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译注

出版社:山东出版集团,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533321659
页数:258页

章节摘录

  孟子接着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别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增多了。  “如果不在耕种收获的季节去骚扰老百姓,那么粮食就会吃不完;如果不用过于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鱼,那么鱼类也会吃不完;如果按照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也取之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取之不尽,这样便能使老百姓不会对生养死葬感到不满。对生养死葬满意,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丝绵袄了;不要错过鸡和猪狗之类家畜的喂养和繁殖的时机,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就能常常吃到肉食了;每户的百亩耕地,在生产季节没有妨碍,数口之家就不会忍饥挨饿了;认真办好学校,并反复阐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那么,(人人都会敬老爱贤,)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肩担背扛地行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以上的老者穿着丝绵袄、常吃肉食,一般百姓也不缺衣少食,这样做还不能受到天下的拥戴,是从来没有的。  “(可是,现在的情形却不是如此。)富贵之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没有人加以阻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想不到开仓赈济。老百姓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荒歉收的缘故。’这和拿着刀子把人杀死,却说什么‘这是兵器杀的,不是我的罪过’又有什么不同?只要大王敢于承担责任而不归罪于年成,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投奔到您的麾下。”

前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幼年丧父,受到贤母严格的教育,曾三迁于学宫旁,习俎豆之事。后受业于子思门人,是孔子的四传弟子。他一生曾先后周游齐、梁、宋、滕、鲁、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客卿,但因为当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所以他的主张并没有见用。晚年退居邹国,同他的学生万章等一起致力于著书立说,最终成为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唯一可以与孔子并称的儒学大师。宋元丰间封邹国公,配享孔子庙庭。元至顺间加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改称亚圣孟子,地位愈加显赫,对后代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孟子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又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他的这些话自然是针对当时强取豪夺、民生艰难的社会境况而言的,其目的是为了劝告当政者要重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意志。所以,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为民制产,实现他“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社会理想。

书籍目录

前言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卷七 离娄章句上卷八 离娄章句下卷九 万章章句上卷十 万章章句下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作者简介

《孟子译注》讲述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幼年丧父,受到贤母严格的教育,曾三迁于学宫旁,习俎豆之事。

图书封面


 孟子译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