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上下)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6
ISBN:9787801960634
作者:林语堂
页数:802页

章节摘录

  女人很和善地问她:“你要到哪儿去呢?”木兰不记得她们要去的是河间府,只好回答说: “我们是要往德州。”“德州就是我老家,你跟我走吧。”木兰觉得怕那个女义和团,但是她毕竟是个女人,是眼前唯一能帮自己的。木兰说:“您若能把我带到德州,我父母会酬谢您的。”女人转身向那个肥胖的兵,命令他背着这个孩子。那个兵真和气,木兰也就不怕了,只是不喜欢他那又脏又粗的手。那手似乎勒得她很紧,弄得她很疼,并且那个男人身上有蒜的味道。不久,他们看见一匹跑散的马。妇人命令几个兵去捉那匹马。那个胖子就奉命带着木兰骑上那匹马。这使木兰觉得很稀奇,因为她以前从来没骑过马。胖子问她好多问题,最初木兰很谨慎,一会儿也就全无恐惧了。胖子告诉她名叫老八,她说她叫木兰,她家姓姚。  胖子大笑,说:“你既然是木兰,你一定从军十二年了。”于是问她是不是喜欢在军中当兵。走了一个钟头之后,木兰还看不见城镇,就问胖子是怎么回事,因为她知道应当不久就会到一个城镇的。老八说:“你一定心想的是河间府。”木兰这一下子想起那个城的名字,于是说正是河间府。但是老八告诉她,他们不能到河间府去,因为城里的兵会打他们。  木兰现在真正害怕了。太阳即将落下去,正是孩子想歇息想安稳的时候了。可是木兰的父母不知道远在何处,而她自己正跟着陌生人赶路。木兰开始哭起来,等一下儿,就睡着了。后来醒了又害怕,哭哭又睡着了。她再一次醒来,他们正在一个村子的庙里扎帐篷。妇人给她一碗粥喝,里头有咸蔓菁,可是木兰不饿。妇人叫她躺在她身旁的地上,木兰累得精疲力尽,就沉沉入睡了。早晨,木兰一醒,又开始哭,但是那个义和团妇人很厉害,立刻制止她。  木兰哭着央告说:“好阿姨,带我到河间府找我爸爸妈--妈去。”那个妇人回答说:“你不是说你往德州吗?我现在带着你往德州去。你若再哭,我可要打你了。”老八说把木兰带到河间府去,可是妇人怒冲冲地说:“你要去找枪毙呀!”早饭后,这些人又出发,现在一共三四十个人。木兰听说他们是义和团,在北京城东边儿打过仗,听谣传洋鬼子快接近北京城了,就撤退到乡间。过后几天,她们听说慈禧太后跟光绪皇帝逃跑了,北京城混乱不堪,各处抢劫,并且白鬼子兵向南过来。木兰问:“为什么我们打不过洋人?为什么子弹会把人打死呢?”老八回答说:“因为洋人有道法,比我们的道法强。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前也没见过红头发蓝眼睛的妖精,因为洋鬼子的道法跟我们的道法不一样。  他们有一种法宝,放在眼睛上,就能看一千里远。”现在北京城已被洋人占领,皇帝跑了,义和团一心只想回家。大部分村民,即使对义和团不很好,至少也不敌视,因为他们也是本地人,说一样的家乡话。有的把义和团的头巾扔掉。他们抱怨朝廷不该始而组织他们,继而剿灭他们,后来又派他们去打洋人。好多人后悔加入了义和团,若在家安分守己种地就好了。木兰跟随的这一群人一天比天少,渐渐散去,都回了老家。现在看出来,老八和那个女义和团是一对情人,不过也就要分手了。因为男的要回自己的家,不是往德州,木兰怕一个人跟着那个妇人,但愿男的不走才好。说也奇怪,木兰的第一课英文是从老八这个义和团嘴里学的。老八向她说了好多亲眼所见洋人的事。还告诉他学得的一首英文歌。那是:来是Come。去是Go。二十四是twenty-fore。,山芋就是Potato,Yes!Yes!N0。妈拉八子!抓来放火烧狗头!可笑的老八把Yes、Yes照北方的方言音“热死,热死”念。  每逢他唱到“热死,热死”就努筋拔力,哈哈大笑起来。木兰现在自己也觉得有点像义和团了。她觉得也恨洋人。他们不应当到中国来传教讲洋神。中国的信洋教的二毛子仗着洋人势力欺负中国人,她听父亲这样说过。她听父亲说,二毛子跟中国人打官司,县官总是判信教的胜诉,不然就官位难保。西洋来的传教士采用的政策,就是借洋势力保护中国教民,保护他们自己。这样就使中国教民好像自己成了一族,跟洋人接近,而跟中国人疏远了。过去发生过好多教案,酉洋传教士被杀,县官也免了职。因为杀了两个德国传教士,不但山东巡抚丢了官,也把青岛割给德国人。这就是那位山东巡抚为什么那么仇视洋人,也成为影响慈禧太后的有力人士之一,让她宠信义和团。所以传教士成了县官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于涉及传教士与教民的案子,县官怕得赛过五雷轰顶。一出了事,不管县官怎么处理,也是一样丢官。而且,木兰也听见父亲说,洋人做什么也是反其道而行的。  他们写字是由左向右,不由上向下直写,而横行霸道如螃蟹。叫名字时,也先名而后姓。最怪的是写地址时,是先写门牌号码数,然后是街道、城市、省份,仿佛故意一切都反着来。所以结果,要知道一封信往哪儿送,得由底下往上看。还有,他们的女人是大脚,一尺长,说话声音很大,头发弯,眼睛蓝,走道儿男女挽胳膊。总而言之,洋人这种人,你想怎么古怪,他就怎么古怪。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书籍目录

著者序关于《京华烟云》(林如斯)       上卷  道家女儿第一章  后花园富翁埋珠宝 北京城百姓避兵灾第二章  遇乱兵骨肉失散 贴告白沿路寻人第三章  曾大人途中救命 姚小姐绝处逢生第四章  沐恩光木兰入私塾 探亲戚曼娘交新朋第五章  母溺爱长子成顽劣 父贤达淑女富才情第六章  长舌妇恃恩行无状 贫家女倾慕富家郎第七章  平亚染疾良医束手 曼娘探病曾府栖身第八章  病榻前情深肠空断 绝望中徒祈幻成真第九章  拜天地孤独不成偶 入洞房凄凉又辛酸第十章  马祖婆呼风唤雨 牛大人作势装腔第十一章  训绔绔姚思安教子 食粘粽曾平亚丧生第十二章  北京城人间福地 富贵家神仙生活第十三章  乐郊游喜姚孔相遇 谈教育倡男女求学第十四章  为饯行曼娘设宴 苦离别银屏伤怀第十五章  沐书香寒门出才俊 别美婢绔绔痛出洋第十六章  遇风雨富商庇寒士 开蟹宴姚府庆中秋第十七章  听命运木兰订婚 逃圈套银屏出走第十八章  离香港体仁回北京 隐陋巷银屏迎故主第十九章  公子哥儿话时尚 莫愁妹子展辩才第二十章  终身有托莫愁订婚 亲子被夺银屏自缢第二十一章  木兰出嫁妆奁堆珠宝 素云吃醋唇舌逞毒锋      中卷   庭园悲剧第二十二章  施干才姚木兰管家主事 遭恶报牛财神治罪抄家第二十三章  牛家失势捉襟见肘 曾府燕居适性娱情第二十四章  体仁向善华妓从商 木兰生子暗香遇救第二十五章  遭子丧富商购王府 慕兄势劣妇交娼优第二十六章  迁新邸姚家开盛宴 试对联才女夺魁元第二十七章  红玉阿非纯情挚爱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第二十八章  娼妓做夫人煞有介事 劣妇追时尚得意忘形第二十九章  赏奇士莫愁嫁立夫 怀骨肉陈妈寻爱子第三十章    贪利追欢素云甘堕落 因情应势木兰议从商第三十一章  老多病遗臣却聘归隐 少年游才俊临水登山第三十二章  北京城新学旧派人文荟萃 静宜园淑媛硕彦头角峥嵘第三十三章  论中西辜老发奇论 悟签文玉女溺荷池第三十四章  利欲薰心王府探宝 职责已尽四海云游                  下卷  秋季歌声第三十五章  堕落无耻素云遭休弃 钻营有术怀瑜又高升第三十六章  挥笔为文孔立夫结怨 爱国游行青少年遭殃第三十七章  姚木兰痛悼爱女 孔立夫横遭拘囚第三十八章  审案件法官发迂论 入虎穴木兰救立夫第三十九章  素云伴舞银屏得祭 姚老归来木兰南迁第四十章    老实人偏拈花惹草 贤父女知釜底抽薪第四十一章  疯狂掠夺日本走私 病榻缠绵木兰探父第四十二章  制毒牟利牛素云被捕 伤时忧国姚思安遗言第四十三章  报国洗前愆香消玉殒 除奸生差误李代桃僵第四十四章  日寇屠杀曼娘自缢 京华论陷经亚南逃第四十五章  追随政府携稚小木兰入蜀 全民抗战汇洪流国力西迁

编辑推荐

  《京华烟云》(上下)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旅居巴黎期间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引起轰动。小说写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作者一改平日的幽默超脱,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以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之勇男儿。林语堂自己认为这部小说是“非无所为而作也”。作为他的三部曲之一的《京华烟云》,曾四次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可见其文学地位和价值。
《京华烟云》是一个枝繁叶茂的故事,可以说是《红楼梦》的“近现代”版。小说背景以北京为主,苏杭为宾;以道家精神为贯穿,以庄周哲学为经络;以人物的悲欢离合为经,以时代的变迁为纬;以逃难起,以逃难终。藉著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浮沉,刻画出清末义和团运动到民国抗战初期长达四十年的社会面貌,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北伐战争、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人物繁华,场面宏阔。因此可以说,《京华烟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

图书封面


 京华烟云(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我无法一一去评价人物,构思,或者情节。但看了就会喜欢。还买了英文版,哈哈,可惜只是看了几页,没有坚持下来。
  •     自从遇着曹雪芹笔下走出的清高柔弱的林黛玉与温婉世故的薛宝钗,心里总是惋惜,倘有一位女子,半若黛玉,半若宝钗,该是何其完美。幸而,得以与《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邂逅,相见恨晚,惊为天人,难怪连林语堂先生自己也慨叹——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木兰聪敏随性的脱俗气质与谦忍理性的世俗睿智皆浑然天成,前者必定是受其深谙道教真义的父亲姚思安的言传身教,而后者也必定是传承了其主持家务杂事的母亲之衣钵。生长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氛围中,木兰是快乐的,她没有感到丝毫的矛盾与冲突,恰恰相反,像她这般大智的女子总能将两者的分寸拿捏地不可不说精准,何时何地该以何种心态去面对,皆恰如其分。作为一个“道家女儿”,道家的随遇而安,返璞归真始终是木兰血液中最炽热的成分,给予了她无限的生命活力,使着她无论是在安享富贵荣华之时,还是身处战乱流离之地,永远不失乐观自由的灵魂,永远能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热忱地为之奋斗。其父那句“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给了她一生自信、坚强与快乐的勇气。书下卷卷首所引老庄《知北游》中的“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是蕴含辩证的哲学意味的。当国有袁世凯、家有牛素云欲灭神奇为臭腐时,木兰却屡屡化腐朽为神奇。其夫曾荪亚最爱称妻为“妙想家”,任何平凡无奇甚至是濒临绝境之事,木兰总能赋予它自身的性格色彩,总能顺势而为,进而化险为夷,祈幻成真。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到痛丧爱女,落户村林,木兰统统坦然面对,她并非如普通女子般一味隐忍苦撑,而是超脱地站在更高的角度,即周国平先生所称的“终极角度”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遭遇,“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世祸福沉浮的扰乱。”也因此,“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没有得到也不会痛不欲生。”生离死别,鼎盛没落,凡此种种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太过普遍,只是你恰好成了其中某个部分的主角,所以,有什么抱怨呢?太阳东升西落,草木春生秋凋,潮水涨而复退,凡人生老病死......自然界早就将一切安排得完整而精确,无须自满、自傲、自责、自怜、自弃,这个轮回中有你,下一个中就有我,万物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是最显木兰的非凡理智与气魄的。如此冰雪聪颖的女子,自是懂得爱情之真谛,她自始至终欣赏孔立夫,爱慕孔立夫,“她深深体会到,只要和立夫在一起,她就会永远幸福,永远满足。”然而,她依然是相信命运的安排的,还是遵父母命嫁给了青梅竹马的曾荪亚,她还远没有新自由女性对爱情飞蛾扑火般的决绝,况且,和荪亚从孩童时就建立起了情意,她自己心里也早就暗暗认定了是要嫁给他的。木兰清醒地将爱情与婚姻划开了一条界线,只是在心灵深处,暗暗地给立夫留着无可他替的位置,而在生活中,她也依然是真心与丈夫相濡以沫,和和美美,别无它念。突然想起了林徽因,在经历了与徐志摩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后,她决然抽身离去,嫁作梁家妇,从此与夫君相敬如宾,相依相伴。也许,“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不是对所有人的祝福,留着一点距离,一点思念,一点遗憾的情愫,有时会比朝朝暮暮来得更有味道,更坚不可摧。只是,我们太俗,始终不愿意,也找不到那条界线,死心踏地地要与相知相爱的人双宿双栖。但林徽因比起姚木兰来,还是略逊一筹的,她心里有伤,或许还有些恨,故此她至死也未再见志摩,而木兰则尽情享受与立夫在一起的每一刻,立夫身陷囹圄时又不惜孤身救险,这是发乎情,止乎礼的纯粹的精神欢愉,纯洁地令人心疼。林语堂先生最终将木兰和她的家人们推入了纷飞的战火中接受洗礼,他是在告诉每一个阅读此书的人,在国家和民族遭受侵略与欺凌之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国人团结一心,才能驱除鞑虏,重整河山,才能过上宁静安详的小日子。书中每一段关于战争和屠杀场面的描写,都是他用一颗泣血的爱国心写就,其女林如斯在为本书作的序中说,她父亲创作此文时,常眼含热泪。这种心情借用艾青的名句来诠释再贴切不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他对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渴求和希望,他不仅是用一个作家更是用一个哲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责任感将这希望借由木兰之心,木兰之口,木兰之为传递给每一个人,也因此成就了《京华烟云》的经典地位。
  •     昨天中午看完了《京华烟云》,流了很多眼泪。看到木兰最后成为逃难人群中的一个普通妇人,却仍如梦想家一般的收留走失的孩子,刚出生的婴儿。很显然这是作者的天真想法,因为如果是真的处在那种环境下,自顾不暇,又有什么精力或者能力去做这些事情。不过偶还是很喜欢木兰。喜欢木兰超过莫愁。她的想法总是超乎常人的。虽然也有我不喜欢的,比如她曾想过要给荪亚纳妾,而且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丫鬟暗香。幸好事先发现了暗香已经对平亚安生情愫。不过,在这本书中是看不到完整的爱情的。林先生写这本书的背景与目的,或者说他所接受的思想,与现今对自由的爱情的追求是相差太远了。所以他安排了木兰安心接受了与荪亚的婚姻,他把银屏描绘成一个充满心计的旧式丫鬟,把跟少爷的感情当成是爬上主人位置的跳板。不过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林先生对华太太的态度。记忆最深的是木兰跟立夫游泰山时候的那一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真实的木兰,最酣畅淋漓的木兰。印象最深的人物还有一个是红玉。人说林先生的这一本书是仿红楼梦的,那么红玉的原型明显的就是黛玉,才气逼人,却敏感体弱,红颜薄命。唯一不同的是她是自己选择了死亡,成全了阿非与宝芬的婚姻。林先生的文章本是为了向外人展示一个那个时代下的中国。所以对爱情的描述有失欠缺。不过我从这书中还是看到了一些其它文章里所看不到的。也许是哲学,也许是老庄思想。从通俗的文字中看到这些,更能有所感悟吧。比如立夫对废墟的美的赞赏,比如姚老先生中途出家修道,都自有一份独到的味道在里面。又在电驴找了新版的电视剧《京》来看。据说电视跟原著有很大出入。只稍微的看了一点:是年少的莫愁跟荪亚赌气,就体验到了出入太大。莫愁是圆通,稳健安详的,可是电视里却把她演绎成了一个刁钻任性的小丫头。当然我只看到这么一点点,无法再妄加评论。等看完了再说。看到有评论说,如果把新《京》换个名字,主人公全换个名字,那么谁也不会想到它是《京》的演绎。其实这样更好不过了,不会有太多比较,如我这样的人也更能安心接受。其实新《京》的情节生动,演员阵容强大,也该能吸引人的眼球了。用不着再借了林先生的名气去抢风头。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喜欢这部小说,书的装帧质量也很不错
  •     不管是记忆里模糊不清的赵雅芝,还是后来占据央视屏幕的赵薇,我只知道,我喜欢的是书里的姚木兰。
  •     将两大家族的命运兴衰置于清末民初的宏大背景下,林先生还是受了《红楼梦》叙事的影响,太喜欢木兰这个角色,活泼洒脱如黄蓉,娴静聪颖又像宝钗。
  •     我的最爱
  •     和阿姨借来匆匆翻过一遍,想重读了。然后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永远是吃的呢……木兰的那个花生粥><
  •     真有如此木兰?
  •     太经典了,想重温ing...
  •     去厦门之前看了五十页左右,然后在旅馆从电视剧的二十多集开始看,剧情衔接没有冲突。旅行归来接着读,才知电视剧版整个剧情改得面目全非。不太喜欢书中的立夫,木兰还可以,最爱姚思安。
  •      民国时的红楼梦
  •     电视和原著差得太多了,林老先生知道改编成这样不知会咋想
  •     京华烟云原版
  •     谁心目中理想的谁
  •     不愧诺贝尔奖四次题名~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神韵渊远绵延道不尽……
  •     看完之后,我姐告诉我这书是拍过电视剧的,OUT了
  •     难于超越的经典,“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书中的的哲理足于让我们受益终生。印象最深的人物,当然是女主角姚木兰了,不过现在看来,作者也把她写得太过于完美了吧?而姚老头也绝对属于智慧之人,并不像新版的电视剧里的那样,违背原著,不提也罢!
  •     生而为人,受得所有的罪,都是活该,红玉的爱情写的太差,完全模仿,最后木兰的升华写的非常好。
  •     (3.8星)电视剧版的改编得厉害。我很少会注意到女生有没有气质这件事情,第一次有这种观感就是看电视剧版的京华烟云,姚木兰很有气质。
  •     居然能坚持把这一大本书看下来 对我来说真是个奇迹 看了书才知道那部电视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 把这样一本包含的很多思想和精神的小说改成了一出狗血的爱情剧 京华烟云的内容非常的丰富 包含了道家 中国古代文字 中华女性美德等等
  •     chinese version seems better
  •     价格公道,值得购买。
  •     小说
  •     想超越家庭背景影响,不是努力就足够,需要的是蜕变
  •     开始还行,后面越来越难看,很像家春秋,我果然不喜欢这类书。看完之后什么都不留下。模仿红楼梦的痕迹十分明显。而我自始至终都喜欢薛宝钗一样的人物。所以不喜欢木兰,越来越不喜欢,喜欢莫愁,一直很羡慕这样大气沉稳的女生,虽然自己做不到,嘿嘿。人物安排得太刻意,最后把每个人都变成了好人,典型的中国人的大团圆。唯一感觉亲切的是里面的老北京,好像亲眼见见当时的北京啊。
  •     前半部分看得出林先生受红楼梦的影响极深,整部书处处可见庄子的道家思想,明暗皆有。
  •     生女当如姚木兰
  •     木兰就像是那百年前的花木兰一样,桀骜不驯
  •     一般来说 男性的要求都是 娶妻当如莫愁 找情人理应木兰
  •     中国近现代的变迁
  •     怎么能是用英文写出来的呢..............
  •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绝对会给五颗星,似乎里头还有尚未看透之处,甚至可以拿来尊做行动指南,可是,世上本无姚木兰,连莫愁荪亚等人也不一定有,外国人看看执信也就罢了。 看到第二遍的时候发现离现实还是很有距离的。奇怪附标为什么和牛似道有关系,和牛素云有关系都说得过去。看到牛素云的结局,觉得她可以算是顾晓梦的原型,只是不知道是上升了的人性还是本能。 上册里虽然也有悲剧情节,可是使人豁达地认为这便是天意,既然这样只有认了。下册就不这么想了,所有的故事,一旦涉及日军侵华这段历史,都变得像死灰一样令人绝望了。
  •     存在那样完美的孩子么~
  •     一直很想看的作品
  •     读不了翻译风
  •     书里喜欢木兰,到了电视剧就喜欢莫愁了
  •     为薇姐而读,高一军训
  •     我喜欢赵薇,我喜欢木兰。呵呵。所以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蹲完了这套书。真的很不错。与电视情节有出入。
  •     全书充满着道家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爱情观,不过就小说来说,讲理太多
  •     非常喜欢木兰
  •     娶妻当娶姚木兰
  •     喜欢牛素云,喜欢姚木兰
  •     时代,平凡人的传奇
  •     人活一世,风光也好,平庸也罢,更重要是明白自己的期许,奋斗并勇往直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姚木兰出身王府大院,却最向往粗布麻衣的田园农家生活。其实我向来认为妄自尊大的评论别人有没有出息是一件愚蠢到极点的事情。
  •     瑕疵很多,可是,没办法,这本书,我至今爱到不得了
  •     气势稍逊,诚意动人。喜欢其中仁厚的味道。
  •     没有期待的那么好...可能更符合男生的想法...
  •     上、下两册并不是同时看的,因为借阅的人太多。当上册的故事快要在我的脑海中消失的时候,再看下册,影响就不大了。
  •     好书!启发很大···电视剧版的改编的太差了,真是应该让人们看看这原版的小说
  •     张振玉译,2007年1月第2版。
  •     最初看的电视剧,看完书之后才发现电视剧已经把原著该的面目全非,人物性格完全变化,还是喜欢原著。
  •     就书本身而言 质量凑合 存在别字
  •     曹雪芹的笔下走出了清高出世的林黛玉与温婉入世的薛宝钗,常暗自惋惜,如果有女半若黛玉半若宝钗,该是怎样的完美。幸而,读到《京华烟云》,认识了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姚木兰,再无遗憾!
  •     。。。一声长叹。想想看赵薇演的还满原著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