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与实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1
ISBN:9787300068923
作者:曹恺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曹恺,生于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在影视媒体工作多年,2000年后创立个人工作室,成为独立制片人、撰稿人、导演。自1994年起介入当代艺术领域,以录像、摄影、装置等为主要艺术媒介,多次参加国内外前卫艺术活动,参与策划了第一届及第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是目前国内重要的录像艺术家。学术研究范畴横跨录像艺术的创作及批评、非剧情片史、纪录片、实验电影等多个方面,曾在高校开设新媒体艺术、实验短片等边缘性影视课程。学术文章散见于《今日先锋》、《人文艺术》、《世界美术》等艺术类刊物。

作者简介

以DV数字技术为标签的第三次影像技术革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突兀的姿态入侵中国,引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DV革命运动,由此深刻地改变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人文生态环境。在纪录片领域和实验影像领域,影响尤为显著。经过短短数年时间的演变,在风起云涌的DV革命运动即将落潮之时,清理其人文历史、技术历史的线索,阐释新坐标点上产生的一些新概念,已经成为影像艺术在当下之急所。
本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纵向追溯了“纪录”和“实验”这两大影像类型的历史缘起,并切入到小型摄录器材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究了DV的技术历史渊源;同时,在国内DV革命运动的大框架下,横跨“纪录”和“实验”两大领域的交集,作了一次横向飞行的鸟瞰,并由此延伸到全球性的电影数字化转型趋势;最后对DV最终被学院化、商业化、大众化的可能性做了前瞻。本书是一部整合了数字技术历史和影像艺术历史的复合型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阐释了DV对于影像艺术的革命性意义。

“纪录”和“实验”,代表了影像能指的两个极端。
“纪录”是最朴素的影像表达方式,它只需要通过摄影机的镜头如实地记录现实空间即可。“实验”是最复杂的影像表达方式,它在最大程度上探究了影像语言所能够表述的各种模式。
影像的纪录和实验,是两部与传统电影史平行发展的影像历史,这两部历史各自成体系,而在某些历史坐标上,又会彼此交合纠缠。进入21世纪的数字影像时代,这两部历史不约而同地碰撞在DV这个坐标点上,DV的出现使得“纪录”和“实验”这两种形态的影像解脱了器材技术上的束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于是,这两部平行的影像历史--“影像纪录”和“影像实验”,在我们面前同时展开了其历史的线索。


 纪录与实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张献民语:DV也就是“二人转”的级别。看这两年的DV作品,即使是剧情长片,经常也就是两三个人在房子里转转酒差不多了,道具简单得像街头秧歌大妈手中的扇子。这么说它,没有鼓动您的意思,也没有贬低DV的意思。领导好作话筒,就让他们说吧;电视台的爱冒充庞然大物,就让他们用大机器。各安其位。DV就是低微。......所以整体上我还在等待DV作为一种工具,其美学特性更加有自己的特点,更加清晰和连贯。也许DV永远都不会诞生一套美学特点,那我们就在目前它低微、生动、肤浅、快速、模糊、廉价的瞬间特性中悠然自得吧。
  •     这本书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当时阅读的时候太过于生涩,很难消化掉,直到现在才拿出来好好的琢磨一下。不过有些小晚,科技的进步带动着这个行业的迅速变迁,当年的DV历史,现在看来就更是离我们遥远。 但是,书中还是很周全的记录了DV踏入中国之初的状况,那些奋不顾身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用着最快的速度来吸收着,这可以理解为是电影的根基,他们为推动中国的电影在默默的奉献着。任何的艺术形式在任何的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历史,就像一个家庭的相册,里面记录了曾经的很多人和事,而任何一个细节都和今天会息息相关。 当今的独立电影已经是RED ONE,微电影和影视后期特效的年代了,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无论是抱着何种态度,这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该回头思考,看看这个行业的过去,温故才能知新。这本书的记载还是很全面的,可惜的是书中所提及的很多影片,实在是各处难寻啊,建议改版并附送相应的重要资料光盘。 我也算是这个行业的擦边人,所以推荐相关的学生和从业者仔细的阅读。
  •     这本书完全没有印象了。只记得当老师的那五年,真的没有读过什么书,连教参和辅导材料都懒得读,所读的文字只有学生的随笔和学生的作业——一个语文老师,在这样的历程中,不完蛋才怪。遗憾的是,我走出得太晚了。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张献民语:
      
       DV也就是“二人转”的级别。看这两年的DV作品,即使是剧情长片,经常也就是两三个人在房子里转转酒差不多了,道具简单得像街头秧歌大妈手中的扇子。
       这么说它,没有鼓动您的意思,也没有贬低DV的意思。
       领导好作话筒,就让他们说吧;电视台的爱冒充庞然大物,就让他们用大机器。各安其位。DV就是低微。
       ......
       所以整体上我还在等待DV作为一种工具,其美学特性更加有自己的特点,更加清晰和连贯。也许DV永远都不会诞生一套美学特点,那我们就在目前它低微、生动、肤浅、快速、模糊、廉价的瞬间特性中悠然自得吧。
      
  •     CIFF,第十一届中国独立影像展正在南京举行,作为创办者,曹恺的这本书和这个展览一样,似乎都是作为电影的一种补充、对抗与他者?那么,影像除了电影以外就是他所谓的独立影像了吧?我的意思是,他还是从电影的那一之流来写电影之外的电影,当代艺术中的影像在他这也被归为电影的一种第三方声音、甚至有一种鄙夷的态度来描述这种存在。那么他就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被电影的边缘,另一方面又不屑于与艺术为伍。最后的结果,独立的态度不够鲜明,陷入一种谄媚与不屑的含混与暧昧之中。作为电影的第三方声音,绝对不是独立影像,而是要从当代艺术出发。从电影内部对电影的背叛甚至批判绝对是不彻底的,必须来自“电影的体制之外”,那就是当代艺术。书的质量先不说,单从这一点,只能三颗星。
  •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草根,dv的普及大势所趋。
  •     太自恋,不好。介绍倒还算可以。
  •     三星半吧......有点水这本书,不过很有文献价值,而且莫名的有一种作者超级自恋的赶脚.......
  •     完整的解释了中国新一代导演的历程
  •     哈哈
  •     读史以明志,我对起点更加明晰了。
  •     借阅
  •       这本书完全没有印象了。只记得当老师的那五年,真的没有读过什么书,连教参和辅导材料都懒得读,所读的文字只有学生的随笔和学生的作业——一个语文老师,在这样的历程中,不完蛋才怪。
      遗憾的是,我走出得太晚了。
  •     看完此书正好在学校看了国际录像展,应时应景,掌握历史就是掌握创作途径。
  •     了解DV的入门吧
  •     关于DV以及先锋试验片的一本基础书籍
  •     怀斯曼 小川绅介 法国文字主义运动 邱志杰 黄岩
  •     实验DV启蒙
  •     技术简史
  •       这本书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当时阅读的时候太过于生涩,很难消化掉,直到现在才拿出来好好的琢磨一下。不过有些小晚,科技的进步带动着这个行业的迅速变迁,当年的DV历史,现在看来就更是离我们遥远。
      
      但是,书中还是很周全的记录了DV踏入中国之初的状况,那些奋不顾身的艺术家和从业者,用着最快的速度来吸收着,这可以理解为是电影的根基,他们为推动中国的电影在默默的奉献着。任何的艺术形式在任何的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历史,就像一个家庭的相册,里面记录了曾经的很多人和事,而任何一个细节都和今天会息息相关。
      
      当今的独立电影已经是RED ONE,微电影和影视后期特效的年代了,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无论是抱着何种态度,这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越是如此,我们就越该回头思考,看看这个行业的过去,温故才能知新。这本书的记载还是很全面的,可惜的是书中所提及的很多影片,实在是各处难寻啊,建议改版并附送相应的重要资料光盘。
      
      我也算是这个行业的擦边人,所以推荐相关的学生和从业者仔细的阅读。
  •     想看书里提到的好多记录片儿
  •     也许因为之前看过一本关于纪录片历史的书,有一些理论知识点重合。其实Dv他能所传达的东西我更倾向于他的记录性。关于一些影片的介绍也很不错,方便学习与掌握,知识体系构架。
  •     独立的、地下的、平民化的……
  •     我刚刚接触影视,就是DV让我对电影创作产生了兴趣。
    现在DV创作者以院校学生和DV爱好者居多,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确实还很稚嫩。不过我觉得DV技术才刚刚开始发展和普及,现在这种状态是一种必然的过程。以后DV影像应该不再只是一种技术的应用,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 ^o^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