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61375891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出生于伦敦的伍尔夫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结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 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溃。后来她在自传《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后母儿子(无血缘关系)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编辑和文学批评家)去世之后,她和瓦内萨迁居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开始以写作作为职业。刚开始是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写作。在1912年她和雷纳德·伍尔夫结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务员、政治理论家。她的第一部小说《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普遍认为伍尔夫是引导现代主义潮流的先锋;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和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有人在一篇评论里讲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然产生很大的影响。
姜向明
日本静冈大学欧美文学系毕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嗜读外国文学,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翻译与研究。译作有菲茨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飞女郎与哲学家》,菲利普·罗斯的《退场的鬼魂》《乳房》等,译文多次发表于《外国文艺》《译文》等杂志。

作者简介

名家名作名译——悦经典系列 07
一部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思考
女性主义文学之经典 意识流小说之奠基之作
★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值得珍藏的经典代表作
★译者姜向明打造经典译本
《达洛维夫人》包含英语写作中最美丽、最复杂、最深刻以及最另类的语句,仅凭这一点就有十足的理由去阅读本书。它是二十世纪最感人至深、最具里程碑意义的艺术杰作。(迈克尔·坎宁安)
===================
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 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她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从印度归来,这是一个我行我素, 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理想化的男人,而他对世俗化的达洛维夫人的种种嘲讽更加剧了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战争的幸存者沃伦•史密斯,他得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炮弹震呆症(shell shock),完全处于疯狂与谵妄的状态,在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正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他自杀了。他的死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一战残酷的持续效应,却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是写实,也是象征。作者本人的生活中,死亡的阴影也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她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自沉于家附近的乌斯河中。


 达洛维夫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达洛维夫人》包含英语写作中最美丽、最复杂、最深刻以及最另类的语句,仅凭这一点就有十足的理由去阅读本书。它是二十世纪最感人深、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这段话是迈克尔•坎宁安对《达洛维夫人》的评论。我觉得,对这部作品而言,没有比这段话更合适的评价了。 伍尔夫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布拉德伯里1989 年出版的《现代世界: 十位伟大的作家》中,伍尔夫是其中唯一的女作家。而她的这本代表作更被《时代杂志TIME》评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之作,它产生的背景是19 世纪末期以来,现代社会的阶级关系、社会结构、道德观念、家庭、宗教、政治、妇女地位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传统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要,因此出现了试验和创新。伍尔夫的特点是漠视传统的小说形式,用象征和意象将片段经历贯穿起来,她的《达洛维夫人》正是其写作特点的集中表现。该作品文笔优美而深刻,读后口齿留香。
  •     “居家天使”克拉丽莎·达洛维,一朵力求尽善尽美的“英伦玫瑰”。当玫瑰决定亲自去买花,思想的幻影与生活的真实之间就被模糊了界限。当芦苇都会因为思考而保有了折断前的全部尊严,被当做点缀的女人一路暗中披荆斩棘,才能不动声色的让一场宴会妆点了枯萎中的自己。而这不过是她平凡的一生中的平凡的一天,安然度过,一如往常。完美的英伦玫瑰们从小就吟唱着这样的《鹅妈妈童谣》:“小男孩是由什么做的?青蛙和蜗牛,还有小狗的尾巴。小女孩是由什么做的?糖和香料,还有一切美好的东西。”生于蔷薇之国的女孩,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哲学不如诗歌,料理不如刺绣,象棋不如跳舞……因此,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天使,是社会替她们做出的选择。时间带走了她们的青春,生活磨平了她们的梦想,家庭拘束住她们的行动……而婚姻?婚姻对她们来说,不过是从前半生的南枝巢换到了后半生的金丝笼。因此,所有人都忘记了,在把女仪、持家、母教那些东西强加给女性作为定语之前,应该首先记得:女人也是人,女人也有灵魂,甚至有时候,会比男人更强韧。天使的典范——昨日的克拉丽莎小姐,今日的达洛维夫人。作为议员夫人,她在生活中时刻围绕着她的丈夫她的女儿她的家,为举办好一场晚宴而一整天都在做准备。在大本钟的轰鸣中,她的思维却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再次与她挚爱的恋人与朋友相会,并不断比较着昔日的浪漫与今日的荣光——她发现,纵使自己满意于现在精心构造的一切,但也无法停止渴求那些无法回头的过去,一切错过的可能性都已在且只在他人的生命中发生,而她只能沿着她所选择的物质道路义无返顾的奔赴那看似光鲜却漫无边际的未来。此刻的辉煌,或许难长久,而未来会怎样,谁也看不清。周梦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在菩提树下。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抬眼向天,以叹息回答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兰。”同样,女人要经过多少重身份,才能真正的做回自己?难道只要对每一个世俗所认为应有的目标报以热忱,就真的能收获一个让心中的自我彻底满足的结果?照着镜子能看到自己精心的妆容,但真正的面容永远都是模糊的。人生有种种选择,上一秒的判断决定下一秒行动的改变,瞬间就能使生命变得截然不同。如果谁选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一些事情,那并不是为了自己去做,而是因为以爱之名,而选择了高尚的忍受。无论是作为女儿、女友、恋人还是妻子,都不过是达洛维夫人所扮演过且扮演着的角色,她心中对此无比清醒,但是也无能为力。世界是个舞台,以生命长短来衡量每个人的演出时间。这一幕戏结束,下一幕戏开启,被周围的一切所操纵着往前走的人们,是戏子也是棋子。想要改变这一切的人,往往会选择中途退场,却不知这也是剧本的一部分。戏中人达洛维夫人是演戏的人,也是看戏的人。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拒绝评论的同时仍停不下思索。她知道生活本质并非欢乐,因此她才会想为他人努力创造欢乐,纵使能完成的只是某种表象,而真正的结果总不尽如人意。她的生命正在一点一点被切除,可是她一旦想到自己的选择或多或少总会使他人受益,她便更加卖力的去完成他人所认定的自我形象,贯彻这些有益的所作所为哪怕时刻伴随着淡淡的怅惘……无论如何,她都会认为这一切毕竟是值得的。因此她要举办宴会,她要在美好的六月的早晨走出家门,一个人去买花,亲力亲为的完成这幕戏的布景安排。即便,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已到台前担当主角的人回不去幕后,也执意要把这出高潮做到最完美,哪怕只是看起来。这世间常有的一种逻辑是,因为我为了我心目中你的幸福而牺牲了很多,所以你也一定要达成我所认定能使你幸福的那个梦想,并且无论你再牺牲多少,肯定都比不过我已经牺牲的,因此你必须做到,无论多难都是应该的。即便不讨论是否公平,持这种逻辑的大多数也已忘记了前者的牺牲明明是为了后者不要再牺牲那么多。因为自己没有幸福,所以希望对方幸福,变成了因为自己没有幸福,所以把自己的幸福捆绑在对方身上,最后谁也没有得到幸福。人人都书写着自己意识流体的人生,交错着形成世界,可是,不是压抑住最初的自己,就能磨灭心中真正的渴望。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交流,其实不过是在自说自话,我们以为能理解和被理解,却不知道我们是隔着一堵墙,看不见彼此的真实,听不到彼此的心声。我们用互相关爱的方式,每一天都在互相伤害。为别人牺牲自我是高贵的,可是真正的自我又该怎么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用自己换来的周围的笑容又怎会是真实的?在达洛维夫人的晚宴上,大家都在得体的笑着,却谁都并非是真正的快乐。阴暗的情绪化作耳语流言,不是不去听就能够避免。人们低语着,战争的幸存者在和平到来后却选择了自杀……死亡,甜蜜的黑暗,诱惑的长眠。比起热爱生活,人更热爱生命。要有多少勇气和深情,才能义无返顾的用死亡拥抱生命?天空那么蓝,空气那么美好,看着真的不想死,可是太清醒的人再也无法苟活下去。那个死去的青年是怀揣着珍宝跳下去的吗?那珍宝的名字,可以叫做记忆,可以叫做存在,也可以叫做生命本身。在自我消散后,也会很快湮没在他人的忘却里。唯有达洛维夫人是清醒的。她曾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此刻就能奔赴黄泉,那么此刻就是最幸福的。”只要活着,就无法避免因抉择的每一步而带来的痛苦,就不能忘怀为他人牺牲所造成的遗憾。有的人能克服痛苦,有的人被痛苦吞没,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与痛苦共生。因此根源在我,症结在我,今日灵与肉分离或是沉沦,亦全在我。想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先回到痛苦中去。无论逃避多久,它都在那里。达洛维夫人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她选择成就瞬息的欢乐,同时对于漫长的痛苦,她也不会选择忘记。思绪是天使在这世间仅存的羽翼。前行下去的女人是悲凉的强者,却不因此而觉得自己悲凉。《达洛维夫人》原名《时光》,因此读这本小说总会想起《时时刻刻》。这是一部根据此书改编而成的电影,以三个不同的时代,再次重现了自我认知觉醒的女性的选择与人生。有篇影评曾如此说,“传统道德鼓励牺牲个人欲望,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家庭和谐高于个体健康,我不否认和谐的意义,然而,死水一样僵硬的和谐往往会生出一池塘恶心的绿藻,人不是抽屉里的袜子,可以整齐划一的生活。”但是已经生存于生活之中的人,到底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之路?电影给出的答案是:“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那些岁月,记住时光,记住爱。”书外的作者伍尔夫是觉醒的女性,她选择了自尽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而书中的达洛维夫人也是清醒着的,但她却选择继续走下去自己的生活。一死一生,截然不同。而故事里,为什么死去的是沃伦·史密斯而活着的是达洛维夫人?其实男女并没有差异,性别只是身体上的一个标签,而谁也不能认清灵魂真正是什么颜色。人们相爱是精神上的吸引,不但性向只是一层外衣,就连灵魂的强度,也与性别无关。即使清醒认知也能如地载物者,才能真正在地面上生存下去,直到最终尘归尘,土归土。读《达洛维夫人》,可以读出时代变迁,读出女性主义,读出意识流,读出心理学,读出酷儿运动……能读出的内涵,太多太多。而译者是原著与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同时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一堵墙。文本是译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译者与作者之间的一堵墙。误读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品格。好在伍尔夫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者,而姜向明老师是一位笔锋透明的译者。把握得当,文本如丝绸在染缸中搅动,却并没有改变它的颜色。达洛维夫人灵魂的韧度已然力透纸背,纵使她走不出结尾也走不出买花的这一天,但是她确确实实的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达洛维夫人从我们面前走过,有时候甚至就是我们的自我。只是我们并没有认出她。她的衣裾或许不再是摇曳的姿态,但天使的背上依然长有思维的羽翼,一直在生长,且永不收起,等待能够真正飞翔的日子到来。若我们发现她,追上她,询问她,就像是询问自我,或许她会笑着否定,她不是谁的天使,也不懂谁的天堂,因为我们永不知道,她在每一时刻,都是为什么而选择。——发于《北京青年报》2014.6.20
  •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代表作,思维发散到了极致,而且行云流水,不读根本不知道她能写到哪儿去,读了顿时觉得理所当然,酣畅淋漓。而且,“悦经典”这一系列的书,装帧精美,纸张是象牙色的,读着又多了一份舒适。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     有种堆砌词藻的感觉,我实在还不习惯看意识流作品
  •     伍尔夫的文字,更适合朗读出来。她笔下的字是流动的,就像纷繁复杂的意识不断地侵入你的大脑,连接着你的过去和现在,她的文字,穿越了时空,越过边界,在所有的存在里,诉说着点滴。在她笔下,所有的事物都是活的。她教会你如何去过一天,这一天也是你一生的缩影。而在她一生“爱”与“死”的抗争中,她平静地背着沉重的石块,选择了死,但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在一日的琐碎和喧嚣里,去浮躁而深沉地爱。
  •     啊 看完了
  •     伍尔夫的意识流风格好像我一直读不太懂,故事情景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其中穿插了大段的人物独白和情景描写。说实话,这是一本不那么有意思的书,强迫自己自己读完,可还是没读懂。
  •     大概等我十几年过后再来看一遍才会有所收获吧…
  •     让人又爱又恨的意识流 读时云雾缭绕 智商跟不上 读后灵感乍现 文思泉涌
  •     行文笔调如同一位行走于繁花间的贵族太太,每一个步点都滴进人心,化人躁气。
  •     无功无过,毕竟彼得永远是彼得,而克拉丽莎要经过达洛维才能发现自己不是达洛维夫人。
  •     很难评价这本书,从文学史上来看伍尔夫的意识流毋庸置疑地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从我作为一个读者的角度看,意识流很难让读者融入小说中,一不小心就会觉得啰嗦无聊。但是不得说的是用一天的时间,一场宴会就囊括了人生百态,实属精彩,只不过个中深意我实在难以揣摩。
  •     第一本意识流小说,一开始简直要读几页就睡一觉……不过慢慢读下去就发现还是蛮有意思的。语言很美,也能引发一些思考。P.S.选择译本很重要,有的翻译简直比原文还意识流(摊手)。
  •     第一本意识流,真好看
  •     绝妙的开头 一下子就被抓住了 一句达洛维夫人决定今天要自己去买花 就会想 这个达洛维夫人是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说要自己去买 平时都别人买吗 于是就继续往下看 过程中会有很多其他人的故事 飘飘忽忽 就像是人的意识一样 看似零碎幻灭 却道出了一个人的一生 很厉害的作者
  •     Peter还会回来,伍尔芙再也回不去了…
  •     Slow and stately; rather large; interested in politics like a man; with a country house; very dignified, very sincere. Instead of which she had a narrow pea- stick figure
  •     这迷幻的一天
  •     天越晚,在人们都告辞后,你就越能找到老朋友,在每一个寂静的角落,都有最动人的风景。
  •     其实很温柔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世界撞个灵魂出窍,与别人的孤独相通。
  •     哈哈,我读不下去怎么办。
  •     难读
  •     让人很累 这类意识流小说难读
  •     迷
  •     对结构、人物、文字的把握。
  •     节奏温吞,所有人的意识流都好像是同一个人内心独白的变奏。(但是看完书评后才感到自己好喜欢达洛维夫人(
  •     算不算翻译腔?
  •     我爱伍尔夫这股力量!《时时刻刻》里那风一般不羁不属于俗世生活时刻有脱离感的女子,我们是一样的孤独一样的渴望逃离。意识流小说巅峰\始祖?
  •     意识流小说 通过宴会的一天串联起各种不同命运的人物 一个女人的一生用一天来体现 探讨生存的纠结性 人总是不满足现有的生活 内心都有躁动的野兽 伍尔夫的文字如果看英文原版会觉得很美很复杂 看中文你会觉得她到底在说什么啊我怎么什么都没记住…只能说翻译已经很努力了
  •     名声很大,我却没感觉到感人至深,也许是贵族的思维方式离我太远了,实在难以共情。
  •     一本只写了一天的书,我看了7天。
  •     达洛维夫人为什么会想到诗人呢 可能诗人完成了她无法完成的事 这本书的翻译太生硬了 读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意识流
  •     喜欢这个版本的翻译,很多细节如若直译的话很容易丢掉伍尔芙文字的流畅和美感,尤其对这部意识流的代表作来说,阅读的节奏感非常重要…不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达洛维夫人》首先是一本好看的书,角色刻画上无疑极为出彩,尤其那些不同年龄不同阶级女性角色,无论是详写的克拉丽莎、露西亚、还是次要的伊丽莎白、萨利·希顿,或是再次的基尔曼小姐、布鲁顿夫人,我们看到她们动作和语言之外的另一个维度,有时情绪逐步积累,陷入难以自拔的心境,有时想法一会儿一变,瞬间参透一切,塞普提莫斯这个角色也值得关注,要知道他先是精神崩溃,而后发了疯似的写作,最后自杀了…如同作者一生的映射…这太吓人了
  •     不喜欢,琐碎得没意思,很不对胃口
  •     浮生一日,身体起了潮水般的感觉,躲在肉体里的心灵说道,别再害怕…热爱生活和她空无一物的本质…没什么重要的事
  •     我不觉得这本书很女性主义啊233 小说阅读课的第一本书,意外地觉得伍尔夫很好懂但是有很critical and demanding. 读到快结束的时候感到一丝紧张,偶尔会想到都柏林人的《The Dead》, 死亡往往是盛宴的最后一位客人,一个无法离开上流社会又和上流社会保持疏离的女子,diffident, cynical.
  •     第一次看意识流小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啊。结尾很喜欢
  •     粉色装帧有点难看。。。。
  •     伍尔芙真是太美了,从文字到人都是。这些琐碎的我,和你,和那些意识的跳跃,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时时刻刻。
  •     不及到《到灯塔去》
  •     意识流的奠基之作,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我读着有点吃力。寓意很好,但是我在看小说的时候并没有这深刻体验,反而是看了简介注释书评后才清楚了本书要表达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的取舍所引起的反思。
  •     摘抄了很多内容。想自杀。
  •     死亡是唯一严肃的问题。生命太多的可能性,记住生命中那些时时刻刻,活在此刻死于此刻便是幸福。感慨每次都能从伍尔夫笔下的女性身上瞥见那些彼时年少此刻献身于婚姻生活的平淡琐碎的女性们的影子。读这本时总不可避免地回放电影时时刻刻的场景,伍尔夫写下达洛维夫人后走向河流深处,劳拉读过达洛维夫人后躺在床上被水淹没内心,克拉丽莎如达洛维夫人般坦然接受生活。
  •      生命的一种意识两种选择
  •     一气呵成,读罢想再看看时时刻刻
  •     之前读的唐霞的译本,翻译的很多细节语法很不通顺很吃力,自己辅助英文原文才看懂。不比较文采,两者之间我推荐姜(别的译本反正我没看过)另外,伍尔夫的书相比某些人应该不算难翻的,她的原文已经足够简单流畅优美,就是意识流小说会涉及到一些比如说指示代词转化复杂且突然的问题,如果直译成中文,以我们的阅读习惯会看不懂。姜的版本就会多做点解释,方便读者理解。
  •     能阅“读”出来的节奏感。有点想对比一下上海译文的那个翻译呢!(有时间的时候吧,加括号来补充内心戏可以说是意识流的一种了。
  •     就算表面风平浪静,还是有时时刻刻不停歇的天马行空。“见到你多好呀,我必须把这告诉你”
  •     细腻的描写,思绪的神游。巧妙的交换人物,然后铺开他们的想法,时有共鸣。妙语常常。“在这个星期三的早晨,匆匆走在这条人行道上的所有人都会变作一堆白骨,在尸骨的尘土中间或许会掺杂着几枚婚戒,在难以计数的烂牙里掺杂着几粒金牙。”
  •     时间如藤蔓般扭曲缠绕,回忆与此刻交织,想象与现实交错,相逢又错失。伍尔芙的文字真是细腻敏感而又神经质。意识流的美不会让人惊骇,而是流水式的动人。荒山野岭,采支兰花。灵魂死亡。
  •     读了很久才读完,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没太读懂,虽然前面都读了很久两三遍。意识流。
  •     你可以看出他在深思,你看他头发灰白,犟头倔脑,衣冠楚楚,干净整齐地传过公园回家去,去告诉妻子他爱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