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通论

出版社:李文明、 吕福玉 学习出版社 (2012-08出版)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14702194
页数:37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网络文化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发展。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实现方式。其实现程度如何,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网络的出现,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形式,降低了操作成本,拓宽了实践渠道,为实现民主的广泛性创造了条件。 同时,网络文化也能唤醒公民的政治热情,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认知和能力,使公民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法律规范下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有媒体调查显示,“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成为中国式民主的新通道”。 (4)网络文化促进社会监督发展。加强社会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社会监督,由于时间拖延、信息不对称以及中间环节等诸多非正常因素的干扰,效率低下,有时甚至流于形式,被完全消解。所幸的是,网络文化带来的网上舆论监督,正在逐渐形成。它以技术上的明显优势,弥补了现阶段法制建设的不足,也弥补了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缺失。 网上监督,可以全天候运作、全方位监督,不受时间的制约,视野可延伸至政府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网络收集案件线索。网络文化还助推了一大批社会治安案件、反腐案件的快速立案、公正审判。2010年9月2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原销售处处长韩峰涉嫌受贿一案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年初经网络曝光的“局长桃色日记门”的主角。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网民”与“公民”双重身份的统一,形成了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监督力量,网络舆论监督为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在参与网络政治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民主自由的渴望、对于是非善恶的判断也逐步培养起来。 网络文化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一是网络可能导致非理性参与的产生,一些失范的网络行为,可能引发无政府状态的出现;二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信息集权、技术集权的网上再现,形成技术精英与普通大众之间的“数字鸿沟”,出现新的不平等;三是网络被西方文化信息所主导,导致西方信息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危害。

内容概要

吕福玉,女,1965年出生,山东省威海市人,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副教授。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当代盐业经济研究,先后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在《经济纵横》、《统计与决策》、《经济问题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与战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两项成果获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李文明,男,1955年生,四川省自贡市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曾长期供职于地方电视媒体,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学和网络传播研究,已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级社科课题1项、部省级社科课题多项,曾获浙江省社科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绪论——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一、抓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执政党新时期的一大要务 (一)抓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 (二)提升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二、网络生活:网民的“第二人生”  (一)网络造就的“第二人生” (二)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需求假象 (三)虚拟照进现实 三、网络文化的“三位一体”  (一)人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在网络文化中的显现 (二)网络信息对人的影响和对文化的作用 (三)网络文化促使人的“向文而化”  四、网络:当代公民的“第四成长环境”  (一)网络环境的现状 (二)网络环境与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关系 (三)“第四成长环境”的影响 五、上网:当代人的“第五习惯” (一)“第五习惯”的原因 (二)“第五习惯”的表现 (三)“第五习惯”的利与弊 六、网络文化建设与“六大建设”紧密关联 (一)网络文化建设与“六大建设” (二)全面协调,共同发展 第一章网络文化界定 第一节从文化的定义观照网络文化的概念 一、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一般定义 (二)文化的基本形态 (三)文化的构成要素 二、什么是网络文化 (一)对网络文化的不同界定 (二)网络文化的科学内涵 第二节网络文化的基本结构 一、网络文化的五大要素 二、网络文化的“理想类型” (一)网络文化模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二)网络文化内容:诸多网络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三)网络文化本质:人类新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 三、网络文化的不同层面 第三节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 二、网络文化的精神特征 三、网络文化的主体特征 第四节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网络文化功能简析 二、网络文化现状概览 第二章网络文化资源 第一节网络文化资源的概念、特征与发展 一、网络文化资源的概念 二、网络文化资源的特征 三、中国网络文化资源的发展 第二节网络文化的技术资源 一、计算机技术资源 二、网络技术资源 三、通信技术资源 第三节网络文化的内容资源 一、网络文化内容资源的特点与类别 (一)网络文化内容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网络文化内容资源的基本类别 二、网站文化资源 (一)网络文化内容资源建设要以网站为抓手 (二)网络文化内容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网民文化资源 (一)网民概念辨析 (二)网民的文化诉求 (三)网络文化的平民视阈 四、网络文化资源的问题分析 五、网络文化资源的本土化 第三章网络文化行为 第一节网络时空的无限扩展性 一、网络时间的无限扩展 二、网络空间的无限扩展 三、“网络疆域”与“电子邻近” 第二节网络行为的多样性 一、从热词流行分析网络言语行为的补救功能 二、从网络诸“客”看网民全新的生存方式 (一)网络“客”现象的形成与发展 (二)网络“客”群体的类别归属与网络“客”文化的传播特征 (三)网络“客”文化的双重透视 三、“人肉搜索”——网络行为带来的立法争议 第三节网络行为的约束性 一、网络行为的善与恶 (一)网络行为的类型 (二)网络行为的善恶 (三)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二、网络行为的伦理规范 第四章网络文化心态 第一节网络流行文化所反映的大众心态 第二节网络文化心态结构解析 一、网络文化的社会意识 二、网络文化的社会心理 第三节网络文化心态功能分析 一、网络文化的政治、法律思想 (一)网络文化的政治思想 (二)网络文化的法律思想 二、网络文化的哲学、文学艺术意识 三、网络文化所反映的人们日常精神状态 四、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网络文化制度 第一节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得与失 一、我们因网络而得到的 二、我们因网络而失去的 第二节兴利除弊:网络文化的制度追求 一、网络文化是柄双刃剑 二、大兴网络文化之利 三、力除网络文化之弊 (一)网络文化传播造成的生态危害 (二)网络文化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消极效应 (三)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第三节规范发展:网络文化的制度设计 一、全党全民,共建共享 (一)加强网络信息和舆论监控机制 (二)强化正面网络评论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 第六章网络文化传播(上) 第七章网络文化传播(下) 第八章网络文化批判 第九章网络文化建设 第十章网络文化管理 第十一章网络文化: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网络文化通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网络文化通论》以十一章篇幅,分别介绍了网络文化界定,网络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心态,网络文化制度,网络文化传播,网络文化批判,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化管理等内容。


 网络文化通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