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5
ISBN:SH11017-669
作者:(德)布罗克尔曼
页数:650页

内容概要

卡尔·布罗克尔曼 (Carl Brockelmann,1868~1956)
西方著名闪语学家、伊斯兰文献学家和历史学家。早年在德国攻读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伊斯兰教知识,历任德国柯尼斯堡、哈莱、柏林等大学闪语教授,一生致力于阿拉伯和伊斯兰教文献学研究。任柏林大学校长时,曾因聘用犹太人教授受到德国纳粹的迫害。他精通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热爱东方文化,曾以多年时间搜集、整理东方伊斯兰教文献,以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受到东西方学者的尊敬。主要著作有《阿拉伯文学史》、《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文献研究》、《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等。《阿拉伯文献研究》初版于1898~1902年(2卷),于1943~1949年再版,1937~1942年出版补续本(3卷),是当代西方最完整的伊斯兰教文献资料,有广泛的参考价值,为西方大学和研究机构必备的工具书之一。《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初版于1939年(德文版),1947年出版英译本,共出8版,为西方学术界仅有的两部伊斯兰教通史著作之一,影响相当广泛。本书有中译本,1985年商务印书馆版。布罗克尔曼又是《伊斯兰教百科全书》和《伊斯兰教小百科全书》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垃圾翻译普遍被地认为只属于当下这个浮躁的年代,然而,比《喇嘛王国的覆灭》还早十年的《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居然令人吃惊地被发现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先驱的角色。也许那个年代英语教育的普及性的缺乏可以部分地解释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但是,却绝对不是最本质的原因。比如,由一个句号分隔开来的同一个人名的两个副本,却匪夷所思地对应两个截然不同的汉语音译,如果我们对这种与语法和词汇无关的谬误加以深究,我们会发现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释,即,这个老教授给这帮干苦力的研究生发的饭票太少了,饿肚子的穷学生你伤不起啊!!!
  •     本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1985年——现在感叹翻译质量败坏的人,通常认为那还是一个译作较为靠谱的时代。本书的几位译者虽然并不怎么出名,但校译者董乐山却是翻译界的前辈,甚至被一些人推许为是难得的信达雅兼具的名家。虽然刘铮在《老马失蹄》一文中也对其译文有过商榷意见,但总体而言,其英文水平是大抵值得信赖的;然而校译像本书这样的著作,仅仅英文好也还不够。曾和一位编辑朋友谈起,应该如何校译的问题。她的观点是:宁可先请英文好的人来校,因为译文最可怕的是理解错原文的意思或漏译,译名等专业词汇的订正那倒还在其次,大不了再请个人把关一下。这我也赞同,毕竟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有漏洞,外语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兼具,那确实是太难得了。就这本书而言,我没有原著,唯一可比照的原文是看书后专名索引,看起来很多译法是有问题的,而这些问题,作为校译者的董先生恐怕难辞其咎。其中比较多的,是对内陆亚洲史(尤其涉及突厥、蒙古史)部分较为生疏,但也有一些地方是前后不一(例如前面说了把土耳其和突厥一律译为土耳其,这虽未必妥当,倒也罢了,但p.329/346注脚中适宜译为“土耳其”的,却又译为“突厥”)。有不少地方,本来在校对中是可以避免的。我相信董先生在句意理解上想已校正不少错失,但在某些专名译法上确实不必讳言亦有不少瑕疵,兹举其要如下:p.52:准许和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签订条约,后来对于祆教徒也把他们和这些“圣经的人”同等看待:按所谓“圣经的人”当即people of the Books(阿拉伯语ahl al-kitāb),通译为“有天经的人”,指犹太人、基督徒、祆教徒等有权获得特别宽容的信众p.131倒二行:亚拉米语;p.173“阿拉马字”;p.218作“阿卜德•拉赫曼”,同一人在p.222作“阿卜杜勒•赖哈曼”p.164:当他在871年再度攻打巴尔斯时,哈里发把巴尔克、都卡里斯坦和倍德封给他,使他不再西顾:按Pars当作“法尔斯”、巴尔克当作“巴尔赫”、而都卡里斯坦(Tukharistan)通译“吐火罗斯坦”、倍德实为“信德”(p.648索引Sind)之误,因字形相近而误p.194:在科西嘉和撒丁的属地也丢给了热内亚人和比桑人:当作“热那亚人和比萨人”(p.625索引译对了:Pisans,比萨人)p.195:东部这个国家的创始人布明于552年死去;征服西部的弟弟伊斯特米……:按中文典籍中东西突厥的创始者为土门、室点密p.195:两个国君比尔加可汗和他的弟弟库尔特金:按当作苾伽可汗、阙特勤(Kültegin)p.196:只有通过黄教僧侣,人们才有可能和最高主宰即天神(坦格里)发生接触,世界是天神创造的,他并且管辖地上十七层内居住的善人:按黄教僧侣当作“萨满教祭司”,7世纪突厥人不可能信奉16世纪才出现的西藏黄教;坦格里即“腾格里”;“十七层”疑当作“七层”,七是当时内陆亚洲的圣数p.197:把回纥族逐出祖传领土的吉尔吉斯族:按黠戛斯p.258:[伊本•拔图塔]访问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刺桐:按刺桐即泉州;书末p.650索引作“Zaytun 泽通”,误p.285:广泛流传的远东有个普莱斯特•约翰的帝国的传说:Priest即“神父、长老”之意,当作“约翰长老”p.289:克拉叶人:译注:又译克烈。很奇怪,既知克烈部之名,为何还要另外杜撰一个“克拉叶”的新译法p.289:特吉乌特部族中,孛尔只斤族的酋长伊苏克:按当作:乞颜部、孛尔只斤氏、也速该p.289:[1161年金朝]消灭了一个称为蒙古(莫卧儿)的鞑靼部族:“莫卧儿”译法显误,那是几个世纪后在印度使用的专名p.290:黑契丹帝国的其他部分,落入了乃蛮王公库什卢库之手……北方的柯耳鲁可汗:按屈出律、葛逻禄p.292:[花剌子模王子]贾拉尔•丁:按札阑丁p.293:察哈台……在术赤死后就成为他的继承者:此处疑有误p.294:蒙古帝国分裂为两个势力范围,其分界线是塔拉斯河与丘伊河之间的草原:按Chui当译为“楚河”,古碎叶城在此,名亦得自Chuip.296:他的御医和握有大权的大臣赖世德•丁用波斯文写了一部详细的蒙古史,书名是《合赞编年史》(Ta’rikhi Ghazani):按即拉施特丁著《史集》p.297:畏兀儿族在他们位处天山南麓吐鲁藩的大本营:按吐鲁番p.297:疏勒(又名喀什噶尔)的麦哈茂德(1073年)为阿拉伯人而写的最早的和内容最丰富的土耳其教科书:按即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p.298:《快乐之道》(Kutadhghu Bilig):按《福乐智慧》p.306:[奥斯曼人由来]据说土耳其的奥古兹部族联盟中的卡伊族:“卡伊族”即Qay,据刘迎胜等的观点,其名当源出“奚”p.308:伊密们(直到1473年为止,奥斯曼统治者仍旧常常这样称呼自己):按异密p.315:来自河中的克什的帖木儿:按克什当作“渴石”p.317:帖木儿在进攻中国的途中死于俄特拉尔:Otrar索引又译为“奥特拉尔”,当译作“讹答剌”p.390:著名的科兴瑙钻石:按似即Koh-i-Noor,当译为“光之山”p.392:凯塞琳削弱波兰,虽然俄国……:按卡特琳娜大帝;p.475作“俄罗斯女皇凯基琳”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能看得出原文或英译文生动的痕迹,但无奈本书翻译实在较次,语句流于散漫,无法阅读
  •     讲到了各个伊斯兰国家的由来。比如原来伊拉克国王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里的哈希姆家族的费萨尔王子,约旦国王就是费萨尔的哥哥。而沙特阿拉伯的沙特家族跟哈希姆家族是世仇。
  •     在土耳其看的
  •     大学读过
  •     翻译比较乱。但能看
  •     重在伊斯兰教各个民族和国家的介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