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自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020089666
作者:[俄]托洛茨基
页数:478页

内容概要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1879-1940),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曾是前苏联共产党和第四国际领袖。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亚诺夫卡
第二章邻居和第一所学校
第三章家庭和学校
第四章书籍和最初的冲突
第五章农村与城市
第六章转折
第七章我的第一个革命组织
第八章我最初蹲过的几个监狱
第九章第一次被流放
第十章第一次逃跑
第十一章第一次流亡
第十二章党的代表大会和分裂
第十三章返回俄国
第十四章1905年
第十五章审判、流放、逃跑
第十六章第二次流亡和德国社会主义
第十七章准备新的革命
第十八章战争爆发
第十九章巴黎和齐美尔瓦尔德
第 二 十 章从法国被驱逐
第二十一章穿过西班牙
第二十二章在纽约
第二十三章在集中营
第二部
第二十四章在彼得格勒
第二十五章关于诽谤者
第二十六章从七月到十月
第二十七章决定性的一夜
第二十八章1917年的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十九章执掌政权
第 三 十 章在莫斯科
第三十一章布列斯特和谈
第三十二章和平
第三十三章在斯维亚日斯克的一个月
第三十四章专列
第三十五章保卫彼得格勒
第三十六章军事反对派
第三十七章军事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十八章转向新经济政策以及我与列宁的关系
第三十九章列宁患病
第 四 十 章追随者的阴谋
第四十一章列宁逝世和权力转移
第四十二章党内斗争的最后时期
第四十三章流放
第四十四章驱逐
第四十五章不发签证的星球
年表

作者简介

本书是列夫•托洛茨基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到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轨迹,也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二十世纪最初三十年的俄苏革命史,以翔实的资料再现了这段历程。


 托洛茨基自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这两年看过的最棒的书,有骨有血有肉,翻译也非常好,相比之下,北大的张国焘也就是屌丝一枚。当年的俄国革命者,基本上都有过三种经历:参加本地革命、被捕、被流放;出国、辗转英法德、体验国际主义;回国参与和领导苏维埃。这三种后人看来反差极大的经历,塑造了那一代革命者,也塑造了苏俄苏联的前40年历史。我所知甚少,所思更少,只是隐隐觉得,冥冥中共产主义革命史打上了某种烙印,其中有理想主义的,甚至极端的理想主义,也有现实主义,尤其是极端的现实主义。那一代革命者显然不是后来党史中正经描述的那样刻板,他们首先应该说都是“浪漫”的。当然,这种浪漫里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是一种自私的浪漫,和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雍荣典雅的人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的浪漫完全不同。可以说,那是一种“残酷的浪漫”。如果不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来回顾苏联的70年历史,再加上后面30年的转型,处处透着“残酷的浪漫”的味道,——刚好,紧接着这本书,我受《财新网》之惑,又看了《二手时间》一书。成长于传统、相对富足的犹太农民家庭的托洛茨基,天生的敏感,加上天赋的能力,童年生活想必是伴随着“挫折感”的,常常受欺负而不知道如何还击。当他融入某一个大潮中,当他找到了理论武器时,所迸发出的能量里或许就有他对自己童年的反抗和“报复”,当然,这个报复并不仅仅针对童年时“欺负”过他的人,更多的,是对自己“懦弱”的报复。对于早期参加革命并沉浸其中取得瞩目成绩的人而言,三个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一是要有接触新思想的环境,二是要有离开“憋屈的童年”独立求学的经历,三是要有某种天赋。托洛茨基的天赋是逐渐发现的,从非凡的文笔,到非凡的口才,再到非凡的组织能力。第一个天赋让他被前辈革命者看到,第二个天赋让他崭露头角,第三个天赋让他成为重要的人。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不杀革命者的前期政权。那一代革命者都有多次被捕、多次被囚禁、多次被流放的经历,但都没有被杀头,恐怕这得拜1905年及之前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赐。俄罗斯似乎也有尊重文化人的传统,至少不要在肉体上直接消灭他们。但这一群革命者成为执政者之后,却一反这一传统。我不认为他们是在总结前期政权的教训,只不过是因为前期政权还没有凝练出“残酷的浪漫”这一执政特点,——无论是尼古拉沙皇还是克伦斯基,都没有过成长期“残酷的浪漫”的经历,他们都太“优雅”了,既没有那么多对信念的执着,也没有那么绝情。对于这一群体验过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号召下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氛围的那一代革命者,其实很容易理解他们掌握政权后对待外国的态度。他们体会过“外国人”的亲热和冷漠,体会过“资产阶级政府”的虚伪和虚弱,他们感受过身处陌生的环境下生活在“革命同志”中间的温暖,虽然由于语言或民族的原因,他们通常更容易在侨民中开展革命活动,但他们切身体会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劳动者的共同愿望。对于敌视新政权的力量,想必他们会将其合理地分离为敌对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和受压制和反抗中的无产阶级。但是,一战后的欧洲,正是阶级关系调和、社民党政策逐渐融入各国执政理念的时间,或许那一代革命者高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也低估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当他们最终从国际主义理想中掉下来拾起民族主义的武器自卫时,内心或许是痛苦的。站在一个极端上的人比站在中间地带的人更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对于身具“残酷的浪漫”个性的那一代革命者,更是将这一转变演绎得残酷无比。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无法理解,身为列宁最亲密的战友,实际上的副手,身为红军的缔造者,国内战争胜利公认的第一贡献者,即使在战争胜利后仍然身居党内、军内的高位,怎么会如此迅速、如此平静地“输”给了斯大林这个列宁的“蹩脚的”、“实际并不受信任的”学生?媚俗的解释当然可以算作一种解释,比如斯大林的“阴险毒辣”、玩弄政治手腕。托洛茨基也毫不掩饰对斯大林的轻蔑甚至鄙视。但以他的手段,毒辣起来也完全可以不在斯大林之下。他没有这么做,虽然组织过一些党内反对派,有些甚至还有“地下组织”的味道,但总的来说,他是逐渐被革命抛弃了的,他也没有激情去反抗了,——他的“继续革命”的理念,没有被广大党员所接受,这一点,他自己也是承认的。在他看来,由革命者转变为执政者之后,无可避免的“革命情绪上的衰退”,正是他失去力量的根本原因。当革命胜利,国家转向安定,人民需要和平的时候,那一代革命者里或许只有列宁和斯大林顺利地、迅速地完成了这一转变,其他人或左或右,都还沉浸在革命立项之中。斯大林似乎没有出过国,不知道缺少这一经历是否对他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有影响。托洛茨基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这一点和格瓦拉很像。当人民厌倦革命的时候,革命者就失去了力量,此时就该政治家上台了。补记:中国那一代革命者,三个重要经历的前两个中,部分人是倒过来的,即先有出国经历,再回国被捕被囚,很多人则甚至缺其中两个环节。他们既不如俄国那一代革命者那么浪漫,也没有他们那么残酷,其中的成功者更像“土包子”一些。苏联经历过的,其实我们几乎都经历过,只是相对而言,比老大哥都要平和得多。应该是幸运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写的象古典文学作品一般好看。
  •     2014第21书。此书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去年出的,距托洛茨基被暗杀已73年了。苏联没了,列宁墓还在红场,斯大林毁誉参半,托洛茨基呢?十月革命实际指挥者,没多少人知道了。这还是历史铁律,成王败寇,赢者通吃。
  •     一场被背叛的革命!很惊讶此前一直展现出敏锐的政治预见天才和果断的革命意志的托洛茨基,为什么在斯大林的“热月政变”之际却表现出妇孺的忸怩?就这样让革命断送自己的前途!
  •     这两年看过的最棒的书,有骨有血有肉,翻译也非常好,相比之下,北大的张国焘也就是屌丝一枚。 “政治永远都在,所以政治家能永生。而人民对革命总会疲倦,所以到时革命家就无所事事了。”
  •     很好看,喜欢关于十月革命和党内斗争部分的回忆和最后一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