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城

出版日期:2015-2-1
ISBN:9787509770173
作者:[英]罗杰·克劳利
页数:516页

内容概要

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历史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剑桥大学毕业后,曾久居伊斯坦布尔,并对土耳其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数年时间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这使他拥有对地中海的渊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和《财富之城》。

书籍目录

序言:起航
第一部 机遇:商人十字军
1.达尔马提亚领主
2.失明的执政官
3.三万四千马克
4.“狗转过来吃它所吐的”
5.兵临城下
6.四位皇帝
7.“地狱的造孽”
第二部 崛起:海洋的君主
8.八分之三罗马帝国
9.需求与供给
10.“敌人的血盆大口中”
11.圣提多之旗
12.驯服圣马可
13.战斗到底
14.海洋帝国
15.“如同泉水中”
16.尼普顿之城
第三部 月蚀:升起的月亮
17.玻璃球
18.基督教世界之盾
19.“如果内格罗蓬特沦陷”
20.火的金字塔
21.扼住威尼斯的咽喉

作者简介

地中海史诗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财富之城》则可算是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不过侧重于其在地中海上的外交与战争,尤其是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抗。数百年间,威尼斯从礁湖渔村崛起为海上贸易强国,并且开疆拓土,盘踞了爱琴海沿岸许多地区,凭借狡黠的外交手腕、强悍的海军和金钱贿赂,左右逢源于东西方势力之间,与基督教和穆斯林世界都做生意,在不同时期与双方都发生过武装冲突,此中故事非常精彩。


 财富之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地中海三部曲,名不虚传,在此一并写了读后感了吧。我看这套书的目的其实很单纯,以前局限于中国历史的研读——当然,1840年以前中国确实一直站在世界的顶端,是世界的中心,中国史就是世界史(原谅我,民族自豪感太强)——对于世界历史都是零散的认识,所以急需要一部入门级的西方历史书籍来帮我构建整个世界历史的框架,将每个时期的世界历史对应联系起来。于是乎,我选择了地中海三部曲,配合前面看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和正在看的一个神贴《世界地缘政治分析》,效果还真不错。书的风格是西方的,注重各个人物的描写,所有事件的叙述都是围绕一两个中心人物展开,且有远有近,镜头感极强;注重细节的考证,所有的场景都力求真实全面,这点可以从书中的大量配图看出。这样的好处是,把历史当做小说看,可以很轻松地通过联想记忆记住很多历史的发展和重要人物。当然也有坏处,和中国历史的写法对比,这样的西方写法往往很大篇幅只能写简单的几件事,没有全局的概念。但是,由于有了一些准备和基础知识,读起来还是相当顺畅,收获颇丰。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从两河流域到希腊,再到罗马,都是依靠地中海的交流。地中海东西两个部分,两种宗教的较量是这个地区七世纪以来的主线。伊斯兰教在陆地占有优势,而欧洲人在海洋占据上风,并围绕地中海缠斗了近千年。按照现在的观点,重视海权的国家应该强势,例如美国和英国,然而在地中海,却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这样的陆权国家要更具有优势一些,而且通过陆权的强势,奥斯曼土耳其竟然也发展出了匹敌欧洲、甚至更强于欧洲的舰队。这难道是说明陆权要强于海权,亦或是海权需要依托于陆权?我至今也没有思考透彻,所以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以备未来查看。我赞同海权强于陆权。其一是因为今非昔比。现代技术的发展,例如航空母舰的强大,使得蓝水海军可以很轻松地威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当然,蒙古这样的不算)。其二是现在的世界的互相依托的,这样的依托需要大量的物资交流,和海洋在这样的交流中扮演了中坚力量的角色。基于此,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其三,地中海是特例,是陆地包围的海洋,不完全是地球海洋与陆地的格局,所以地中海的经验只能算作是特例。我也赞同陆权强于海权......其一也是因为今天与未来无法比较。技术的发展,让海洋的舰队优势大,那谁又能保证,以后的任何时段,陆地的优势不会强过海洋,既然不能保证,那未来岂不是有可能形势逆转。当然,以后更多可能是天空的优势最大,即便这样,也还是陆地占据了上风,至少至少是平等了。其二,我们国家极力打造一带一路,搞欧亚铁路桥,很大程度就是为了抵消海洋的优势,毕竟运输货物,最经济的海洋,其次就是铁路了,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但是这起码是陆权有对策可以抗衡海权了。需要单独拿出来说的是其三,思维模式不同。海权国家的思维方式,例如希腊、迦太基和美国,征服的欲望少一些,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控制贸易的方式来谋求利益,对于土地的渴望也几乎没有,美国或许是个特例,在建国初期大肆扩展,这个等会解释。所以,海权国家是商业的思维方式。与之相反,陆权国家更多是农业的思维方式,而农业对于土地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征服也罢,同化也罢,反正就是要把不是我的都变成我的,把蛮夷变成华夏。再看美国,初期我认为是农本思想占据了多数,所以扩张的厉害,后来商业思想成为主流以后,才逐渐停止扩张。而这不同的思维方式,我觉得农本思想最终会占据上风,因为自己的始终还是保险一点。我这个结论偏向性较为明显,因为屁股决定脑袋,谁不希望自己的祖国在未来是强大的呢?
  •     一个早期版本的大英帝国:威尼斯的海权与贸易殖民今天的威尼斯是旅游胜地。去意大利玩的中国人,大多会去这座传奇的水城坐坐刚朵拉吧。学艺术史的,总绕不过提香、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喜欢西方文学的,大约都知道卡萨诺瓦的风流韵事。对东西方交流感兴趣的,肯定熟悉马可•波罗。这些人都是威尼斯人。但若是像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那样把目光投向往昔,就会看到,威尼斯还曾经是一个了不得的老大帝国。从克劳利的著作《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看来,威尼斯可以算一个早期版本的大英帝国,在海外殖民、海权控制、贸易至上等几个方面,是大英帝国的祖师爷。这本书不是威尼斯共和国的全史(另一位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诺里奇的《威尼斯史》是这个题材的经典名著),而主要讲威尼斯对地中海制海权的争夺得失,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这场斗争一直延续到ISIS所在的今日世界)与交流。概括来讲,就是威尼斯如何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西方世界最富庶的城市,甚至能够在地中海称王称霸。人类历史上的大帝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威尼斯的帝国霸业早就烟消云散了,但它和之前的各大帝国非常不同。按照克劳利的介绍,威尼斯是非常“现代”的商业殖民主义的先驱。威尼斯的政府是高度商业化的。与同时期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不同,威尼斯没有世袭君主,而是一个由贵族寡头统治的共和国。威尼斯的贵族也不是封建地主,而是商贾。他们对土地没有兴趣,只热衷于生意。所以执政者的政府管理,同时也是商业、经济和财政管理。威尼斯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政府政策完全配合经济目标的国家。它的商人阶层和政治阶层之间没有隔阂,是一个由企业家运行,并且服务于企业家的国家。权力的三大中心——政府、贸易和军事,由同一个统治集团管理。威尼斯比任何人都更早了解到一系列基本的商业规则:供应和需求的原则;对消费者选择、稳定货币、准时交货、理性的法律和税收的需求;长期有效、控制得力的政策。这一切,在中世纪欧洲都显得非常“现代”。威尼斯的对外扩张在当时的欧洲也很独特。威尼斯在其发展过程中并不注重土地的得失,对兼并敌人的领土也没有什么兴趣,而主要热衷于发展自己的商贸网络。例如,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威尼斯伙同十字军攻破了拜占庭帝国的古都君士坦丁堡。瓜分战利品时,西欧十字军抢占大片土地,建立起一系列星罗棋布的封建国家。威尼斯人却抢占十字军不要的港口、岛屿,面积小的可怜,却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建立起海上交通网。我们不得不说,威尼斯棋高一着。十字军建立的政权在贫瘠的土地上维持不了多久,威尼斯人要的则是控制商贸航线,它的海外殖民帝国延续了数百年。像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以及今天巴尔干与希腊的很多沿海城镇,都曾是威尼斯的殖民地。借助这一系列海上据点组成的网络,威尼斯这样一个小国与伊斯兰世界通商,经营亚洲来的奢侈品(香料、瓷器、丝绸等),获取了极大的商业利益。他们不在乎大片领土,只将目光专注于贸易和海路,这几乎就是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英帝国等殖民帝国的先驱。威尼斯的海洋帝国从来就没有占据过大面积土地(威尼斯的人口太少,想要实现太过困难),而是类似于大英帝国的各个中转站,是由许多港口和基地组成的松散网络。威尼斯创造了自己的直布罗陀、马耳他和亚丁,并且像大英帝国一样,依靠海军力量将这些财产维系起来。所以威尼斯没有强大的陆军,只有强大的海军,以便掌控海权。若在陆地上打仗,它就用金钱就聘请专业的雇佣军,以及运用外交,合纵连横,借力打力。这与后来的大英帝国颇有些相似之处。比如17、18和19世纪的大英帝国,一边维持自己的海军力量,一边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提供资金让别的国家替自己打陆战。大英帝国这一手是不是从威尼斯那里借鉴的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威尼斯的商业和政策很少受到宗教意识形态影响,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这算是非常“进步”的了。为了经济利益,他们觉得与穆斯林做生意没有什么不对。为此他们与天主教会经常发生摩擦。在教会眼里,伊斯兰世界是不共戴天之敌,而威尼斯竟然与其交易,简直是大逆不道。所以,在虔诚的天主教徒眼里,威尼斯人是利欲熏心的恶棍。而在世俗化的现代人眼里,威尼斯人却领先时代数百年。威尼斯作为一个核心,讲欧洲与东方两个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在东西半球之间输送商品。威尼斯是第一个与伊斯兰世界不断积极互动的欧洲国家。交流的不仅仅是物质,自然还有思想。它把东方的味道、思想和影响,以及某种浪漫的东方主义,带到了欧洲世界。视觉理念、材料、食品、母题和词汇,通过威尼斯的海关得到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威尼斯是第一座虚拟经济的城市:一个没有实业支撑的离岸保税仓库。它的现代化程度令人震惊。威尼斯的货币杜卡特就相当于今天的美元,在地中海世界是通行的国际货币。威尼斯海洋帝国的功能既是维护海上贸易通畅,也是以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这是欧洲第一次全面的殖民冒险。除了少数例外,这个殖民系统是剥削成性、冷漠无情的。比如,威尼斯对克里特岛的剥削可以说是相当残酷的,当地土著不断掀起起义暴动。甚至在克里特岛生活的威尼斯人也不堪忍受苛政,“无代表不纳税”,发动起义。这就很像北美十三殖民地的英国移民后裔反抗英国政府。威尼斯为后继者(特别是荷兰和英国)提供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小国也可以通过航海来称霸全球。但它也留给世人的一个教训,即通过海权维系的遥远殖民地是很脆弱的。最终,威尼斯很难保卫自己的海洋帝国,就像英国无法保住自己的北美殖民地一样。然而,威尼斯在商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殖民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威尼斯可以说是较早认识到海权与航海贸易重要性的国家之一,远早于后来的荷兰与英国。中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正开始建设自己的海洋文明,在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努力。威尼斯与海权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发人深思。财富之城作者: [英]罗杰·克劳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威尼斯海洋霸权原作名: City of Fortune: How Venice Ruled the Seas译者: 陆大鹏 / 张骋 出版年: 2015-2-1页数: 516定价: 5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ISBN: 9787509770177热爱一切long ago和far away的东西我的新浪微博、豆瓣:陆大鹏Hans微信公号:ldphans
  •     难以想象如今的著名旅游城市曾经如此辉煌。这是一个海洋霸权输给陆地霸权,分散的商人共和利益和体制输给高效的中央集权的军事体制,分裂内讧的基督教,输给以信仰为生的伊斯兰教的故事。简单记录一下这个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盛极一时、控制整个欧亚非三洲商业的海洋帝国的盛衰史。公元1000年,威尼斯远征达尔马提亚,取得了对亚得里亚海的实际控制1082,《金玺诏书》,允许威尼斯占据君士坦丁堡3个码头,从此打开了东方贸易。1122,威尼斯参与十字军东征,得到推罗的三分之一:威尼斯海外帝国的起点,也是一系列其他港口的起点。1201-1204,由《威尼斯条约》为契机,支持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扎拉后,攻陷君士坦丁堡,天主教攻陷了东正教。威尼斯海洋帝国的巅峰的起点。14世纪,在海洋帝国扩张和稳定的过程中,也克服了很多艰难险阻,经历了很多灾难困苦:威尼斯-热那亚三次战争黑死病瘟疫克里特岛叛乱教皇的贸易禁令(针对穆斯林)1453之后,内格罗蓬特、勒班陀、莫东、克里特岛相继失陷。1503,与巴耶济德二世签订和平条约,成为奥斯曼的附庸。“威尼斯海洋帝国的功能既是维护海上贸易通畅,也是以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这是欧洲的第一次全面的殖民冒险。除了少数例外,这个殖民系统是剥削成性、冷漠无情的。它为后继者--特别是荷兰和英格兰提供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小国也可以通过航海来称霸全球。但它也是留给世人的一个教训,即通过海权维系的遥远殖民地是很脆弱的。威尼斯的商业模式突然变得过时,其供应链显得脆弱不堪。最终威尼斯很难保卫自己的海洋帝国,就像英国无法保住自己的北美殖民地一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显赫三百余年的威尼斯几乎是一个虚拟的共和国,金融和政治体系领先世界数百年。然而单一化的依赖商业,自然无法避免衰落。 三部曲是我最后读完的一部,我觉得比较适合放在海洋帝国之后阅读。
  •     威尼斯的兴衰
  •     成也海洋,败也海洋
  •     这套书的确很好看
  •     帝国荣光
  •     现代银行业的起源,海上贸易的霸主,艺术、文化、贡多拉、狂欢节之外的另一个威尼斯
  •     9分,力荐。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真可谓传奇。三部曲的第三部可谓三部里最精彩的。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2017.3.2两个月读完,了解欧洲地中海历史
  •     真的是读过之后停不下来。。。
  •     是时候去威尼斯了!(不是
  •     故事的开始,威尼斯并不像在第二部中那么委屈求存、夹缝生存,而是拓展者自己的帝国,甚至耀武扬威。攻占君士坦丁,击跨热亚那,同奥斯曼帝国抗衡,但最终击败他的却是新航线的开辟,历史如此讽刺,换了一个方向,却让地中海变得一落千丈。
  •     读过地中海三部曲,受益匪浅,期待立刻读《征服者》。
  •     关于殖民,以及共和国的可能性。这套读下来…需要读更多的书。
  •     据说威尼斯在意大利统一后 都强烈反对从陆地建桥连接潟湖 甚至后来勉强同意也在桥下埋设炸药以防入侵 在民族国家建立和民族意识强烈的现代 威尼斯人都对自己小小的国家抱有如此强烈的自我意识 体现了中世纪他们与热那亚米兰等的巨大区别 这或许是从另一个解读威尼斯何以成为帝国的不错角度 全书结构清晰 克劳利先生的笔触大可横跨海洋 从地中海到黑海 细有琐碎史料 从契约到书信 一如《1453》 然而商业本身的润物无声 让全书少了大气磅礴的攻防 不过商人的斤斤计较也是有意思的角度 最后帝国的没落有点虎头蛇尾 总觉意犹未尽 让人忍不住打开谷歌地图 在那片白海游弋 在内格罗蓬特 在克里特 在黎凡特寻找所有帝国的遗迹 以及圣马可的足迹
  •     雄图霸业,海市蜃楼。
  •     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令人唏嘘的兴亡史。
  •     威尼斯,一个伟大的商业帝国。欧洲的不团结,热那亚、比萨,基督的世界各自为政,奥斯曼土耳其的伊斯兰帝国终究也敌不过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在往前进,各个的帝国不过是历史的过眼烟云,辉煌过后不可避免的要衰败。
  •     威尼斯帝国的兴衰荡气回肠,想到帝国时代游戏里的地中海地图,我现在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描述帝国流水线的造船时,想象这是何等壮观的产业!遗憾的是历史总是变幻莫测,最终威尼斯帝国也没有阻挡穆斯林前进的步伐。作者32个赞,涉及太多地名人名了,只粗略读了一遍,相信以后还会祥读。
  •     三部曲里相对不喜欢的一本,注重细节过多导致脉络不够清晰,给人以琐碎之感。当然瑕不掩瑜,虽不够精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扎实的史实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商业、贸易、航线对塑造西方海上帝国,再至通过其殖民塑造世界格局的强大力量
  •     第三部财富之城,威尼斯的海洋霸权。(1498) 威尼斯共和国简史——以威尼斯为主角的海洋贸易帝国由盛而衰。 前半部分的讲威尼斯的执政长官,丹多洛,通过各种权谋,在东十字军东征的路途中引导他们去攻打对手,攻占君士坦丁堡,进而为威尼斯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以及随之而来,地中海的垄断海洋贸易权,甚至来到了黑海的西伯利亚东部。后半截遭受崛起的奥斯曼威胁,威尼斯的海洋帝国日渐衰弱。 唯利是图,烧杀抢掠竟然也和神圣和虔诚的信徒合二为一,无疑是莫大嘲讽。
  •     跨度最长,显得叙事稍有点散。
  •     “尘世皆云烟”。盛极必衰,更让我起鸡皮疙瘩的倒不是威尼斯领土被奥斯曼蚕食殆尽,而是葡萄牙人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南亚航路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潟湖时的那种绝望感。不是战争,却给一个国家的未来宣判了死刑,几百年后闭上眼设身处地地想想这事,压抑得透不过气来。
  •     写得很好。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经济利益并非规避战争的不二法宝,有时可以招来战争。威尼斯为赚钱而劫掠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发展贸易,客观上推动了拜占庭的灭亡和奥斯曼的崛起,并进而导致威尼斯海洋帝国自身的衰弱。第二点则可能是一种错觉,即威尼斯体制相对于当时欧洲乃是一种“进步”。殊不知历史并非无菌实验室,威尼斯的衰弱之果正孕于其强大之因(以贸易为立国之本)。前几年有人感叹欧洲搁置争议、步调一致、协同发展,而东亚则深陷民族主义这样的“想象共同体”不能自拔。我要说,虽然这个共同体是“想象”的,但它毕竟承载了集体历史和活生生的个体经验。这个是无法抹杀的。看来,英国脱欧、难民涌入的欧洲得回过头来重新面对这些问题。
  •     威尼斯人是最了解奥斯曼帝国的欧洲人,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他们的语言、宗教、风俗,威尼斯人非常关注每一位苏丹的逝世,因为不知道哪个儿子能继任,他们事先准备了贺信,但是贺信上姓名空白,谁赢了皇位就写谁的名字
  •     刚读完三部曲中的第二本,现在非常想去看看威尼斯的潟湖
  •     原来圣马可广场那两根临海的柱子是用来绞死罪犯的……
  •     三部曲之二
  •     丹多洛 一个九十岁的瞎老头 御驾亲征 带队去抢劫 还有什么事干不成,不是自私贪财 是契约精神逼他走到了这一步。
  •     威尼斯,一个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离岸保税仓库,现代化程度令人震惊。它对财政管理的高度关注领先同时代几百年。它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政府政策完全配合经济目标的国家。摘抄原文几句,高度概括了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有着独特体制的国家,宛如一个巨型企业运作的国家。
  •     才知道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么扯…窝里斗直接毁了拜占庭帝国。七八百年过去了呀,谁还记得威尼斯这个小城曾是盛极一时的东西方贸易中心呢,然而新航路之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真是物换星移。
  •     第一部分实在太有趣了
  •     @南图。由商路而兴,又因新商路而衰。攻陷君士坦丁堡让威尼斯发家,200余年后,因此衰落的拜占庭亡于奥斯曼,最终导致后来的威尼斯海洋帝国被奥斯曼毁灭;而这两个对手又都因为葡萄牙航海家远在非洲、亚洲发现的新航路,同时失去了重要的地位。好像整个世界都跟威尼斯开了一个玩笑。曾经的海军大国,到现在只能靠贡多拉载着游客,游览这个美丽却已死的城市。
  •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看着威尼斯的由盛及衰,不禁感慨: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下面应该看看葡萄牙的故事了。甲骨文果然是个坑呀
  •     双方争夺得你死我活的,却不知地中海最后被绕过了
  •     差点被作者在第二部耗尽了热情,绝赞的第三部威尼斯帝国「编年史」又拉回了对作者的爱。非常非常好看!帝国繁荣的背后藏着无尽的血泪,想当年行走在伊拉克利翁的碉堡防波堤边,难以想象这背后无尽的沧桑。但看到最后一章帝国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轰然倒下,又不免一阵唏嘘。
  •     这份伟大纯属命中注定。像所有的长期繁荣景象一样,他们坚信此番盛世必将长驻。
  •     在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之前,欧洲人在封闭的地中海中尝试着贸易和殖民。威尼斯共和国曾经那样的富庶强大,他们是精明的商人、骁勇的水手和狡黠的外交家。文字生动,主线清晰、可读性非常强。
  •     欧化翻译有减少
  •     2017017五百年的历史波流看威尼斯的起起落落。威尼斯帝国的建立是一个包含了勇气,欺骗,运气,坚持,机会主义以及周期性灾难的故事,是一部贸易的传奇。这是一个为物质主义所驾驶的共和国,也是多重新世界,新身份认同以及新思维模式的先驱。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到此读完,历史是螺旋地向外延伸,重复模式却又是新的轨迹,浩瀚如繁星的历史人物,或闪耀,或晦暗,点缀其中,留以后世。
  •     特写太多,有些拖沓,这套丛书都是
  •     三部曲的顺序应该是:财富之城、君士坦丁堡、海洋帝国。里面描写很细致,抒情描写略多,整体格局逻辑背景叙述清晰一些就更好了
  •     偶哟喂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中间商贸繁荣一段看闷死,到最后几十年里被奥斯曼苏丹打得疲于奔命真揪心。1453年威尼斯和教廷终于失去了君士坦丁堡,忍不住想起另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年份1492,征服格拉纳达,基督教双王终于赶走了北非阿拉伯人,而同期内陆在文艺复兴,这世界的能量真是此消彼长。西班牙人已经在路上,葡萄牙人又打开了新航线,斗转星移,波澜壮阔,潮水离开地中海,涌向了大西洋。迫不及待想去看圣马可,最好还涨个水。
  •     地中海三部曲终于看完了。海洋帝国讲海战,财富之城则是讲威尼斯的海上贸易之路。香料、豆蔻、玻璃、丝绸,看完又想玩大航海了!
  •     终于读完了克劳利三部曲,一贯的行文流畅,对重要事件深入细节,让人如临其境,对威尼斯共和国的发展壮大到最终衰落进行了有侧重点的描述,也让人对600年前威尼斯人的社会制度所惊叹。与此同时,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内部分歧和利益冲突以及与东方穆斯林的冲突贯穿地中海三部曲始终,这本书也不例外。
  •     甲骨文丛书
  •     好看
  •     三部曲最后一部,威尼斯的崛起和衰落。
  •     万万没想到,威尼斯当年海洋帝国那么牛,深入骨髓的商业头脑,利益与荣耀是两条恒古不变的主线!
  •     克劳利的历史感依旧是非常宽阔,用宏大的视角展现了财富之城的历史变革,让我对它的历史有了难忘的回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