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孟頫赤壁赋 洛神赋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48026838
作者:邱振中,陈政
页数:45页

作者简介

赵孟頫与《赤壁赋》《洛神赋》赏析
文师华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即太祖十一世孙。宋亡后,他隐居故里,后出仕元朝。元仁宗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故人称“赵承旨”,官从一品。卒后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故后世又称他为“赵文敏”。
赵孟頫年少即入书门,一直到50岁仍在反复临摹探索古人书迹。在继承前人书法遗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赵体”。赵体的风格特点是笔画含蓄精妙,结体平正秀丽,风格“温润闲雅”、“秀妍飘逸”。在书法史上,赵孟頫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中的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临摹的主要书体之一。
本书收录赵孟頫行书代表作两件:《赤壁赋》(48岁书)、《洛神赋》(47岁书)。
元代大德五年(1301),赵孟頫应友人明远之请,书写苏轼《赤壁赋》,并画苏轼像于卷首。这件墨迹是纸本册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前后赤壁赋》是宋代散文名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农历7月至10月,苏轼两次夜游黄州赤鼻矶,写下两篇《赤壁赋》,合称《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反映了苏轼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他身处逆境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后赤壁赋》表露了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苦闷。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此卷运笔从容不迫,严谨有法。笔画以劲健、圆润、流畅为主,丰腴、顿挫、缓慢为辅,骨肉均匀,富有“肌肤之丽”。结体以平正疏朗为主,偶带斜侧之势,注重字形的变化,大量的牵丝和附钩增强了笔画之间的呼应感和结体的动态感。其中“之”字共出现47次,结体上极尽变化之妙,无一雷同。此卷整篇布局形成快慢行结合、疏密相间、平和舒展的特点,字与字之间主要靠附钩相互呼应,形成舒缓的纵向流动感,用牵丝把两个以上的字连到一起的情况极少。
《洛神赋》是三国时代曹植的散文名篇,文章借助于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塑造了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辞柔美清新。赵孟頫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名帖与名文相得益彰,如合符契。
赵孟頫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至武宗至大元年(1308)多次书写曹植散文名篇《洛神赋》。这幅《洛神赋》长卷是赵孟頫在大德四年(1300)为盛逸民书写的。纸本,行楷书,纵29.5厘米,横192.6厘米。全卷共68行,900余字,末署款“大德四年四月廿五日为盛逸民书 子昂”。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此帖用笔极其熟练,笔在纸上行走时轻快灵活,又准确到位;起笔常常顺锋入纸,呈现尖细状态,收笔多用回锋,或者先略停顿,再顺势出锋,所以笔画挺劲有力,又圆润遒劲。结体以端正匀称为主,但笔画之间充满长短、粗细、曲直等许多变化,笔画之间连接紧密,使每个字都显示出优美潇洒的姿态。章法安排上十分精心,从头至尾,密中有疏,一点也不拥挤。文中“之”字出现的次数,远远超过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但在赵孟頫灵巧的笔下,变化多姿。全篇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空灵的意境。风格圆润俊秀,潇洒空灵。
赵孟頫的书法,作为一代高峰,堪与前贤比肩。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元代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赵派书家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等都受到赵书的熏陶。赵书还影响到明代书坛,直到晚明出现了一批崇尚个性解放的书家,才打破赵书风靡天下的局面。到清代,乾隆皇帝酷爱赵书,使赵书再度风靡朝野。清代中期的刘墉、梁同书、梁巘、张照等众多著名书法家,现当代的书法大师沈尹默、吴玉如、启功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赵孟頫温润秀雅书风地影响。


 元赵孟頫赤壁赋 洛神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