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60985961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页数:42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窗口工作的职员马上给密探发去了报警信号,但是那个密探恰巧去喝酒了。等他知道消息的时候,取信人已经坐在出租马车上离开了。但是,维也纳人马上演出了喜剧的第二幕。那个年代,马车夫非常自大,从来不自己清洁马车,而且出租马车是两驾非常漂亮洋气的马车。所以在停车场都会有一些清洁工来照顾马匹和打扫车辆。幸运的是刚刚打扫过那辆马车的清洁工记得那辆车的号码,这让警察们很快就找到了那辆马车。而且那个人的样子清洁工也可以描述出来,他说那辆马车向卡塞尔霍夫咖啡馆驶去。卡塞尔霍夫咖啡馆是我经常和雷德尔上校偶遇的地方。还有人在马车上发现了那个人拆信用的小折刀。密探们马上去卡塞尔霍夫咖啡馆逮捕取信的人。遗憾的是,那个人已经离开了咖啡馆。但是,咖啡馆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那个人是他们的老顾客雷德尔上校,他离开咖啡馆去了克罗姆塞尔旅馆。 闻讯赶来的密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惊讶,这就是所谓的谜底。雷德尔上校身为奥地利军队情报部门的首席责任人,居然是俄国总参谋部所收买的间谍。他把奥地利很多机密的军事情报出卖给了俄国,而且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奥地利派到俄国的间谍基本上都被发现并且逮捕了。他们开始慌张地电话联系,直到电话联系到奥地利军队总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道尔夫那里。曾经目睹过这个场面的一个人对我说,赫岑道尔夫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色立马变得非常苍白。之后皇宫继续接到了电话,也在反复进行磋商。在这个过程中,警局也采取了措施防止雷德尔上校逃跑。在雷德尔上校离开克罗姆塞尔旅馆之前跟门卫交待事情的时候,密探出现在他面前,并且把它忘在车上的小刀拿出来问他:“上校现生是否把小刀遗忘在了出租马车里?”那时候,雷德尔知道自己已经暴露身份了。他走到外面,看到熟悉的警察面孔包围在外面,他成为了他们监视的对象,当他回到旅馆时候,两个军官和他一起走进房间,在他面前放下一支左轮手枪。 在他们逮捕雷德尔的过程中,皇宫已经决定采取秘密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对奥地利军队来说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内容概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一生中著作颇多,《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书籍目录

目录
太平世界 / 1
上个世纪的学校 / 27
情窦初开 / 60
人生大学 / 80
巴黎,青春永恒的城市 / 112
我的曲折道路 / 150
走出欧洲 / 170
欧洲的光辉和阴霾 / 186
一九一四年战争爆发的最初时刻 / 209
奋斗,为了团结的理念 / 232
在欧洲之心 / 247
重返奥地利 / 270
又回到世界上 / 292
日落西山 / 313
希特勒的崛起 / 345
和平的垂死挣扎 / 377

编辑推荐

《昨日的世界》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作者简介

茨威格以隽永、流畅的文字,讲自己生平所经历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他以诗人的感情和小说家的技巧来再现历史,在抒情中讲述哲理,把历史事件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他描写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态,披露了他所交往的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有鉴于此,《昨日的世界》不是自传,胜似自传,不是回忆录,胜似回忆录,它在广大读者中魅力永存。


 昨日的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的2014年暑假开始于《昨日的世界》,也结束于《昨日的世界》。张教授给我推荐的书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这次也不例外。书很沉重,满腹的牢骚,吐槽反人类的战争。茨威格并未失去希望,他在书的最后说“无论如何说起,每一个影子都是光明的产儿。我想只有同时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这样才是真正的活过。”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实在是羞愧,之前对茨威格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上,甚至连小说都没有读过。文学路,漫漫长,吾将上下而求索。前两日终于找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推荐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500363),一口气看完,结尾处显示“像茨威格致敬”,这才让我想起还未读完的《昨日的世界》,对往日美好的珍视与不舍、留恋。电影中的古斯塔夫像极了茨威格。电影也采用了茨威格喜欢的小说叙事方式,回字形叙事结构。辞了少金的网编工作,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很满足。
  •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要难读些,主要是茨威格描绘的一二战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群像,于我来说,实在是大多不知其名不知其人,一边看书一边百度着竟断断续续经过几个月才慢慢读了下来。但这似乎并未影响这本书引发我对人类和世界的思考,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对我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历史之于昨日,不过只是简单的事实。所有被世界铭心刻骨的事件,无论多么辉煌、多么荒诞、多么可怕,都曾经那样真实地存在过,所有当时不愿相信、不愿屈从的人们,最终也只能存活在这样的事实中,连同所有一切被一同封存在那段历史中,渐渐成为一段记载或故事。其实活在昨日的他们,他们的世界曾经又未尝不是他们眼中的社会文明的鼎盛。一战前夕的人们(其实本书中重要还是指中产阶级的人们),他们如我们现在一样,他们认为自己生活的年代是舆论自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巅峰,甚至很多人和茨威格一样崇尚信仰着“世界主义”,认为世界融合是必然趋势,也致力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目前读过的最棒的回忆录!
  •     写的不错,但是放假百无聊赖的时候,读他写的那时战争一触即发,人遭受的苦难的内容时感觉一阵凉意,写的很情真意切,看了开头都有点害怕了,如果现在的社会也像他那个年代一样,从歌舞升平蒸蒸日上,瞬间落入谷底的话会有多么恐怖!所以看了开头几十页就没再看下去,我想等自己忙起来不再会多想的时候会再借这本书。
  •     值得给六星的一本书。我还没有读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但这本书已经展现出一个天才的传记作家具备的素质。
  •     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     毕竟黑暗都是光明的产儿。
  •     读的茨威格第一部作品。这样一位作家着实让我钦佩,文字的细腻,感情的厚实。读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的安宁。
  •     大篇幅的动人叙述,细节精而又精。同时在看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这本虽然好看但是老是打瞌睡哦……
  •     翻译的太烂...连什么“小清新”都出来了...
  •     历史的一段
  •     回不到的曾近,不管有过多少磨难都会被记忆篡改得有滋有味。就算那是一段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绝望的时光,亦是挣扎着活下来的人们内心最耀眼的信仰。
  •     2014.12.19 1.看到了昨日欧洲那种现在难以企及的优雅。2.为什么不是舒昌善的译本!3.语言风格依旧这么魅力无穷。
  •     真是买了一本又一本,非常好的书
  •     读过《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才关注的作家,很难想象那样清新舒缓的文字的作者,写战争和个人传记是什么样子。我就是抱着好奇心开始阅读的。读过发现这本书可以有很多标签,传记、回忆录、历史、战争、游记……每一个标签都闪耀着睿智、博学、坚忍、博爱的光辉。也难怪茨威格最后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结尾作为流亡者的心碎心痛与无奈,真的也打动、甚至击碎了我的心。
  •     一张通往欧洲旧时光的船票
  •     “我想只有同时经历过光明与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与衰败,这样才是真正地活过。”
  •     一口气买了十几本茨威格的书,此书看了20页看不下去了,这就是垃圾的威力,这个出版社和译者应该放进亚马逊的黑名单。
  •     既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传记,也是对一个历史悲剧的描写。无论在任何时代,艺术的自由都是不可侵犯的,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是非,坚持真理。和平的表面下潜藏着危机,谨记历史的教训。
  •     因为昨日的世界 迷上茨威格
  •     茨威格是真正的贵族
  •     猜测是翻译的原因,中间有一部分文风略奇怪,很不“茨威格”,也与前后文很不搭。多希望茨威格的自传能多些更个人化的内容啊。
  •     作者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创作
  •     茨威格的作品没有任何怀疑 平实质朴的文字为我们讲述欧洲的一段历史 大力推荐
  •     很不错的书,翻译的也好,语言很平实但又很生动。
  •     再拖拖拉拉读书真是要被嘲笑了呜呜
  •     时间会教人,把好的都记得
  •     看茨威格讲昨日的故事,真好看,就像他说的,他写作不喜欢写多余的内容。
  •     在读,茨威格文笔真的很棒,人文主义精神,可是感觉略缺乏层次,在读
  •     二战期间,写这样一本回忆录,该有多绝望多不甘。
  •     很喜欢茲威戈的小说,这本自传也很好。
  •     看了布达佩斯大酒店,心心念念找来看的书。茨威格是描写高手,心理描写细致一针见血。见证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史,是由无数个高bigger朋友堆起来的。
  •     很沉重的一本书
  •     “我想,只有同时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战争、兴盛和衰败,这样才是真正地活过。”
  •     一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欧洲简史
  •     一位欧洲思想家的回忆录。他梦想实现欧洲精神的统一,却看到被两次大战击碎的欧洲大陆。唯一的不足是华中科大出版社翻译的实在太差,许多地方很不畅通。
  •     简直是国关专业必读书,二十年危机的文学版。印证了我的很多想法。
  •     对比过两个版本,觉得这个版本的翻译看得比较舒畅一些.....“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
  •     茨威格出品至少能保证合格线以上的水平。伟大的时代,造就一群伟大的人物。
  •     喜欢茨威格写当时那群文艺青年们的生活,而之后的生活就像某张巨网,把所有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文豪们拉入政治的黑洞,再被战争一点点撕碎。是为,昨日的世界。
  •     有机会想看原版
  •     之前看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挺不错的,作者的自传应该也不错吧。
  •     害怕悲剧重演,你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你越不可碰
  •     这个假期最大的收获吧,翻译不错读来顺畅。虽小有感叹作者牛逼的交际圈,但更动容于作者用自己几十年的经历描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欧洲,对社会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看完这本书已经2天了,重新看了下史实,宗教,各种主义,左和右,感叹世界仿佛一直在纷乱和繁荣之间轮回,让人警醒。最后,犹太人令人同情,不过宗教也是真强大。
  •     书是好的,亚马逊是水货吗,我刚看完,错别字特别多,句子有不同
  •     一封来自布达佩斯女人的信
  •     特别好看(。有些地方忍不住捧着脸说“怎么这么可爱!” WWI爆发时的惊讶,WWII爆发前“耶利米”式的绝望……一切的一切,虽已成历史,但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看到中间才发现把作者搞错了,非常翔实的19世纪欧洲生活录,对一战前美好时代的缅怀,对战争摧毁人类信念的谴责,对时代发展进一步的肯定,对名人大师们的褒奖太不吝赞誉之词了。相比之下可能成书时间原因,对二战的起因虽有描述,简单了些
  •     维也纳的犹太国际主义者和启蒙主义者嘲笑着赫尔茨尔的努力,真诚或否的幻想着心目中统一的欧洲新世界,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蠢和有限,反战情绪、和平主义从语境中的个体角度来看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感人至深的,但如果就此堂而皇之地上升到政治高度,甚至企图揭示所谓真理,相应的情怀就变得荒唐可笑了。所以茨威格自杀了,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应该为之战斗的。
  •     二战前的欧洲,不就是现实里的《1984》么……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从和平年代到货币崩溃到无身份者……一心希望的欧洲统一和平却被希特勒的诱骗再次变得满目疮痍,行文结尾悲望无助……动荡的年代,正是再也等不了这场战争的结束,才选择了和夫人双双服毒,古今内外,因绝望到自杀的文人又是何其之多……
  •     其实书很好读,但是我读得很慢。不能一目十行,因为功力不深,会漏掉好东西
  •     曾经美好 仅存记忆
  •     茨威格好棒,下笔流畅一段洋洋洒洒十八页
  •     翻译、印刷扣两星。宁可信而不顺,不可顺而不信,更何况有些地方根本不顺。对比舒昌善译本,总感觉这版少了一些细节,不知是底本问题还是翻译问题。印刷错误甚多,注释中的特殊字母是重灾区,正文中也有明显违背事实的印刷错误。
  •     第一次读茨威格的作品,真真切切又一生。
  •     读完后不推荐这本书,我觉得是不可以的。这二天刚好有一句话常常被朋友圈转发,就是: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读完芡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你就会知道,犹太人二千年分散后,他们在各自的祖国,本来就是想好好地做自己的,但希特勒的政策,让他们不得不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包括英国,也有上海,更有可怕的集中营)聚集在一起,不得不面对他们犹太人的身份,世界不可能是自己的,只有凝聚在一起了,虽然是被逼迫的,但这个世界何曾让你与他人毫无关系呢?
  •     好书,质量好,字迹清晰,就是发货慢了
  •     确实是本好书,翻译也不错。一开始读还觉得无味,读过一遍却想继续读第二遍。
  •     四百页的茨威格的一生,最悲痛的是,故事终结于二战打响的那一刻。快读完时查了wikipedia,才知道这本自传出版于1940年,而两年后他就与妻子一同自杀——距离二战结束,真正的世界和平还有三年。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文人注定一生的坎坷,从一战前到二战前那些对欧洲大陆许多的细腻描写确实异常珍贵,读者有跟着茨威格见证时代变迁的感觉。然后最心痛的莫过于这个见证了欧洲大变迁,人类文明在曲折中前进的伟人,终究没能活过那段自由被剥夺、人性被践踏的黑暗时期。
  •     楚谣让我去看《布达佩斯饭店》。这个版本翻译不太好
  •     排版烂,几近弃。茨威格好像嗑药停不下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