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历程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35777904
作者:吴国盛
页数:783页

内容概要

吴国盛,男,1964年生,湖北省武穴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曾出版《反思科学》、《让科学回归人文》、《现代化之忧思》、《时间的观念》等书。

书籍目录

第一卷 东方:古老文明的源头
第二卷 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
第三卷 中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四卷 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
第五卷 18世纪:技术革命与理性启蒙
第六卷 19世纪: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
第七卷 19世纪:科学的技术化、社会化
第八卷 20世纪:探索宇宙与生命之谜
第九卷 20世纪:高技术时代

作者简介

《科学的历程》一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大量的文献图片,系统地梳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以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为开端,详细讲述了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与成就,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在宇宙演化长河中所处的位置。
该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贯穿着科学家的生平以及其科学成果发现的过程,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非专业读者可以通过此书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它还能宏观地揭示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发展规律,具体地展现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历史的杠杆的巨大作用。不仅对于公众,对于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学习科技史也是十分有益的。


 科学的历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久闻《科学的历程》大名,终于有幸得以一睹装帧精美,印刷优质的第三版,十分欣喜。书到之后,立刻读了起来,即被吴先生简洁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不禁揣测,吴先生当年由纯理科转为人文气息浓厚的哲学,算是没有辜负这样好的文笔。自近代以来,西欧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科学的大旗从此飘荡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使了人类社会的转向。特别是在近代的中国,科学与民主,成为了拯救的代名词,代表着正确、进步、先进、革命、等等,似乎谁掌握的科学,谁就就执掌了天命。科学,由启蒙而来,确又面临着成为愚民工具的境地。如何让科学这把双刃剑,完全的成为人类进步的工具,而不是让人臣服于各种科学科学的幌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吴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让科学回到人文,昨晚人文复兴的产物,如何让科学回归人文,却又是让人迷糊的问题。但是,回归历史,从历史中来把握科学的真义,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科学,了解现代科学的来龙去脉,从而更好的让科学服务于人。阅读吴先生的这本书,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科学的历程》从人类文明起源的时代讲起,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人的金字塔,两河的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历法,各种炼金述,希腊的哲学,数学等。以及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当然,全书论述的重点还是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至今的西方科技的发达。
  •     科学史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一直以来无所顾及但始终希望系统了解的领域,欣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的《科学的历程》问世,便毫不犹豫取来拜读。吴国盛教授的此本著作,其知识的权威性系统性以及写作语言的朴实平易已经无需赘言,其本身的翻印次数与发行数量就是受众认同的一个极好的指标。此次新版的问世,距原作首度发行已有18年,此期间对于科学史史料的发掘及固有观点的纠正,作者已经在书中予以清晰的阐明,是为对此部经典著作的补充与完善。作为一名对科学发展抱有好奇,并具有一般科学常识的读者,作者开宗明义的论述就寄予笔者以醍醐灌顶之感。比如书中所论述的科学,“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并非是一种普遍的人文现象,而更多的是根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传统。”(页48);而古希腊丰富的科学遗产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高度对象化与数理化,以及其思维过程中严密的逻辑系统。天文、医学、算学等学科虽然在各地区的古代文明中有所积累,虽然阿拉伯文明、中华文明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因对自然的认识,对具体工具的发明有过突出的贡献。但不可否认西方的“科学”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悠久的传统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已经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变生活的主要力量。了解这些,为我们借鉴他者,反省自身提供了好的途径。本书以时间为序,各卷首以提纲的形式概括了相关时期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其中又以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代表学者为主要书写对象,勾稽出一个个划时代的发现与学说。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突破一个个“错误的权威”,人类是如何在古老的疑惑中迎来一个个清晰的答案。宗教思想与世俗权威一度扮演着不小的阻力,保守与偏执的思想即使在科学家群体、甚至创造了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巨人心中亦深刻存在。我们亦可发现,早期的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地位”判若星辰,注重思辨与提倡实验这两项宝贵精神并非同时出现,直到近代,科学与技术才作为合力相互发展、促进,并深刻改变人们的认识空间与生活面貌。科学的生成机制、学术环境的营造更牵扯出了不同时期地区与国家间地域、语言、政治、经济等各方方面发展的样貌。在获取知识之余,还要说明一下本书的一些遗憾。固然,丰富的插图对加深读者的感性认识比较有利,但近现代以来单一的科学家肖像罗列似乎没有太多的必要,反而有挤占篇幅的感觉。另一个可惜之处是并未见到本书后附的参考书目,虽然书中部分引文在页脚下方做了注释,作者在第二章论述科学史相关综述中对部分科学史的著作有些许回顾,但若将这些相关资料加以整理补充附于书后,想必以后为读者继续深度阅读将提供更大的便利。但瑕不掩瑜,最新版本的《科学的历程》是读者了解科学发展史很好的一本入门读物。
  •     人类更纯粹的进化史——《科学的历程》书评“五四运动”以来,科学的政治正确性自不待言,历史叙事在中国语境中又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中国缺乏带有人类进化眼光的科学史通俗读物。1995年出版后风行一时的《科学的历程》不但弥补了这一缺憾,也迅速成为经典。虽然吴国盛教授也自谦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著作影响了一代人。科学史不仅是人类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产生的观念史,更应该是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进化史。借今年增订本《科学的历程》出版之机,重读此书,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在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这两个维度的努力。该书以“从自然史到文明史”开篇,至“科学史与人类未来”结尾,这种演进的视角贯穿始终。与科学思想史和科学社会史相对应的是一对概念是科学与科学精神。与单纯谈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学精神能深入到求知本身而不是知识的功用,这是一种更强有力的文明层面的态度。科学精神本身能够自我强化或曰进化,并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从而获得哲学层面的意义而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解释。用吴国盛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哲学是科学的纯粹形式”。在我看来,作为一位哲学家写的科技史,《科学的历程》在对科学精神的把握是该书所有优点中最值得称道的,确实将科学发展中的哲学思想源流梳理得异常清晰。甚至不仅是一部科技史,也是一本科学哲学思想史。比如,谈及阿拉伯科技史时,书中用了一定篇幅来回顾炼金术,而其中对炼金术的哲学来源的内容就占了其中三分之一,追溯到了希腊古典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学说。又如,在以四大发明为主要内容的关于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的章节中,必然无法回避中国传统科学精神的缺失,所以随之谈到的所谓中国科学为何未得到发展的“李约瑟之谜”也就是成为应有之意。邓小平在八十年代鲜明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这本身就是有哲学意蕴的。如果更进一步,科学精神其实就是激发生产力的首要源泉。但长久以来国人对科学的认识过多停留在知识、技术、应用层面和实用的工程师思维上,而忽视了起更关键作用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的缺失,不仅是现今许多高学历人才“有知识无文化”状况的底色,也是国内学界充斥拙劣模仿甚至学术不端的深层次原因。毋容置疑,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拼凑抄袭的山寨文化是科学发展的大敌。这种科学精神缺失的后果不仅严重影响科学活动本身的效率,也会阻碍整个民族全方位的进步,被经济学家沃森称之为对“对后来者的诅咒”。因为落后国家会更倾向于技术模仿,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所以已故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也忧心忡忡地警惕中国堕入“后发劣势”的陷阱。从《科学的历程》中,不难发现,科学与文明同时起源相互激荡,并逐步社会化,直至今天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和最能展示人类进化能力的内容。科学精神的起源使古希腊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这是人类第一次形成了理性自然观,并逐步努力把握自然界的规律与秩序。而后经过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和实验科学的滥觞,在经过文艺复兴、理性启蒙的激荡,才出现了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和18世纪的技术革命,并在19世纪迎来了古典科学的全面发展和20世纪的高科技时代。沉湎于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无济于事,继续用行政手段集中资源选拔培养诺奖得主也是痴人说梦。用不着回避,在人类文明历史中真正胜出的是发源于古希腊当今集中展现于发达国家的人类现代主流文明,而科学精神是其基础内容、核心要素。其胜出正是因为这种科学精神有更强的进化能力,这种进化在现代社会更是加速发生,即便是普通公众,也能从近年来的互联网、3D打印和基因工程等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中感受到这种进化的力量。读史使人明智。《科学的历程》展示出来的科学既然能够达到哲学的高度,其实也是涉及到一个人如何生活的问题。所以,归根结底,对于科学的态度我觉得胡适先生说的“科学的人生观”很有见地。他说第一拿科学做人生观的基础,第二拿科学的态度、精神、方法,做我们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方法。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贵死人了!就是冲着大量的插图和照片才愿意买的,书写得很通俗,大刀阔斧的把科学史上的人物和学科脉络理清了。我准备把政治味道很浓的几章撕掉给家里(未来的)小孩当科普书看(想得有点早=。=)。
  •     算是在新书阅览室翻了大半个学期吧。内容没得说,但思想性总觉得还没搔到我的痒处。
  •     超赞的书
  •     有误人子弟之嫌,我是坚决不让我的小孩读的。吴国盛本人有反科学的倾向,书里从多的错误,恰恰反映了其科学素质的低下。
  •     弃
  •     看完本书可以对科学的发展进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可以看到一些科学理论或者概念的形成过程,作为一本科普书还是不错的。如果初高中读应该是很合适的,现在读这样的书有点奢侈了,所以后面大部分很快的pass了,对于前面关于科学起源——希腊部分看得稍稍仔细些。
  •     好书好书!
  •     读过两三遍,居然没标记。。。
  •     豆瓣少数高分盛名缺名不副实的伪科学作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