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802563513
作者:茅于轼
页数:25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不讲理”制造了深层矛盾 中国据说已经崛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过去30年取得的经济成就,在全世界可以说首屈一指。中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面貌,不再是穷困和饥饿,不再受人欺侮,也不再是“东亚病夫”。在世界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大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发生这样快的变化。特别是中国从改革开放前“闭关锁国”的状况,变成了全面开放、人民享有很大自由的国家。和世界上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比起来,中国的经济成就令人羡慕。俄罗斯、日本、东欧、拉美,更不用说非洲国家,无论生活的提高、政治的进步,还是国际地位的提升,谁也比不上我们。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已经很好了,已经是先进国家了,我是说,我们进步的速度确实叫人大为惊异。30年前任何人做梦也想不到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可是同样叫人丧气的是,社会的怨气特别大,社会的矛盾也特别多。百姓在互相交谈中,在网上的评论中,很少有人感到满意,倒是牢骚特别多,还有所谓的“中国崩溃论”。马路上吵架的人也多,火气大,动不动就想打架。政府大概也有同样的感觉,很怕社会不稳,把稳定视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每逢国家有庆典,比如十一阅兵、奥运会开幕、人大开会,就成了警察最忙的时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连老太太都被动员出来巡逻,商店里连菜刀都不许随便卖。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恐怕也可算是独一无二的。一方面大家生活都改善了,另一方面怨气又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外国人对此觉得无法解释,我们自己也说不太清楚。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贫富差距造成民怨。这不能说没有根据。贫富差距到处可见,而且给人的眼球和神经很大的刺激。民怨加剧是和经济增长同时发生的,它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结果。收入的不平衡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因此不平衡造成的不满也同样在加强。当前全国上下都注意如何缓解贫富差距,把克服收入不平衡看成缓解民怨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可是客观地比较一下,这个结论怕经不起检验。收入分配的不公固然可能引发怨气,但是也未必,这同时取决于一系列其他因素。最可比的是香港地区。香港同样是中国人,文化传统是一样的。相距不到100千米,每天都有几十万人出出进进。香港的基尼系数比内地还高,2002年时是0.45,现在上升到了0.5。内地的基尼系数是0.45,分配比香港还更公平一些。内地相对较高的基尼系数主要是城乡差别造成的,仅仅看城市或仅仅看农村,各自的基尼系数都不到0.4,但是把二者合起来,不平等就特别大了。香港没有农村,它是一个城市地区,不存在城乡差别,可是收入差距比有城乡差别的内地还要大。香港的面积又非常小,没有地区间的差别。不像在内地,东西之间自然条件有非常大的不同。这说明香港的收入不公完全是人为的。而内地的分配不公部分是自然造成的,基尼系数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香港,距离很近的人之间收入的差别这样大,比起远隔千里之外的人同样的差距,引起的感受是极不相同的。可是在香港收入差别并没有引起社会的不稳或很大的民怨。的确,香港也有它自己的问题,曾经发生多次几十万人的大游行和静坐示威。但主要不是因为收入分配,而是政治原因。内地则不同。

名人推荐

作为中国人,应该庆幸有这样一位导师在坚持不懈地为中国之忧而忧,为我们指明那些本该明了、却被不断搅浑的道理。——耶鲁大学经济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茅于轼先生是中国最精通价格理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高山景行,永远是我做人与做学问的榜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 张维迎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社会的进步,不是诞生在客厅的意大利真皮沙发上,也不是诞生在烟雾缭绕的咖啡馆中。在我们的周围,不乏为理想而高谈阔论者,为正义而面红耳赤者,更不乏为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者,为鸡毛小事而反目成仇者,而像茅于轼这样把深刻的同情、丰富的学识、明澈的理性应用于复杂社会现实中的知识分子,却是极其稀少的。———《南方周末》

内容概要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20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得主,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并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书籍目录

开篇 正视社会不公
中国人的怨气从哪儿来
——“不讲理”制造了深层矛盾•002
要革命还是要建设
——对公平与效率的历史归纳•006
比尔•盖茨VS慈禧太后
——区分财富和地位的不平等•012
第一章 〖蜗居〗在中国
从故宫到贫民窟
——住房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集中表现•020
公用厕所的无奈
——为什么廉租房应该低标准•022
政府的顺水人情
——保障性住房的是与非•024
谁为你牺牲
——经济适用房的弊端•028
有人不怕贵
——房价高是开发商抬上去的吗•033
“世界上最巨大的浪费”
——被扭曲的房地产市场•035
第二章 穷人为何受穷
以赌博的方式分配财富
——社会贫富差距为何扩大•040
城镇化“拦路虎”
——农民进城的住房问题•043
农民工跳楼与加薪
——劳动力市场正在变化•046
反思斗地主
——农业发展和经济自由•049
绕不过的坎
——恢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051
为贫困者“输血”
——小额贷款的经验和前途•054
第三章 富人如何为富
仇富的社会没有前途
——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062
原罪从何说起
——企业家是改革的功臣•065
穷人无权造反
——慈善不是交易•069
富人的良心哪里去了
——中国慈善事业的障碍与前途•072
一个巴掌拍不响
——反腐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075
温和的剥夺
——什么样的不公平必须容忍•077
第四章 消除贫富分化
“贪污分子最倒霉”
——收入差距的新视角•082
降低税率,减少漏损
——用税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085
不必为社保基金发愁
——社会公平是真问题•088
鲜花里的毒刺
——福利国家的利与弊•092
给政府打分
——以公共治理改善贫富分化•096
第五章 走向社会公正
富平的故事
——如何看待社会不公,怎样获得公平•102
从数学规划到自由主义
——市场制度的基础是人权•105
告别历史悲剧
——人权观念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108
摘去“人权”的面纱
——人权与中国经济•115
想要人权怎么办
——彻底澄清人权问题•126
为什么城管和保安经常打人
——特权社会的文化底蕴•135
宽容是一副良药
——民主精神的实质•137
第六章 反思人民利益
一个孤儿引发的国际纠纷
——以人为本还是以国为本•144
揭穿千年谎言
——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政治家的利益•147
政治家的把戏
——再谈人民、国家和政治家的利益•162
人命关天
——政府的首要责任是什么•167
“中国奇迹”背后
——新中国成立60年对世界的启示•171
第七章 重申市场理念
市场万岁,价格万岁
——市场制度改变了人类发展轨迹•178
经济学家有什么用
——解析市场的有效性•183
水价上涨并非坏事
——经济学家如何看价格•187
粮食安全靠什么
——无需18亿亩耕地红线•190
市场制度的真面目
——经济学从何处来,向何处去•193
第八章 未来的世界
中国人口隐忧
——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200
寻找“人间天堂”
——从GDP极大化到幸福极大化•205
战争不能消灭战争
——世界和平的逻辑与现实•209
用裁军节约的钱应对气候变暖
——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建议•215
附录 近期作者其他部分文章
如何提高你的经济学水平
颠倒的法律
为什么不应再保护耕地
谈“参考系坐标”
北欧行纪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编辑推荐: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民间经济学者的重要代表之一,茅于轼对中国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弊病望闻问切,不仅把社会病态的表征和原因分析得十分透彻,还对症下药,提同了建设性的意见,尤其是在关系民生的贫富差距、社会公正等方面,呼吁国家反思人民利益,提出了恢复农民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降低税率、加大反腐力度、消除特权阶层等实质性建议。

作者简介

本书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的理
性的分析,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与翔实的经济数据,真实反映当
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2条)

  •     刚写的被豆瓣直接“页面失败”毁了,所以只写大概:给2星的原因:第一:标题党。本书文章很短,内容很浅,并且和标题没什么逻辑关系,更是让副标题的“论”字成为笑话。第二:身为打“经济”擦边球的书,没什么数据支撑。这是国内经济圈的通病:从新闻到报告、到书,国内关于经济的东西从来只分析某一面然后告诉你结论,几乎没有数据的罗列与对比与数据产生环境的说明。本书也是如此。那说句实话,能写出本书这种程度的文章的人,在网络上,没有上千也有成百。PS:不推荐阅读。
  •     学习管理也的人,却从来都不曾读懂过经济学,也不曾用经济学去分析过社会。这是我第一遍阅读茅于轼学者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经济学是个好学科,社会中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都能得到比较透彻的解释。中国人的焦虑是贫富差距大,穷的人想爬上去,富的人不敢露富做慈善。解决贫穷的方法不是消除富裕而集体贫穷,而应该是富裕带动消灭贫穷。这其中涉及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很难将蛋糕完全均分(均分最终导致的是集体贫穷),最大的成功是做大蛋糕,是穷人在小比例上有大基数可以分。整本书最集中的思想应该是再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用最富的人民的财富去补贴最穷的人民,其中的标准以及方法有待具体思考。
  •     茅老这本书,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关注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18亿亩的耕地红线该不该坚守,政府是否应该提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应不应该有厕所,给农民提供的小额经济贷款利率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等等,他善于用清晰明了的语言,鞭辟入里的学术分析,不炫耀术语,不忽悠艰深理论,通俗易懂,像老师授课一般娓娓道来。以上命题分析出的结论,和一般老百姓的认识大相径庭,但仔细读来却发现功底深厚,不乏道理。也许正是因为茅老的主张与老百姓的认识差距太大,所以在各地出现了很多毫无道理,大肆谩骂茅老的人,还说他是汉奸之类云云。有时看着这些新闻真的挺为中国人可悲可恨,这些批评指责甚至攻击他的人,也许正是茅老大声疾呼保护其利益的人。而这些人,到底有没有认认真真看过他的书,研究过他的理论,还是就是拿着半截就开跑,光看到个结论就开始炮轰。反而作者心态很平和,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什么圣人,也不是什么卖国贼,民主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批评和讨论,但前提一定是充分尊重对方,就事论事。作者关于人权与主权,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政党利益的论述也非常精彩,以简约而不简单厘清了当今很多思维的误区,读来让人不禁拍案称绝。茅老是一名真正的知识分子,思想独立于意识形态,独立于社会现实,只忠于学说本身与理性的思考,并毫不动摇地进行宣传和身体力行地推广,我们太缺少这样的学者了,与他相比,那些做不到这些却无理谩骂的各种所谓“专家”,真让人恶心。

精彩短评 (总计56条)

  •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     可能因为是文集的缘故,一部分文章有点重复。但总体来讲还是阐明了不少很重要的原则。对市场的坚持,人权对市场的基础作用以及特权对市场的损害,都是很重要的简介和教训。
  •     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国人这些年来的很多现象,公平与效率无法兼得、贪污腐败之风非一朝一夕等道理,很通俗!
  •     茅先生应该是个无政府自由主义者,整本书其实都在说一个观点,所以有些章节未免有些车轱辘话重复说了,且与其说是讲经济,不如说是讲政治,毕竟也是政经难分,讲“人权”的篇章说的很是浅显易懂,对比今朝总总,也难怪会下架了。
  •     他是哪一派的
  •     茅于轼先生的作品,非常耐看的一本书。与一般社科类评论文章不同,茅老没有用偏执的叫嚣来博人眼球,只是站在一个平民经济学家的角度(甚至是不被人待见的经济学家的角度)给读者娓娓道来,但所说的话却完全不违和,完全没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只有直戳中国真正问题的快感,至少就我看这本书而言,全书有40多处让我有打开思考天窗的感觉。茅老植根于经济与政治,让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颠覆之前的逻辑,所以,绝对的好书,不偏不倚算是他给我最大的感受。(个人观点)
  •     写的不错,就是语言有点罗嗦
  •     房子车子票子,能不焦虑吗
  •     论证不严谨,语句重复,但很多观点挺新颖
  •     一个温和的中国式甘地,一位非暴力求公平,均财富的愤青,一本关于常识的书。
  •     通俗易懂,有一些道理看完明白了,也有助于理解一些社会问题,确实也减轻了一些焦虑的心情。有些客观现实自己无法改变的话就做到在现有的情况下最好的自己,物质增加并不能提高你的幸福指数,比起三十年前的人们甚至200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很幸福了,不是吗?论点翻来覆去的说倒是让人容易记住,挺像教材的。我们现在不就在走民主与法治,只是路漫漫。
  •     刚刚翻了一下,感觉还行。
  •     起初以为是讲经济,其实是讲政治。从政治制度上谈市场经济如何运转才是最有效的,简单的说,就是尊重人权,推行民主,其他的放手交给市场。
  •     前半部分解释作者为何反对经济适用房 后半部分讲述作者希望的人权社会
  •     还可以的
  •     东西不错,给力!东西不错,给力!
  •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经济学思维
  •     还行吧
  •     一个理想而成熟的社会,应该既有理想主义者,也有现实主义者,有乐观主义者,也不排斥悲观主义者,能接受理性批判,也承担实践和变革所产生的风险与责任。尽管有些观点不能认同,但作为一位久负盛名而迟暮之年的知识分子,清闲养老何其容易,甘愿批判现实奔走疾呼,因而挨了骂,反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古典自由主义者最可笑的一点就是认为自己出生以来获得的所有资源是理所当然得。
  •     视角新颖,值得一看。
  •     正版书赞。
  •     以独到的经济学视角看中国
  •     什么是公平?如何解决公平问题
  •     观点不错可是炒了一本书的冷饭也是没谁。。。都是序章的各种版本
  •     作者的观点是比较倾向于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方式做了批评。并希望在市场经济中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做好平衡,反对照顾中层的经济适用房,而是建议能照顾真正的弱者。也谈到了人权有关的问题。重点是敢于说出一些主流舆论遮遮掩掩的声音吧。
  •     就记住公房私有了,然后一大波人!富炸了
  •     焦虑从何而来
  •     原先就喜欢喜欢茅老对于经济学的通俗阐述,看了此书发现更多的是饱含深情的人文关怀,一个胸怀天下的大师。由衷钦佩。
  •     好书,力荐!
  •     正本书以讲理论为主,作者想关系普通民众,却总讲到高深的社会发展问题。
  •     都是在讲大观点,读完后焦虑的原因还是没找到
  •     好像作为经济学来说干货不多,但是还是很诚恳的。很多言论看起来是在打脸,居然可以出版。虽然我知道我为何焦虑了但是我改变不了啊……
  •     公平和正义是反复贯穿的主题,其实所有事情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是作为一个金融从业者的必然,不过身边不少朋友总会愤慨于阴谋论之类,无视经济规律是挺可笑的。
  •     经济学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因为理性才成为了经济动物。事实是人大部分时间是理性的,但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常常头脑发晕失去理性,可以不顾钱,不顾利益,甚至不顾生命,于是所有经济规律跟着失效,各种撕B、混乱、战争接踵而来。茅老是智者,但天下愚者何其多。
  •     有些政治家把自己当成了“民”所以理直气壮地要做这个“主”。有意思。
  •     茅老认为,问题的本质在于社会正义的缺失,中国变成了一个没地方讲理的国家。“有理走遍天下”在中国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特权走遍天下,官大一级走遍天下。
  •     我觉得是不是很多人是不是太纠结题目和文章的关系了,该没真的弄懂它们之间的关系。豆瓣上的好多人就是有一个毛病:看什么文章都当文学著作来看。什么语言不够好啦,文字功底不扎实了。
  •     其实通篇都在讲“人权”问题,人权vs特权,市场vs计划,人民利益vs国家利益,肯定“价格万岁、市场万岁”,肯定财富不平等(创造财富),交换和效用才是市场,反对阶级不平等(天赋人权),一方面寄希望于市场,另一方面又认为市场能发挥多大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茅于轼是在为真正的穷人说话与做事。用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人民的焦虑与不幸福,社会财富的分配都向富人流去,劫贫济富,但富人也没有安全感,没有投资方向,资本都在国家手上,贫富差距是看的见的,阶级差距、对人权的忽视这些看不见的差别对待才是中国人焦虑的根本原因,什么是平等?没有特权就是平等。
  •     书中反反复复讲这位学者的几个观点:消除特权;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市场经济必然要取代计划经济;向富人征税;推进中国的城镇化。都是常识性的问题,却如此反复地讲,因为不懂的人不少。
  •     茅先生的书,值得读下
  •     三星半,坚持自己的想法,独立自主,这很好,不过此书不是很系统,几个独立的观点并不是很有条理的依次展开,而是循环往复,不时出现;事例的运用也较为单薄,读罢,会让人觉得有几分道理,但又说服力不够。关于看问题要多几个角度,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这一点,作者反复提及,也是很重要的。
  •     在超市书店看完,觉得茅老对中国社会的观察和体会都比较到位,对目前的社会解读还是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不像那些高大上的经济著作
  •     经济学入门
  •     了解中国
  •     后来越来越看进去了,经济学也是一个圆。
  •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怎么看这个seller
  •     主要是两个方面:市场经济、人权。其实干货不多,一些内容反复出现,懂的人不看书也懂,不懂的人应该是不会看完这本书的
  •     经济现象是需要分析的,但是散乱的片段不能概括一个完整的经济现象,是一本不错的工具书。可读性差。
  •     沒有跳出圈子談問題:衹要一日對PRC抱有半點希望,就怎麽說都說不透。
  •     “承认一定的贫富差距,反对任何地位的不公,是唯一正确的争取平等的道路。”前者不得不承认,后者反不反对又有差?
  •     茅于轼先生还是一个坚定的市场派,他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坚持用市场而非计划的手段去解决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他坚持精英治国,坚持经济适用房不能有独立厕所,他坚持“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他坚持“18亿亩红线”是错误的。
  •     很多人沒有買房的壓力也會焦慮,書名難道不考慮加個副標題,噱頭。以及,觀點≠思想。
  •     老人家说话深入浅出,不拍砖,不掉书袋
  •     虽然只是短篇文章的合集,但前后逻辑清晰,讲理,等价是不会交换的。好书
  •     mark台版《焦虑的中国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