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姑娘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508033242
作者:石康
页数:212页

书籍目录

一 关于北京
1 北京姑娘
2 北京的帅哥
3 北京的建筑
4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5 北京的树
6 北京的冬天
7 北京的艺术生活
8 北京的演出
……
二 我自己
……
三 社会
……
四 男人、女人及男女
……
五 杂项
……

作者简介

石康的作品,在读者中能引起共鸣,因为北京是石康熟悉的地方,随着年龄越大,对它的了解也越不同。从读者的共鸣中我们也许更能深明这一种“不同”。不过石康作为一个以体验型著称的作家,他的“体验”好像总是遭受很多的非议,这一次他的《北京姑娘》被一些读者批为是在“恶捧北京女孩”,而有的读者干脆说———“通俗地讲,《北京姑娘》就是石康精心编织的一本北京情色地图。”石康说那是读者自己的观点,与我无关,我只是记录我的感受。石康就是石康,不管读者怎样地唠叨他的不是,他总是“我只写我了解的真实”,光这一种坚持,就不得不令人敬佩。


 北京姑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青年时期有过放荡叛逆的生活,而在后期的作品中又看到了对家庭和责任的诠释,从这本书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变化的轨迹。集子里有几篇文还是蛮喜欢的~
  •     北京姑娘[书摘1]我喜欢另一种谈话,比如说,几个朋友分别看了几本有价值的书,大家聚在一起,谈一谈那些书。这样至少可以插上那些有头脑的人的翅膀飞一飞,让个人思想有个活动的余地,借着那些有价值的话题,人们可以展开自己的观点与理解,最笨的人也能谈谈自己的感想,那些感想保不齐有一天就会成为他生活中的某种准则。不过,若是还没被送进精神病院,那么,对更多的人来说,上述谈话简直就是一种学术活动,老实的懒汉会认为可望而不可及,坏蛋会心怀妒恨,说出些什么"就你会装高雅"那一类令我讨厌的农民观点。[书摘2]睡眠八小时,竟能分成四段儿[书摘3]三个姑娘的共同特点,就是小有姿色,我与她们相处失败的原因,我想是我无力或不愿意满足她们的所有欲望,这也是我感到痛苦的原因。[书摘4]如果我的钱够多,且愿意花在女友身上,那么我便能拥有一个好看的女友。根据我的经验,结论是,我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女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想或者我能拥有多少钱。[书摘5]?似乎去相貌平平的姑娘那里寻找真情更合理些,也许我会试一试,看看自己能否与这样的姑娘相处得更好一些。[书摘6]我发现,在大厅里排队的人多达上百,除了身后这位姑娘以外,没有一个人手里有一本读物,甚至连报纸也没有。大家都站在那里,手里空空的,估计脑子里也一样地空洞,有的人发着愣,有的人背着或抱着包,有的人与其他人交谈、议论着什么。大家的神情都无奈而麻木。他们真是了不起,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对于这个世界熟视无睹,他们像是在忍受着什么似的站立着、等待着,令人同情,却又叫人感到无话可说。[书摘7]我问他:"这帮姑娘的情况你摸清了吗?"朋友自豪地回答说:"有主儿的我都知道。""没主儿的呢?""没主儿的长得都不怎么样。"听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子死心了。[书摘8]我曾以为那是自我肯定,其实我是根本不曾拥有自我;我觉得那是年轻生命的骄傲,其实只是弱软和愚蠢;我认为那是勇敢与坚强,其实不过是为满足我的私欲而奔波。[书摘9]我不再会通过谈情说爱来追欢逐乐了,我知道了那专属于真挚情感的背后,必须是自我节制与责任,欲望必须得到理智的控制,[书摘10]事实上,有关足球的狂热一直令我感到不解。我也踢过球,踢的时候也很高兴。我还看过一阵子足球,可以说,看的时候感觉还可以。我想我知道那东西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儿,可随着年龄增加,我感到我对足球越来越迷惑了。二○○二年世界杯就要踢起来了,我觉得,足球运动员、教练什么的对此事很热衷还能理解,因为那是他们的职业,不干这个他们就没饭吃。世界杯的组织者热衷于此,我也没话说,因为那是他们混饭吃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职业。但那么多与此无关的人都在谈论这事儿我就觉得不解了,明摆着,这个游戏又简单又缺情少味儿,参与方式还只能是"观看式"。观看一场就得了,可人们的目标是,五十二场!且场场大同小异。还是那句话,二十二个人,在一块封闭场里狂跑一气,一个皮球滚来滚去,顶多加一个时常会挡住视线的裁判跟风跑,我就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可看的?他们瞎激动个什么劲呢?[书摘11]记得以前也从电视上看过一些世界杯的画面,印象深的是一些长得很壮实的球星输了球,竟当众毫无体面地抱头痛哭。我估计,他们哭的时候是挺真诚的。输了,就意味着以后挣钱少了,或是其他利益方面的损失,这有情可原。但接着我发现,观众里也有大量跟着哭的。要是赌钱赌输了,我能理解,要是白白地跟着哭,那我可就太不理解了,我认为那是瞎哭一气,或是感情太多没地儿使。[书摘12]我一直不太喜欢照相,在我看来,每一张照片中的人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装腔作势,叫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照片中的脸所表现的不是自然与真诚,而是虚荣与毫不掩饰的愚蠢的自我表现欲。但这种想法是主观的,因为我自己从未正儿八经地去拍过。[书摘13]我觉得,认识一个有趣的人,比上面说的所有可去的地方加在一起更来劲。有了一个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交流的人,所有的地方对我们才有新的意义,也就是,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用何种手段,让我们能够结识一些新鲜的人。〖JP2〗奇怪的是,社会上这种机构几乎没有,除了婚姻介绍所和找工作的地方,我们就很难结识新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十分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也会使我们心胸狭隘。我们见不到新事物,对旧事物厌烦透顶,即使我们读了一本好书,有了一种新想法,也无法与人分享。每个人都生活在由自我圈成的一个监狱里,看守是我们自己的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是由我们的经验组成的,我们都曾为此受过伤害,因此不敢再次贸然前往。我们日渐孤傲、敏感,追求完美,事实上,我们在自我封闭。[书摘14]在商业上,道德的终极也不过是诚信二字,这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团体契约,却无法延伸到政治领域之内。[书摘15]异性之间通过相互接触了解,建立信任,达成契约,以便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们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从而使人进一步了解,自我是什么,而他人又是什么,从而使我们考虑,我们以前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书摘16]对于最短期的目标,我是指满足性欲,事实上可说之事并不多,不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诀窍很明显,那就是,更多的权力,更多的钱,更多的性魅力,一般来讲,有了前两项,你就不必为最后一项发愁了,若是没有前两项,那么,无论途径如何,假装你将会尽快地拥有它,你就有了性魅力,就这么简单。[书摘17]在人的青春期,极易受制于周围的文化与自身的习性,也就是古老的遗传,严重地缺乏自己的判断,在我的经验里,若要认清这两种东西,是十分艰难的,回首往事,我不得不承认,偏见是多么地妨碍人的判断,在当时,我所认为的异性的美好,无论是美好的相貌、皮肤、身材、姿态,以及言谈举止,全是出自自己的文化与习性。我曾以为我有独特的眼光,但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几乎与所有人一样;我曾以为我发现了一个姑娘独特的美,其实大家早就发现了;我曾以为我在追求爱情,事实上不过是性欲通过想像在起作用;我曾以为自己在奉献,事实上不过是在毫无掩饰地设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当我人到中年,蓦然回首,观察自己走过的道路时,才知自己离自由是多么遥远。现在,我认为失败的恋情更有意义,它令我从社会为个人指定的独木桥上走下来,去放眼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那里有更多的异性,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生活之路。[书摘18]在我把那副破象棋扔入垃圾箱之际,出乎意料地,我想到王大爷,感到十分不解,他为什么会迷上那种场场大败的游戏呢?支撑他的仅仅是一种老顽童似的好胜心吗?我不知道,我只是想到他,想到他天天守着那一副象棋,坐在露天的树下,等候着衰老,等候着失败,等候着与我战斗,他那么不服,我真是为他感到心酸,我可不想把他与西西弗斯搭上关系,但我了解,那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它像是一种执拗,又像是一种命运,当然啦,我们一般只是把它当作性格看待而已。[书摘19]女人的快乐看起来非常简单,然而却是非常实际与真诚的,她们会从每一件可能得到快乐的小事中得到快乐,这令男人十分嫉妒,在男人眼里,这些小事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是鸡毛蒜皮,而男人们提供这些快乐,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一旦男人不怕麻烦,就会使女人高兴,如果男人诚心诚意地不怕麻烦,那么,这一男人就会成为女人心爱的男人,就会成为女人的快乐之源。[书摘20]在女性一方,自我保护意味着女性从男性的羽翼下走了出来,尝试着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女性独立,意味着她们正准备单独地面对属于人生的一切困难,虽然她们有一个无法超越的负担,那就是生育,面对生育,再自信的女性对于未来,也会感到某种不安全,这是对于女性的最后考验,也是女性的很难推脱的责任,事实上,现代女性在丧失安全感之后,她们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某种坚强的企图,某种对于人生的冒险,很难说她们会成功,可一旦成功,她们将彻底改变在两性关系中的被动局面。
  •     《北京姑娘》是我看的石康的第二本书。原以为这是一本解剖北京姑娘性格特点的书,但看后出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北京风情的书。感觉文章一般,作者有点碎碎念,不过有些确实写得不错。看后基本没啥深刻印象。一般一般!

精彩短评 (总计93条)

  •        其实在图书馆一大堆的书海里,这本书能勾引到我还是因为那两个字,“北京”。 一看标题,“北京姑娘”,随手翻几页,熟悉的北京地名,熟悉的京味儿调侃,我以为这不过是说一北京姑娘的风花雪月而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无聊也是无聊,不如就看看别人也怎么无聊好了,随手就把这书往怀里一揣。
      
       回来细翻一下,才发现,我是真真差点儿冤枉了一本好书。一看作者的名字,石康,怪耳熟的,细想想,这不就是《奋斗》的编剧呢么。这本书,你也不能说有多高的艺术水平,但是总能读出点生活的真谛那么个意思来。石康说话有点痞,有点出乎你的意料,但又挺在理,一本书的大实话,我想平日里端着拿着的人,一定是做不到这么坦诚的。
      
       然后,我喜欢书里浓浓的京味儿,读下去特别熟悉特别顺溜儿,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地方,跟着帝都的朋友们唠嗑胡侃。
      
       下边我就摘几段我觉着挺有意思的,其实这样的经典在书里随处可见。
      
      
      
      所有酒吧的名字都叫寂寞
      
      “人们为什么去酒吧呢?尤其是夜里,当每一家酒吧都坐得满满的,叫人感到不可思议。我有时东张西望,得出结论:酒吧的座位肯定没有家里的沙发舒服,音乐又吵得让人无法说话,完全没有在家打电话清楚方便,而喝点什么当然要比从超市买的贵,加之烟雾腾腾,灯光昏暗,你在里面几乎无法做任何事——人们为什么去呢?但人们就是愿意去,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寂寞。是寂寞把人们赶到这里来,这里有他们的同类,在同类中,人们也许会稍许感到好受点儿吧。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在酒吧里去寻觅专属于自己的风流韵事,不管别人如何想,我固执地认为,酒吧里的姑娘容易搭上,要不她们为设么趁夜出动,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令人想入非非呢?而且,她们为什么跑到酒吧来呢?事实最终击碎了我的想法,当我回忆起自己几年前在酒吧里不知羞耻、勾三搭四的身影,不禁会在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     石康还是个抑郁症患者,我从高中就开始看他滴书了,因为太北京,石康,张弛,狗子,尹丽川,这几块料的哈哈
  •     会不会我也遇到一个京味的姑娘?
  •     大爱石康~~!@!
  •     完全是冲着这本书里提到赵赵才看的,我还以为写了好多她的事呢。啊呸,就特么一本书里一小段,几百字儿!后悔了。。。。这男的优越感咋这么强呢,要不是看在喜欢过他的小说份上,我早狠狠喷了
  •     因为我喜欢北京姑娘~
  •     我是去地坛书市买的.当时看见这标题就巨兴奋,然后看了前面一两页,觉得写北京姑娘写得特对,(呃,反正我就这样...)看了才知道后面很大篇幅都不是写北京姑娘...不过就冲这前面这一点点,我也觉得这十块钱值了...
  •     一般吧
  •     过时了吧,这本书。想不起看完之后要找的另外一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了,在里面有提过的,是一本随笔集。。。。(记不起来了)
  •     相当有诚意的话
  •     我还以为是一小说呢
  •     特絮叨的一本书,书中极尽所能的夸赞北京姑娘多么棒,而他却把北京爷们儿的弱点暴露无遗。
  •     蛮有意思的
  •       北京姑娘
      
      [书摘1]
      我喜欢另一种谈话,比如说,几个朋友分别看了几本有价值的书,大家聚在一起,谈一谈那些书。这样至少可以插上那些有头脑的人的翅膀飞一飞,让个人思想有个活动的余地,借着那些有价值的话题,人们可以展开自己的观点与理解,最笨的人也能谈谈自己的感想,那些感想保不齐有一天就会成为他生活中的某种准则。不过,若是还没被送进精神病院,那么,对更多的人来说,上述谈话简直就是一种学术活动,老实的懒汉会认为可望而不可及,坏蛋会心怀妒恨,说出些什么"就你会装高雅"那一类令我讨厌的农民观点。
      
      [书摘2]
      睡眠八小时,竟能分成四段儿
      
      [书摘3]
      三个姑娘的共同特点,就是小有姿色,我与她们相处失败的原因,我想是我无力或不愿意满足她们的所有欲望,这也是我感到痛苦的原因。
      
      [书摘4]
      如果我的钱够多,且愿意花在女友身上,那么我便能拥有一个好看的女友。根据我的经验,结论是,我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女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想或者我能拥有多少钱。
      
      [书摘5]
      ?似乎去相貌平平的姑娘那里寻找真情更合理些,也许我会试一试,看看自己能否与这样的姑娘相处得更好一些。
      
      [书摘6]
      我发现,在大厅里排队的人多达上百,除了身后这位姑娘以外,没有一个人手里有一本读物,甚至连报纸也没有。大家都站在那里,手里空空的,估计脑子里也一样地空洞,有的人发着愣,有的人背着或抱着包,有的人与其他人交谈、议论着什么。大家的神情都无奈而麻木。他们真是了不起,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对于这个世界熟视无睹,他们像是在忍受着什么似的站立着、等待着,令人同情,却又叫人感到无话可说。
      
      [书摘7]
      我问他:"这帮姑娘的情况你摸清了吗?"
       朋友自豪地回答说:"有主儿的我都知道。"
       "没主儿的呢?"
       "没主儿的长得都不怎么样。"
       听他这么一说,我一下子死心了。
      
      [书摘8]
      我曾以为那是自我肯定,其实我是根本不曾拥有自我;我觉得那是年轻生命的骄傲,其实只是弱软和愚蠢;我认为那是勇敢与坚强,其实不过是为满足我的私欲而奔波。
      
      [书摘9]
      我不再会通过谈情说爱来追欢逐乐了,我知道了那专属于真挚情感的背后,必须是自我节制与责任,欲望必须得到理智的控制,
      
      [书摘10]
      事实上,有关足球的狂热一直令我感到不解。我也踢过球,踢的时候也很高兴。我还看过一阵子足球,可以说,看的时候感觉还可以。我想我知道那东西大概是怎么一回事儿,可随着年龄增加,我感到我对足球越来越迷惑了。二○○二年世界杯就要踢起来了,我觉得,足球运动员、教练什么的对此事很热衷还能理解,因为那是他们的职业,不干这个他们就没饭吃。世界杯的组织者热衷于此,我也没话说,因为那是他们混饭吃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职业。但那么多与此无关的人都在谈论这事儿我就觉得不解了,明摆着,这个游戏又简单又缺情少味儿,参与方式还只能是"观看式"。观看一场就得了,可人们的目标是,五十二场!且场场大同小异。还是那句话,二十二个人,在一块封闭场里狂跑一气,一个皮球滚来滚去,顶多加一个时常会挡住视线的裁判跟风跑,我就不明白了,这有什么可看的?他们瞎激动个什么劲呢?
      
      [书摘11]
      记得以前也从电视上看过一些世界杯的画面,印象深的是一些长得很壮实的球星输了球,竟当众毫无体面地抱头痛哭。我估计,他们哭的时候是挺真诚的。输了,就意味着以后挣钱少了,或是其他利益方面的损失,这有情可原。但接着我发现,观众里也有大量跟着哭的。要是赌钱赌输了,我能理解,要是白白地跟着哭,那我可就太不理解了,我认为那是瞎哭一气,或是感情太多没地儿使。
      
      [书摘12]
      我一直不太喜欢照相,在我看来,每一张照片中的人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装腔作势,叫我觉得很不舒服,因为照片中的脸所表现的不是自然与真诚,而是虚荣与毫不掩饰的愚蠢的自我表现欲。但这种想法是主观的,因为我自己从未正儿八经地去拍过。
      
      [书摘13]
      我觉得,认识一个有趣的人,比上面说的所有可去的地方加在一起更来劲。有了一个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交流的人,所有的地方对我们才有新的意义,也就是,关键的问题是,社会用何种手段,让我们能够结识一些新鲜的人。〖JP2〗
       奇怪的是,社会上这种机构几乎没有,除了婚姻介绍所和找工作的地方,我们就很难结识新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十分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也会使我们心胸狭隘。我们见不到新事物,对旧事物厌烦透顶,即使我们读了一本好书,有了一种新想法,也无法与人分享。每个人都生活在由自我圈成的一个监狱里,看守是我们自己的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是由我们的经验组成的,我们都曾为此受过伤害,因此不敢再次贸然前往。我们日渐孤傲、敏感,追求完美,事实上,我们在自我封闭。
      
      [书摘14]
      在商业上,道德的终极也不过是诚信二字,这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团体契约,却无法延伸到政治领域之内。
      
      [书摘15]
      异性之间通过相互接触了解,建立信任,达成契约,以便相互帮助;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们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沟通,从而使人进一步了解,自我是什么,而他人又是什么,从而使我们考虑,我们以前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
      
      [书摘16]
      对于最短期的目标,我是指满足性欲,事实上可说之事并不多,不过,这里面有什么诀窍?
       诀窍很明显,那就是,更多的权力,更多的钱,更多的性魅力,一般来讲,有了前两项,你就不必为最后一项发愁了,若是没有前两项,那么,无论途径如何,假装你将会尽快地拥有它,你就有了性魅力,就这么简单。
      
      [书摘17]
      在人的青春期,极易受制于周围的文化与自身的习性,也就是古老的遗传,严重地缺乏自己的判断,在我的经验里,若要认清这两种东西,是十分艰难的,回首往事,我不得不承认,偏见是多么地妨碍人的判断,在当时,我所认为的异性的美好,无论是美好的相貌、皮肤、身材、姿态,以及言谈举止,全是出自自己的文化与习性。我曾以为我有独特的眼光,但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几乎与所有人一样;我曾以为我发现了一个姑娘独特的美,其实大家早就发现了;我曾以为我在追求爱情,事实上不过是性欲通过想像在起作用;我曾以为自己在奉献,事实上不过是在毫无掩饰地设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当我人到中年,蓦然回首,观察自己走过的道路时,才知自己离自由是多么遥远。现在,我认为失败的恋情更有意义,它令我从社会为个人指定的独木桥上走下来,去放眼更为广阔的人性空间,那里有更多的异性,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生活之路。
      
      [书摘18]
      在我把那副破象棋扔入垃圾箱之际,出乎意料地,我想到王大爷,感到十分不解,他为什么会迷上那种场场大败的游戏呢?支撑他的仅仅是一种老顽童似的好胜心吗?我不知道,我只是想到他,想到他天天守着那一副象棋,坐在露天的树下,等候着衰老,等候着失败,等候着与我战斗,他那么不服,我真是为他感到心酸,我可不想把他与西西弗斯搭上关系,但我了解,那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它像是一种执拗,又像是一种命运,当然啦,我们一般只是把它当作性格看待而已。
      
      [书摘19]
      女人的快乐看起来非常简单,然而却是非常实际与真诚的,她们会从每一件可能得到快乐的小事中得到快乐,这令男人十分嫉妒,在男人眼里,这些小事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是鸡毛蒜皮,而男人们提供这些快乐,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一旦男人不怕麻烦,就会使女人高兴,如果男人诚心诚意地不怕麻烦,那么,这一男人就会成为女人心爱的男人,就会成为女人的快乐之源。
      
      [书摘20]
      在女性一方,自我保护意味着女性从男性的羽翼下走了出来,尝试着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女性独立,意味着她们正准备单独地面对属于人生的一切困难,虽然她们有一个无法超越的负担,那就是生育,面对生育,再自信的女性对于未来,也会感到某种不安全,这是对于女性的最后考验,也是女性的很难推脱的责任,事实上,现代女性在丧失安全感之后,她们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某种坚强的企图,某种对于人生的冒险,很难说她们会成功,可一旦成功,她们将彻底改变在两性关系中的被动局面。
      
      
  •     我的大学我的书
  •     看了前半段,不是太客观啊。独立不求人倒是真的
  •     对于这本书的感觉真是有两面:有些言论太尖锐,不太能接受;但有些观点是我们所想不到的,读来一种“别有天地”的视角。。
    我也是在大学读的,可能以后回忆起来,也有种不同的感觉吧。
    挺喜欢他那种带京腔的人物对话,尤其是最后一章的小小说,“情人节”那一部分。构思也挺新颖,这样两个人,这样一通电话,这样一个情人节的晚上。
  •     忘得差不多了
  •       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具有想在冬天获得爱情的幻想,冬季,人们渴望安慰,如同人们在寒冷中渴望火焰,更如同人们在夏天的烈日中梦想着阴凉,这种人手一份的情感,正是人们对于他们所匮乏之物的追求,就我所知,仅仅是追求这一件事,就是一件想多大就能变成多大的事,更不用提它与梦想、希望之类的人类意愿联系上之后所产生的诸多困难,从理智上讲,谁都能知道这些困难是无法逾越的,它是由一件件琐碎细小的小溪汇聚成的汪洋,它是由一个令人感动的笑容开始,从一句听起来顺耳的亲切的话语开始,它吸引你,有时你受到鼓励,然后使你伤心,最终叫你感到成功或失败,我要说的是,无论哪一样都不要紧,人们头脑中有着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情感,一种超越自己的要求,叫人们感动的是,在自我的尽头,有着姑娘的飘动的长发,有着轻轻而甜美的呼唤,叫你或我在冬季入梦或者醒来,然后你我共同行动,去开展一种生活,痛苦或欢乐,哭或笑,爱或遗忘,你或我终有一天会知道,那就是在冬天燃烧在你我心中的火焰。
  •     就北京姑娘那篇到位
  •     马克之
  •     我长大了,石康还是那副我初中时候读的德行。他给写廖一梅的序真的是满是酸气儿啊哈哈哈。
  •     很接地气的一本书,不错。
  •     “他们真是了不起,既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又对于这个世界熟视无睹。”
  •     我也有本,没有进步
  •     不完美,不织布
  •     最大的感受是他的婆婆妈妈
  •       开始的时候是很有兴趣的,读到后来就搞不懂了,跟北京姑娘关系不大。。。大体是前半部分很好看,后半部分的确是为了完整彩读下来的,总体测评还好,目前能读出大部分有用的书,也是不容易的。
      大学时候宿舍姐妹们都在读晃晃悠悠,有空我再回过头来看看吧。
  •     谁说不是呢
  •       2010年春节在家翻读了这本书,还没看完就回了沈阳。在回沈阳的途中还兴致勃勃的把其中一个小小说讲给郑司机听。可能是我讲的不够精彩,郑哥面无表情的开着车。而我闭上眼却依旧陶醉在书中。饶有兴趣。
  •     没啥劲~~
  •     不讲北京讲生命的时候还算是个正常的文化人
  •     石康这种东说一榔头西说一斧子的风格挺对我路子的,打算再追几本。另,此本是杂文集,北京姑娘的comments只在开头少部分。
  •     嗯…石康的书跟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不高兴,缺乏生机",但倒也没毫无价值。
  •     这段好,马克下
  •       这是看完之后的决定,不再买石康的书了.从大学开始晃晃悠悠,到现在的这本北京姑娘,没有变化的坚持背后是悲哀.
  •     这段着实不错,mark之
  •     看过,觉得不如前几本,但说的基本是事实,很多北京姑娘的确不错
  •     确实觉得们新意,我高中看过一本《一塌糊涂》确实一塌糊涂,以至于后来都对这个作者产生了抵触,后来因为电视据《奋斗》,又翻了几本他的书,下载的电子版的,所以不花钱的书还可以看看,要是让我买的话,估计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三个字,不可能。
  •       应该是小编搜集的石康各阶段的文字集合起来骗钱。不过还是有些东西的,最后的3篇小小说其实很好看,不过在后来的《过山车》里都读过了。前面写北京的东西很真实的。石康这个作家我认为是很有哲学底蕴的作家,不像一些时髦作家那么市侩。石康很诚实,后来也承认自己禁不住姑娘的诱惑,被迫去赚钱已换取漂亮姑娘。这样很真实嘛。受其影响也买了一些关于佛学的初级读本,不过后来石康又说自己研究好久发现也不真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读了。
  •     上大学时用MP4躺在床上看完的。。石康的描写细微、动人,真好。看到这本书也想起来大学的日子。
  •     想说石康是傻逼
  •     别人的没看过,就看过石康,尹丽川的。 还是比较喜欢尹丽川的风格文笔,而且还是个女作家。
  •     刚买了书,都还不知道是 随笔,倒是更想看看了
  •     真讨厌。
  •     确实写的不咋地,臭贫也不够
  •     我该形容这是一团还是一坨
  •     误解为京城拍婆子指南,其实就一杂文
  •       青年时期有过放荡叛逆的生活,而在后期的作品中又看到了对家庭和责任的诠释,从这本书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变化的轨迹。
      集子里有几篇文还是蛮喜欢的~
  •       除非你坚持,否则不能看下去。如果你40岁而你没有死,恰好你还知道你还有可能进步,你就别印你30岁写的东西,尤其是随笔。诗歌小说另算。
  •     可以 哈哈
  •     让我想写大连姑娘!
  •     2010-04-13
  •     文不对题,实为噱头,但杂文瞎扯什么的总是讨喜的
  •     也是内容不记得了
  •     哈哈哈,我也最爱这句。 石康的北京只有真正的北京姑娘能懂
  •        《北京姑娘》是我看的石康的第二本书。
       原以为这是一本解剖北京姑娘性格特点的书,但看后出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北京风情的书。
       感觉文章一般,作者有点碎碎念,不过有些确实写得不错。看后基本没啥深刻印象。一般一般!
  •     细腰,哟西
  •     真的这么不爽??
  •       第一次看石康的书,说实话是因为看了电视剧《奋斗》很喜欢,知道是石康编剧的,所以有点想追看他的书的意思,这本书是看了书名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北京姑娘”,我也是一北京姑娘,想看看他人眼中的“北京姑娘”到底是个啥样子。
      
      这本书都是一篇篇的短篇,说实话,我还真就觉得也就第一篇《北京姑娘》值得一看了,后面七零八落的文字,让我有时有很想骂人的冲动,也许是看石康写的关于男人女人的话题有些不平之意。
      
      没看过石康巅峰之作,没觉得他的文字有什么可取之处,文散型也散,文字给人的感觉骂骂咧咧的,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对这书有兴趣的去下载来看看我看也就可以了,别花钱了。我个人觉得不值。
      
      不过还是很喜欢《北京姑娘》这一篇地,写的都很对,让我对号入座了一下。
      
      
  •     呵呵,我现在才看到你的回复~~~
    嘻嘻~~~
  •        买书的时候纯粹是因为书店很小,除了教辅,从头到脚说健康之类的书,也只有这本看着比较顺眼了。之前没看过石康的书,《奋斗》都没看过,这书被塑料膜包着,我还以为是个讲北京姑娘的小说,用那种泼辣的黑白分明的风格。结果所谓“北京姑娘”是个噱头,书呢是一文集,还基本上是02、03年的文章,让人很有距离感……
       关于北京的部分我还是挺喜欢的。作为北京人,对其中一些明目张胆的指名道姓的细数北京人的优点,也是抱着顽劣的心态来喜欢。有些很感同身受。甚至包括《北京的书店》一文,正切中我买这本书的原因——这会让人很轻松地笑起来。
       “社会” 和“杂项”也很喜欢,对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和事物进行了一种既学术,又不失大众趣味的剖析。
       当然,看起来也许不够深刻,一些琐碎的事情,有的想法也很“忧伤的年轻人”,但我实在是认为,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写这些自己的琐碎的东西,使别人或多或少地从中得到小小的启示,得到一些闪光的、敏锐的、有趣味的小想法,这实在是不错的事情了。
       同时,我也觉得石康的“颓废”,同样是真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汲取的东西很多。正如书中所言“追求深刻只是一种阅读趣味,不能用一种趣味代替所有趣味,那样,就会形成一种阅读和创作上的专制,无论如何,那种专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     北京姑娘“傻”,但是别辜负了
  •     见识了美国姑娘之后迅速忘了北京姑娘
  •     恩这本确实一般
  •        一个月前还是两个月前,新闻里说崇文和宣武被东西城兼并了。我看见她状态改成了:生死崇文的人,死是宣武的鬼。我看了扑哧一笑,想了想她说这话时候那种特有的表情还有那种坏坏的小眼神,心里滋味不好受。那是我记得的她最后一个状态,再之后她说要开始新生活,索性把我拉近了黑名单。最后一次她说了很多,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见她,但她就是这种最典型的北京姑娘,有时候劲劲的,永远在埋汰你的不好,假装对你说的一切都不在乎会说很多好玩的段子说话掷地有声又不咄咄逼人,这是我唯一和我在一起的北京姑娘。她有很多缺点,但现在,我只记得她的好。
       与北京姑娘谈恋爱,好的时候,她总有办法叫你觉得不必为她做什么,一旦分手,你却发现,你时常会想起她,想的时候,不禁后悔当初没有为她做些什么。你会怀疑,自己以前是否对得起她,趁你身上仍有良心在跳动的时候,你再想一想她的点点滴滴,深深的后悔到时便会袭上你的心头。你会认定,你一定是已经对不起她了,我是说,你也只能永远地对不起她了,因为你不再会有什么机会为她做些什么了。
       我再也不会去逛宜家了,再也不会去吃那里面的热狗了,不会抹很多的沙茶酱,不会去广院东门的爱斯喝啤酒了,这些都是我的伤心地儿。
      
      
  •     冯唐能把石康爆出翔来
  •     石康还是很渲染我对北京的好感的 奈何那会还没雾霾呢
  •     石康本人也不是什么人物,就是一个猥琐大叔,见过就知道。最近的这些自称文人的圈里人实在是没什么谱
  •     观点一部分双手双脚赞同,另一部分扯淡。
  •     勉强啃了1/2,实在啃不下去了。也就前面几篇有点意思。
  •     叨比叨
  •     08年高考前还不务正业的看石康来着。后来第一志愿报了北京,不过没上……嗯,这个不是关键。刚翻书的时候又翻出来啦,感觉挺好的。
  •       石康的一本随笔散文集。
      比较散,有些观点太主观,不过随笔嘛。
      读完,有点散,有点颓,有点幽默,有点混沌,还是那个石康,没改变多少……
      其实这本书有些部分是真的不错的,但有些就真的不怎么样了,所以综合给三颗星吧。
      打7折以下才买得过,原价买贵了点……
      像谁?
      谁像谁?
      像石康……
  •     的确,前面还有点儿内容,后半部都快成书评了
  •     我听你说这书后就借了看了一下!看他描述的北京姑娘,很有意思!他的文风很有意思~
  •       石康的《北京姑娘》,我是从去年7月本科毕业时公寓清空后的垃圾中找到的……夸张了,实际上是1039工作室中某某老人的遗物。我一开始看的时候是很不喜欢的,开头寥寥几节就把“外地女人”贬了个通透,通篇充斥着身为天子脚下屁民的优越感。不过既然是随笔,写得个人化也无可厚非,于是就顺着看下去了。看着看着觉得还是有点意思,天马行空,偶尔有些知识分子般的说教和大男子主义的斜眼。不过这种小文集,还是那句话,你认真了你就输了。
      
      当时看到还剩一节,就没看了,转向另一本我认为更有趣的文化书《百变小红帽》。直到最近我才又把《北京姑娘》翻出来,想把最后一节看了,好彻底把书塞在书柜最深处。读完才惊现整本书的最佳段落,这最后一段绝对是16万字瞎扯中的精华。无论从文字视觉上,还是从码字的流畅度上,似乎石康都特意做了修饰一般,让这一段是那么与众不同。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形容这一段的经典,事实上这种体验跟音乐一样,都是很私人的东西,跟每个人看时的心情、自身的经历甚至所处的环境都有关系,每个人的都不会一样。我这里只想把这一段摘抄过来,留个存档,也许时不时点进来看看:
      
      “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具有想在冬天获得爱情的幻想,冬季,人们渴望安慰,如同人们在寒冷中渴望火焰,更如同人们在夏天的烈日中梦想着阴凉,这种人手一份的情感,正是人们对于他们所匮乏之物的追求,就我所知,仅仅是追求这一件事,就是一件想多大就能变成多大的事,更不用提它与梦想、希望之类的人类意愿联系上之后所产生的诸多困难,从理智上讲,谁都能知道这些困难是无法逾越的,它是由一件件琐碎细小的小溪汇聚成的汪洋,它是由一个令人感动的笑容开始,从一句听起来顺耳的亲切的话语开始,它吸引你,有时你受到鼓励,然后使你伤心,最终叫你感到成功或失败,我要说的是,无论哪一样都不要紧,人们头脑中有着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情感,一种超越自己的要求,叫人们感动的是,在自我的尽头,有着姑娘的飘动的长发,有着轻轻而甜美的呼唤,叫你或我在冬季入梦或者醒来,然后你我共同行动,去开展一种生活,痛苦或欢乐,哭或笑,爱或遗忘,你或我终有一天会知道,那就是在冬天燃烧在你我心中的火焰。”
  •     不知所云
  •       昨天分好几次看完了石康的《北京姑娘》,这里有网络版。
      其实我很怀疑这书是否真的叫这个名字——全书只有个别章节能和“北京姑娘”扯得上关系——这书名恐怕是为了吸引读者起的。
      开始的几个章节以“北京的XX”或“北京的XXX”为题目,写北京的一些符号,比如“北京的姑娘”“北京的树”,有趣且很有情调。有点淡的风格,读着平静且安详。
      只是后边的一些章节,作者这家伙非要写些不适合自己文风的东西,表达些庸俗且犬儒的思想,让人看了有些发闷。所以仅仅看完前面的“北京的XX”再读一下叫“下象棋”的章节,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就全囊括了。
      我不是很喜欢石康,虽说是京痞,虽说是犬儒,并且还有一点模仿王朔的意思,但终究模仿还是模仿,一旦你开始模仿某人这就决定了你再怎么努力怎么用功也不会超过那个人,这就好像绝对零度,是只能无限趋近无法达到的。
      石康的成名作是被称作“时代三部曲”的名字极其相近的三本书,大概是“迷迷糊糊”“晃晃悠悠”之类的。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也不记究竟是哪本。典型地记述和意淫了现在小资作家的堕落生活。
      
  •     挺有观察力的作家,但思想深度不够。
  •     不知道后面和北京姑娘有毛关系,更像是随笔,看完没什么印象,不过对于北京姑娘倒是分析的比较有意思,我是北京姑娘,我也爱北京姑娘
  •     北京人都爱臭贫,但想贫得好,真难。
  •     还好吧。他现在也变了。我觉得。他长大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98f8f01007xb8.html此文可以证明。
  •     石康很能说。
  •     典型的垃圾书
  •       我是在无意间读到了这本书!也许因为作者也是北京人吧!文字间透着股亲切、灵气!我从小在北京胡同、大杂院里长大的!有些人管我们这些叫胡同串子,对作者书中提到的细节都很熟悉!北京姑娘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放面说的都很到位,我朋友圈里的姑娘大致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外地姑娘所不能理解的!“北京姑娘最值得一提的还得说她那张妙趣横生的一张嘴,对我没说您外地姑娘不幽默,但是如果你适应了北京姑娘的这种幽默,那么你会觉得她们都是做作”
  •       这本是石康的随笔集。里面分关于北京,我自己,社会,男人、女人及男女,杂项这几个部分。一直以来我就喜欢读随笔,不过这本书有三分之二的水的很,价值不大,不推荐。
      
       其实石康很能写,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合称“青春三部曲”)、《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等。直到那部《奋斗》拍成电视剧后,让他真正的火了起来,然后是真的大赚了。以前他没怎么出名啊?现在这个老男人,可是处于巅峰了,见好就收吧。
      
      
  •     挺有意思的。
  •     不怎么好看,就有几篇可以,其余的很水
  •     北京是个精彩又有味道的地方,可是心里太陌生了,也许此后余生要经过那儿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     北京姑娘就这么好?南方姑娘哭了
  •     嗯 作者是真性情 由于是十年前的时事散文 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很遥远 还有 书名跟内容貌似没多大关系。。
  •     第一篇《北京姑娘》值得一看
    確實,我也是在網上看了第一篇,然後圖書館借來看的,後面太爛了,越往後越爛,尤其是最後那幾篇小小說,垃圾到不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