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
ISBN:9787806572313
作者:(苏)尼·布哈林
页数:408页

岁月

  这部书非常“奇特”,它的作者布哈林是苏联的创使人之一,苏共的主要理论家,是一个资深的布尔什维克。按说这种人写的回忆录多集中于革命与政治方面,比如托洛斯基的自传和张国焘的《我的回忆》。而这种基本没有表述革命行动和观点的作品非常少见,当然也许与其早死有关。从内容看,这是一部平常的回忆录,布哈林在书中生动地回忆了少年至青年时期地生活。就是从最基本的文学感觉来看,也算是不错的作品。当然做为革命者,一丁点革命的内容不带也是不正常的。哪怕是少年时期,文章也有着对沙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描写,到后半部份,主人公科利亚进入中学后,政治也渐渐出现在作品之中。挺不错的作品,可以间接地看到布哈林的成长。

出乎意料的布哈林狱中绝笔

说实话,最初我是别有用心买下这本书的。看介绍,布哈林曾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之一,曾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深受列宁赞赏。因在政策问题上与斯大林有分歧,所以没逃过斯大林大清洗的劫难。他作为“右派和托洛茨基联盟阴谋集团”成员,受到关押、审讯,以“叛国罪”的名义判处以死刑。布哈林从关押、审讯到被执行死刑的十三个月间写下书中的内容。我以为会在书里看到他的反思悔不该做了或没做什么,让自己落到如此下场,然后嘱咐老婆好好抚养儿子,要求儿子继续父亲的遗志之类的东东。然而,我看到的是优美如俄罗斯雪原,纯净得看不到一点被关押、受审讯的焦虑或愤怒的自传体回忆录。回忆录叙述节奏平缓,捕捉不到一丝死亡将近的匆忙。布哈林从童年写起,回忆了童年的生活、身边的人和事。回忆录中所有的人都用了化名,唯独他去世的母亲用的是真名。在回忆录中,布哈林的化名是科利亚。科利亚打小就会背诗歌,喜欢小动物,爱缠着父亲带他去“喇叭”市场看小动物。科利亚聪明、敏锐、对穷苦大众充满了同情。他家的经济条件其实比穷人好不到哪儿去,就那样一点点的差别,都让他羞愧。科利亚父亲的正直、对犹太人的同情,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一家人的处境每况愈下。父亲几次失业,家庭的动荡给了科利亚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弟弟安德列的意外去世,使悲苦中的科利亚迅速成熟。回忆录写到科利亚中学时就永远停止了。1938年3月15日,布哈林被秘密枪决。布哈林是老革命,预感到自己即将被捕,就写了封致未来党的代表大会的信,要求妻子安娜·拉林娜背诵下来,然后把信烧掉。在信中,布哈林为自己所受到的冤屈辩白,呼吁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果不出所料,1938年布哈林被枪决后,妻子即被捕入狱,儿子被送到孤儿院。布哈林的父亲从孤儿院找回孙子自己抚养。可没多久,他就被取消的养老金。1940年,老人去世。1956年,拉林娜出狱与儿子团聚。布哈林的弟弟受牵连被关了18年。布哈林的表兄也因他于1938年被捕,1940年死于监狱。布哈林的表姐卢金娜,也是布哈林的第一任妻子。卢金娜因为一直为布哈林申辩而被捕,1940年3月9日被处死。布哈林表弟在布哈林被判决后被捕,受到拷打逼他作伪证指控卢金娜。1940年,他死在狱中。多么熟悉的历史啊!书中有一段描述科利亚家准备搬家时,科利亚的忧伤心情:科利亚忧伤地在园子里走来走去,向他喜爱熟悉的所有东西告别。他的心在哭泣,撕裂成了碎片。这里的一切都勾起他的回忆:在这棵侧柏树上,他捉到过一只红胸鸲;在这条林荫小道上,叶莲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曾在他后面追逐……他在这里度过了夏季晴朗的白日,也度过了宁静的黄昏,看到过成千上万只蚊蚋像有生命的灰尘在斜阳夕照中飞舞;他们曾在这里漫步,呼吸新鲜空气,陶醉在五彩缤纷的春天的鸟语花香之中……但是世上的一切都有尽头。当心灵深处最后一颗暗藏的泪水被吞咽下去的时候,过渡状态的痛苦也到了尽头。危机过去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新阶段,新阶段一旦开始,也会在岁月无尽流逝中的某个时候结束。布哈林狱中绝笔的书名叫《岁月》。延伸阅读:《苏联大清洗70年祭》摘评文革中贺龙女儿批贺龙的大字报,邓的女儿也揭批过邓的,有兴趣的自己网上查吧。来源: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1/23770.html


 岁月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