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3年3月
ISBN:SH10019-1979
作者:鲁迅
页数:160页

内容概要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书籍目录

《呐喊》自序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己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作者简介

《呐喊》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时起,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时,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呐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0条)

  •     从小学就在看呐喊,看狂人日记,其实看不懂,别的虽然看懂了,体会却不太深,但这都给我日后看世界的视角打了基础,使的我思想不会流于浅薄。呐喊一共看了至少三遍,个别文章比这还多,因为是课文,象对《红楼梦》一样,看呐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看懂的,它使人的思想变得深刻一些。阅读时间:1987--2002
  •     癫狂鲁迅之乱舞春秋及烟与长衫的关系引“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野草•秋夜》这就是句废话、混账话,重复而且多余。你大可放在高中语文试卷上细细品味,但凡是个读者,能真正耐下心来推敲正确答案的毕竟不多,剩下的就只有甩手的一句“啰嗦”。鲁迅文章晦涩难懂是出了名的,毕竟处在文言和白话冲击的风口浪尖,过渡期难免欠磨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文字的创新也无可厚非。但往往让人看不懂看不明白,却也是事实。本文重点不为帮读者读懂鲁迅的文字或是读懂鲁迅,而在于透过文字的缝隙窥看其时代之凤毛麟角。行文命题参照《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乃是秉承先生“拿来主义”的精要,但见解均出自笔者本人,时值夜半,酣梦将息,个中言论或为呓语,看官一笑置之便是。一 第一声呐喊清末到民国是很重要的时代,帝权衰微,列强倾轧,甲午失利,日俄在东北交火,百日皇帝退位,北洋政府掌权,继而北伐,继而国民政府成立,继而抗日。鲁迅所处的大概就这么个时候,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就是这世道了。动荡离反,是为春秋。青衫灰暗,鲁迅一人一笔,癫狂乱舞,600万余字的缝隙夹进了一阵历史的风云机变。“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这是狂人的第一声呐喊,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去日本留学,后来弃医改行的人,那时候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鲁迅。鲁迅改行是件大事,原因有二,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中学学的文学常识本文不再赘叙。半路出家的和尚往往有慧根,这就是鲁迅,以批判国民劣根的满腔热血,揭露吃人的封建理教,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二 受牵连的孔夫子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时代变革,思想颠覆往往是必要前提。要推翻你,就必先声明,你坚持的东西是错的,所以要听我的;你不行,所以要我来。很遗憾,自汉武帝以来,历朝历代的思想旗帜都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经过宋明理学心学的改良解释,皇权用来已然得心应手。满鞑子显然是扶不起来了,尊孔复古的旗号却依旧打着。矫枉必先过正,孔老夫子,只好再委屈委屈您老人家了。可怜孔子成了癫狂鲁迅的乱舞匕首下第一个牺牲。“圣人为什么大呼‘中庸’呢?”“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以孔子交游之广,事实上没有法子只好寻狂狷相与,这便是他在理想上之所以哼着‘中庸,中庸’的原因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鲁迅的“打倒孔家店”,正是着眼于孔夫子“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且介亭杂文•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着眼于“孔教徒怎样使‘圣道’变得和自己的无所不为相宜”(《华盖集•马上支日记》),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坟•春末闲谈》)。当有一个春秋时代的游戏即将再次开盘上演的时候,正如武侠里丐帮帮主即位前要受众乞丐的唾沫一样,《春秋》的整理者理所当然该接受圣徒的洗礼。所谓乱舞的鲁迅,目的性却很明确。说到武侠,想起了胖胖的金庸。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时候,瘦瘦的鲁迅应该可以穿着长衫抽着烟,站在紫禁之巅吹冷风了。鲁迅好烟是出了名的,福大新校区开拓林上有座鲁迅的头像,整天嘟着个嘴,八成是想烟想的,可惜毕竟在学校,先生还是多忍耐吧。三 老中医的末日宣言“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父亲的病》鲁迅骂人无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时候气宇轩昂,傲然之气慑人于千里之外,想来这么个骂法,老中医该感恩戴德了。毕竟人家给江湖郎中骗的不轻,连爹的命都给搭进去了,童年阴影抹之不去,创伤就在那生根发芽了。再加上先生早先学的是西医,所谓五行阴阳之说怎么看都像扯淡,你说我中医那是国粹,先生说了,国粹是京剧,国骂是“他妈的”,中医算哪根葱?老中医们可得挺住骂别丢人,以后预防禽流感兴许也再不敢用板蓝根了。四 沉默呵,沉默呵!“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这是骂北洋政府。“从‘幸免’里又选出牺牲,供给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渴血的欲望,但谁也不明白。死的说“阿呀”,活的高兴着。” ——《暴君的臣民》这是骂国人。一百多年了,终究没多大长进。埃及的古建筑上最近多了一笔“到此一游”的亮色,据老外说是两个千年古文明的惊艳碰撞,稚嫩的笔法倒还是有待雕琢。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那只是小打小闹。抽烟之外,先生爱骂人,却也尽人皆知。针砭时弊是热血文人的传统,对上街游行过的先生来说,这不在话下。百废待兴不作为的骂,乱杀无辜了骂,看不惯不顺眼的时候也骂,这才是对民主的探索态度。别看我沉默着,小心我半夜拽文骂你个彗星袭月。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态度,正如白虹贯日,先生之怒如是。“一骂“国民党”,无话不说慌;二骂“国民党”,对民敢动枪;三骂“国民党”,任意拆民房;四骂“国民党”,资源全毁光;五骂“国民党”,愚民害祖帮;六骂“国民党”,害民勾奸商;七骂“国民党”,宪法作废章;八骂“国民党”,扬恶灭善良;九骂“国民党”:窃财藏异乡;十骂“国民党”,攫取已至狂。”——《十骂“国民党”》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了。先别笑话国民党,似乎被骂的理由我们现在仍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对于鲁迅,并非把他当民主战士一供便可了事。乱舞的春秋造就了癫狂样的鲁迅,他长衫上的烟油味,到如今该也消散殆尽了吧。他的文字还在,响如洪钟,震彻寰宇。咚!咚!咚!——
  •     課本中的魯迅是被歷史背景、政治事件,下過定義的~課本中的魯迅是被痛恨的,理由很簡單,凡是學過的篇目都要背誦。我決定抛開老師、課本,自己認真的讀。我發現了,那個留著一子胡、短髮,穿長褂的魯迅坐在我對面對我笑。看看那筆下的生動人物就活在我周圍。他是真實的。他們也是。真實在他的時代,和現在。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     最喜欢《头发的故事》
  •     这个版本的纸书。
  •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      先生的书,看完后,词词句句很难被抹去
  •     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看的了
  •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吧,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自慰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     读着心里发冷发堵,那个时代过去了,又好像没有完全过去...
  •     现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书中的人物。不过我相信这些人会越来越少。
  •     曾记得,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那个“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作者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点头哈腰的。将当时人民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展露无遗。
  •     吴妈出了事,唯阿Q是问。
  •     笼子里的人,一点没有变化,大学以后越来越看的少,却从不忘记的周先生
  •     时代性和现实性
  •     2016.5. 在逸夫馆借到一本库本,繁体,竖版,北洋书局,标价13大洋…… 小心翼翼捧着读完的。
  •     我喊!
  •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个铁屋的希望。” 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
  •     鲁迅的一些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到现在也还适用
  •     鲁先生的文章,有社会性质,从小人物,从小行为,从小细节反应。
  •     一个时代的符号。
  •     犀利
  •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一个个病态的灵魂,穿越时间的力量。
  •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     知识分子在那个时期渴望冲破铁屋子的无助,迷茫,于是奋起呐喊
  •     越来越爱读鲁迅。小学时的课文《故乡》历历在目。感谢语文启蒙王老师。
  •     吃人……
  •     一本坚强而有力量的小书!
  •     喜欢《社戏》,非常喜欢。
  •     这是鲁迅的短篇集,虽然水平不一,但总体都不错。鲁迅没有长篇,但短篇已经足够惊艳。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把它带上了巅峰。
  •     觉醒吧,中国人。觉醒是个过程。现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书中的人物。不过我相信这些人会越来越少。
  •     新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     不看不是迅哥粉!《狂人日记》无疑是写得最好的一篇了,同时代无人能出其右,后世更是难以望其项背,不过大概我比较俗,最喜欢还是的是《社戏》。
  •     鲁迅的书现在也能作为教育典范
  •     鲁迅先生的书需要慢慢品,还需要一边百度一边品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都已经快忘记的,课本里曾学过的那些文章。
  •     写得真好不得不服 边看边想学课文那个年纪我能看懂才有鬼
  •     人性的恶与民族特性中蕴含的负面内容,千百年来不曾改变,清末如是,民国如是,现在亦如是。
  •     这些文章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效果,讽刺的不仅是那个年代,更是人性。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需要金钱来保持他的尊严,否则就只有被毁灭的份,人们是不能容忍一个穷光蛋的异类的。
  •     语文课本真是侮辱了鲁迅先生。
  •     我隐约觉得读懂了些什么,但又转瞬而逝了
  •     读书的时候就经常读到鲁迅的书,他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的鲜活,反映的现象却又那么深刻
  •     左弯右弯,前走后走
  •     鲁迅的作品总能引起人们很大的反思,那种对人性的透彻,对现实的批判让人震惊!
  •     薄薄的一本书,却很沉重。 中学学过一些篇目,现在重读,倒是觉得以前那些阅读赏析手法分析等等也不是一无是处了。
  •     小时侯看不懂,现在再看真是垂死梦中惊坐起。热评那句说的我也感同身受,看他的文字还没能觉醒的人是有多可悲。
  •     我始终是怀着敬畏的心情读鲁迅,然而总是读不懂,庆幸又悲哀,始终不及先生忧患意识之十一。
  •     “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醒着的那批人,但在后人看来是睡着的那批人。幸好至少是想走出房间的人。
  •     第一次认真读鲁迅 特别喜欢 《狂人日记》 想到某些德国表现主义的作品 一样短小的句子 很悚人
  •     有那么几篇没有看出好来,也有那么几篇堪称神作,如《故乡》《狂人日记》《端午节》《社戏》剩下的大部分都算是很好的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