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
ISBN:9787500466833
作者:[美]鲁斯·本尼迪克特
页数:25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课题:日本  在美国竭尽全力攻打过的敌人中。日本人是最令人琢磨不透的。在其他战争中,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一个行动和思维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对手。同1905年的沙皇俄国一样,我们面对的敌手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但又全副武装且训练有素的民族。西方民族公认的那些基于人性的战争规则,对日本人来说,显然是不存在的。这使得太平洋战争不仅仅是一系列岛屿登陆战,也不仅仅是艰苦卓绝的后勤问题,从而使得研究敌人的民族特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了解他们的行为。  这无疑是一个难题。在日本的闭关锁国被打破的75年间,对日本人的描述,最常见的是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但是。又……”之类的东西,这些离奇的措辞从未用在世界任何民族身上。一个严肃的观察家在论及一个非日本的民族时,说他们彬彬有礼,一般不会加上这么一句“但他们又很傲慢、自大”:当他认为这个民族的行为极其刻板时,也不会另外指出“但他们又很能适应激烈的革新”;当他说这个民族性格温顺,但不会再解释说这个民族不易于驾驭;当他说这个民族忠诚慷慨时,也不会宣称“但也有背信弃义和心怀怨恨的时候”;当他说这个民族真诚勇敢,也不会叙述他们的怯懦;当他说这个民族的行动完全是为了面子问题而在乎别人的评价,也不会再说他们有着真诚的良知;当他描述这个民族的军队像机器人一样的军纪训练。  ……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Ruth Benedict(1887-1948),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心理学派创始人。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者F.博厄斯之学生。生于纽约。1923年以《论北美守护神灵的概念》一文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2-1926年在加拿大及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部落作田野调查。师承博厄斯之“文化相对主义”学派理论。著有《文化模式》(1934)、《祖尼印第安人之神话学》(1935)、《种族:科学与政治》(1940)、《菊花与刀》(1946)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课题——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第三章 各得其所第四章 明治维新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第七章 情义最难承受第八章 洗刷一个人的恶名第九章 人类感情圈第十章 品德的困境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第十二章 磨砺儿童第十三章 降服后的日本人

编辑推荐

《菊花与刀》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菊花与刀》的诞生缘于作者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此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依据。在书中,作者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内容比较客观全面,在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中广受好评。

作者简介

《菊花与刀》作者应美国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撰写了一份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为美国成功制定战后治理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6年,作者将报告整理出版。该书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直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读本。如何理解日本这一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却又迥异于中华文明,并给中华文明带来过深重灾难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的课题之一。历史的耻辱和现实的差距,使得许多中国人在“面对和思考”日本时,冲动的情绪远远多于理性的认知。偏见是浅薄、脆弱的,只有理智和平静才能给人以力量。本尼迪克特的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观、理性地观察日本的杰作。

图书封面


 菊花与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美国人写的关于 日本人的书我很感兴趣。最近在阅读的一些书籍,都是以外国人的眼光来审视另一土文化。在这里,虽然带有某些意义上翻译者的“别扭”之外,还是能够读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这令我的阅读变得开心。除了这本,目前还在读的有美国的于君方教授所写的《观音》、郑僧一写的《半个亚洲的信仰》。于君方的研究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这让我想起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所写的《古琴》。用一个外人的角度来诠释另一个文明,总是有清新的感受。尽管于君方教授和郑僧一先生是美籍华人。在我们的教育里,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永远单一而残酷。今天想起来,我很惊讶直到现在,我们对这个国家“敌人”的认识,也不过如此。当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日交流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日本还保留了那么多令我们惊讶和脸红的“本土宝物“,比如茶道、器皿、花道、香道、唐代寺院建筑、唐密、光明流、等等等等。这部《菊花与刀》写作于1946年。是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美国民族心理学派创始人鲁斯.本尼迪克特的作品。在此之前,他曾经在1922年~1926年在加拿大及美国南部的印第安人部落作田野调查。在这部书里,作者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在1949年之前的日本。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非常值得回味和深思。日本在1949年就出版了这部作品,1951年这本书被列为日本的”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它在日本被重印36次。后来陆续又被印刷过110余次之多。日本人将它看作研究”日本学“的鼻祖和”研究日本之经典性著作“。而在中国,它1999年才由中国商务印书馆汉译出版。在这本书中,我逐渐了解了患有“精神和道德洁癖”的日本民族。并试图从民族的文化中了解历史的某些方面。在我个人,从来不将历史作为“敌人”看待,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既不说明今天,也不预示着将来。但若要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理解为“凶残”确实不能作为了解的依据。我想我们在仇恨一个敌人曾经犯下的错误时,仅仅在说:他错了!他是凶残的!仅仅如此而已。我们既不了解他,也不将对他的了解告诉自己的朋友。鲁斯说:“日本人并不象中国人,以激发仁慈之心为一切德性的基础。”在书176页文字里记载了一则禅宗故事,我想值得人深思。我们是一个美国学者眼里以“仁慈”为一切道德目的的国家,而日本,则是全民“全力以赴”的效忠楷模。(日本)僧问:当狮子扑向敌人时,无论是兔或象,皆全力以赴,敢问此力为何?师答:至诚精神。至诚即不欺,“出以全心”之意,禅语谓“全身作用”者也。毫无保留,毫无矫饰,毫不浪费!这则记录在铃木禅宗公案里的故事代表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禅宗的紧密性,也说明了在日本的文化元素中,每一个文化形式都服务于他的“以生命效忠”的精神,固然是禅宗的故事,却包含着浓郁的武士道精神,正像那则已经流传在中国的“武士与茶人”的故事一样。虽然同为东方文化,但倡导的内涵却大有不同。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精神,就像一位读者说的,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中日的东方文化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中日精神文化中的重大差异。鲁斯写这部书时据说根本没去过日本,仅仅依靠文献和文字、电影等手段了解日本。我想作者是成功的,这本书不仅仅为美国治理战后的日本提供了帮助,还成为了日本本国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作。
  •     经济社会学的老师推荐阅读《菊花与刀》,想起来很久以前父亲从工作单位带回来过一本,正好手头没有专业书目可读,人类学著作的可读性妇孺皆知,权当消遣也就顺手抄起。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仅仅是“受命从事研究日本的工作”,“来弄清楚日本民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原本只是向急于找办法对付战时日本的美国政府交差的意识形态之作,却无心插柳成了文化人类学的经典。更加令人诧异的是,从没有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由于当时激烈的交战情况,迫使她仅凭借大量二手资料和当时的日本影视作品,却能洋洋洒洒毫不费力地为政府做出决策和预判(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和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保留天皇——事实证明美国的确采纳了本尼迪克特的意见)。意识形态的控制对于人类学家往往是致命的,但是本尼迪克特却泰然处之。想到《街角社会》的作者怀特,所有优秀的人类学总能在主客观中斟酌出正确合适的选择而不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我没有阅读过多少民族志,但我相信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必然是民族志中具有榜样和参考性质的圭臬之作。本书并不是一部专讲日本的宗教、经济生活、政治或家庭的论著,而是在考究日本人关于生活方式的主观认定。文化学者项飚崇尚“民族志的抽象化”,实际上本书正是契合了这一点,它描述这些主观论定的自我表露而不论其当时的活动,就像作者所说,”它是一本关于日本为什么能成为日本的书。“日本有菊花的清雅,也有刀剑的寒冷光影。精巧的掌上玩物与造型优雅的饮食出于东瀛,集天下猥亵之大成的文艺作品也源自这个红日之国。暧昧一词形容日本,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杀死比尔》中刘玉玲的御用杀手日本少女GoGo,一身甜蜜的少女装扮看起来一副弱不禁风的萝莉模样,杀起人来却是心狠手辣直逼18+。说GoGo代表了日本的个性未免太过宽泛,但这个虚拟的人物和无数日本cartoon画家笔下的人物却实打实的代表了日本人某些特征。崇尚各得其所的日本人,对等级制的信仰建立在人与其同伴以及人与其国家之间关系的整个观念之上。“义理、报恩、情义”三者深深嵌入于日本人的价值观念中,而“忠”作为来自天皇的最高价值体现,为之赴死的不胜其数。“耻辱感”在日本人心中,远远重视于罪恶感。基督教以“原罪之说”约束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人们犯了罪或做了错事,会产生负罪感,要靠忏悔和供认错误来赎罪。日本人的行为、思想的支配力量并非西方宗教的善恶标准,也没有中国的“仁”这一概念,而是并不能构成道德基础的“羞耻感”。本尼迪克特即用耻感文化(罪行不为人知,则不觉羞耻)来分析日本的民族性格,认为日本精神是好斗与温和,忠贞与叛变,约束与放荡,自大与自卑,重恩与复仇等等的矛盾体。在双重性格的矛盾笼罩的战后日本,如何在“进入更宽泛的精神自由的过渡中”保持日本人的平稳?本尼迪克特认为自我责任是日本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性——身体是一把剑,作为佩剑者必须有责任使自己的剑熠熠闪亮,即需对“身上的绣”保有责任,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进而接受由于自己的弱点、缺乏坚韧和无能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在新时代的日本,菊花已然没有了线圈支撑、没有被大修大剪的,自然即是美;同时刀剑也不在是侵略的象征,而是完美的、自我负责者的理想比喻。本尼迪克特师从文化相对论的倡导者博厄斯,《菊花与刀》持有的文化相对论的立场被后人持续赞扬称道。当然,崇尚普世主义的今天,谁也不能否认文化相对主义的某些缺点。我们肯定每个民族文化的特殊价值,但并不能绝对地拒斥全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的存在。那些文化中严重违背普世价值的部分,并不能称其为文化特殊的体现,而免于被修正或被铲除。
  •     开始之初,我以为《菊与刀》这本书所讲述的是日本人性格行为中的矛盾,但是读完之后我发现,性格也好,行为也罢,都只是表象,这些表象其实都是由日本的政治环境、等级制度、风俗文化、思想特性所决定的。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日本的政治制度中有很多借鉴自中国的因素。比如具有“神性”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天皇,比如都有实际执行最高统治任务的“大人物”——宰相/将军等等。日本的政治制度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他不能被推翻,因此从古至今日本只有一个朝代,所有的农民起义或者战争都是为了维护天皇的“权威”,恢复国家的正常秩序。将军的实际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他们是国家实际上最高的统治者,他们可以被推翻,所有的错误会被归结到他们的身上。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没有能够完全建立起来,幕府将军的统治更多靠大名对幕府将军实力的畏惧,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施行地方的政务。对天皇的绝对忠诚和对将军的阳奉阴违,使得日本政治中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大名对于天皇本人和他的敕令无限忠诚,一方面又对代天皇行事的将军心怀不轨,最终造就日本历史上出现“忠诚”与“阴谋”交织的矛盾共同体。从等级制度上面来看,日本施行了与中国唐朝时期相近的严格等级制度。他们规定了什么样身份的人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待遇,享受什么样的权利,需要尽什么样的义务。这个等级体系是封闭的,一般不具有流动的机会,他们没有中国科举制度那样提高自己身份的制度,只有富人有可能通过过继、联姻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身份。这种看似落后的制度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长的时间,关键在于它对于每个人的权利都有所保障。比如哪怕是最破落的武士也是不能够被富有的商人轻视,哪怕是最为贫穷的农民也不能够被随意欺负。就是这样对于权利和义务的限制,决定了他们重视自己的“身份”,安然在自己的地位上“各得其所”。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日本与中国同样注重宗族观念,但是范围却不一样,中国的宗族是以同样的姓氏为基础,上溯到数代人,而日本因为只有武士有姓氏,所以他们的宗族只是包括家庭内的三代人,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敬“祖先”而不敬“祖宗”。同样在日本的家庭中,父母所发挥的职能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与中国不同。在日本父亲不管理家庭中的具体事务,母亲对于家庭事务居于决定地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除了在表面上的孝道、恩情以外,还掺杂着因为父母过多干涉子女生活而产生的怨恨,所以本身他们之间的感情就是矛盾的,即要报答恩情又在背后产生了无法发泄的“愤恨”。从思想的角度来看,日本人对于肉体和灵魂的观点是分离的。他们不认为对肉体欲望的放纵会影响自己灵魂水平的提升,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灵魂的解放。他们一面极端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让自己不会成为一个有“荣誉”、重“情理”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对自己的行为极为放纵,流连于酒肆和艺妓场所。这种极端的矛盾行为,其实就是来源于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人格分裂,可是在不同的思维框架之下,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各得其所”。无论是从政治、等级、思想、家庭等各方面来看,日本人的行为确实存在着矛盾的性格,可是通过《菊与刀》作者的分析就会发现,承受与回报之间的平衡才造就了所有矛盾行为的根源,才造就了“各得其所”的日本。(同样,还可以看到在《菊与刀》这本书里面,对于日本人对于权威的认识,他们的心中对天皇本人和天皇发布敕令的服从都是忠诚的表现,而忠诚正是日本人心中排在第一位、不能被任何价值所代替的原则。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在书中日本的权威不是来源于,制裁的力量,而是来源于对天皇的信仰,这种信仰让他们从心里敬重,从心里尊敬,从心里服从。好似自由民主之于美国精神地位,天皇就是日本所有权威和服从思想的根源。)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很值得看的一本书,看完之后对日本民族会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店家的这本书装订不错,纸张很好,就是书中间有几页粘在一起了。
  •     还要读一遍
  •     居然没有萨苏评说版的,虽说是他自己的观点,但还是蛮客观,最重要的是加入历史资料,更有助于理解日本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也许因为时代所限,作者对日本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有限,虽总结出了一些本质的结论,但按今天信息传播的发达,我看的过程中其实都感觉到“嗯,是这样”,而不是”居然是这样”。而且作者对中国与日本关系的一些错谬描述也是让人苦笑不得。总的来说,只能是一本有些过时但仍不错的参考书。另,日本真是一个注定会很优秀又很容易疯狂的民族。
  •     认真地写了读书笔记,趣味性不错,作者已经尽可能避免硬性植入美国文化,但史实来源主要来自一个日本人,并且未将不同时代日本人分开,僵硬刻板,问题比较多,不细究光阅读还是不错的
  •     具体、深刻
  •     感觉翻译版的语言不够生动张力,有能力者应该读原著。每个民族都有共性也有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种宏观的研究报告究竟有多大的存在意义?
  •     可读性很强,不枯燥有意思,居然很快看完了
  •     写的真好。原来日本人这么会懂得享受。等级制度这么牢固,这不是孔夫子希望的么,只可惜在日本践行了……
  •     翻译感觉很别扭。一些故事细节倒是记忆犹新。
  •     层层面面详细阐述了日本文化中的等级制度、义理、耻文化和矛盾的国民性格 可惜也许很多地方只能当历史书看 希望有机会近距离认知感受日本当代文化 方可下结论
  •     翻译不好 还有错译的地方 把通俗的“托克维尔”翻译成了“托克维”。。。
  •     菊花与刀
  •     对中国人来说,要理解日本要比美国人容易的多呢。
  •     其实美国人分析日本人也不是特别准确 不过确实挖到一些精髓
  •     恩 情义 耻 诚
  •     就是贵了点……
  •     需重读~
  •     日本文化分析很细致
  •     我觉得这样的窥伺很可怕… 书里日本的文化心理和现在差别已经很多了吧,看的时候就像在看古早的神话。
  •     作为一个国家项目,鲁斯博士详尽理性客观的去讲述日本的历史和人文,社会和大众心理,是一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籍。
  •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翻译感觉很生硬,好多句子看了不明白
  •     书的质量很好,非常喜欢这本书,就是发送的速度有点慢。
  •     扫盲读物,翻译水平太差。
  •     清晰独到的抓住了日本人的根性。
  •     耻感文化在日本这个极端、矛盾的民族中体现地淋漓尽致,日本对于“义务”和“情义”“名誉”等等的定义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一遍其社会和文化形成,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     我想说看这本书我几度落泪吗?日本人的坚毅,自制,上进,为荣誉而战,看重恩义,为家族国家甘愿牺牲…………这一切无不感动我。大和民族是个变态到让人敬畏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没有理由不强大。
  •     没读完
  •     初中看的吧 原来从那个时候就迷恋日本这个国家了。
  •     完全盗版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改了个译者名,价格翻番
  •     很不错的书,一个没有去过日本的美国人,把日本人和日本社会分析的如此透彻确实难得,值得一读
  •     怎么说,除了一些现代性问题没有谈到,基本从很深的的层次解读了日本精神的特征和成因
  •     秩序秩序秩序。。
  •     看过德川家康的巨著,回头看看专家详细解析日本文化,算是一种回味,也是对一个民族更好的理解
  •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于几千年的历史养成啊。
  •     他的语言风格,不太合我的口味
  •     不错的一本书,建议阅读
  •     来了解日本吧。
  •     2012-10-06 借于金陵图书馆
  •     2014-
  •     很立体地刻画出了日本人的形象。让读者通过这些事件能够理解日本人行为的缘由,并且能够想象到有日本人组成的日本以后发展的趋势!
  •     刀与菊花,日本民族画像的一个部分,侵略好斗又爱好和平,追求武力又崇尚美感,倨傲自大又谦逊有礼,冥顽不化又与时俱进,温雅驯服又心怀怨愤,诚实忠诚又背信弃义,坚强勇敢又怯懦胆小........多了解其他民族,才发现世界原来那么多样。
  •     语文老师推荐读的,应该不错
  •     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     瞅瞅小日本的性格
  •     此书对日本的名族性格做了透彻的分析,是研究日本的经典之作。书的质量很不错
  •     很难想象一个美国人能够那么认真的去了解日本文化。
  •     我喜欢这类书
  •     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其实,我们许多中国人带着自己的情绪去看日本,未必有美国人看得那样清透。民族性这种东西确实存在的。
  •     罕见…
  •     初步了解日本历史,人文,文化,政治和大和民族的启蒙书,看后觉得日本人其实蛮简单的,直来直去不拐弯的性格,他可以非常暴戾,也可以非常乖张。站在他们的三观角度其实是很容易理解近代历史上他们的所作所为的,当然这并不是为他们曾经的暴行开脱,如果想知道当今日本政府为什么死活不为他们的罪行道歉的话,我想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     虽然说的很真靠谱的样子。
  •     我记得是黄皮的,没有。詹老推荐,深入解析日本。
  •     不错,翻译的好,装订也不错
  •     这本书对日本人的性格分析的很细致,对了解和学习日语有很大的帮助,赞一个
  •     安于自己的角色--这好像是书中描写的日本人。
  •     看到很多不被了解的关于日本人的小细节,分析得很对。
  •     日本人确实值得被我们研究研究
  •     就是美国鬼子的文采不太好
  •     感觉看着不爽,大部分是叙述的篇幅。之前总以大中华看小中华的方式看待日本,偶尔换换角度也挺有趣的。
  •     以另外一种角度,想我们介绍了二战后的日本。知己知彼。
  •     买这本书之前已经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中看了一遍,这次又重头看。可能是由于译者的缘故,书中有些字句还是比较晦涩~~或者说有点难懂但对于了解日本这一民族的入门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最重要原因是它不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这样就会比较客观
  •     送货很快,2天就到了
  •     关于“恩”与“义理”的分析,真切的构建了一个不同于现在社会钱财利益交换的表现形式,可能在农业社会下,那一套规则同样可以运行的行云流水!这与现在高效社会总归有点不符,看到本书应该为古人的智慧喝彩,但同时讲这些从自己身中抽取,这终归是上个时代的精神高峰!
  •     研读日本社会文化的经典之作
  •     写的像屎一样,在后序作者告诉我们:她没去过日本
  •     理解日本民族自身矛盾性的源头。中国与日本有些类似的地方,譬如说通过社会认同对个人进行深度的约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