计谋/关爱留守儿童系列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