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疯狂”——热点话题人物的心理分析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5-1
ISBN:9787506286718
作者:武志红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武志红,1974年生,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的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硕士毕业后,进入《广州日报》工作,目前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书籍目录

自序
超级追星狂是怎样炼成的
你是不是一个残酷的看客?
癫狂,只为做个普通人?
集体暗示:公众谣言的心理分析
没有做过賊为何总心虛
骗子为何爱盯老人的钱袋
三年被炒七次,为什么?
芙蓉姐姐为什么红遍天?
“超级女声”火暴的心理祕密
超常的痛苦催生超常能力
白天做“天使”黑夜变“魔鬼”
女儿,请不要卷入父母的战争
她为什么“爱”上劫匪
她们为何非杀人犯不嫁?
萨达姆的白日梦与希特勒的情人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
真愁!中了500万怎么办?
车人合一感:马路“怪兽”的心理分析
北京大学生自杀之痛
现代“染祝”:末被抚平的创伤
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的心理分析
我爱你,所以虐待你
施虐狂是怎样炼成的?
好为何甘愿受虐5年
被目标撕裂的弑你大学生
邱兴华杀人的心理分析
邱兴华杀人动机与常人无异
他们为何变成连环杀手
家庭失和,社会之痛

编辑推荐

  《解读"疯狂":热点话题人物的心理分析》以追星为视角,精选“健康·心理”专栏的29篇心理分析文章。

作者简介

《解读"疯狂":热点话题人物的心理分析》中,《超级追星族是怎样炼成的》更深地解读了杨丽娟一家的悲剧、闹剧乃至惨剧;《“超级女声”火暴的心理秘密》一文为读者揭示“超女”火暴的心理学必然性;《芙蓉姐姐为什么红遍天》的分析让人对这个网络制造的传奇人物多了一些理解;读过《萨达姆的白日梦与希特勒的情人》后,也许所有被控制欲强的老板压迫的读者都会忍俊不禁。

图书封面


 解读“疯狂”——热点话题人物的心理分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话说大概在三年前,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书,应该是新上线的书,里面讲的热点话题还挺新。读这本书的感觉,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觉得自己的头脑真的好清晰,有个词么阳春白雪,就是形容武哥的这本书的,像洁白的雪,还有从雪花从天而降(我知道阳春白雪不是这个意思,但就是这么想的)。这本书隔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看看,很有看头。现在没事就会上武志红的博客看看,他的文章很好看,希望以后能像武哥一样学业有成~~~
  •     病态的自恋,源自于我们的狂妄自大,我们以为,我们无比聪明,知道这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所以,习惯了幸福的人会说,他知道世界一定是按照幸福的模式来运转的,而习惯了不幸的人会说,他知道这世界一定是按照不幸的模式来运转的。幸福的人或许会对不幸视而不见,缺乏理解,而不幸的人则会对眼前的幸福不敢相信,他们不仅会猜疑,甚至会主动做一些事情,以让自己重新回到不幸的轨道上去。嫉妒,是一种升级为强烈愤恨的令人不满的恐惧,是由于害怕失去,或害怕不得不与他人分享一个所爱的人的好感而产生的。嫉妒,还是一种瘾,有这种瘾的人总要把话题扯到令“幸福的亲密关系”遭到破坏的情境中去。嫉妒,还是一种需求,嫉妒的人需要把自己看成是伴侣的不公和恶意的受害者。--《羡慕与嫉妒》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嫉妒只是一个借口,是这个人为了宣泄自己内心中郁积很久的仇恨和痛苦情绪的借口。嫉妒狂的背后是缺乏自我价值。维雷娜 卡斯特认为,嫉妒心太重,是因为自我价值感过低。价值感低到他们不敢直视自己,所以他们会从其他人身上寻找自己受挫的原因。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考特 派克,邪恶,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疾病,而且是最难被医治的疾病。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性是对关系的渴望,性的模式则是对关系模式的重复。那些在健康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是健康的,而性的模式也是比较正常的。相反,那些在变态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也容易是异常的,而性的模式也会是异常的。家庭,是爱的主要传递者,但也是仇恨的主要传递者。家庭失和,变成社会之痛。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温暖,他就发展不出成熟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来,他没有内疚的能力,也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社会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程度,是阻止变态案件发生的根本解决之路。
  •     这本书我看的是电子删减版,大概看到了全书的“我爱你,所以虐待你”这一节。从追星族是如何炼成开始,到芙蓉姐姐的网红历程,再到超女产生的强大号召力,关于《挪威的森林》的心理分析,还有小甜甜布兰妮的故事。这些使我更了解热点事件背后的枝节,也跟着作者的思维分析起来。《挪威的森林》书籍和电影我都没有看过,只是了解一些其中的小情节。在分析这本名著中的人物时,作者提炼出了一句话——我们经常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忠诚,那就是:重复他们的苦难。在小说中,17岁是一个神秘的数字,数位主人公的命运都受其影响。更多的则是,透过这个雨季般的年龄来剖析人物的性格和家庭。故人离世,悲伤和突然的脱离感会让我们有些茫然失措。祭奠的方式千千万,但如果没有完整而坦然地接受他已经离开的事实,我们会用刻意的模仿或重温来舔舐那道心里的裂痕。面对生死,自我的渺小和卑微,会加重生命的戚戚然之感。书中还有关于小甜甜堕落的分析,功成名就的背后却是因为有一双母亲的手在操控。叛逆与乖顺,突破与牵制,这种力量的拉扯一直存在。在名人的内心,她越来越渴望成为一个普通人,有自己的主见。她的不能实现,便爆发到肆意荒唐的事情上,比如婚恋、装束。对于了解疯狂,作者有一段这样的感概。生活在此岸,天堂在彼岸。中庸属于生活,但它无法抵达彼岸,而生命中迫人心魄的美,多在彼岸。人应该同时拥有此岸与彼岸。只有彼岸,一个人就难以得到救赎,就只剩下疯狂,心就像会飞的陀螺,越转越高,最后就只有进入真实的天堂——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乃至普通的传奇的人最后选择了自杀。只有此岸,人生就只剩下活着。在拥有彼岸的人看来,这样的人生乏味至极可有可无,生如同死,活过如同没有。在那些案例中,其实最终都可以用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一句话说明。即:我们必须自己去寻找人生的答案,但我们首先要将自己当成一个人,也要将别人当成一个人。2014-4-10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书正在看,感觉不错
  •     “疯狂”皆因童年缺少爱,
  •     武志红对事情的分析鞭辟入里。尤其是后面的几篇文章看完之后意犹未尽。
  •     因为弱小而无从,因为荒芜而歇斯。
  •     20130424 不错 挺有趣的。
  •     武志红的书总是爱不释手
  •     一下子好多案列…有些总稍微牵强了点。感觉在分析情感的时候太客观了,让人不舒服。
  •     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内在家长小孩来分析。
  •     看过两本,也就差不多这思路了
  •     虽然是07年的书,分析的是更早的热点事件,但是背后疯狂的原因对于现在的各种事件依然适用
  •     倾听身体和内心的声音 一切行为都是发自内在的需要 一切病都是防御 是身体在说话 所以治病要从内向外着手
  •     喜欢研究心理学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     好浅显……似乎要从每一个“问题”中找出理由,充斥依据经验作出的假设
  •     一如既往,武志红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简单易读,让我受益匪浅。不只是思想上的,真的对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帮助。
  •     每个极端的热点事件背后,也许存在着深厚的心理渊源?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或许你会有恍然大悟的感受。
  •     听说一旁坐的是省委书记
  •     已自成一体。有启发。
  •     疯狂的背后是成长的伤痛
  •     三星半,看看还是不错的。
  •     难以评价,觉得对于剖析自己内心害怕的东西而言,是很重口味的,基本我读一个故事往往要很久时间平静
  •     有些案例不断重复提及类似于凑字数,总的来说案例背后的"疯狂"根源还是具有可读性的。
  •     喜欢这种疯狂背后的解读
  •     的确啊,你是学心理的吗
  •     这本书是少数能一口气读完,下次碰到还会再读一遍的书。最为认同的一句话是“精神病和普通心理异常都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每个疯狂的新闻人物身上都有自己或是身边的人的影子,既遥远又亲近。武老师讲故事的高手,总结语又精炼,赞,只是最近不太写博客了。
  •     语言平实,有一定的触动。
  •     看不懂,独立最重要
  •     很久以前看过的 现在又找出来 想再看一遍 当时的我 肯定觉得这样一件件事真的很烦人 总有一种想要扔掉的感觉 现在在看一遍应该更能理解了吧
  •     钢针,是分析的好,但是不到底
  •       《解读“疯狂”》
      
       读武志红的书,这是第三本了,虽然难免有点审美疲劳。但是感觉还是很好。
      
       读书,读得多了就发现那些编撰的书,水平比一个作者独自创作的书要差很多。读书,其实是在读一个人,在听作者讲述。一般听过一次,感觉很好的话,都想继续听下去,如果是一个系列,一般水平都会差不多,不过一个人写,一个系列一般也都在十本以内。超过这个数量,也很难写出精品了。要是论著,是那种写出来自己思想的那种,往往一辈子只能写出一两本精品就不错了。所以很多作者第一本非常精彩,往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不过真正负责的作家,即便无法总是保持巅峰的写作状态,也会注意每本书的质量,不会粗制滥造,让水平太差的作品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买书认准作者,一般不会错的。在出版领域,很少有品牌,出版社虽然有好有差,但是并不完全靠得住,相比之下,作者是一个更好的品牌。
      
       读书也是一样,感觉一个作者好,我一般都会继续读他的书,当然也有越读越失望的,但是大多数都感觉不错。
      
       武志红的书也是一样,这本书虽然照前两本《为何家庭会伤人》《七个心理寓言》相比略逊一筹,但是还是非常值得读的好书。
      
       书是和《为何家会伤人》是一个系列,书皮都差不多,这本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社会热点新闻中选取的,作者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自己和别人完全不同的解答,让人们能够换一个角度看,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很有道理。
      
      
  •     速食读物,粗浅无趣。
  •     一个心理专业 的记者,从记者和心理咨询的方面去看到和考虑社会现象。
  •     读过好几本武志红的书,还是挺容易读的吧,其它收获不多。
  •     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     07年的书,那时的热点现在已经不热,但同样的心理剧每一天都还在上演,虽然已经熟悉作者的风格,但是读来还是很震撼和启迪,特别是其中“连环杀手”的心理分析。
  •     没有完全读完,案例背后的心理分析,很多都是跟读过的其它两本有点重复。我相信这些心理是比较普遍,但是同一时间内重复看三次足够了。
  •     不负责任的父母造就痛苦而疯狂的孩子,最后成为社会的危险怪物和黑暗面。
  •     书很老了 讲的热点也都是很久之前的了 但是的确能为自己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他人以及自己一些奇怪的行为和想法 对于他人 可以从根本上去适度给予理解 对于自己 发现问题就要找到源头 并从根本克服
  •     很多心理问题都会找到归处
  •     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把一些表面浅薄又常见的现象说的深刻,然后用这种深刻的抽象去指引浅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生。
  •     公众事件人物解读到这个程度不容易了
  •     真是应该将所有作品一一细读,每个主题都能从不同侧面将人的成长以及社会意识的本质分析透彻。理解我与它我与你的概念,是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收获,整合家庭环境与成长的关系,理解特定环境下人的改变,其实都是我们与环境协调的结果
  •       病态的自恋,源自于我们的狂妄自大,我们以为,我们无比聪明,知道这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所以,习惯了幸福的人会说,他知道世界一定是按照幸福的模式来运转的,而习惯了不幸的人会说,他知道这世界一定是按照不幸的模式来运转的。幸福的人或许会对不幸视而不见,缺乏理解,而不幸的人则会对眼前的幸福不敢相信,他们不仅会猜疑,甚至会主动做一些事情,以让自己重新回到不幸的轨道上去。
      
      嫉妒,是一种升级为强烈愤恨的令人不满的恐惧,是由于害怕失去,或害怕不得不与他人分享一个所爱的人的好感而产生的。
      嫉妒,还是一种瘾,有这种瘾的人总要把话题扯到令“幸福的亲密关系”遭到破坏的情境中去。
      嫉妒,还是一种需求,嫉妒的人需要把自己看成是伴侣的不公和恶意的受害者。--《羡慕与嫉妒》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嫉妒只是一个借口,是这个人为了宣泄自己内心中郁积很久的仇恨和痛苦情绪的借口。
      
      嫉妒狂的背后是缺乏自我价值。维雷娜 卡斯特认为,嫉妒心太重,是因为自我价值感过低。价值感低到他们不敢直视自己,所以他们会从其他人身上寻找自己受挫的原因。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考特 派克,邪恶,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疾病,而且是最难被医治的疾病。
      
      关系,是生命最本质的渴求。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性的模式则是对关系模式的重复。那些在健康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是健康的,而性的模式也是比较正常的。相反,那些在变态家庭中长大的人,他们的亲密关系模式也容易是异常的,而性的模式也会是异常的。
      
      家庭,是爱的主要传递者,但也是仇恨的主要传递者。家庭失和,变成社会之痛。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温暖,他就发展不出成熟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来,他没有内疚的能力,也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提高社会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程度,是阻止变态案件发生的根本解决之路。
      
      
  •     同上,不多说,他的书都推荐!!!
  •     博客上有
  •     当时的热点,如今十年过去已经成了历史,所以可读性失去了大半。我几乎已经能如法炮制去分析一个事件了,套用家庭模式,但总觉得心理学有更深广的实践与洞察。修行还浅。
  •     三星半!话题比较热门,分析得也还可以.不过不及姐妹篇《解读“绝望”》
  •     武志红老师的书向来给五分,这本尤其
  •     一般
  •     童年不幸就是病
  •     可悲人心。
  •     按照本来面目认识你自己,接受你自己,理智地放松与期许,直面所有的创伤和错误,相信你,无论如何,你是值得被爱的,放弃压制,逃避,恐惧,与负面情结,与历史,与家族和解,你们错了,但是我原谅你们,你们的错,也只是因为你们只能传承你们家族的恨而已。。
  •     写得蛮好的 原因与心理分析的很透彻
  •     内在小孩vs内在父母,童年父母真的这么重要吗?
  •       话说大概在三年前,在图书馆翻到了这本书,应该是新上线的书,里面讲的热点话题还挺新。读这本书的感觉,一股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觉得自己的头脑真的好清晰,有个词么阳春白雪,就是形容武哥的这本书的,像洁白的雪,还有从雪花从天而降(我知道阳春白雪不是这个意思,但就是这么想的)。
      这本书隔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看看,很有看头。
      现在没事就会上武志红的博客看看,他的文章很好看,希望以后能像武哥一样学业有成~~~
  •     分析得不太深
  •     初中生
  •     我只想问。。这年头考精神分析还有路可走么
  •     读过的武老师第一本书,震人心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