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7241041
作者:[美] 艾里希·弗洛姆
页数:145页

章节摘录

  第三章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与爱的溃散  如果说爱是成熟的创造性人格中的一种能力,那么,我们就会得出这样  的结论:生活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的人,其所具有的爱的能力,是由这一社  会对这个人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决定的。当我们谈到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这  个问题时,就会遇到这样的疑问,西方文明的社会结构以及这一社会结构所  产生的思想意识是否有助于爱的发展。提出这一问题就意味着我们会得到一  个否定的答案。任何一个客观地看待西方生活的人都会十分肯定地表示:包  括博爱、母爱和性爱等诸多形式的爱,在西方社会中几乎很难发现。博爱、  母爱和性爱,它们的作用和地位被形形色色的虚假的爱的形式所取代。这些  虚假的爱的形式,实际上是爱的衰亡的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自由原则;另一方面,市场原则既  调节、主宰着一切经济活动,又调节、主宰着一切社会关系。商品市场决定  了商品交换的条件。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的出售和买进。市场规定了公平  、自愿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有用的物质变成了交换的商品;人,根据市  场需要,有用的人力和技能也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让我们以鞋来举例说  明,尽管鞋是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必需品,但如果市场上无人问津,也就失去  了任何经济价值(交换价值)。劳动力和劳动技能也是如此,市场需要决定他  们的价值。资本的拥有者可以购买劳动力,并驱使他们为其资本的投资利润  而劳动。劳动力的拥有者为了维持生计,必须根据当时的市场条件出售其劳  动力。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就反映了这种经济结构。资本控制劳动力,无生  命的物体的价值要高于劳动力,高于人的技能,高于一切有生命的物体。  这种经济结构从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尽管这种社会结构至  今仍然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然而,一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的变  化赋予了现代资本主义新的特点,并对现代人的性格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是资本的不断集中。大的企业在规模  上越来越大,小的企业也越来越受到排挤。在大企业中,资本的所有权与管  理权越来越走向分离。成千上万的股东“拥有”这些企业,但企业的管理权  却属于那些管理阶层。这些管理阶层收入颇丰,但不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这  些管理阶层热衷于扩大企业从而扩大自身权力,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远远超  过了获取高额利润的兴趣。资本的日益集中、日渐强大的管理阶层,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两个趋势。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工人运动的发展上。

内容概要

弗洛姆(1900—1980),原籍德国法兰克福,1932年弗洛姆赴美,随后定居美国,并且改入美国籍。他既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又是马克思的信徒。以现代学术分科的眼光,弗洛姆可以同时被说成是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伦理学家甚至宗教思想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第二章  爱的理论第三章  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爱与爱的溃散第四章  爱的实践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弗洛姆并未使用艰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因为这本书就是写给大众,它提醒大家重视爱对人类生存的必要性。在这里,爱不仅仅只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藉由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取。爱是整体人格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则需要努力去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创造性目标迈进。爱不是占有和被占有,而是一个人是否拥有成熟的人格的体现。爱,绝不是两个人独立成一个世界;爱,是两个人共同去欣赏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

《爱的艺术》作者分成三个部分。首先他对于爱是否是艺术的问题做了说明,将学习艺术的程序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在爱的理论方面,作者由人类生存的关键来谈爱,并将生活中可能的爱的形式做了区分探讨,意图指出在形式之下,爱的本质是相同的;包含了照顾、责任、尊重与了解。而关于实践,爱与一般艺术没有两样,必须能自律、专注、耐心,能察觉到爱对己身的重要性。《爱的艺术》中,作者仍不免对现今西方现代社会做了批判,批判西方社会中爱的瓦解;而此可由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来判读。因此,弗洛姆是一个对现代社会高度关怀的学者,由其一系列著作中可体会他对自由与爱——这些人类的生存条件的重视与强调。弗洛姆认为。应该使得人不再同自己的力量产生异化,并且不再通过崇拜新偶像——国家、权力、消费的方式去体验自己的力量,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图书封面


 爱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弗罗姆(Erich Fromm)是人们所熟悉的现代心理学家。最近看了他那本流传已久的经典之作《爱的艺术》,弗罗姆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爱的艺术》作为他集心理、人类、伦理、宗教、社会学等学术菁华和几十年理论研究于一身,被列为当今心理学的必读之作。《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e》)从人类最关注的爱情话题着手,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历史以及爱在现今时代所遇到的价值和精神危机。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而恒久的话题,千百年来无数智者和哲学家都希望拔开它罩在世人头上的谜雾,但至今仍无人能全面地阐述爱的真谛。但人们仍孜孜不倦地探索,如果歌德的那句名言“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向上”,那么,在对爱的不懈探索中:“爱领导人类进步”则表明了爱在关乎人类自身发展与文明创造方面的不可动摇的作用。爱所以被这样郑重其事的提出来是因为“爱”关乎人生的最主要命题,不仅涉及到每一个人,也维系着每一家庭,并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爱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人类社会正是有了爱才能存在、进步和发展,爱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社会的日常活动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就在我们心中。而另一方面,人类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爱的历史,如果说是种族和语言的不同和差异让世界充满纷争,那么正是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结成团结和友谊,所以说爱是联结国家、种族、民族和人人的桥梁和纽带。现今的事实是,对爱的问题的解答不但从来没有获得过圆满的成果,在21世纪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爱的困惑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地困挠着每一个人。而弗罗姆正是先知先觉的领会到现代人的这一迷惑,这篇发表于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佳作,是作者洞悉现代人精神危局后凭借自己的专业成就而精心烹调的心灵鸡汤。在书中,弗罗姆不仅考察了“爱情”这两个字通常所指的两性的爱,更多地考察了人类所有的其它意义上的爱,包括母爱、博爱、性爱、自爱和神爱。这些对不同类别爱的意义和在人类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的阐述,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在具体论述时,弗罗姆则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和引用等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对爱的性质、表现、现实意义、生理学心理学价值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清晰的思路、晓畅干练的文字、扎实的学术和理论功力、循循善诱的解说,整部书读来让人感觉轻松自如。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各类爱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作用,作者对一些与自爱相近或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比如自爱和利己、自爱与忘我的关系,通过对自爱的辨证和说明,为在现代心理学中有积极意义的“自爱”正名,指明爱自己与爱他人并行不悖而不是此消彼长。在性爱一节里,则重点地批判了弗洛伊德情爱的性本能决定论,指出了爱情与性爱的地位和关系,这也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精神分析学派对弗洛伊德性学理论的最主要修正和扬弃。从心理学上对爱的心理需求的分析,让我受益良多,这是弗罗姆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想通过书本宣传精神分析学派主要学术思想的重要领域。爱这个虚幻的神来之物,原来始终寄宿在人们生物需求的底层,不再是那么虚幻和不可捉摸,而是与人的整个生物特性密不可分。将爱的生物学肇始与个体的人与生俱来的身份认同感联系起来,从而引证出爱的朴素来源,如果西方人说“上帝与我同在”,那么爱也是始终与我同在。通过阅读,进而联系到平时切身的人生感悟和思考,这部分的阐述无疑让自己平时对爱的理解更深入和接近客观实际。其实,爱就是世界的灵魂,爱让这个世界充满和谐和幸福。爱其实就是埋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种子,与我们与身俱来,可以说爱就是人类的基因和图腾。现代人吝啬于爱的给予,其实是爱的缺位和衰弱。一切人间悲剧莫不与爱的缺失和漠视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没有爱的地方,战争、杀戮、仇恨和敌对就肆无忌惮的横行、恣意妄为,人类的痛苦的灾难也和文明一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所以解释爱的问题,也就是来进一步思考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寻求解决之道开了一个必要的好头。对爱情的要素分析,爱情中几个不可或缺的基础因素(或者说是感情):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在每一份爱心中,回味一下都有四者的存在,正是这四种爱的元素,缔造了人类爱的基调,使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爱的这四个元素也是每个人在内心衡量自身爱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的无形标尺,人性的圆满、爱情的获得和维持都必须始终有各元素的参与和结合。这四者其实是一个理想的人本主义学者在对人文精神的一次综合诉求。在书中,作者不仅从自己专属的心理学来分析爱情,而进一步阐明了社会意识形态对个人爱情具有渗透、影响和调节的作用。人类社会发端以来,人从本质意义上来讲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所以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形态,就不再是简单的心理学范畴,故而作者在分析爱的时候需要引入当时的社会发展形态、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思想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式的、纯粹的分析学派最大的区别。在行文基调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全书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厚的古典主义元素。对爱的原始渊源的考察让我置身于古典主义的神奇海洋,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西方美学的洗礼和熏陶。比如伦理学范畴中爱情与个人羞耻的那一段论述就把西方宗教学观念引入进来,从伊甸园寓言中的亚当和夏娃因初尝智慧之果而萌生的疏离感和羞辱感,讲到上帝对人类父权式的不容置疑和置否的爱,讲到上帝让约拿去尼尼微为其宣示神谕的故事……。所以阅读本书收获的不仅是心理学知识,还能得到大量的古典文艺方面的滋养。作者能综合诸人文学科的功力,特别是作者深厚的理论实力和人文素养更是让我从心底里钦佩这位心理学大师的风范和广博学识。沉浸在字里行间,作者就仿佛是与一个智者作了一次精彩的美学对话,醉心于每一行甚至每一个文字的同时,给人持久的回味和灵魂的净化,阅读的愉悦莫过于此吧!最可贵之处,不在于书本能为每个读者切实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是通过对爱的阐发矫正现代人心底对爱的误认,让人们重新拾起爱的关怀,重建对于爱的信心。这一点是我读过本书后最大的收获。当然,任何书都有局限性,本书的美中不足之处是作者对现代爱情困局的解说只是引出了一个头,在阐释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方面分析得不够透彻和详尽。囿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当代爱的缺失,可能比较武断,弗罗姆只指出资本主义中人的异化以及爱与性的分离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爱面临全面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我个人认为爱并不是一个意识形态差别或种族差别的而特有的问题,有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存在、有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冲突存在,就会有爱的问题的发生。爱是人类始终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将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各个脚步。同时,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本书显得特别单薄,没有提出有创见性的、前瞻性的措施和手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批判。
  •     没说的,弗洛姆的哲学体系并不复杂,思想也并不深奥,但他的书得看三遍以上才可以做出评论。已经看了一遍,回味一个月后在看一边,再回味一个月后在看一遍,到时有感觉了就修改一下评论。
  •     最近在做天下父母之爱,最后访问了很多人,得来的唯一结果是,中国的父母,其实”一生为奴“。为了孩子,可以倾尽所有,青春,金钱,经历,直至耗竭自己的人生。待孩子长大成人成了别人的父母,年迈的他们依然很有热情地替孩子照顾着孩子的孩子。如此轮回,如此这般。有时厌烦父母专制般地爱,但想想有一天啊,有一天,我们也成了某个人的父母,那么,还不是依然像此前讨厌的父母一样,去控制着孩子?我们自己定义为,那叫爱。这样的爱,还涉及和异性,和旁人,诸如此类。这本书的好,就是在半夜焦躁时,读了它,能心平气和,沉沉地睡去,想爱这个字眼,还是很温暖的。自律,专心,耐心……两人一起分享整个世界,而非只构筑两人的世界。这就是爱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说的很好听,真实的情况可能谁也做不到
  •     得多读几遍
  •     读了第一遍,心中的疑问解答了部分,然而,问题却更多了,有时候爱情也不是研究的事,但是爱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心中还是会觉得缘分使然。
  •     心理学佳作,关于爱是什么(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包括什么(关心、责任、尊重、了解),以及什么不是爱。父母之爱贯穿其中,可谓影响深远。此书论述面之广远超我之所想,尤其是《上帝之爱》这一篇。
  •     特别好的一本书!令人醍醐灌顶!推荐给大家!
  •     这个版本错字太多。本书从心理学、哲学,形而上学的角度解释了爱的起源、发生、发展,值得一看~
  •     还得再读。。。
  •     半年前读的 特别好 有机会要再读一次 要先把自己充满才能得到满意的爱情 先让自己成为值得的人 自爱的人
  •     理论啊虽然较浅显但我总容易出戏,,汗,,
  •     印象最深的还是父母的爱对孩子的影响
  •     我是如此喜欢这本书
  •     悲哀的是,大多数人宁愿沉迷于那些言情小说电视剧和折翼天使之类的脑残文 却不肯花时间读读一本真正能启迪心智的书。亲爱的,你真的懂“爱”吗?
  •     阐述爱情观,亲情观,让我更明白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     爱是艺术,是种能力,需要我们的实践。本书对于各种爱都有深刻的描述,值得品读!
  •     是不是只有自己修炼足够了才会收获? 生命短暂,努力珍惜。
  •     感谢在生命的24岁遇到这本书。
  •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爱,绝不是两个人独立成一个世界;爱,是两个人共同去欣赏这个世界。
  •     一个人想要学会爱,真正去爱就必须先有一个独立的人格
  •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感觉·
  •     归根结底只是一种说法。
  •     在书店巧遇,是一本很有爱的书,后来赠与朋友,就再买不到这个版本了。
  •     现在想来,全无印象!! 差评!
  •     爱,就像一个法力无边的咒语
  •     千万不要误以为看了这本书,你就学会了爱,爱不是公式,也不是操作手册。爱是一门美妙的艺术。所有的艺术都不是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掌握的。成熟的爱是在保持一个人的完满性和一个人的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爱使人克服寂寞感和孤独感,但爱允许人有自己的个性,允许人保持自己的完满性,在爱中会出现两个人变成一个人而仍是两个人的风趣之谈。爱是给予,不是接纳。给予并不是牺牲,而是潜能的最高表现。爱是对我们所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地关心,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存感,提高别人的生存感。责任感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如果我爱对方,我感到和她就是一个整体,这并不是按照我的需要把她感觉成被我所利用的对象,而是按照她自身的特点感到同她是一个整体。一句话,爱是自由的孩子。
  •     其实,这本书的论题远远大于狭义的爱情,而是讨论一种可能的美好的生活。
  •     第二次读怎么没有之前豁然开朗的赶脚了。老了么?噗
  •     真的真的是一部好书,我翻开后,总是不忍翻到下一页,迷恋。
  •     此版本很差
  •     在我最低迷的时候,感谢这本书的出现
  •     百读不厌的经典,又能常看常新。
  •     虽然讲到具体实践还是有点弱…但是不该太功利了,不然就违背了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最后作者把现代人缺乏爱的能力的原因归结为社会制度。
  •     其实是一本有趣的小书,而且太适合缓和看论文、链路代码的乏味枯燥状态。相比其师弗洛伊德,弗洛姆就像一位温厚布道的牧师,尽显人文关怀,使得本书没有被“爱”这个口水标题绑架,而是逻辑服人内容翔实,读起来愉悦流畅又可到处拾掇警句妙语。世界本该如此美好。推荐。
  •     弗洛姆的爱不包含同性之爱,艺术何在!
  •     我曾被人送过这本书作为礼物,后来也常拿这本书作为礼物送人。看大家讨论爱是什么:)不如看看这本书吧。
  •     每句话都感觉戳中。可谓句句箴言。在想如果每个人都读过此书,并很好践行了的话,这个社会就是个成熟的社会,也不会有那么多幺蛾子了吧。。然而现在世道盛行的相爱相处模式真的是nozuonodie。我们都想和对方好好的,关键是表光等着被爱而自己不去爱呀!
  •     最近在做天下父母之爱,最后访问了很多人,得来的唯一结果是,中国的父母,其实”一生为奴“。为了孩子,可以倾尽所有,青春,金钱,经历,直至耗竭自己的人生。待孩子长大成人成了别人的父母,年迈的他们依然很有热情地替孩子照顾着孩子的孩子。如此轮回,如此这般。有时厌烦父母专制般地爱,但想想有一天啊,有一天,我们也成了某个人的父母,那么,还不是依然像此前讨厌的父母一样,去控制着孩子?我们自己定义为,那叫爱。 这样的爱,还涉及和异性,和旁人,诸如此类。 这本书的好,就是在半夜焦躁时,读了它,能心平气和,沉沉地睡去,想爱这个字眼,还是很温暖的。 自律,专心,耐心……两人一起分享整个世界,而非只构筑两人的世界。 这就是爱吧。
  •     很有启发 就是感觉特别像盗版 很多错别字
  •     抛开幻想之中的存在,去了解人真正的一面。真实的去爱他,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     经历过多次感情失败的作者所能展现给我们的也只能是为凑字数的空寂
  •     不仅仅是讲爱情,还包括父母之爱、邻里之爱等等,读来很触动我心,但是关于宗教部分,实在难有共鸣。
  •     让人心服口服的观点,能明知人的善恶而仍然爱这个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不懂西方对于上帝浓墨重彩的爱。
  •     超赞!非常好的书~
  •     内容的70%说的是我想说的话,20%给我启迪,10%留着作为以后也许可能再读的理由。
  •     熊小熊,你在我心里
  •     人格完善是获得美好爱情的前提。
  •     分明在说儒释道
  •     成长。。。 学会去爱 内容已经忘了,只记得读的时候很有启发,有时间一定要再读一遍
  •     弗洛姆的书都很通俗,但是很有启发性。
  •     我还是独自游荡。
  •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学会爱自己爱他人,我系好孩紫,嘿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