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30666967
作者:[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页数:384页

内容概要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2015),乌拉圭文学大师。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时发表政治漫画,20岁起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主编,23岁来到中国采访末代皇帝溥仪。曾被军政府逮捕入狱,后长期流亡。1985年才回到祖国。因其犀利透彻、充满良知的写作,被誉为“拉丁 美洲的声音”。2009年美洲峰会上,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将加莱亚诺代表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送给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引发全世界媒体关注。2015年4月13日,加莱亚诺因病去世,乌拉圭举国哀悼。他的作品《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等,在中国读者当中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译者-
汪天艾,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文哲系博士在读,研究方向20世纪西班牙诗歌,此前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文学系。译有塞尔努达散文诗集《奥克诺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等。

书籍目录

风吹上朝圣者的脸
闭上眼我在海中间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5 月 :石油是一个致命话题
十年前,我参加了这部作品的总彩排
锁眼里看世界
我在山里认识的那些小伙子,还有谁活着?
为什么鸽子在破晓时分哭泣?
悲剧是预言成真
眼睑之间迟缓的光芒
被追捕者与夜夫人纪事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7 月 :回到南方
幽灵时刻 : 我呼召他们,追踪他们,猎捕他们
系统
系统
系统

卡塔利诺的布罗与圣乔治如何骑着白马狂奔拯救他于魔
鬼之恶纪事
神学入门
002
所有这些都不在了
神学入门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系统
他们把他活埋进一间地牢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7 月 :那群横渡河流的人
今天下午我撕碎了我的“博基”记事本,把碎片扔进垃
圾箱
我的第一次死亡
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历史的问题
以及勇气
但是要懂得选择
我的第二次死亡
太阳消灭了万物的颜色与形态
但我更偏爱人类的光芒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0 月 :机器的日常生活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0 月 :她永不磨灭,尽管知道
已注定失去
女孩唱着歌在人群中巡航
我是陶土做成,也是时间做成
为了开辟宽阔的林荫道
1942 年夏
比任何悲伤或独裁更强大
003
最后的声音
我人生最艰难的任务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0 月 :暴烈的荣耀之光
里约热内卢,1975 年 10 月 :这天早上他离开家再没有活
着出现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1 月 :我喜欢感觉自由,如果
想就留下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1 月 :他在烂泥里醒来
系统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2 月 :交流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2 月 :交流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 年 12 月 :交流
她坐着一列空车踏入新年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1 月 :音乐入门
一个寒冷噬骨的灰色早晨
我看不见光也走不了超过三步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1 月 :重遇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1 月 :文学入门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1 月 :面对这样的美,没人能
做任何事
004
锁眼里看世界
基多,1976 年 2 月 :第一夜
基多,1976 年 2 月 :一场大学讲话
埃斯梅拉尔达,1976 年 2 月 :你从来不记得你是什么时
候出生的吗?
基多,1976 年 2 月 :美洲历史入门
基多,1976 年 2 月 :好意
系统
基多,1976 年 2 月 :她不能停下,直到他们倒下
基多,1976 年 2 月 :我点火然后召唤
河的第三岸
他不知道我欠他几个故事, 我来还上这些故事
关于痛苦的仪式
懂得沉默的人
基多,1976 年 3 月 :最后一夜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3 月 :暗影与阳光
这位老妇是一个国家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4 月 :同伴沿着护栏前行
系统
记紫色土地上空的一次飞行
孩子
孩子
005
孩子
孩子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5 月 :他死了吗?谁知道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5 月 :那个声音控制住收紧的
情绪
那些城市存在吗?还是人们嘴里呼出的水汽?

锁眼里看世界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5 月 :政治经济学入门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5 月 :写字台上的炸弹
克拉洛梅克,1976 年 5 月 :致敬一个我不曾认识的男人
雅拉,1976 年 5 月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5 月 :我打开今晚睡过的房间

常言道 :前进中死去比停下死去更值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7 月 :大地吞噬了他们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7 月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系统
我从没听人谈过酷刑
咖啡桌前的幸存者
系统
006
系统
法律入门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7 月 :正午
写在墙上,喊在街头,唱在原野
面包师唱歌,他很高兴有泥土筑巢

记忆会允许我们快乐吗?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7 月 :一动不动的漫长旅途
锁眼里看世界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 年 7 月 :言语不如沉默有尊严时,
最好保持沉默
诗人说 :“树在离开它的鸟里飞翔”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风中岁月
格兰迪埃拉纪事
消息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系统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艺术史入门
消息
007

卡莱亚·德拉·科斯塔,1977 年 6 月 :为了每天创造世

如果仔细听,我们全都组成一股旋律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卡莱亚·德拉·科斯塔,1977 年 7 月 :市场
仪式进行中,我们和它一样变得有点神圣
消息
系统
消息
附录 访谈 :“不是所有离开都是英雄,也不是所有留
下的都是爱国”
译后记 :真正美好的事物
补记 :第三次死亡

作者简介

拉美文豪加莱亚诺之获奖代表作
了解其独异文学风格的最佳入口

在拉美文学星空上,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是光芒独异的星辰,始终向下的立场,对于被遮蔽之历史、被绑架之记忆的执着探求,揭示真相的不遗余力,少即是多的语言,毫不拘泥的跨界笔法,都是加莱亚诺异乎他人的风格标志。《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则是他成熟时期文学风格的奠基之作。

曾获“美洲之家”文学大奖的《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流亡期间,作者游走于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从拉美各地动荡的社会中寻找和提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原型,以132段杂糅新闻报道、文学速写、旅行笔记与民间故事的短篇文字,记录并重新发现微观的个人历史。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对于加莱亚诺来说,故事不需要虚构,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一切就足够提供鲜活的悲伤和让喧嚣沉默的事实。在一个每天醒来都可能收到朋友、同事失踪或被杀害的社会中,虚构疲软无力,带着斑斑血迹的现实足够让人发狂。《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是我继《拥抱之书》后读的加莱亚诺的第二本书。两本书的主题类似,书中的每一小节记述了发生在自己或朋友身上的一些事情。许多事情在我这个遥远国度的读者看来简直像天方夜谭,那些过于残酷的现实犹如电影情节般虚幻。然而确是真正发生过的历史。  “在公众场合唱国歌时拿腔拿调唱’暴君们颤抖吧‘这一句的乌拉圭人,会被判处’攻击武装联盟道义罪‘:十八个月至六年;在墙上涂鸦“自由万岁”或在街上抛撒纸条的人会遭受刑讯折磨,要是幸存,则将在监狱中度过大半生。要是被折磨致死,死亡证明上会说他企图逃跑,失足坠楼,或者自缢,或者突发哮喘。不会有尸检。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这个女人目睹自己最好的朋友死去。军事政变刚过去几天,他们在智利圣地亚哥郊区的一家工厂等待用来反抗的武器。酷刑几乎把他大卸八块,但是他坚持说自己不认识她。他们把他拖到关她的地方,沿途留下一条血路。他继续否认。她听着监狱头子下令处决他。他被扔到墙根下,那个警察拉开距离,犹豫一下。突然抬起枪瞄准,她看见他的头爆开。紧接着那个警察一声惨叫,扔下步枪冲了出去,但他没能跑远。监狱头子朝着他腰部一阵扫射,他断成两半。”——《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一周前,他从家里被拖走。蒙上眼睛,遭受毒打,然后被带走。那些人的枪都装了消音器。他们把他的家洗劫一空,连毛毯也没放过。阿根廷最好的小说家被囚禁,日报上一句话没提,电台什么都没说。今天的日报刊登了意大利乌迪内地震受害者的完整名单。这一切发生时玛尔塔正在家中。她也被蒙上了眼睛他们允许她和丈夫告别,她的嘴唇上留下一丝血腥。”——《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加莱亚诺笔下的超乎寻常的事实是一片苦难大陆的纪念碑。曾经用浴血奋战反抗殖民者的斗争、艰苦卓绝建立共和国的革命都在一夕之间被外来资本势力支持下的军事政变、独裁政府所取代。接着国有资产——港口、铜矿、石油、硝石、香蕉,咖啡等等都落入跨国集团的友好开发中。千辛万苦取得的一些进步和权利在围剿下荡然无存,贫穷从未来得如此急促——“智利的食品比美国更贵,最低工资却只美国的十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智利人没有任何收入,单凭乞讨度日。圣地亚哥的出租车司机已经不向游客购买美元了:现在他们为游客提供年轻女孩,她们用做爱换一顿晚餐。 ”在阅读了一些其它拉美作家的书之后,发现不止是加莱亚诺,而是包括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马尔克斯、略萨等等两代拉美作家都书写过拉丁美洲那曾经异乎寻常的现实,以上提到五个人无一例外都曾被迫流亡海外。那时候拉美拥有一大批硬骨头的作家、记者,在流亡中以笔为枪,以写作为战场,在死亡的威胁中奋笔疾书,在咖啡馆、酒吧的中哀悼昨天还在他们之中现已永别的的同伴。加莱亚诺说他一生都在告别中度过——“见鬼,我一生都在告别。这么多告别我究竟送走了什么?”他失去了太多朋友,死了的或者再也找不到的。他的朋友们——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热带丛林中被匆匆枪决,刽子手们害怕看见格瓦拉的眼睛、害怕他说话的声音;在反叛军的熊熊烈火包围中为共和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智利总统阿连德,他拒绝投降,拒绝把国家交给军事独裁者们。还有太多太多因为几篇文章或一本书就被失踪、被流放、被监禁折磨、被子弹打成筛子的朋友。历史发生在过去,却影响着时时刻刻的未来,我们去向哪里取决于我们从哪里来。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曾发生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实,甚至发生过比加莱亚诺所处的那片大陆还要离奇的悲伤往事。有些伤痛时隔已久,有些则像是发生在昨天。而今我们看得见阳光,却不要忘记曾经在潮湿的阴影中忍受了多长时间,况且还有些未曾消散的阴影,在夜色浓重的角落里吞噬着人性。期盼那些过去发生的痛苦不需要因为我们善于淡忘而一遍又一遍上演。
  •      一本没有什么逻辑也没有什么线索的随笔,记录了加莱亚诺在祖国以及逃亡海外期间的一些零碎的经历,虽然很多背景作为中国读者并不太明白,但是在这些小事中看到了作者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生命安全备受威胁、随时可能被白色恐怖弄“失踪”的不安处境里,依然保留着爱的激情。 当生命随时可能结束,当明天的太阳成为不可能得到的奢求,对无情的未来我们无法选择逃避。当我们还活着,我们可以做的,便是用热血书写下对祖国的悲愤、对自由的渴望、对也许能好起来的未来的希冀,之所以还有希望,也许因为对爱的坚持也许是最后的生命意义吧。 生逢乱世,爱是奢侈,快乐是巨大的压力,没有体会过这些,可能对作者的经历未必能感同身受。庆幸自己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能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追逐理想。
  •     1、他就是这么一个跌进血泊里也好,掉进粪坑里也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呼唤爱与光明的傻孩子啊。我不知道怎么有逻辑有深度地安利我的加莱亚诺偶吧,他是电,他是光,他是Justin Bieber 我就是belieber,他是TFBOYS我就是四叶草。坐飞机时读着读着就想上天入地潜深海冲火星,坐火车时读着读着就想沿着铁轨向着朝阳狂奔,坐在椅子上读着读着就想用床单裹一堆他的书蹲到帝都的三里屯摆地摊,用大喇叭对每一个过路人呼喊:亲!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能错过!有不少人认为加莱亚诺肤浅、主观、偏激、幼稚、片面、文笔流俗、思考不深刻无体系、对于事物的判断过于武断和感情用事。一般来说,作为一个脑残的迷妹,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挺身而出:你知道他经历几多岁月沧桑吗你知道他为人有多善良吗你知道他为了民族为了人民有多努力吗!你行你写啊!但是作为一个脑残到重度的迷妹,我要对那些抨击加莱亚诺“肤浅、主观、偏激、幼稚、片面、文笔流俗、思考不深刻下笔无体系”的人们说一句:其实,你们说得都对,然并卵,我还是爱他。真迷妹是什么?就是对自己idol一切黑点槽点了如指掌,然后付诸一笑。比如我有时看加莱亚诺写中国的一些段子,也会看笑场,然后想:啊,我的偶吧还是个孩子啊。是的,我的加莱亚诺偶吧就是一个老男孩。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穷得叮当响,14岁就出来卖字混社会,当过工人、收银员、画广告的、送信的、打字的、银行出纳、记者、编辑、流亡者,下过乡上过山、当局请喝过茶、见过独裁、经过政变、办过杂志、蹲过监狱,结过三次婚。他有很多身份,很多人把他称为“一位忠实的老左派”,对我而言,他的另外两重至死未变的身份更有趣一点:一位忠实的球迷,一位忠实的中二患者。2011年,欧洲美洲的青年们都在如火如荼地占领xx街、占领xx广场,我偶吧以70岁的高龄依旧颠去了马德里和年轻人们一起蹦跶着占领太阳门广场,并且激昂地告诉青年们“你们只要在那里,坚持下去,就是无限的,无穷无尽的,正如爱一样。” 70岁了,还要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用爱战胜经济危机,按照经济学的、专业的、理性的、有逻辑的思维来说,挺傻的。就像很多人批评他笔下的政治观、经济观、历史观,说这不就是“拉美可以说不”吗,这完全没有学术上的可讨论行嘛,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这太幼稚太傻了。这个世界啊,不怕人傻,就怕人又傻又坏,按照学术的、有逻辑的、深刻的观点来说,我偶吧有些论点可能真的有点傻,但是他的确一点都不坏,不但不坏,他相当温柔。去年有一个关于加莱亚诺的研讨会,说他是拉美的鲁迅。我还开玩笑说,按照偶吧那种大开大合的文风拉美的梁启超还差不多,而且偶吧要是迅哥,大概今天就退了婚,明天就和人私奔,后天就在广州干革命了。现在想来,可能迅哥和偶吧有一个地方是相似的,他们都保留了一种极其可贵的温柔,对我而言,这种温柔是一种文学的盐,决定了文字最后的成色。加莱亚诺真正将我圈粉的,不是他多会在寥寥几句话里讲一个风情万种的故事,也不是他观点有多么犀利用词多么有力,而是他怎么可能保持这种温柔?就像这本叫做《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的小书。它充斥着很多黑暗与血泊:屠杀、暗杀、水刑、电刑、强奸、被装入麻袋扔进大海的一代人、被活埋的知识分子、被打碎头颅与胸腔的商人、吞枪自尽的军人、被击碎嘴唇无法去亲吻战友的战士……但是神奇地是,当你读完这本书,你看过了这么多的黑暗与血,但是你却不会恐惧也不会害怕,恰恰相反,你会觉得胸腔里一片光明和开阔,涌动着爱和柔情,恨不得现在就奔去意中人窗户下面喊XXX我们私奔吧。因为作者活生生地在这儿呢,他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城市,人民,从记忆里剥落,向我航行”,他穿越过无数同伴的鲜血与惨痛人生,经历过独裁的阴影与残酷,见证过人民如何被欺骗,改革和革命的诺言如何在上位后一文不值,这一切都在他的文字里,但是文字里没有丝毫的戾气。真他妈不可思议。他写下这一切不是为了煽动仇恨,不是为了让人去复仇清算,他只是在告诉你,如论在怎样的血泊与粪坑里,你都值得去活出一个光明磊落柔情万种的人生。想想今天微博上所谓的左派右派们,不过一场键盘的厮杀,就喊着叫着要清算别人全家祖宗十八代,就更加想对我的偶吧唱《你最珍贵》。在写了无数段黑暗、死亡、流亡、恐惧与血的故事以后,我的偶吧在书的后半段写下了这么一些话:[活着,或者说,经历那么多告别目睹那么多罪行还有能力快乐,才能让流亡成为另一个可能的国家的见证。我们不能用狗屎砖头重建祖国。如果回国的时候,我们都已破碎,还有什么用?快乐比悲伤需要更大勇气。毕竟,我们已经习惯悲伤。]我为什么爱我的偶吧啊。他就是这么一个跌进血泊里也好,掉进粪坑里也好,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呼唤爱与光明的傻孩子啊。2、写作不是为了给那帮唧唧歪歪的人看的,写作是为了真正重要的人。我喜欢的一支球队,有一年在临近终极目标时倒下了,抨击质疑批评大批涌来,那个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留言说:去他妈的球王不球王,地位不地位,踢球不是为给那帮唧唧歪歪的人看的,踢球是为了真正重要的人。同样,我的偶吧写作也不是为了文坛地位流芳百世万民敬仰终获诺奖,用他自己比较文雅的话来说:“我不想写一部客观性的历史,我不想,也不能,书中的历史的叙述没有丝毫的中立性。”“我总是感到有做出抉择的必要:过去如同发生在我眼前。有一位叫何塞·科罗内尔·乌尔特乔的尼加拉瓜诗人曾解答我的疑惑,他告诉我:所谓客观性是一个谎言。那些自称想做到客观的作家和记者并没有说实话:他们想成为客体,以此远离人的痛苦。”对我而言,偶吧写作的态度翻译一下大概也就是:去他妈的客观中立深刻,写作不是为了给那帮唧唧歪歪的人看的,写作是为了真正重要的人——为了给出全部耗尽一切去生活的自己,为了生命里过去和未来的人,为了声音被遮蔽的人民,为了被忽视的女人,为了被打压的同性恋,为了某个腿美极了的妓女,为了被电棍枪击水刑强奸流亡抛入大海的人,为了山林里抱在一起的游击队员,为了卷着烟在草原上和工人们聊天的知识分子,为了血与火的土地,为了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这叫什么,这叫有拉美特色的写作者。或者,比“写作者”更能定义我偶吧的应该叫“讲述者”。我偶吧写作的灵感来自于他每一天走在大路上听到的许许多多的声音。但他反对那些所谓“我们替不能发出声音的人发出声音”的说法,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我不生产声音,我只是声音的搬运工”。他说:最有趣的故事来自最受歧视的人群,那些无人倾听的人,那些在他人眼里仿佛不存在的人。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倾听、值得称赞,或者至少值得原谅的话要说。所以,属于我加莱亚诺偶吧的巅峰时刻,不是智利总统把他的书送给了奥巴马,也不是死后盖着国旗乌拉圭总统给他送葬。而是一个姑娘在一辆汽车上忍不住高声朗读他的文字;是一位妇女在智利大屠杀逃离圣地亚哥时,把他的书包裹在婴儿尿布里随身携带;是一个大学生花了一个星期走遍所有书店,逐段阅读他的书,因为没有钱买下一本;是一位老师,每天带着学生们淌过拉普拉塔河到另一个国家去看他办的杂志。我的偶吧用写诗的方式讲历史,用写爱情小说的方式来写政治,用写海盗小说的方式来谈经济。在许多文艺老中青年们都致力于维持自己深奥形象与逼格地位时,他非常直白地写下这段文字:“深奥的语言不见得总是文章写得深刻的必然代价。在某些情况下,这也不过是把缺乏与他人交谈的本领说成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美德。我怀疑无聊常常就是如此用来为现行的秩序祝福,这样就可以证明,知识是杰出人物的一种特权。”一切为人民所热爱的,但不以利用人民为目的的文字,才叫人民文学。一位传达人民声音,让人民看得懂,但不求代表人民的作家,才叫人民作家。3、死路一条依旧值得结伴上路,血流成河依旧值得溯游从之。抛开作家的身份和他所写下的文字,单独来看加莱亚诺偶吧,他身上天然的标签包括:白人、男人、异性恋、知识分子、拉美人。但是,作为文坛的一股清流,全世界最没有直男癌的直男作家,写作者中的X-MAN,他除了热烈地拥抱“拉美人”这一身份以外,对其他标签都有着天然中二逆反感;他是白人却反对白人掌控的历史,他写被白人屠杀的民族,写遵循原始宗教、自然法则和不可思议的民间传说;他是男人却讨厌男人掌握的话语权,他左右开工同时扇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男性执政者的耳光,写那些被禁止发声的女性;他是笔直的异性恋,结过三次婚有过三个孩子,却狠狠抨击迫害同性恋的宗教与政治体制;他是有名的知识分子,去世时盖着乌拉圭国旗,举国哀悼总统出席葬礼,但他讨厌精英主义与精英立场,他写原住民、写妓女、写孩子、写情人、写工人、写小偷、写不知名的被杀掉的人,他也写政治家,写的是他们的恐惧、谎言、手心里的子弹、对国家的罪行,他当然也会写知识分子,他笔下的知识分子不是键盘型公知,是挨着子弹躲着暗杀提着脑袋在写东西发声音的人。所以我常说人人都该读加莱亚诺。他能给年少者注入热血,为年长者唤回单纯,抚慰直女的心灵,矫正直男的三观,给女权主义者鼓劲,为同性恋加油,煽动球迷朋友们一起high,提醒知识分子们姿态放低一点。是的,如果人人都该读加莱亚诺,那么起点最应该是这本《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我偶吧的书出了不少中译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镜子》、《岁月的孩子》、《足球往事》、《火的记忆》……诚然,我的偶吧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并且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打碎与重塑世界。在他讲过的千千万万故事里,《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里的故事最hot,因为这是属于他自己的故事,每一段记忆和声音都贴近他的生命,在并不久远的时间里发生,你会觉得一切都是热气腾腾的,即使是再残酷的往事,血未冷却,眼泪还有余温,情话依旧滚烫,就好像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的正午太阳。我曾经无意地把加莱亚诺和契柯夫搭到一起读,形成了一种极其奇妙的阅读感受,拉美人民和俄国人民一起齐心协力地论证了“happy ending”是一个伪命题,到最后你已经无法比较谁离幸福这个词更近一些,是加莱亚诺笔下干革命踢足球打游击反政府轰轰烈烈生死一场的人,还是契柯夫笔下结婚生子衣食不缺平庸度日半夜起来数家里醋栗就能满足的人。加莱亚诺在三十岁时在委内瑞拉的丛林里经历了一场疟疾,在被注射了足以放倒一匹马的奎宁以后他活了过来,然后对死亡破口大骂——我如果在这时候死了会是个错误。我想在死亡到来之前给出所有,掏空自己,让那个婊子养的死亡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带走。我发誓我还有的一搏!是的。这就是经历所有那些告别留给我的东西:更加精力十足、心甘情愿地继续航行,并且贪恋这个世界。所以我一直觉得,和君特格拉斯同一天去世的他,在死神来敲门时,一定是洋洋得意地叼着烟:碧池,你来晚了。或许这才是人生真正的happy ending。又或许,他笔下爱与战争相互交织的日日夜也是“幸福人生”的一种:死路一条依旧值得结伴上路,血流成河依旧值得溯游从之。4、把一个人的苦难扩展到全宇宙,再让全宇宙的爆炸只为了一个人。前者是毛子的强项,后者就是我大拉美的专业了。大拉美人民一直在论证一个十分反动的真理:这个世界上政体有进步与倒退,经济有发达与落后,甚至文明也能分出高低,但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律动感、球感与文字感,则与国家是否繁荣人民是否富强体制是否进步教育水平是否领先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毛子自寻痛苦的天赋冠盖全球,却哭着喊着我们要追求幸福。拉美人民一直想爬出帝国主义给自己挖的大坑,却在堕落这件事情上有着天下第一的才华。这事儿总结起来挺哀伤的,我们有许多许多的天赋,我们唱歌跳舞踢球写作谈情说爱,我们在快乐的事情上天赋高得挥霍不尽,但是这一切似乎对构建一个现代意义上“更好”的国家毫无帮助。贝尔萨说过“在阿根廷,快乐只能持续5分钟,之后就是巨大的空虚”。把阿根廷替换成很多拉美国家,似乎也毫无违和感。所以你要从加莱亚诺书里看到什么严谨的分析,洞察入微的智慧,对于发展道路醍醐灌顶的指示,那是绝对没有的,本来这也不是文学该干的活儿,更加不是拉美写作者会干的活儿。抄袭一下雨果偶吧的句式,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把一个人的苦难扩展到全宇宙,再让全宇宙的爆炸只为了一个人。前者是毛子的强项,后者就是我大拉美的专业了。和加莱亚诺同一个国籍的一位球员,大概也算是现役最出名的乌拉圭球员吧。在十三四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家条件不错,住得离他有点远,那个时候他就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混混,又每天都想去见姑娘,怎么办呢?他每天都先去扫大街,扫完大街赚了点钱就开开心心坐车去撩妹。这个故事放在我朝,一个未成年扫大街的小混混来撩我未成年如花似玉的女儿,这小子估计会被愤怒的女方父母打出去一万次。但是这是在大拉美这片奇葩的土地,姑娘的父母觉得居然这小子每天扫大街也要见我女儿,纯真的少年爱多么感人,不仅没有把他赶出去,还对他挺好。这位球员后来回忆时说:他们(女孩的父母)知道,即使我那天没有赚到钱,就算是走上三四个小时,我也要走过去的。这个故事到现在还美满着,女孩全家后来搬去了巴塞罗那,小混混发奋图强一路踢球追到了欧洲,追着初恋结了婚生了娃。所以我大拉美浪漫啊,霸道的浪漫,而且也给全天下的玛丽苏上一课,叫做“不是有钱有势才能耍霸道耍浪漫”。世界上有“我要为你承包全世界鱼塘”的霸道总裁式浪漫,也有“我身上的钱连一条咸鱼都买不起但我愿意为你跳下北冰洋去捉鲸鱼”的霸道屌丝式浪漫,霸道屌丝和嘴炮屌丝的区别在于,你一跺脚说“那你跳啊”,前者是真的会跳下去的。继承伟大的霸道浪漫主义传统,有四个字可以精准地形容我偶吧的文字:壮阔柔情。在玫瑰花丛里玩浪漫不算什么稀奇,在血泊里,在粪坑边玩出浪漫来才是真本事。有人讲王子带着你骑白马的故事,我偶吧讲有一对穷逼情侣跑去赛马场,在看上去最善良或者名字最搞笑的马上输掉所有钱,可是他们幸福得要死、绝对得快乐,女孩叫嚣着——“我特别想冲到街上,吹起小号,拥抱路人,喊出我爱他,出生即是幸运。”有人讲霸道总裁壁咚的故事,我的偶吧讲自己撩妹,说第一天晚上大冬天一起压马路,树成了同伙,世界在脚下温柔旋转,第二天晚上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场大雨两人没能在一起。——“那天晚上,我们在不同的街区,不同的屋顶下,彻夜未眠,听同一场雨下。我们发现我们无法分开入睡。”有人讲男主跺跺脚就天凉王破的故事,我的偶吧讲一对相继死去的患难军人夫妻,死前长时间在不同监狱中轮换一直没有见上面,他们的律师后来描述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那天我终于用当庭对质的借口让他们重聚。我从没有见过那样的拥吻。”有人讲灰姑娘赴宴豪华舞会的故事,我的偶吧讲独裁时期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陷入包围,灭绝战争,城市被占领了,大家挤在一张床上互相照看。有一天晚上这群人冲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的军营面前,在马路上开始唱歌、跳舞、拥抱、有人还摔断了一只脚。——“军营的哨楼上,探照灯抓住了我们的位置。哨兵举起枪,眨眨眼:这帮化了装在大街上跳舞的疯子是谁?他没有开枪。”囚犯们在囚室里一遍遍朗读《光明世纪》又一遍遍放下书,书里满是海浪的喧嚣打碎在大船的龙骨上、破晓时分天空的脉搏;山里的小伙子们讲着黄色笑话,军队在后面穷追不舍,他们睡在地上,所有人抱在一起,互相取暖以免被黎明的冰冷杀死;被追捕者与一个女人相爱,离别时他偷走了她的一只手套,她在分别时说“总要让我碰上一次的,不是吗,我懂得失去。”她是一个诱捕的陷阱,而并未出卖他;嗜烟如命的流亡知识分子回到军政府统治下的祖国治疗癌症,快没气的时候用最后的力气摸了摸护士的屁股,摘了一个肺又快乐地活下来了;被放出监狱的作家,听到了囚犯们在一个接一个的吹口哨,所有人的声音汇到一起,撼动高墙,蒙得维的亚入秋,毕加索去世,流亡开始;当鞋匠的爷爷,是个无政府主义者,用刀和玩牌都很有一套,七十多岁了还在街上追求女孩子;没有牙的奶奶高呼孙子送给自己的香水名“时间的香气”摔到楼下,被送到医院后,抓住机会就跑到街上,在电话里告诉自己的孙子:我活得很好,活得很疯,就像你希望得那样;打字机没钱租了、电话线被剪了、收音机摔坏了、色带没墨了、烟卷抽完了、拍照片的胶卷没有了、印刷作坊被烧了,办杂志的人们在阳台上等着街角上演爱情片、在编辑桌中间用纸团踢球赛,他们总有办法让报纸出生,然后一起走到大道上等日出;流亡在外、远离故乡,连流亡地都开始军事独裁,开始把人扔进大海,在友人的房间里,父亲哄小孩睡觉的口琴声响起,作家依旧在高段位地泡妞:活下来是值得的。我的身体走过那么多路,那么多摔倒和迷失,它长大是为了遇见你。这就是我加莱亚诺偶吧笔下的世界。不仅这个世界有种别致的浪漫,他写这个世界的方式也非常别致,和很多直男作家一样,他会把自己写作的动机比喻为一种本能的冲动,但很多男作家讲出来就略猥琐,他写来就性感得光明,热情得磊落。“那个晚上我意识到自己是追逐词语的猎手。我为此而生。这将是我在死后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这样所有我爱过的人和事不会随我死去。为了写作必须沾湿耳朵。我知道的。挑衅自己,激怒自己,对自己说:“你做不到。打赌你做不到。”我也知道为了生出词语必须闭上眼睛剧烈地想一个女人。”当初我在一辆黎明的高铁上读到“我也知道为了生出词语必须闭上眼睛剧烈地想一个女人”时,只想叫司机麻烦停一下我要下车跑一会儿,我也想喊出生即是幸运,我也想对人表白活下来是为了遇见你,我也想所有我爱过的人和事不会随我死去,我也想写出这样的句子,即使它简单、直接、粗浅,像一句流行歌词,一行广告文案。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加莱亚诺不像一个传统意义的作家,他的确就像一位流行音乐的作词人,一位广告公司的文案,一个特别擅长制造高潮的编剧,一个分镜棒呆的漫画家,一个三观端正的睡前故事当红段子手,讲着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契柯夫偶吧说这个世界如此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坐在5戈比的硬币上。那就在一个瞬间,让我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屁股下只坐着5戈比的硬币,进入到加莱亚诺所勾勒的残酷又壮阔的世界,忘记意义、忘记深刻、忘记逻辑,忘记人情世故,就像你在演唱会座位上看到万世巨星冉冉升起或永久谢幕,在球场看台上目睹了一次上帝般的进球或一场史诗般的失败,让情绪随着这些生命中的奇遇哭成狗或者持续尖叫,让自己对于身外世界的热情暂时高涨,仿佛眼前这个巨大世界所有巨大的精彩,自己也沐浴光辉、与有荣焉。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血与泪的回忆。
  •     我对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有特殊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名字,但加莱亚诺带给我的这座城以及整个拉美则是在一片血泊中矗立的危楼,幸好,这座楼的居民没有失去爱的信念,他们在日日夜夜的黑暗中寻找黎明的曙光。 加莱亚诺的文字是美的,你会惊叹,但你却不能经常欣赏这种美。因为它残忍血腥
  •     拉美的爱与痛。
  •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     “当我望见她的腿,就想:'这是公平的。'”
  •     若想深入理解加莱亚诺,必读此书。若想对拉美文学和历史有概要性的认识,可读此书。
  •     读完之后胸中涌动着太多情绪,就如译者在译后记中写的“他知晓并让我们知晓:真正美好的事物是存在的,是值得希望和争取的”。这不是鸡汤,大约有一点中二,却是一个经历了所有这一切的写作者的清醒、热情与温柔。
  •     一颗酸橙,咬一口就牙疼,却忍不住马上再咬一口——而且看起来像太阳。
  •     “最终,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因为他的话语有改变人心的力量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     「发生在今天下午,我在站台上等待去巴塞罗那的火车。阳光点亮铁轨之间的空地。土地突然拥有一种异常鲜活的颜色,仿佛热血沸腾,在蓝色的轨道底下肿胀起来。我并不快乐,但是,在这漫长的一瞬间,土地是快乐的,而我能懂得,并且记住」 Saudade,加莱亚诺的句子,一次次地击中着这个瞬间,击中这个漂泊的词语,Saudade,明媚的、忧伤的、带着眼泪的、诗意的笑着的,仿佛他们都可以活过来,仿佛这一个个的国家都能回到童年,仿佛子弹划过脸庞而不留血痕......
  •     乖的
  •     我祈求没有痛苦的爱情,没有战争的和平;我祈求没有迫害,暗杀和暴虐。如果再有一点奢望,那就是,如果有来生,我的体内要流着拉美的血,我要生长成一个拉美人。(最后想要给小艾老师一千零一个表白)
  •     霸道浪漫主义
  •     我看到豆瓣上有人把它标为小说,而在 Goodreads 上,他们把它标为 Non-Fiction。
  •     眼前有景道不得,戚小存书评在上头。
  •     读完一遍,想重新来过。
  •     这周的第二次懒觉,也趁着睡懒觉的"空闲"把这本书读完。爱与战争,战争才是主体,独裁统治,人心惶惶。至于爱,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另外,感觉拉美文学都不太好懂。。。。
  •      看着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准备出科考试,如今考试结束了,书也看完了。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独自一人吃饭是身体需要。和你吃饭,是一场弥撒,一抹笑意。”前面还身处压抑、残酷、迫害的环境,转瞬之间却让我忍俊不禁,不正是加莱亚诺讲的,活着即是幸运吗?我的地理在高中就一塌糊涂,但是为了理解,我去百度,去翻地图,去查资料,你永远不知道一本书所带来的收获有多少!这本书是加莱亚诺与回忆的对话,但在我翻开书的第一页,就变成我与他的对话,与那个国家的对话,与那个时代的每个人的对话。
  •     封面设计超级赞 内容高端
  •     对比起来觉得自己活得真像一只虫,而不是一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为这些人类的典范致敬!
  •     在流血和荒誕之中,充滿著愛和信仰令人心碎的溫柔與力量。讀這樣的書太難過了。
  •     在哈瓦那,我看见他1920年用钉子在卵石上刻下的爱完好如初。
  •     翻译好赞
  •     我一直以为帕布罗·聂鲁达是拉美左翼作家中最天真、最可爱的一个,其实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才是。
  •     温柔一定是根神经,断了就无法再缝上。我只认识为数不多的几个扛过痛苦与暴力的考验——真是罕见的壮举——依然保持温柔的人。
  •     满满的小故事们。
  •     他写迫害、战争、离别与死亡,我却看到激情、希望、信仰与爱。他说写作是在无耻的时代尝试挽救未来的证言,他说我为此而生,这将是我在死后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这样我爱过的人和事不会随我死去。我一直相信这片大陆有神奇的魔力,苦难的土壤孕育出非凡的人。一本关于真正美好事物的书,“我的身体有过那么多路,那么多摔倒和迷失,它长大是为了遇见你。”而我在一个偶然的时机,也真正遇见了你,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     小半本最好
  •     把心一点点撕碎,又一点点缝上,血还能流。
  •     【你离开吧,你看起来不快乐,你知道,我们这儿是习惯悲伤的。】可是我们仍然欣欣向荣地活着
  •     读了一遍英文版之后麻麻终于给寄来了汉语版 能够在黑暗 封闭 恐慌中爱人 真是太好了QAQ
  •     2017.02.03~03.26,断断续续的读了两个月。每次翻开,都能感受到生命与希望的美好。
  •     本书并无结构,都是长短不一又零散的章节,却为我们拼凑出一段爱与战争交织的历史。无论在多么黑暗的时代,只要有人还在思考和书写,就是希望之所在。
  •     一本随笔,记录了加莱亚诺在祖国以及逃亡海外期间的一些零碎的经历,虽然很多背景并不太明白,但是在这些小事中看到了作者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生命安全备受威胁、随时可能被白色恐怖弄“失踪”的不安处境里,依然保留着爱的激情。当生命随时可能结束,对爱的坚持也许是最后的生命意义吧。
  •     “我的身体走过那么多路,那么多摔倒和迷失,它长大是为了遇见你。”
  •     [006]
  •     加莱雅诺说,“这里讲述的一切,都真实发生过”,可作品中又经常出现一些魔幻、寓言或童话式篇章。如在破晓时分哭泣的鸽子,一个奇怪的女人,促成格瓦拉之死的众多相关人物的离奇命运,等等。对这部文集,读者可随时从任何一篇读起,然后渐渐发现有很多文章重名,单单《系统》就大概有11篇。在此,“系统”指向的是国家的权力机构(P41),“机器说,我就是国家。这个集中营就是国家”(P65);它将民众聋哑化,让其道路以目,让他们相信暴力、恐怖、背弃、自我审查是常态;与此同时,它将酷刑常规化,甚至会将“青草”除尽,以让后来人不再知道世上曾经有过青草,这自然会令人忆起《1984》。通过谋杀思想与生命、播种全民恐惧,“系统”实现了每30人中就有一个负责监视、追杀、迫害他人。译者文笔精炼,责编呕心沥血,值得盛赞!
  •     一本和自己的记忆对话的书,年初读了几篇便惊诧不已,工作缠身今终于在有些“流亡”选择意味的候车室读完了它。分不清每个残酷事件的来龙去脉,加莱亚诺的记忆只是代自己、同伴大声诉说,编织起这场血泪交织的战争岁月。无数次绝望,依然坚毅去书写,呼唤一个浴火的新土重临。活着和能够书写是多大的幸运。
  •     正如腰封上所标榜的那样 这是一本不可思议之书 加莱亚诺以片段式的回忆勾勒出整个拉丁美洲那段暴烈的历史,有爱情,有战争,有美好,有苦痛,用多元化的主题串联起来。为什么我们都爱谈论过去?因为追忆过去就是在期待将来只有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知道该向哪里去,这就是记忆的不可思议之意义所在。
  •     大概只有拉美作家写得出这样的文字,既浪漫天真又现实残酷。有偷走手套只为“牵走你一只手”的告密者,有在父亲棺木上放红苹果的儿子,有在破旧屋子里笔耕不辍的老人,有即使面对死亡依然不妥协的球员。他的爱与战争,故土的日与夜,所有期盼大概都化为一个港口,“一个用来抵达而不是用来离开,为了说你好而不是说再见的蒙德维的亚港口”
  •     开始能读懂加莱亚诺了,重新去翻火的记忆三部曲。
  •     是的,是的。我的身体走过那么多路,那么多摔倒和迷失,它长大是为了遇见你。
  •     国家不幸诗家幸。喝着血泪的美丽片断。我们是不是一定得在底线反复被触及时,才能被激发出勇敢、真诚和对美好事物的无线怀想?
  •     最爱作家
  •     看得时候正好FM切到贾鹏芳的cherry blossoms,书里面是面对死亡威胁不退缩的球员,被强奸的女人,被暗杀的记者,在丛林夜晚相拥而眠的游击队员,在监狱里念书的囚犯,然后我爱豆在血泊和黑夜里写到爱与和平。啊,我爱豆。
  •     【29.5 京东】2016.4.11-2016.4.17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