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105087433
页数:334页

章节摘录

  四川省盐源县沿海公社达住村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  一、概述  达住纳西村,位于云南、四川两省交界的高原湖泊——泸沽湖东北角的湖弯里。从村后往西北方向爬山十二三公里至狮子山顶,东北是达住村属的拖冷山,东南为左所山。据传,早先由永宁土司管辖,后归木里县治,现属盐源县,为左所区沿海公社第一大队的第一、二、三小队。南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永宁公社洛水大队(最近改为泸沽湖大队)隔湖相望;东南约5000米至左所,沿湖往西走2000米处是传说中的泸沽湖水源洞。北往前所、西去永宁的马道皆从达住经过。村前(南)约一里湖中是阿纳瓦小岛,常有游人泛舟聚餐。海拔高度约2400米,年平均气温10℃~15℃,背山面水,风景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左所区冬晚春早、气候最好的地方。全村81户608人。其中除1957年民主改革时迁来的汉族5户(原为一户五兄弟,现已分家)及“纳日”1户,共38人外,其余75户570人(男289人,女281人,平均每户7.6人)全是久居此地的“纳喜”人。他们操纳西语西部方言,通晓东部方言“纳日”语和普米语。多数“纳喜”人能通当地汉语,一些老人还会讲彝语和藏语。  根据世代相传下来的传说,达住纳西人的祖先,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摩若”(郎“士兵”)在木天王势力强大时,率领他的军队在今天的宁蒗、盐源、木里、中甸及巴塘、理塘一带打仗和驻防,建筑过很多营盘、嘹哨和修过路(至今仍有遗址尚存)。据说,有一次带来的士兵很多,满山遍野,当时每个士兵拿一块石头堆在一起都成了一座小山。由于长期翻山越岭,频繁征战不已,沿途死掉的士兵很多。后来木家势力衰弱,兵源得不到补充,统一指挥不灵,就打了败仗,一些士兵在山里悠转打仗,回不了丽江,就在宁蒗县的八耳地区住了下来。但是,八耳地区没有纳西人祭天用的黄栗树(一说是没有垫猪圈用的黄栗树),又跋山涉水到有黄栗树的“干母”山(即狮子山)东侧的湖边——达住定居下来。最初来达住的人很少,以后又陆续迁来一些人,先是住在“瓦古”山坡上,因为“瓦古”突出于泸沽湖中,成半岛形状,视野远,易防守,而且从“瓦古”伸延出去的“阿纳瓦”小岛,屹立于相隔一里的湖中,战事紧时,士兵和家属都可退守到岛上去。相传,在咸丰同治年间,战事波及到这里,“瓦古”被占,人们退守在湖中岛上,土枪够不着,而达住人则在岛上安了土炮,正当占领军在湖边起火做饭时,打几发土炮,把他们的做饭锅打坏,就退走了。在现今七八十岁老人的曾祖辈时,由于“瓦古”多是沙砾,用水和行走不便,才陆续从山上搬到湖边平地上来,有几家是在解放前才搬下来。至今不仅山上的旧房址清楚可辨,还有几户住在半山坡上。  这些木天王的士兵来达住居住时,这一带属“吕底斯沛”(即永宁土司)管辖。所以,每逢收打稗子时,永宁斯沛就叫他们去服役。当时,去永宁给斯沛收打稗子的达住人,仍是士兵装束,穿着短筒靴子,在稗子堆里来回走动,靴子里灌满了稗子,傍晚歇工时,把靴里的稗子倒出来,装入藏在树林中的皮口袋里,一直无人察觉。待所有的稗子打完时,皮口袋也装满了,就趁黑夜背回村去。后来,永宁斯沛发现他们有稗子,就问稗子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回答说,稗子是自家种的地里收来的。斯沛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治他们。因为这些人是木天王的士兵,虽然人不多,但有组织,能打仗,心也齐,比较厉害。永宁土司不大敢管,左所和前所的土司想管也管不了。之后,因为人少,怕时间长了惹出麻烦,达住人就投奔木里的大喇嘛,做他的百姓,以求得大喇嘛的保护。木里的大喇嘛借机开拓势力和扩大影响,对达住人的投奔表示欢迎。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允许达住人在大喇嘛管辖区域自由行走;划出附近一大片山林给达住人经营;并按达住人各个“斯汝”(家族组织名称)人151的多寡,分别给予“三亨”、“四亨”和“五亨”的土地耕种。从此,达住人成为木里大喇嘛(或土司)的百姓。由于木里大喇嘛的势力和影响日益强大,加上达住的地形之利和内部的团结,避免了近二三百年来这个地区各民族之间频繁纷争的干扰。  达住纳西人由木里大喇嘛直接派来的官人(纳西语叫“瓜希”)巡视管理。官人到村子时要村人向其磕头。第一天见面礼要送1只山羊、1驮马料;每户每年要交粮食20钵(每钵2.5斤)给官人。跟官人来的人,每人送1只鸡,2升马料和一些肉。官人及其随员走到哪家就在哪家吃饭,每家都要拿出最好的东西热情招待,官人来时就住在“伙头”家里。  官人之下是伙头,由木里大喇嘛授文书委任本村人担任。该村伙头有三家,即刺玛塔、阿壮本和阿劳家。他们对官人负责,为官人收取赋税和摊派劳役,招待官人住食。他们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劳役负担,并得到1亨左右的土地作为报酬,以及官人的一些赏赐。  伙头下面有“本水”(纳西语为“村长”之意),没有委任书,经官人同意指派三家人轮流担任,本村所应交纳的赋税及劳役由他们具体催办。他们可以免马役,并得到一些茶叶和1亩耕地。  除此之外,达住纳西人还要给木里土司和大喇嘛交纳如下的租税和服劳役:每亨土地每年要交纳2石粮食;每户每年交纳银1两和半开1个,米2升和一些鱼。  有战事时,木里大喇嘛就征召达住人打先锋。大喇嘛认为纳西族人会打仗,又是祭天的,老天爷会保佑把战争打胜;每户要给大喇嘛出马役、出伕子,随叫随到,说到哪里就到哪里去。没有马的人要出半开10元~20元,出不起钱就挨打受骂。大喇嘛盖房子时也要去服役。干活时不管饭,要自己准备口粮和行装。  据老人讲,解放前从木里来个送信的人就很了不起,要宰鸡杀羊招待,不敢怠慢,怕得罪木里的土司。国民党的官员过路时,要备马侍候。有一次稍微晚了一些,就遭到拳打脚踢,送了贵重的药材和大肥鸡赔礼才算了事。由于离木里较远,翻山越岭走三四天才能到达,对外边情况的变化不清楚。在1952年或1953年时,永宁、左所来了工作队,达住没有来,就很担心,派两人去木里联系,因大雪封阻,人过不去,木里派来的人也过不来。后来路通了,木里工作队要达住派四人去学习,由于不知底细,怕去了回不来,谁也不敢去。全村老人们商量合计,每户出半开1元,雇请永宁那边的四人去学习。人们现在把这件事当作笑话,但可见当时交通闭塞,群众担惊受怕的情景。党和政府考虑到交通和工作方便,于民主改革前把达住村正式划归盐源县左所区建制。  二、衣食住行  达住纳西人的衣、食、住、行,基本上保持着纳西人的古老习俗,与居住在周围的“纳日”人大同小异。  (一)服饰  达住纳西人的服饰,据老人讲,自从丽江迁居此地至今,无大的变化。在解放前,未满13岁的男女,皆穿麻布长衫,不着裤,手戴银或铜质的小手镯。女孩满13岁时,举行类似成丁礼式的“穿裙子”仪式。改穿右衽短上衣,下着百褶长裙,腰束绿色带子。青年妇女喜用黑色青色丝线和牦牛尾加饰的粗辫绕于头顶,稍垂脑左后,披一张未经加工的羊皮(白色居多)。已婚妇女缠青布头帕,穿青或黑色长裙(早先无论未婚已婚皆着麻布衣裙),外罩山羊皮坎肩。男子满13岁时举行“穿裤子”仪式,改穿短右衽上衣(与女上衣相同)或对襟汗褡,下着长裤,腰束带子;老年男子穿短领的青色或驼色上衣,下着长裤(裤脚比“纳日”稍窄),腰系肚兜(兼作裤带或带子,兜内分层装火镰及银钱),除少数人还留长发编辫外,余皆剃短发、戴帽。所有男女喜挂小刀为饰。经常赶马经商的男人也有穿藏服、戴金边帽或礼帽的。无论男女,爱戴银或玉质的手镯与戒指。青年人以黄铜镶牙为美。在个别家庭中还保存着古代举行婚礼时新娘戴的粗大银质耳环及银雕的头饰和肩饰。1957年民主改革后,小孩不再举行“穿裙子”、“穿裤子”的仪式,男孩及青年男子多穿汉装,妇女装束没有变化,但已见不到麻布衣裙了。  (二)饮食  达住纳西人的饮食比较简朴。主食有玉米、土豆、小麦、四季豆,副食有猪膘、圆根(蔓菁)和干菜等。一日三餐,都吃干食,常吃的干食为焖玉米面饭、煮土豆(熟后剥皮而食)、烤面饼(玉米面或麦面),佐以汤菜,喜拌辣椒。全家生活由管家主妇管理,每天由主妇做饭,煮熟后亦由她分食,每人一份,盛饭要冒尖,吃不完可以剩下。逢年过节或平时加荤菜时,也是每人分吃一份,但老人和小孩可以多分一些。在吃饭时,亲戚邻居来串门,也要盛一份饭菜相待,来者即使饱了也须各尝一些,否则主人不高兴。一般家境稍好的人家,早晚还吃茶点,煮酥油茶或煮加盐的浓茶,佐以炒面,但不超过三巡。有客至,必先以大碗酒相待,客人可以不吃东西,但一定要喝点酒。待客时,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如果家里东西不多,可以到亲戚邻居家去“借”,亲戚邻居们知道有贵客,也会把好吃的东西送来。纳西人认为,待客不周,是没有尽到主人的责任。按古老习俗,不论喝酒、吃饭,事前须先敬献锅庄石和祖先。  ……

前言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本次修订再版,在尊重史实,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式的总原则下,主要是订正错误,并以修订注释的形式增补新的人口数据和地方行政隶属的变化情况。另外,原书中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因无资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仅供参考。《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牧区社会历史调查》不再单独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海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4本。修订本合计为86种147本。

书籍目录

四川省盐源县沿海公社达住村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前言一、概述二、衣食住行三、社会生产四、家庭和家族组织五、婚姻六、婴儿命名七、丧葬八、祭天九、节庆十、亲属称谓十一、宗教信仰十二、几点看法附录一:达住村纳西族各户家谱附录二:木里县利加嘴村情况片断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乡纳西族调查报告前言一、概况二、婚姻三、家庭四、丧葬习俗五、宗教信仰六、民间传说故事四川省盐源木里两县纳日人社会调查前言一、生产经济二、土司制度三、衣食住行四、生育死葬五、科学文化知识六、宗教信仰七、走婚和母系制八、家庭类型及其系谱调查九、亲属制度四川省盐源县左所区罗洼村纳日人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调查前言一、婚姻形态二、家庭结构后记修订后记

作者简介

《四川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内容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图书封面


 四川省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