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09751244
作者:陶庆梅
页数:238页

内容概要

陶庆梅:1974年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2000年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当代戏剧评论与戏剧研究,陆续在《光明日报》《文艺报》《北京日报》《文艺研究》《读书》《艺术评论》《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发表了评论文章约20万字。著有《刹那间——赖声川的剧场艺术》(第一作者,台湾中国时报出版社,2003)

书籍目录

序 言【黄纪苏】/1
第一章 如何研究当代小剧场戏剧/1
一 小剧场意味着什么?/3
二 以问题为引导的编年史/7
三 方法论:用跨学科的方式处理小剧场/9
第二章 1980年代:探索戏剧语境中的小剧场/13
一 探索戏剧语境下的小剧场/16
二 在小剧场的探索/33
第三章 体制内/外的实验/先锋戏剧/43
一 八十年代与思想渊源:在体制的暧昧地带/45
二 牟森:戏剧作为对抗/49
三 孟京辉:先锋与大众的复杂关系/54
四 先锋戏剧与“体制”/62
五 戏剧生产体制的变化——以北京人艺小剧场为中心/64
六 异类的声音/72
第四章 小剧场在民间2000~2005/81
一 民间戏剧的理念/83
二 《天上人间》个案分析/87
三 民营剧场个案研究:北兵马司剧场调查/97
四 民间戏剧的理想与现实/105
第五章 小剧场的市场新范式/109
一 “戏逍堂”——奠定小剧场市场新范式/111
二 “小话剧”的规模与特点/122
三 剧场的激增/128
四 在商业氛围中的坚守与创造/132
第六章 寻找新的对抗空间/143
一 青年戏剧的新生力量/145
二 商业戏剧结构的多元化/149
三 外来力量震荡下的民众剧场/159
四 戏剧的文化自主/170
结 语 变动中的戏剧格局/176
附 录 制作团队访谈/185
索 引/232
后 记/235

作者简介

本书将“小剧场”置于中国当代社会三十年变迁的大视角,从一个最具体的领域出发,以小剧场戏剧在当代三十年的演变为个案,折射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历程。本书由两个显著特点:仪式以参与式的田野调研为基础,将社会学方法融入文艺研究之中;二是以文化研究为理论基础,既将文化研究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戏剧领域中,也加强了戏剧史研究的理论性。
本书打破了以往戏剧史研究的封闭视角,是一本以扎实的田野调查、文化研究的理论背景以及对于戏剧史的新解读方式综合而成的文艺社会学著作。


 当代小剧场三十年(1982-201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写成不易,作者花费了大量精力,又是半路出家研究戏剧,根基较为薄弱,补课又是耗精力之事。标题是《当代小剧场三十年》,作为一本戏剧史著作,尚可,但是也可以说,毫无新意。主要吐槽第一章。一、小剧场意味着什么?1.作者提出反主流、反体制、反商业,没错,但是过于缺乏学理。小剧场历史说短不短,由安托万开始,一百多年了。其后还是有很多著作讨论小剧场,作者所提三点,早为人所指出,但不见引述。2.在这些讨论著作以及当时很多导演的论述基础上,似乎还可以提出一点,即,反观众。当然,我们可以说,反观众这一面向包含在“三反”之内,因为观众的趣味和标准,由主流、体制和商业所建构,但其实,又很不一样,不同落脚点,思维路径和关注点将完全不同。二、以问题为引导的编年史1.是编年史。2.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小剧场如何生存。而之所以欠缺问题意识,可能是因为作者唯一的问题,就是来自于黄纪苏,也即序言作者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问题是,国家、市场和艺术之关系。深一点说,这是因为作者理论素养较弱,所以没有什么问题意识。三、方法论:用跨学科的方式处理小剧场1.也算有方法论,文化研究,但作者对于文化研究,有些外行。2.跨学科。能提跨学科,挺好,但是,真没看到。
  •     《当代小剧场三十年》把“小剧场”戏剧置于中国当代社会三十年变迁的大视角,从一个最具体的领域出发,以小剧场在这三十年的变化为个案,生动的描述了这三十年戏剧的发展变化,折射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历程。 全书六个章节:作者首先辨析小剧场的理论内涵,确立本书的基本分析立场。同时探索戏剧语境中的小剧场,将小剧场置于“探索戏剧”这一更宏观的话题中加以讨论;从先锋∕实验戏剧与“体制”的关系出发,基本上探讨的是90年代实验戏剧∕先锋戏剧与不同的体制——院团生产体制、新的文化市场体制——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作者聚焦小剧场在民间(2000-2005)的发展情况,分别选择了一家民营剧场与一个民间戏剧团体作为个案,以调研的方法来分析这一段小剧场发展的独特意义。 全书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调研为基础,将社会学的方法融入小剧场研究中。二是以文化研究为方法,丰富小剧场研究的理论性。书稿立足于大量详实的一手材料,以文化研究的方式打开了看待小剧场戏剧这一独特文化现象的入口,对于小剧场在文化市场中的定位、角色的变化以及这背后隐藏着的意识形态逻辑做清晰地辨析。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哦,好贵
  •     料比较足,观点也切实而朴实,连草台班、下河迷仓都有。
  •     好书,贵得有理。梳理了中国小剧场的历史,并加以分析。让人读完之后对田野调查跃跃欲试哈哈哈
  •     戏剧的历史在剧场,作者以田野调查为主文化研究为辅的方式完成了一本小剧场三十年史论。当代中国小剧场的发展脉络其实是非常清晰的,几部标志性的作品和标志性的事件自然而然的划分出几个历史阶段,书中最闪光的观点散见于对这些作品与事件的评述。如牟森《与艾滋有关》将“农民工”带上戏剧舞台,“自由需求”完全遮蔽了在当时更为迫切的“平等需求”。这三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史中最吸引我的人物无疑是牟森,他好像“荷戟独彷徨”的斗士,但我不相信他是唯一的堂吉诃德,肯定还有另外一些人在做着同样的努力,然而成王败寇,他们的名字就消散在历史的深处。如有机会,我想听他们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     借鉴,学习。几乎同步的时段,甚至其中的图片、场景,亦在我的记忆收藏中。
  •     1,作者讲到日韩戏剧跟1960年代的社会运动密不可分,能够生产出自己的价值,也因此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而我国戏剧则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观;2,类似戏逍堂那种严格控制成本的运营方式,我不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别的剧场,也不赞同一些投资者出于艺术追求对市场回报不抱太大希望的态度。雄厚的资本是剧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也要考虑如何盈利。不管怎么样,总结戏剧甚至传统戏剧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当代戏剧的生存环境,以及培养新的受众。当然,体制也是影响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     论述时间跨度为1982-2012,资料新鲜。
  •     可做中国当代小剧场的研究参考书用,将小剧场与中国社会发展变革联系在一起,既有社会学属性,又有专业研究。
  •     人类学田野之下的文化研究,可以廓清小剧场的概念,了解小剧场的历史
  •     观点非常新颖
  •     后记提到“戏剧研究对于‘在场’几乎有着苛刻的要求”,所以整本书基本只有田野调查了……但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     半天扫完,看不到我想要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