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之路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
ISBN:9787506018562
作者:(美)萨姆.克兰
页数:241页

章节摘录

  一到医院,我走出三楼电梯,沿过道走到左边的最后一道门。在那里,莫林、我们的儿科医生、我们的另一个医生朋友、一名呼吸科临床医生和两名护士围挤在一个奇怪的装置四周,那是个大大的新发明,底部用金属制成,像摇篮似的,顶部是有机玻璃罩,有几根管子从侧面穿入。艾丹向右侧躺在仪器内,脸向外。一片紧绷绷的寂静。呼吸科临床医生正俯身温柔地鼓励艾丹:  “快呀,宝贝儿,快呼吸,你能行,亲爱的,快呀,呼吸……”  她轻轻地推他,把氧气罩放在他的鼻子上。莫林脸色苍白,神情紧张,其他人不安地来回移动着。  艾丹似乎是每隔一定时间就停止呼吸,“呼吸暂停”是这种状态的医学术语,但它只意味着一种症状,并非起因。医生和临床医生都无法确定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所能讲的就是这很不正常。婴儿呼吸暂停大多是间断性地,1个月只有一次或两次,最坏也是l周两三次。一些婴孩停止呼吸后再也没有开始,成为婴儿突然死亡综合症的受害者。艾丹大约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停止一次,需要靠氧气和人工刺激才能恢复。我到的时候,当地医生已经清楚地明白这种状况远非这个小医院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他说必须送到斯普林菲尔德的儿科特护分部。  特护分部,斯普林菲尔德。就像9天前那样,我们健康的婴儿被包裹着躺在他的摇篮里,现在却突然跌落到最可川门医学状况。我已有很多年没去过特护分部了,我最后的记忆是我祖母的死:特护分部是她死亡的地方,那儿就是这些事发生的地方,也是与艾丹密切相关的地方。  我们等待救护车的这段时间内——那些儿科专业人虽组织起来从斯普林菲尔德出发来接艾丹最少需要两个小时——莫林最终在这一切紧张压力下崩溃了。她是今意志异常坚强的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她总能抑制住紧张情绪,全神贯注于要做的事,这是她医疗经验的结果。但她已经历了几个小时,况且要把她的宝贝儿送到特护分部的残忍的忧惧,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堪承受的负荷。我们穿过大厅,走进一个空房间,想着转到斯普林菲尔德应做的准备。莫林坐在那儿哭泣,体验着一个母亲在最艰难的路上可以想像的痛苦。我们的医生朋友坐在她—旁,这位朋友后来做了艾丹的教母。我仍站在那里,感觉麻木又杂乱无章,我们得做好在斯普林菲尔德至少待几天的打算,在那儿做测试、会见专家和一些其他的程序。有一些诊断还需要签字,还有一些诊断需要考虑,我们将不得不在苦难的折磨面前锤炼我们。  领头的是个身材高大、结实的黑人,那家大型医疗中心的住院医生,他干脆利索地对他的呼吸临床医生和特护护士发号施令。他们极快地对面前的情况做了总结,并决定必须给艾丹插入管子以应付回他们中心的长途路程。就是把一根管子插入他的肺部,保证有一股维持生命的连续的氧气流。我们的儿科医生叫我不要看,可我必须得看。我看见几个人围住艾丹,把他按住,将一个弯曲的塑料小管放进他的嘴中,插入他的喉咙。他勇敢地反抗,4次将那可怕的东西吐回给他们,但最终他们还是凭他们的块头、力量和经验制服了他。当他们松开他时,他的抽噎慢慢平息下来,氧气罐嘶嘶作响。  莫林和我不能跟他们一起去斯普林菲尔德,我们只能自己去。他们告诉我们不要着急,不用试图追上救护车。反正我们也得回趟家,取些在医院待几天需要用的东西——衣服、牙刷、文件。我们一驶上向东去往斯普林菲尔德的公路,夜幕就包围了我们,被不停的雨水弄得模糊不清。我们没怎么说话,都迷失在不幸的深渊中。一种无法控制的悲伤从我的体内涌起,咸涩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没有放声哭,也没有抽噎,只因悲伤和害怕而静静地哭泣。艾丹在黑暗中在我们的前面,把我们带往我们从未涉足的地方,一个无法想像的地方。  我们原本要回亚洲。那是我们的计划。我曾安排了一年的时间远离正常的教学,用这段时间研究和撰写我的学术论文——关于亚洲政治方面的。莫林、艾丹和我原本要在下一个秋季到澳大利亚旅行。春天,我们将去日本的京都,我在那儿教书写作,艾丹很可能会在我们漫步于古老的皇家花园盛开的樱花之间时第一次发声说话。他从一开始就会是个世界主义者,两岁前就是个世界旅行家。那将与我所接受的土里土气的传统教育全然不同,况且我执迷于对儿子这种生活前景的塑造。  直到最近我才开抬相信自己真正有能力控制这些事。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直到艾丹出生的前——两年,我还在怀疑我对生活的计划和引导能力、或许那是我父亲被酒精浸没在自怜的湍流中向世界喊叫的老爱尔兰宿命论;抑或是那个时代的嬉皮士怀疑论,一些长发青年刻意地与世无争。无论如何,在高校时,当我的同事们以充沛的精力,精心制作高积分的完美个人简历,计划获得常春藤联合会名牌大学的承认时,我还在和一帮懒散的同伴们游荡,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满不在乎。附近规模适中的州立大学对我正合适,而且当某些职业战略成为时尚后,我逃避了平庸的世界,退回到研究院。我对成为一名学院教授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单纯地跟着机会走。  在学院时有——样东西摄取住我的想像力:中国。我所在的小学院只提供两种具有充分资格的课程——一—种是哲学,另一种是社会学——但除了选修这两门课外,我还想多学点儿。现代中国政治成为我最初的兴趣焦点,但我也能坐上几个小时阅读中国历史的重大纪事,沉思中国思想的深远传统。这就是我在研究院所做的——切,许多其他的社会科学资料奸像都妨碍我了解中国。  但我最终有机会到中国去,在那儿生活了10个月之久,研究——种完全迥异的文化并徜徉其中,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不管我的中文多么蹩脚——所有这一切对我产生了具有改造作用的影响力。我开始摆脱我的疑虑,似乎有能力承担起我所做的一切。在北京、上海或广州,把自己融入茫茫人海中,准确找到附近的餐馆、公园或是我期待的其他东西。莫林宋做一个月的探亲时注意到了我的变化,我们贯穿南北独立旅行,游遍整个中国,她看到我性格中一种新的坚强意志,并且告诉了我这一点。  返回美国后,我面临的是难以应付的现实,我必须在不景气的学术市场找到一份工作。前景不容乐观。我所属科系的职介所把我的档案投到30或40个不同的大学或学院,许多地方都令我担心。只有一所较好的学校发来一份跟踪文,索取我写作的文章。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一切似乎毫无结果,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别的享,我又跌回早前深深的不安中。我的命运脱离了我的控制,在对职业市场的异想天开中摇摆不定,而我也只能继续下去。  一天,接到一个电话,然后是见面,最后,得到一份工作。是华盛顿特区一所学院的一个挺不错的职位,是研究中国的,这是个很不错的地方。而我没得选择:要么做这份工作,要么再过一年大龄研究生没工作的压抑生活。我当然接受了这份工作,我们十分开心。莫林完成了护士学位,我发现我可以向热情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教授中国政治和国际关系。然而,和我们以前的机遇相比,我们还是感到受约束,正如我们不得不搬到北弗吉尼亚的特大城市居住,却没有充分考虑生活中的真正需要。我们曾经在令人激动的职业道路上冲击,但却对路将通向何方越来越缺乏信心。我们需要一次选择。  我第一次去中国时获取的自信还未完全磨灭,我计划着另外寻找一份工作。我们可以把重点集中对准东北部规模小一些的学校,就是那些薪金较好、公共机构较小、被繁茂枝叶覆盖的文学艺术大学。我向三四所这类学校提出申请,出乎我的预料,其中一所提出见面。  一切顺利,我甚感欣慰而且自满自足,很明白如果这次机会落空,我还有华盛顿的职位。我在他们那儿得到了这个职位。真是个具有讽刺性的转变:当年那么多高校的同事向往加入这类杰出的院校,而我,当时毫不介意,某天却在他们梦中的学校教授他们的子女。之后,事情有了更幸运的变化。我刚接受这份工作,另一所著名的学院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到中国教授一年的课程。听到这个消息,好像我的职业生涯已经安排妥当:莫林和我将到中国工作一年,回来后就可以接受马萨诸塞州的新职位,这个职位初期签约为3年,将来极有机会永久拥有。在此之前,我从未把时间和事件控制得如此圆满。    这样,她才拿过莫林手中的针头,走近艾丹,开始在艾丹皮肤上找地方进行注射。孩子的身体像石头一样硬,血管隐在透明皮肤下看不清楚。她得找一块能经住输液管的皮肤,这样才能把安定慢慢输入艾丹体内。可是痉挛使血管变得强硬,几乎不可能扎进针头。她压住艾丹的胳膊,可是由于孩子的手在不停地颤动,所以根本扎不进针头。她又在另外一只胳膊上试了试,又在脚上、手上都试过了,每次扎时针都会蹦出来,根本扎不进去。  这时,我们焦虑、着急的对话似平传遍了医院,人们听到莫林尖叫后,纷纷过来帮忙。一个实验室的女护士也来了,她抽血扎针的技术很好,她试了试也没成功。护士长也试了,另一个护士也试了,都不行。尝试都失败了,艾丹的抽搐还是那样,我把头紧靠他的嘴时几乎都感觉不到他有呼吸了。戴维医生忙碌着给气袋泵入空气,调节氧气位置,以寻求最佳的结果,在这个气氛紧张的时刻,那个老护士却自己走了。  又一个医生过来了。给苯巴比妥已经45分钟了,再进行静脉注射也是浪费时间。这位医牛下令进行另——种安定注射,按一定浓度、一定剂量直接、快速推入体内。立即,一位很精神的护士把药打入了艾丹的胳膊里,这位医生靠着床站着,他告诉我们痉挛很可能会影响药物进入体内系统,但一定的进入量也会起到作用的。  这种推入的药物虽然没有停止痉挛状态,但很大程度上已缓解了它。艾丹硬直的肌肉慢慢地松弛下来,颤动也变得轻缓了些。他的眼睛还盯着前方不动,身体在颤动。脑电波仍旧很紊乱,需要更多的安定药物控制。我们还是要对他进行静脉注射。儿科医生打电话叫一个外科大夫来进行“切开”手术,以便进行静脉注射,鉴于以前扎针的失败,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方法。  等外科医生来还需一会儿,这时,艾丹的呼吸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刚才进行的安定推入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痉挛的程度,嘴唇上吓人的青色也慢慢没了。戴维医生已撤掉了呼吸袋,但氧气罩还留在艾丹的脸上,只让很小一部分气流进入他的嘴早。刚才可十白的状况总算减缓了。可我们还是想让他的抽搐停下来。  我们决定出去给斯普菲尔德的格雷厄姆博士通个电话,这儿的医生曾和他通过电话,但我和莫林却一直没机会跟他说话。格雷厄姆博士比这儿的所有人都更清楚艾丹目前的病情,也最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在杂物间发现了一个电话,给博士打了一个传呼。恰好是晚餐时候,他没有回电话,我们得等着,自从艾丹这次发病以来,我们两个就一直没有单独待过。这个小小的格子间同艾丹的病房相比显得很安静,我们都感到是那样的茫然无助。在这个昏暗、堆满医药器具的房间里,莫林深深地叹了口气,问我:“艾丹的最后治疗会是什么呢?”  ……

前言

  序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讲述了一个大树遮蔽村中神祠的故事:  “……其大蔽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  (“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几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80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  一天,一个匠人走过。他不停步地往前走,可是他的徒弟却被路边这棵树深深吸引住了: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  (“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  匠人嘲笑卑下的徒弟,指出他老练的眼神能看出长满节疤的大树的所有缺陷。  “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捕,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  (“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  当夜,匠人睡梦中,大树对他说:  “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祖梨橘柚,果蔽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若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你打算拿可用之木来跟我相比吗?那山楂、梨、橘子、柚子都属于果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在地,打落果子以后枝干也就会遭受摧残,大的枝干被折断,小的枝丫被拽下来。这就是因为它们能结出鲜美的果实才苦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而半途夭折,自身招来了世俗人们的打击。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  当匠人向徒弟说起这个梦时,年轻的徒弟甚是疑惑不解。如果旨意在于求取无用,为什么还遮蔽村中神祠?匠人答道:  “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闭嘴,别说了!它只不过是在寄托罢了,反而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社树的话,它还不遭到砍伐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用常理来了解它,可不就相去太远了吗!”)

内容概要

萨姆·克兰,(Sam Crane)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学院亚洲研究和国际政治学教授,他的各本关于亚洲问题的学术著作在国际政治学界颇有影响。他为儿子艾丹写的许多文章经常见诸《纽约时报》等著名的媒体的报端,同时,作为一名汉学家,萨姆·克兰对于中国文化也深感兴趣,经常访问中国的多所名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父母最恐惧的一幕第二章 上帝,为什么呀第三章 全世界最令人绝望的孩子第四章 不幸之幸:艾丹的妹妹很健康第五章 我没有因为玛格丽特而变得偏心第六章 艾丹成为国际话题第七章 宝贝,告诉我你为什么哭嚎第八章 在庄子的启示下走向光明第九章 “无用”之大用鸣谢

作者简介

《艾丹之路》并不是一本育儿指导书,严格地说,它也不是一本关于爱的教科书,因为爱只是人生情感中的一环。在这本集中了欢乐和痛苦的灵魂传记中,我们品尝到的是人类所有情感的触摸或咬啮。作者萨姆·克兰是一名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他由艾丹联想到了《庄子》中的那棵无用的大树,把育儿过程变成了一次精神哲学自省的旅程。书中我们很少看到泪水,而是看到了一种另类的残酷——尽管医生们一再好意地暗示他“可以放弃”,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把艾丹塑造成一个有灵魂、有思维的生气勃勃的“社会人物”,尽管氵蒙沌状态中的艾丹所谓的“感情”实际上是在父亲的心目中得到了“复活”,现实仍然是令人忧伤的。但从书中我们仍然品味到了对人类普遍境遇的博大的悲悯情怀。这样说来就有些残酷了——艾丹在这里究竟是道具,还是上帝本身?

  美国版《妞妞》,浸润着庄子智慧的当代爱典。最令人绝望的孩子,昭示给家长们光明之路。21世纪的海伦·凯勒,集聋哑盲傻于一身的艾丹,如何赢得全世界的欢呼。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伦理故事。
  作者的孩子艾丹,出生数天后呈现了癫痫的症状,原因是大脑先天畸形。从此之后,苦难和困厄就缠绕了这对父子。身为父亲,他并没有盲目地抱怨命运,而是从中国道家智慧和对儿子深切地爱出发,不断努力保护儿子的生命,扶助儿子成长。虽然艾丹终其一生都将是盲、聋、哑、傻的,但是父亲的行为展现了人道的胜利、生命的胜利以及责任和爱的胜利。
  历史上有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孩子因为上天的嫉妒,不得不接受一个残疾的人生,像中国的李白、陶渊明、日本的大江健三郎等。他们对自己有缺陷的孩子,是无可掩饰的厌恶、仇视,还是从容自在的忍耐、包容?这也许是上天对伟人们的考验吧。本书的作者,一位世界著名的亚洲问题专家,也不得不品尝同样的苦涩,并且体察作为美国人的自己,到底能够容纳多少“自然而然”“众生平等”的东方智慧,到底能够付出多少“自然而然”的父爱。人们经常说爱是脆弱的,那是因为爱没有与责任、智慧和宽容交融。
  如果说生命是脆弱的,这个孩子身上强烈的生存本能则是不可战胜的。

图书封面


 艾丹之路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蛮感动的~~面对选择和执着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都是让我很感动的,虽然不是很有深度,好像只是生活经历的叙述,有些地方也只是点到为止,但真实的故事背景还是让人看了以后感触颇多的。
  •     之余还有沉重,远不能体会作为一个父亲去面对所有这些事情的煎熬
  •     股票大跌,同事偏偏来借阅这本书,之后说:看了这本书,当时我死的心都有了
  •     故事简单,可能为你打开一扇看待问题的新窗口。“有用”和“无用”本就是个相对问题,不要仅仅是用健全人的眼界来决定事物的价值。那我们会终因自大而视野狭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