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上下)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8
ISBN:9787532720484
作者:[波兰] 莱蒙特
页数:1339页

作者简介

莱蒙特(1867-1925),波兰小说家。1924年以其“伟大的民族史诗式的作品《农民》”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农民》由《秋》、《冬》、《春》、《夏》四部曲组成。它以1905年波兰革命前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农村为背景,以列普卡村大农户波利那与沙俄,大地主之间的斗争和妥协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那个时代波兰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斗争。作品人物众多,其中着墨较多、栩栩如生的代表性人物就有二十几个。作者对四季变化的描写可谓绚丽多姿,浓墨生彩。本书被称为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农民(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个人很喜欢这本书,正在网上向书店订购呢。看这套书是学校的图书馆馆藏的书籍。不是1997年上下本的,而是4本的那套。
  •     一开始对这部作品是有抗拒的,原因无它,就是它的名字太土了。所以从知道直到真正去读,已经过去六年有余。然而十分记得LST的一句话,一部好的作品也需要正确的时间去遇到,有时也会觉得遇到得太早或者太晚。有人高中就去读村上,不一定能读出什么来,但是大学再去读《海边的卡夫卡》,就能略略有些体悟。我感到庆幸的是,相比大一甫一听说就去读,现在绝对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农民》,让我在也算经历了种种文化碰撞后得以真正带着问题去思考和阅读,并且得以得到自己的答案。莱蒙特就是凭借《农民》获得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他被誉为“波兰的左拉”,惭愧的是我也没读过左拉的作品。不过在阅读之前草草看过一些小说基础构成理论,所以在阅读时特别注意莱蒙特的勾勒技巧。一开始的四五页还略显沉闷,而读完十多页后我马上就被吸引了进去。全书分为秋冬春夏四卷,按照季节变换讲述了丽卜卡村的四季离歌。雅格娜、安提克、汉卡、雅固斯坦卡等人的形象鲜活地映入脑海,故事内容和线条让我直接想到了中国一部相似的小说——陈忠实的《白鹿原》。读完以后让人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唏嘘、感叹和回味,这就是优秀小说带来的结果吧。《农民》成书于1908年,不知道是当时的写作流行风格还是莱蒙特个人的写作技巧,书中贯穿着大量的风景描写,纷繁复杂得让人吃惊,然而又很好地起到了对主题的烘托作用。译者李斯不是波兰语圈子的熟悉名字,所以应该是从英文转译过来的,有些地名和文化常识偶有偏差,但其能将极其琐碎和拟人化的描述娓娓道来,让我不得不佩服翻译的功力的同时,更加钦佩莱蒙特的叙述技巧(尤其是感觉这种技巧在当代几乎失传的情况下)。谷物、动物、天气、心态,细腻的描述丝毫不觉累赘,反而让人回味无穷。19与20世纪之交的波兰农村,荡涤着鲜活而又沉重的气息,预示着革命的到来。但是称之为绮丽画卷,光有画是不够的,还得有内涵。小说中的教堂是贯穿农民生活的主要精神安息所。我以前知道基督教对波兰的重要性,读完小说我才知道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早已是深入骨髓不可或缺的信赖了。这是一种完全来自于另一个文化的传统,一种已经浸入生命的陪伴,一种人们赖之以生存和行为的信仰。面对这样的世界观,我感觉震撼,选择尊重,默默点头。神父是如此重要的存在,让我想起考研看的一堆基督教历史……此外还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书中透露出的对犹太人的鄙夷。一直以来我不知道波兰人对犹太人的态度,现在算是比较明了了,不知怎的让我想起当时在欧美的华人,受到的很可能也是同样的待遇。二是波兰农村的节庆和集市的描写,让我想起自己在华沙克拉科夫看到的各种老城,其实那里以前就是农贸市场,跟中国的赶集应该很像,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农贸集市都慢慢地消亡,这点可能全世界都无法避免吧。最为重要的还是故事的背景。1795——1918年波兰处于亡国状态,被沙俄奴役,这个时期的人民思想状态和社会矛盾程度,都在书中有着很好的体现。波兰已经废除了农奴制,但土地仍然是一切的根本,有地的人有饭吃,没地的人讨饭吃,不变的真理。人们普遍不识字,上学也只能去俄文学校,到了年纪还要去俄国服好几年兵役,回来连波兰语也不会说了。靠天吃饭,相互帮助,一辈子也没想过离开,古老的自然经济在这里顽强地生存,发展程度甚至还不如同时期被列强轰开国门的中国,可见沙俄统治下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诺贝尔奖委员会颁发给莱蒙特文学奖的原因是“因为他写出了伟大的农民史诗《农民》”。这部作品的伟大毋庸置疑,在20世纪初就能创造出这样深沉的文学作品,不得不说也是历史的创伤带给波兰民族的一些精神内在吧。本书我一点也不觉得沉闷,因为真正懂得欣赏的人,绝对会带着极大的兴趣一口气读完的。面对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命运,我们势必要作出选择,如若只是被动等死,也许就只有结尾雅格娜的结局等待着我们了。最后吐个槽,为了了解莱蒙特和《农民》的背景,特地去知网上搜了一下,结果只找到两篇80年代写的作品介绍,并且难以避免地充斥着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对立。比如把神父说成“道貌岸然的底层民众精神鸦片”,把大地主说成“空手套白狼的骗子”,把主人公安提克说成“懦弱缺乏进取心的小农意识”等等,无不让人感到唏嘘遗憾,因为我相信没有波兰人会认同这种解读。同时这也反映出对这部作品的探讨和了解仍然处于基本空白阶段。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这是一部真正的史诗
  •     I513.45/4a (上下)
  •     断断续续半个月,读完了诺奖作家莱蒙特的《农民》四部曲。掩卷之余,脑子里轮番出现的是两幅画和两首诗,画是米勒的《播种者》和梵高的《吃马铃薯的人们》,诗是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和白居易的《卖炭翁》。这些农民和柯莫尔尼基们,长年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甚至像狗一样地耕种,虔诚地信仰,为天主奉上仅有的贡物,到头来仍免不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命运。小说的开局与结尾都是悲凉的,年迈体弱寄人篱下的阿加莎为了像农妇一样体面地死去,在瑟瑟秋风中踏上了乞讨的路;为爱如飞蛾扑火的美丽少妇雅格娜,经历了炼狱般的羞辱,灵魂像大地一样被猛扑、席卷和任意摆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