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问学记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1021336
作者:肖东发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肖东发,天津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95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聘为出版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出版委员会委员、年鉴编辑研究委员会主任。著作有《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中国藏书楼》《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等。

书籍目录

1
自序
1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
19
与北大校刊的不解之缘
26
三角地与燕南园
34
怀念导师 继往开来
43
王重民与向达先生祭
63
侯仁之,燕南园最后一位百岁大师走了
82
治学之道 薪火相传
86
把心交给读者
91
知识分子的境界之旅:《走读周有光》
99
读经典要讲究版本
105 好传统应该发扬
111 《新闻学在北大》编著感言
120 结缘与致敬
130 把实体书店留住
140 文化强国与全民阅读
160 阅读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
166 南行记闻
180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207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232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253 出版学专业应该成为一级学科
263 怎样在法兰克福讲中国故事
283 追寻与继承

作者简介

《北大问学记》是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一部有关北京大学的散文随笔集。从该书所记述之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中国出版阅读现状和中国印刷史研究,可以看到一个北大学人承袭北大严谨求实、兼容并蓄、孜孜以求治学精神的追求和深深的北大情怀。
肖东发教授自1972年进入北大,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从一个虽懵懂幼稚却热忱求学的青年学生,到走上讲台执鞭授课成为一名职责神圣的教师。他将自己在北大求学、读书、写书、教书的轨迹和心得一一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北大问学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关于通勤时间读的书】现在每天上下班我都会把书放在手提袋中,数量在4-5本,外加kindle。之所以放在手提袋中,是方便自己,当想阅读的时候,不用把双肩卸下,拉开拉锁,拿出书。因为想要提高做某一件事情的行动力,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易行,比如说单独放在手提袋中。为什么要放4-5本书呢?因为对于我个人来说,阅读每本书的时候,心境都不一样,集中主义力也不一样。那么在数量,4-5本可以增加自己选择空间。那么对于这4-5本书来说,最好的是不同类型,这样读累了,可以通过换一本书来换换脑子和心情。在通勤的时间里面拿出来阅读书,对于我来说一定要比较容易进入,不是特别的大部头。否则,我连拿起来的欲望都没有,比如说《红楼梦》,这种需要静心读的书。今天通勤的时间读了《北大问学记》,这本书是在好书传阅计划的NO.42的时候,从妞爸手上传阅过来的。这是一本和妞爸有关的书,如果对其中的细节描写有疑问的话,可以向妞爸讨教。尤其是三角地和燕南园。《北大问学记》是一本关于记忆中的北大以及北大哪些精神导师们的书,一本关于出版以及阅读现状的书。随笔散文的风格,每个字都带着纯粹的人文气息,渲染着读书人的情怀。那么择一、二,说说自己的感悟。【三角地与燕南园】对比清华,我个人更倾向于北大,尤其是在读高中的时候。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名校情缘,尤其是在那青春灿烂的岁月里,虽然单一,但是目标明确。相比开始工作时的茫然,那是一个有奔头、有方向的求学时光。然而,那是我心中的名校情缘却是复旦。三个不同的坐标相连,那是一个三角地。那么我读到了北大的三角地——青春热血的备注。相比较而言,通过阅读作者文字,燕南园在我印象中更像是繁华后归于平淡的静心休养,内心的亦或是外在的。10年最冷的时候,来的北京。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过北大。清华也是。理由是,来自内心的回应是,现在在我看来,它就是一所大学。所以,这不禁让我自己感慨,有些事,如果当时不去做,时过境迁,或许以后就不会去做了。那会儿想去的原因是:或许寄予了改变、成长、蜕变以及带给更多的可能性。而现在这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满足。【读经典要讲究版本】读经典要讲究版本,其实只要是读书就会遇到以下这种情况:有很多出版社都会出同一本书,亦或有很多译者会翻译同一一本书。那么在选择这一类书的时候,就需要考虑,选哪一个出版社,哪一个译者。为此好友Helen,还专门分享过她挑书的心得和方法。其中就涉及到出版社、译者这两个因素。从我个人来看,目前还没有到挑版本,但多半会挑出版社和作者。比如在大学,自己重新买的四大名著是岳麓出版社,因为小时候看的是这个版本的。还有就是有些文化积淀的书籍,会考虑中华书局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当然三联出版社也在考虑。读经典要讲究版本,这个的前提是你要做的事情是读。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考虑版本。比如儿童、小孩,那么这个阶段考虑的应该是能读,比如图文并茂。【把实体书店留住】实体书店的减少确实是让人心痛的一件事情,那么在我个人看来,减少并不代表会灭亡,只是说实体书店数量会慢慢的变成一个和需求匹配的数量。那么反观文中提到的,从实体书店的倒闭延伸到阅读书籍数量的减少,这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吗?我们可以考虑的问题是:难道早期实体书店多的时候,大家书籍数量就多了?全国连锁书店倒闭,在偏远地区是否有实体店?这种倒闭是市场倒逼改革的结果,还是原本就是利润太多,导致现在难以适应被压榨利润空间?这些问题是文化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反观在实体书店锐减的今天,我接触和了解到的是有关读书的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慢慢的兴起。书和阅读书的环境,这是现代人的选择。也就是说,实体书店未能及时的跟上爱书、读书人士的需求。还在守着固有的低端价值链环节,这也难怪大家多数去网上购书。所以,该消亡的实体书店就会消亡,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们可以去影响其速度,但是改变不了结果。我比较欣慰地看到有一批一批的读书会形式的社群出现。书的价值被进一步挖掘,比如交流、人际关系等。【文化强国与全民阅读】我们呼吁什么,反观我们就欠缺什么。文化强国,未做历史考证,仅单纯的描述:在唐朝时期,对于我们自己以及受唐文化影响的其他地区,那时的我们是文化强国吗?那时的我们是全民阅读吗?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但是现观对文化强国的语义范畴和全民阅读的呼吁。我们问的为什么不是全民阅读呢?细分到个体,理由各不相同。那么大的环境是否允许全民阅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了:只有在第一层生理需求——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所以,全民阅读量上不去,客观上是国家、城市的公共读书设施场所不够完善;主观上是多数人的第一层需求没有被满足,以致其他需求未能被很好的激发。【阅读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被冠以永恒,那是理想,我们可以呼吁、可以自我激励。但是最好的下一步行动是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喝咖啡是一种生活方式,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从这四个排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方式的频率一般意义上是低于生活习惯的。关于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的个人经历是:首先,你意识层面要接受这种方式,心生向往。这样你才更容易坚持,那么对于没有意识阅读会和自己有什么关联的朋友,可以去参加这样或那样有关读书的活动。可以去找身边喜欢阅读的朋友聊,慢慢的你会被环境所影响,做出些行为改变。其次,你已经意识到了,但是不太好坚持,那么可以找一个这样的社群待着,相互促进阅读。第三,分享你的阅读感悟,在你的微薄、微信或者其他的社交媒体,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感悟,一个可执行的行动。这样的分享,以及分享获得朋友们的反馈,会极大的让你继续阅读分享。———关于我———标签:读书 跑步 茶艺 太极 自我管理(GTD 知识管理 精力管理)拆书帮 一句话:用咨询的方式去工作 生活微信:km_muziqiu微博:木子求知识管理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这当是肖东发老师生前最后出版的一本书,今天从八宝山回来的路上读完。深感肖老师一腔拳拳赤子之心,本可以在退休后用更完整的时间来做更多与燕园风物、北大历史相关的价值发掘与精神传承工作,然而他竟走得这样匆促,有太多计划中的事还没能来得及做。大概非本校人或者非图书出版编辑行业读者对这本书并不满意,从豆瓣上打的各种二星即可见一斑,但我读下来却处处能感觉到肖老师的学问充满活力,就算他的价值取向偏于体制内,这也绝对不是评价一位老师著作的最佳标准。事实上,在读者挑剔肖老师文章的时候,他们是认真去体会作者这些文字背后的真意的么?我很怀疑。尽管我也觉得肖老师的部分文章(尤其是最后一篇为《北大燕东园的大师们》一书所作序)还略显不足,需要修改、调整,但全书仍值一读。为对抗这些莫名其妙的低分,我非打五星不可。
  •     我想读的是《北大求学记》
  •     语言乏味,见解平庸。
  •     书本身没什么值得一提。倒是些北大名师让我想进一步了解。
  •     很不好看,跟新闻稿似的,一本正经,严肃呆板,虽然想要表现政治正确,忧国忧民,可惜议题无趣,思想空洞,见解平庸,语言乏味。
  •     很多人对这部书打了低分。书写的是有些学术,但这本来就是一本汇编本,不意外。打五分的原因是作者曾代表中国去韩国参加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驳斥韩国人说印刷起源于韩国。这让我想到了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为中国舌战日本的历史。这是要被记住的事情。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568】作者说:“读书,包含着一种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理性精神。”精辟。还说:“大国崛起与大国崩溃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记得当初在东苏读《黄河边的中国》和大学时读《中国农民调查》时也有此感慨。吴敬琏有一本书名叫《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这一步之遥的路途可是真难走啊。后面几篇关于印刷史的文章,尤其和韩国唇枪舌剑争夺申遗,有知识有精神,就是看着不太过瘾,尤其没有提到陈振濂在那次会议上的发言有些遗憾。因为我买的第一本篆刻的书就是陈振濂的《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 : 大学篆刻艺术形式与技巧的专业训练系统》。
  •     “学者的热情。”
  •     书中写全民阅读与实体店的部分,写的慷慨激昂发人深思。再者,作者99年赶赴韩国参加关于印刷术起源的国际研讨会,驳斥印刷术起源于韩国。这是应该被历史记住的事情。 另外一点,看到韩国对自己国家文化的重视,反观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但珍视程度堪忧,实该反思。
  •     内容很丰富,文笔也很好,就是铺面而来的主旋律让这本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