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理想的日子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108044952
作者:张洁,梁碧波
页数:32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标志和形象,说到底栏目是要靠主持人来传递思想的,所以有了《东方之子》这个平台,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主持人。我要用主持人来实现我赋予这个节目的内涵,它要有深度,它要有个性,有思想、好看。这是我要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帮助我实现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主持人是我的工具,只有主持人才能帮我实现这种思路。 最便捷的就是主持人的形象,个性体现在他的语言特点上,甚至他的长相上。你漂亮脸蛋儿,那不叫个性,那都是当年“高大全”样板戏里面的主人公。我们要从统一的高大全变成有个性的语言、有个性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一种思想,这个思想要呈现在屏幕上,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做的节目是有深度的;从我们为受众着想,他看到的东西也是值得思考的,而且不是高压式灌输给人家的,而是平等交流。我们给观众呈现的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材料,这是我们的世界观。 问:《东方之子》采访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功成名就的,这些人有大量应对采访的经验,你们怎么让他们说真话? 时间:一般来讲,希望主持人事先跟采访对象有一个交流,因为我们中国人上电视那五种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那都是以前的生存训练,咱们今天是个人化的。有很多人就说我这话怎么能上电视昵,他的生活状态和他在电视前面,判若两人。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被采访对象不说真话不赖他,赖这个社会,没有给他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所以我们开始做这个节目的难点也在这儿。第一要先做工作。第二,他一看我们这个问题也不是他平时接受采访的那一套,会觉得你们这个采访不一样。有很多的被采访对象,接受完采访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记者有水平。以前大部分都是说请你谈谈感想,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我们上来几句把你的生平,把哪件事的背景漂亮地甩出几件,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或者尖锐,或者能触碰他发自内心的表白,他会觉得你特别了解他,对你建立起信任感。 所以我们要做粉碎式的提问,我传达给我们的工作者、编导、主持人一个理念,就是要带有戳穿采访对象的心态去看他,因为在1993年,大部分的中国人还不习惯在电视上说真话,那么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带着戳穿他的心态去。

名人推荐

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 ——孙玉胜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不仅仅是一个栏目更是一群人,一种精神,一个时代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最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孙玉胜

内容概要

张洁,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原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任,高级记者。1993年9月加盟《东方时空》,任《东方之子》编导;1996年1月调入《新闻调查》栏目任编导;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制片人;2009年8月担任评论部副主任。

梁碧波,中央新影集团梁碧波工作室总监。作品《冬天》曾获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纪录片摄影奖;《三节草》获第20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特别奖;《婚事》获2000年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大奖、第五届罗马尼亚阿斯特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

书籍目录

序:我给你我的青春,我给你我的寂寞——张洁 1  那是一个创新的年代——杨伟光访谈 注入血脉的隐形基因——梁晓涛访谈 走到哪儿都很自豪——童宁访谈 好像整个人都给了它——孙克文访谈 2 把“宣传体”变成“传播体”——时间访谈 很庆幸赶上那段不正常的岁月——白岩松访谈 我们是靠业务吃饭的——王志访谈 从第一批“北漂”到“大片专业户”——周兵访谈 3 只提供好看的新闻,只培养一流的记者——张海潮访谈 有些梦想需要群体性的疯狂——章伟秋访谈 闯进电视的门外汉——水均益访谈 用品质说话,在节目中成长——陈耀文访谈 4 长到玻璃房顶的大树——李伦访谈 一条挺好的接触社会的路一鄢蔓访谈 《生活空间》的历史使命——李晓曼访谈 对真实的追求:从纪录片到电影——李玉访谈 回归到一种平民的时代——林旭东访谈 5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王坚平访谈 就像做了一个梦——雷婷访谈 后记:点燃理想的日子——张洁

编辑推荐

《点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二十年》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只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身处其中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它叙述的是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以及新栏目实验和大型特别节目动作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还有我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而这些理念和解读必定也受历史环境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局限。

作者简介

《点燃理想的日子》中的访谈者,进栏目时的年纪都不一样,有的至今留在电视圈,有的已转战其他领域,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显然,这与《东方时空》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那是他们成长最快的时光,那时候注入的理念和精神,那时候培养起的能力和眼光,已经成为这些人成就日后所有一切的隐形基因。他们是《东方时空》这个母亲生下的若干孩子。


 点燃理想的日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说是脱胎于同名纪录片,但其实是独立的一本书,跟纪录片有很大的不同。纪录片是专题性的,针对一个话题,不同的人纷纷发言,互相印证。而这本书是纵贯式的,以单个人为中心,把纪录片里不能收的、不好收的,都呈现出来。比如白岩松1989年毕业时工作被搞黄了的那个将要崩溃的下午,比如陈耀文关于克拉玛依大火的报道被毙的那次撕心裂肺的痛哭,比如李小旻谈起的关于陈虻的种种,等等。这本书越看到后面越激动,前面可能都是领导同志,说起话来比较委婉,但这些一线的节目编导和主持人,因为有着切实的体会而常常一语中的。青春与成长,痛苦与欢乐,成熟和寂寞,骄傲和愤怒,随处可见。说是“东方时空20年”,其实论述的是“东方时空前三年”,编者张洁认为那是东方时空最有锐气的时候,许多创新是那时候完成的,许多优秀节目也是那时候诞生的。他们习惯管自己叫做“老东方时空人”。“老东方时空人”如今已经散乱在天涯,但眼光和能力还在,就像陈虻说的,你已经形成了对“标准”的判断——不怕做不出好东西,怕就怕你连好东西的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为了缅怀,而学电视的小伙伴们,则倒是真可以看看“老东方时空人”是怎样炼成的。
  •     1、年轻的时候可能最最奢侈的就是你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但是身在其中的时候不一定觉得幸福,可能更像一种巨大的痛苦和无底洞一样,你总希望找很多的事情将它填满。2、我和组里的同事们说,虽然不能给你很多钱,最早的时候每个人一个月500块钱左右,采访只能打面的住集体宿舍,但是我们能给你创造一流的机会,让你掌握一身的本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你创造更多的尊严。【张海潮】3、实习生就是墙角里的蘑菇,进来之后,可能把你扔到墙角,然后大家都会网上泼脏水,扔垃圾,你要干最苦最累的活儿。直到有一天,那堆垃圾上长出一个蘑菇,制片人走过,这个蘑菇好啊,就把你摘走了。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当年家里的电视唯一能够清晰收看的频道就是中央一套,于是周末早上所在被窝里面看东方时空是小时候常见的镜头。不过那个时候的东方时空已经不是书中的东方时空了,常常在想的是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产生了东方时空,为什么产生的是东方时空,是什么让东方时空取得了如此的成功?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高端的平台,一群顶尖的人才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有了《东方时空》的成功,也有了后来的《新闻调查》、《面对面》、《实话实说》、《看见》……
  •     口述史
  •     过去让人学会成长。
  •     点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东方时空》二十年 书不错,值得一读的
  •     难得的真诚之作。一个时代的影像。
  •     太热血了,每每读起其中故事总是被理想的力量感动的欲罢不能,其实这本书类似于“回忆录”,每个人都在缅怀一位“战友”,讲述和这位“战友”相处的岁月,许多段落都发人深省。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到了很多有意义的节目,我都折了角,但遗憾的是这些节目在网络上都搜索不到影像资料。只能靠遐想,在那样的环境里做节目,简直令人艳羡。119页,陈耀文的采访中,他说那样的巅峰状态其实折射出的是中国不正常的社会状态。说的对,令人羡慕,但也盼望不再出现。
  •     那是新闻人的好时光,新闻人的坚守!以后的新闻人,变化了好多。
  •     虽然参与的人写的东西未必客观,但确如书名,点燃理想,哪怕只有一段日子。
  •     其实已经有些时日不看电视新闻类的节目,但读这本书时还是有一种想找找过去他们拍过的那些节目的冲动。想想当年可以有能够有《东方时空》,未来也将会有应该有脸书和推特。。。
  •     可以怀念 莫要留恋 更要想想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阻碍 还是最喜欢白岩松的那部分
  •     网上流传的“央视内部晚会”实际上是2002年评论部春晚,专门用于让员工撒气发泄不满的(仔细看片尾工作人员名单有央视台长背书)。曝光后被中宣部批评,但晚会的惯例并没有终止,只是不允许摄像出碟罢了——之前在某老师电脑里还发现了080910的脚本稿,和一个“如何反邪教”的文档放在一起
  •     我一直在努力着,为了成为一名电视人而努力。
  •     参加新书发布会了
  •     理想与激情的交错
  •     和纪录片内容一样,没营养
  •     出于专业的原因,看了这本书。印象深刻的只有一个差点去做高管的水均益,那个年代的东方时空的背后的人们,现在再也找不到了。
  •     一个出色的群体
  •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     无法被复刻的时代
  •     内容不错,包装还行。
  •     感慨太多太多了,现在中国太需要这种理想主义情怀,还有适合其生存的土壤了。
  •     一群新闻人的心路历程
  •     激情燃烧的电视新闻岁月!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