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2705722
作者:孙瑞雪
页数:202页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56页 - 第九章

蒙特梭利有一句话: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尊严。
有些人因童年的遭遇用其一生的精力维护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挣扎,一方面在不断维护自己的自尊,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地伤害别人。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没有给予,当然得不到回报。你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给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但是,你每天在埋怨他,责备他,训斥他,70%的语言都是否定的语言。你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上踢了他一脚。家里来人时,你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孩子的某些缺点,你不断地以一个成人的角度误解孩子等,这些都不是爱。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0页

当孩子没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不断地强制孩子,教给孩子东西,有的人话还特别多;当孩子处于某种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不但看不到机会,反而打扰他,把他的感觉破坏掉。这样,儿童内在的观察和感觉,就在这种强制过程中丧失殆尽。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39页 -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不管孩子的兴趣到了没有,试图用引诱和奖励来唤起学生的热情,往孩子的脑袋里使劲“填”所谓的只是。在这种教育状态中,儿童的创造力会被深深地埋葬,6岁已过再也没有机会开发出来。新的教育方法就是使还在不仅要知其名,而且要知其实,知其然,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
知其然也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个结果,因为孩子感兴趣,所有反复练习,因为反复而专注,因为专注而产生了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有了自我控制力而有了意志,有了意志力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上。所以知其然只是一个工具,借助它使儿童自我发展,这本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学习变成了附带物。但是当我们把这一切反过来,把学习和知识作为最终目的时,孩子的灾难就来了。我们知道,很多灾难的根源在于此。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56页

蒙特梭利: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尊严。
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一位优秀的父母,他的爱的能力首先表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上。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聪明的父母会找许多参考资料来了解孩子的发展,以便具备科学养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父辈的观念已经非常陈旧,甚至我们自己也无法预知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怎样一个社会,如何适应和战胜他生活中的一切,怎样做不至于使他长大后面临一个尴尬和无措的境地。如果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学会爱孩子的方法。
如果儿童在他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经验,那他就是自己的主人,但现实是,我们成人认为这个经验好,就强迫孩子接受。大多数的孩子经过这种强制之后,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给他设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孩子失去了发展自己的自由,也习得了限制别人自由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成人好控制和压制他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潜能的机会,我们就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自由是有害的。
审美观建立的好坏,决定孩子从小到大能否远离丑恶和犯罪,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18页

一旦儿童具备了能力,他就可能听从成人的指示去做什么,以便在真实的生活中检验自己。最后,儿童会渴望顺从,因为他顺从的是真理。
当规则难度太大,儿童没有能力遵守时,强迫儿童,只能给儿童制造一个不诚实的品质。
儿童首先要实现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才能达到与社会的和谐。
当这种习惯一旦巩固下来,他就会为儿童服务,也就是说,这种习惯就能为儿童的意志所用。
即使有些家长给予孩子宽松的环境,不训斥孩子,但他们在一旁说教也容易使孩子丧失信心。蒙特梭利说,最有害的莫过于丧失信心。
顺从的第一个阶段是:儿童能够顺从,但并非总是如此。在这个阶段里,顺从与不顺从是相互交织的。
顺从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比如,小孩子端水,当他走动的时候,水会不断地往外洒。……这个时候儿童在锻炼她的平衡能力,他正努力把事情做的完美。做一件事情追求完美,这是人自然的本性,所有正常环境下的儿童都会这样:小心地/缓慢地/颤颤巍巍地/艰难地把满杯水从一个地方端到另一个地方。儿童还会这样搬动其他各种东西,大盒子/大盆/杯子等。这个敏感期他实现了,发展好了,长大了就会形成具有艺术家水平的审美观。在第二个阶段,如果儿童具备了这种能力,做起事来就不会有障碍。比如说,他端水,能够控制自己的手和身体,使水杯里的水不洒出来,他就没有障碍,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教师或家长请他帮助时,他会快乐而兴奋地去做,他在这个时候就能顺从,以便在真实的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这样他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是他迈向顺从之路的一大步。
儿童在漫长的头6年不断按自己的心智发展/并建立相当的能力后,他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开始顺从这种规律,第三阶段的顺从就建立了:顺从真理。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孩子最后不再看人,而是遵循事物发展的法则。
蒙特梭利讲,顺从是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儿童达到的顺从水平如此之高,因而最终成为成人的榜样。
我想没有人有意要当坏人。为了保证自己不至于成为坏人,他就拼命地控制自己。蒙特梭利称这种人为苦行者。他一生的上进和退步不断受到某种外力的约束,而那些在蓝圈里的人则完全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他的整个生命是向善向美的,任何东西不可能约束他,包括一些世俗的道德说教,因为他远远地超越了这些世俗的道德。这种人就是完全达到自由状体的人,他一生的努力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所做的一切工作恰恰也是在完善这个社会。蒙特梭利曾说过一句话:不道德不是来自于道德本身,而是来自于他的意志,他控制不住自己。
十日谈 瘟疫发生后的大多数人,平时是靠着社会的规则/法律/宗教信仰的约束不做坏事,每天都和自己斗争,很累,这类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倾向性。比如说希特勒,他在一夜之间把人民号召起来去侵略别国,去杀别人,跟随他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的内在就像墙头的芦苇,没有分辨能力,因为他对道德的观念是模糊的,他对事物的看法也是模糊的,在这种模糊的状态中,只要有一个人比他稍微强一点,他马上就会顺从这个人。
但0-6岁的心理发展好的孩子,绝对不会从众。“约翰·克里斯朵夫”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伟大的人都在”墙的这一面“,如果你选择这一面的话,你必然要忍受”孤独与寂寞“,墙的那一面充满了喧闹与嘈杂,你在这一面就可以听到那热闹声。当然这种“孤寂”是一种美,他能和伟大的心灵对话,也能引导大众。“
一个好的蒙氏老师……正常的孩子应该是,我爱我的妈妈,我依恋她,我离不开她,但我常离开她,能常离开她,我离开她的时候,我依然能发展我自己。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42页 -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实际上我们选择老师的时候,就希望这个人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长足地发展自己。
……
所以,能发展自身是从事这个教育最关键的部分。你只要不断发展你自己,你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蒙特梭利说:“教师是否能够参与不断变化中的儿童生活,是其中关键所在。”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71页 - 第十二章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像母鸡和老虎那样爱护孩子,一般家长都能做到。
可孩子一旦开始独立,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实际上是孩子要成长!
要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
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49页 - 第九章

爱 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
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
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不依恋父母。
1岁半的孩子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吃饭的。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39页 -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从原则出发,这个环境要求自由、美好、真实、自然,其中一个关键条件就是老师。老师是最主要的环境。
蒙特所里强调说:“环境必须是有生命的,老师能够追求自我成长……如果这个老师一成不变的话,她就不可能给儿童创造一个有生命的环境。”
……
每个人一旦处在变化中,他就会像一条河变得有了生机。你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否则你永远无法感知你的孩子。老师就是这个环境中流淌的河流,如果老师不断地发展自己,整个环境就会变得有生机。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32页 -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蒙特梭利说:“人类的悲哀在于白圈的人去教育蓝圈的人。”要教育孩子,我们得首先打开自己,清扫自己心灵的尘埃,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从白圈走入蓝圈。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87页 - 第十四章

我有个朋友,夫妻两口子都是博士,对儿童教育没做过研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他们成长的经验或者日常得来的方法。就是爱管着孩子,什么时候孩子都要得体,总是带着训斥的口吻跟孩子说话。所以那孩子很胆怯,一点儿小事也要眼巴巴地等着妈妈发命令。稍稍感到可以逃脱父母管教的时候,就很闹,特别好动。俗称人来疯。
父亲爱女儿,肯定女儿,夸奖女儿,对孩子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8页 - 第四章

如果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他认识、已经掌握的,少部分内容是他没有掌握的,这时候他接受得最快。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73页 - 第十二章

我们发现儿童对事物有一种“坚定地追求完美”的审美观。
宁可让他浪费一点儿,也不能破坏孩子的这种完美的追求。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47页 - 第八章

我们成人最喜欢说,你有今天,你能上大学都是你妈的功劳,你爸妈积的德!
成人不会认为这是孩子自身的素质。
成人真的有时候就是原始思维。
我们很多成人实际上都有这种心态。
又比如孩子出息了,家长就说,老师,多谢你的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这么出色。
我们听了以后心里也会甜滋滋的:你看这孩子这么出色是我努力的结果。实际不是。
你是帮助了他,但他真正的心理过程是由他自己完成的,而你的帮助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助他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准确的概念。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26页 - 第六章

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象,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则。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80页 - 第十三章

许多美妙的事情发生在这所幼儿园里,尽管人们在看待这些问题时观念不一样,但我们还是惊奇地发现,许多现象、观念原本不是某种民族和文化的产物,而是通过自由和爱产生的一种生命的现象。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35页 - 第七章

教师要准备的不是教具、教室的环境,而是自己的精神,这才叫真正的准备。
蒙特梭利说:“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的智力、精神和体格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培养成一般所说的学者。”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果在操作教具的时候发现儿童掌握不了,比如儿童说,老师,我想喝水。或者有其他不情愿的表现,一个好的蒙氏教师会微笑着轻轻摸摸孩子的头,让孩子离开。这时候儿童是不是犯错误了?不是,不管儿童愿不愿意操作,一切全都是他自发性的活动。任何老师不得暗示、诱导孩子。蒙特梭利说,教学必须严格遵照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者积极干预的原则。

《爱和自由》的笔记-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1.有人问,蒙特梭利教育只在幼儿园进行,那么家庭、社会这方面能不能配合?孩子在家庭中收到的教育和他在幼儿园受的教育能不能统一?
因为有的孩子是跟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在一起生活,家里没有办法配合。进了蒙特梭利幼儿园,我们一般要求家里和学校必须配合,如果不配合,学校就不接受这个孩子。我们发现家长越配合,孩子就发展得越好。
2.幼儿园毕业以后要上小学、中学,那时候他受的教育和蒙特梭利教育还是截然不同,它怎样得到延伸呢?
根据我们的了解,蒙特梭利教育不仅仅是为小学打基础,也是为整个人生打基础。它不注重具体的知识,即使到了小学,它也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实际上很多家长已经发现,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掌握了生活的规律和准则,孩子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孩子们准确地掌握了概念,过了一两年,你突然会发现孩子不仅身体好,意志超群,喜欢做题,他还会同你一起探讨较有深度的话题。……孩子就是这样学习知识的,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并把这种素质、这种能力自觉运用到他的一生的生活中。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28页 -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一名儿童如果在0至6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内驱力,他的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41页 -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儿童在富有生命的环境中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只有老师变了,她才能感知到孩子的变化。生命的状态是最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如果你的生命状态是很强盛的,不断发展的,你就能给儿童创造一个富有生机的环境,这样一个环境,儿童能从你身上感知到。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79页 - 第十三章

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和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自动约定一些规则并很好地遵守他。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7页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34页 -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蒙特梭利说,如果我们进行了新的教育,人为地对儿童的限制将会被取消,人们注视的将不是如何做“大事情”,喊“大口号”,而是从最现实的事情做起,那就是让儿童完全自由地听从内心的驱动去做他的事。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就会发展得非常好。

《爱和自由》的笔记-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应该给孩子建立一种别人的东西不能动、自己的东西可以自由支配的道德观念。这种秩序(可能还没成为观念)一旦建立,就是一个生活的基本准则,也是道德的萌芽。
……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买东西,如果你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的话, 儿童会排除众多诱人的事物而选择他最需要的,这是一种意志力建立的过程。
……
自主选择是儿童意识独立的标志,这个独立的出现、尝试和应用,使孩子非常快乐和兴奋。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71页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孩子失去了发展自己的自由,也习得了限制别人自由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成人好控制和压制他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潜能的机会,我们就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自由是有害的。在人的一生中,拿出6年时间给孩子,并通过孩子发展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我知道许多妈妈为没能做到这一点而后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一分一秒地成长,孩子也一分一秒地成长。只有付出心血,让成长的一分一秒积攒起来,才可能成就一个非常成功而幸福的孩子。
审美观建立的好坏,决定孩子从小到大能否远离丑恶和犯罪,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
一个在审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很平庸,也不会很野蛮,更不会很庸俗。
孩子观察和思考用的时间较长,孩子越小,用的时间越长,观察久了他就有深入,就有洞察。孩子会看透你。长久地观察也是一种专注。蒙特梭利说:“专注是科学家的品质。”一个人没有这种品质不可能会成功。
当一个人不能成为他自己时,就会出现矛盾和挣扎,痛苦就产生了。。
无形中的一种禁忌使你不敢去思想,不敢去超越这个范围以外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蒙特梭利梭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指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有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例子:偷吃东西的孩子。略
3个月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去拿别人的东西了,他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个结果就是自由和尊重的结果,只靠惩罚和所谓的教育,只能使孩子暂时控制自己的行为,他惧怕你的威力。但是靠这种尊重,靠老师对待他始终不变的尊重态度,时间长了,尊严和自尊占到了首位。在儿童那里,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纪律也是快乐的纪律。
蒙特梭利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如何把潜意识变为意识,其中包括对儿童的教育。警惕自己的潜意识,把潜意识提升上来,才叫真正的爱。
爱孩子需要学习,学习用正确的科学的意识取代过去从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潜意识,然后再把正确的意识变成潜意识。
布置房间时应以最高的审美为出发点,而不是所谓的“童心”。
孩子们在6岁以前不是靠向别人学习来建立概念的,他是依据自己对生活和事物的体验建立概念。
简洁 是幼儿教学的妙法,它使词语袒露,直指对象。它排除了注意对象以外的干扰,给出即时环境的主词。它非常对应儿童初期“电报语”的特点,突出要语,省略杂陈。
当儿童对这件事不感兴趣时,应该怎么办?停止。蒙特梭利要求把握住两点: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继续进行;第二,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犯了错误,或是觉得他自己不懂。儿童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把握上,而不是同别人比聪明,因为你永远不可能比每一个人聪明。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特性,我们不必为了别人比自己多了点什么而感到自卑,我们应该发展自己,这个世界才叫丰富多彩。
蒙特梭利说,老师的启蒙作用相当于什么?好像一个人独自在森林中漫步,宁静/愉快/沉思,任凭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由地徐徐展开。这时,远处传来了悠扬和谐的钟声,这钟声把它唤醒,使他比以前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平静和美丽。而以前他对此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成人的启蒙只起着这样一个钟声的作用。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55页 - 第九章

让一个生命正蓬勃发展的孩子用心计获取爱是可悲的。
我告诫所有的父母:你宁可不给他一个好心,你也要给他一个好脸,他肯定成长得好。
因为父母的好脸,能给儿童提供情绪安全的基础,其结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容易采纳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其他一些行为。但是这个好脸必须稳定地给下去。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89页 - 第十四章

家长要学会爱孩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和自己的潜意识作斗争。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发现主观意识之外的东西。了解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并为这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

《爱和自由》的笔记-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尽量让0至6岁的孩子满足,他不会要超出他需要的东西。记住:努力让他满足。
……
最好多办法就是一周给他买一次。把时间固定好,比如说星期天,那就每周的星期天带他去超市。
……
经济条件的好坏在我看来并不影响孩子的发展,钱多钱少都没有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给孩子买东西的钱数,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孩子。
……
长久的观察让我得知,儿童的身体是知道饥饱的,并且能自我调节,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调整饮食结构。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7页 - 第二章

6岁以前儿童根本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47页

6岁以前感觉训练。感觉训练必然是一种自我教育。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38页

孩子每一阶段的生命不是空白的,它是由一个又一个敏感期建立起来的。他不发展这一方面,必然发展那一方面。
一个人有理性的/情感的世界,这包括品质/人格/道德和审美等,这比简单的算术认字重要的多!
艺术也是一种智力。它让我们有另一片天地的丰富感知,那便是生活,是生命之光。不管是音乐,还是美术,它们所有的本质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是为了让我们感知生活及其本质。
一个人的艺术智力是在童年奠定的。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世界的感觉,你的感觉越细腻/越丰富,你的生命状态会越好。你的感觉越粗糙/越简陋,你的生命状态就会越低。
蒙特梭利说:“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的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她把这个过程称为智力教育。
这个过程——感觉练习的过程,完全是一种自我教育。它必须在不停的/自发性的活动中进行。——有计划的感觉知识教学。
6岁以前的儿童主要进行感觉训练。这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85页 - 第十四章

因为儿童弱小,无自卫能力,成人的本性在儿童面前表露无遗,他们从不掩饰和感到羞愧。不懂得怎样对待孩子,随意性很大,甚至有时候很烦孩子。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3页 - 前言

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认为儿童有独立的自我,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只是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真实、幸福很远。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泰戈尔《流萤集》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999页 - 秩序的敏感期

为什么幼儿在出生不久就自发地要求秩序呢?
  这种需求到底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这种品质的建立,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肯定是结构和秩序的,这是大自然的定夺,也是一个科学的系统。这种秩序还表现在以系统的存在形式上。就像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一样,我们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她显得奥妙、有趣和复杂。这些系统独立工作又在一个整体的结构中联接、彼此牵制和支持。
  上面的这个说法非常重要,你可以假设:人这样一个生命体,以如此的秩序化的结构系统存在着,她所产生的无形的内在的心理活动、认知活动和精神活动又如何不彰显秩序和结构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尝试着说,认知是以逻辑的秩序表现的,精神是以法则的秩序表现的,心理是以规律的秩序显现,统合起来我们说内在的秩序是以智慧表现的。
  如果秩序是大自然的规定,那么环境的秩序在教育中的意义就一定是配合孩子,帮助孩子发展内在的秩序,和孩子内在的秩序配对了。
  所以,我们把秩序分为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
  如果儿童的内在一定是秩序的,那就一定需要外在秩序的配对,结果是造就了秩序的人和秩序的环境,这个秩序的人又会创造一个秩序的社会。
  这最后一个秩序蕴涵在生命的后面——成长也一定是秩序的。这个秩序蕴涵在成长的秘密里。我们把这种秩序称为成长的法则,这是其中之一,发现和观察出这一点尤为重要的。
  假如我们的孩子这些都被尊重了,那将是怎样的呢?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一旦儿童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的形成就成为了可能,内在就是和谐的。
  有了内在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界限、承诺、规则、友善。关系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关系也将是和谐的。
  环境中的秩序表现在规则中。
  每个孩子在一个群体中生活,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该干什么,并能专注于自己的发展中。这似乎意味着,因为人遵守了内在的秩序,并且在外在也执行了这种秩序,生命的能量就有了目标,孩子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自我成长、探索未知的世界之中。
  秩序还是诚信的基础。一个孩子在秩序的环境中长大,会形成程序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和契约意识……这样成人后,就成为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这个社会的人就会遵守秩序,并创造秩序……这样,人和社会就都有了安全感,开始信任社会和他人,就有了尊严。长此以往,这种感觉就逐渐成了人的基本品质,人也就会变成一个诚信的人,社会也变成一个诚信的社会。
  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思维的混乱、感觉的混乱、情绪的混乱、心理的混乱,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由于生存的机会不具备公平性,由于无规则和秩序,人的权利在无序中取决于其他……这样就产生一些适合这样社会的品质,如卑微、讨好、投机、钻营、权力欲、暴力。
  有可能,我们没有太多的能力把握生命内在的秩序,但我们清晰地知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秩序和环境。
  区分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本身并不是秩序中的关键。儿童内在的秩序我们无法改变,它就像生命需要成长一样,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握的是环境的秩序性,这是我们确切可以做到的。环境的秩序指的是物质环境的秩序、人文环境的秩序、心理环境的秩序。外在物质秩序大概容易建立,我们可以为孩子发展设计一个有序、整洁的物质环境。但人文的、心理的环境取决于人,这就变得复杂和游离起来。
  内在秩序和外在秩序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儿童的生命世界和外在的物质世界,在早先是由人来联接的,这就产生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人文环境的一部分,人文环境的核心,是儿童生存和成长的心理环境,它必须也是有秩序的。
  这是最难以保证的,它取决于成人,成人的一系列状态……为了保证心理环境的秩序,所以就需要建立基本的规则,不是儿童遵守,而是成人尤为要遵守的规则,这样才能把关系中的权威变换成规则。这是一个文明的上升。
  规则是每个儿童得到均等发展机会的保证,是儿童全方位发展的保证,还是儿童建构智能、独立和平等、文明品质的保证。所以,秩序必须人人遵守。
  一旦不能保证这种秩序,它就会被权威代替。在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决定孩子一切的是老师,就如同决定教师一切的是校长。秩序就不是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不是自发的,而是靠外力强制而产生的纪律,秩序就变成了权力。因为这一点,才使儿童惧怕学校,惧怕老师和成人,也使家长讨好教师,企盼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了智能的平庸、人格的卑微、人生的乏味。
  这是秩序背后的秘密。
  秩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意味深长。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3页 - 第一章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页 - 儿童是我们的老师

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
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蒙特梭利在两本书中都说:“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但是为什么我们造就了这么多相同的人呢?我们没有我们的思想,我们随大众,随大流,大概这样会使我们有安全感。这就是精神上的不独立。
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
儿童应该在他自己的发展点上探索、努力、成功,将经验肉体化,将概念内化。这个经验是从儿童自己的探索开始,通过他自己的每一个小开拓而进行的。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当一个成人爱另一个成人时,那个成人会明白他得到了爱。但当父母爱孩子时,孩子就学会了爱一切。
儿童在零到六岁是一分钟都不能停止活动的,尤其是四岁以前的孩子。他的触摸、抓、握、扭等举动,全部都是他生命发展的需求,是他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并不是说他开始学数学、学认字才是发展心智。而这些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活动,却是儿童身心综合发展的经过和全部内容。
你必须看一些经典性的书籍,了解儿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的建构过程,明白人类的成长实际是精神的成长过程。这样就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为什么抓东西,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的原因;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水、玩泥、用手抓饭吃等。
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的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惩罚多于奖励。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时,总是要说:“看看,我早给你说过”,“你怎么这么笨”等等。但大多数成人不知道,错误本身对儿童就是一种激励。如果我们学会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话,很快就会发现错误或失败会促使儿童一遍一遍反复进行,直到儿童完全掌握并顺利做完为止。儿童从来都不太重视他是否一次成功,儿童非常喜欢重复,他会专注地反复进行,恰恰是成人的态度使儿童有挫败感。
学会观察、学会等待。改变一个观念: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和失败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东西和成功。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43页

能发展自身是从事这个教育最关键的部分。你只要不断发展你自己,你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蒙特梭利说:“教师是否能够参与不断变化中的儿童生活,是其中关键所在。”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54页 - 第九章

爱是儿童成长的最好食粮。
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
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09页

一个儿童,状态的好与坏关键在老师,在儿童无所事事/神态茫然时老师要去启发他,当他对教具没有信心要放弃时,教师对他的主动启发会对他有帮助。
蒙特梭利说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观察者/环境保护者,而不是儿童怎么做。
实际上,克服困难/完成工作,是儿童乐此不疲的。害怕克服困难的不是儿童,而是成人。
当一个人富有理想的时候,这个理想实施的过程,就是意志力的表现过程。30岁以前是一个准备自我的过程,30岁以后,是一个不断冲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从生到死不断自我完善/心灵净化的过程。
实际上,人自然的/正常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意志力形成的过程。儿童做他感兴趣的事,总能深入其中,这种深入变为专注,意志就开始形成。
口授过程就是一个剥夺儿童意志的过程。
儿童必须通过生活自立而获得身体上的独立;必须通过自由的选择而获得意志上的独立;必须通过不受干扰的工作而获得思想上的独立。意志只有凭借一个人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意志力是在他们自发地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并不依靠我们没完没了的说教,我们不能把儿童的意志和想象闲置,意志一旦被闲置起来,一个人就会失去了成功的品质。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29页 -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自己在3~6岁间所进行的一系列长期而缓慢的活动构建了自己的品格。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78页 - 第十三章

蒙特梭利说,人必须是自己的主人,这是第一点。
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自我控制能力了。
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我称之为纪律。

《爱和自由》的笔记-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吃是儿童早起建立心智的一个重大的领域。吃能发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
……
“吃”对儿童意味着心智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口对事物进行认识,意味着自尊,意味着选择,意味着意志力的形成。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52页 - 第九章

妈妈的话孩子可能听不懂,孩子只知道一样东西,就是你的情绪。我们很难判定一个生气的人是在表达爱。
情绪往往是衡量爱的关键。
儿童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顾和理解,也就是关心他的成长,这是爱孩子的关键所在。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17页

儿童要亲什么是受他内在的理性冲动来支配的,而不在于外界。。
儿童应该在他自己的发展点上探索,努力 成功,将经验肉体化,将概念内化。这个经验是从儿童自己的探索开始,通过他自己的每一个小开拓而进行的。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交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你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儿童的大脑运行虽然较慢,但只要让他思维,给他机会,就会逐渐变快。通过大脑进行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得到对象,这叫智力。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51页

蒙特索利认为儿童在4岁前大部分还没到数的敏感期,因为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指楼梯也不仅仅指火柴棍,它表现在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它是一个比较抽象又比较普遍的概念。
蒙特梭利说,反复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儿童只有通过反复,才能发现它内在的规律,这规律要儿童ˆ自己去发现而不是通过老师去教。

感觉训练的另一个要点是,在教学时要把相对性的内容放在一起感知。在对比中发展出的概念更为准确/清晰/全面。
感觉训练必然是一种自我教育。
儿童的生命绝对不简单,生命内在的运作是极其的智慧和神秘,没有人能教的了儿童。当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时间去深入研究儿童,在最重要的人的问题上,我们是心高手低,在行动上特别马虎。
而你的帮助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的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助他让他自己建立了清晰准确的概念。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二章 - 第二章

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自感觉。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65页

蒙特梭利说:“奴役和依赖的危险,不仅在于白白浪费掉了生命,导致软弱无能,而且正常人的个性发展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令人遗憾的堕落和退化。”

《爱和自由》的笔记-第83页 - 第十三章

老师要与自己的观念作斗争。因为她有极大的恐惧感,担心孩子会变坏。
所以她要拼命地作斗争,克制自己。
3个月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去拿别人的东西了,他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


 爱和自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