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角色和人物

出版社:刘嗣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30662809
作者:刘嗣
页数:12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领袖群伦的人物 在国剧各类角色中,居于领袖地位的须生,梨园圈子里俗称“老生”。他是饰演男性中年以上人物的角色。我们在戏中看见那些素脸戴胡子的先生们,便是须生也。国剧最早角色分类的“末”行,和须生的造型一样,可说是年老副牌的须生,所以后来就把“末”行并人“生”行之内,成为生旦净丑四大类。简单明了,十分得当。至于生角为何名列各类角色之首?皆因我国旧社会一向以男性为中心,以正派好人做楷模,生角多半是饰演男性正人君子的,故而名正言顺的高高在上。再说,戏剧是人生的反映,任何故事总脱不开忠奸贤愚,离合悲欢,跟这些情节关连最多的,要算中年以上的男性,于是须生又在“生”行之中,占了第一位。 须生既居国剧角色首席,谈须生就应该先探讨国剧的内容和它的由来。再早不谈,清季道光、咸丰以前演于京畿的戏剧,计有昆曲、高腔、秦腔、徽调、汉剧几种,这些戏剧因皇室的喜恶而影响到民间,此盛彼衰,也就互有消长。到了咸丰时代,据说出身“徽班”的名须生程长庚,采集各剧之长,又创出一种别具风格的戏来,以西皮二黄为内容,所谓的“皮黄戏”。那时昆曲已盛极而衰,皮黄便以新颖健全取而代之,又经慈禧太后提倡,大受朝野欢迎,名为“京戏”。北伐后北京改名北平,根据地名又改称“平剧”。当时以别于新兴的一些地方戏和“话剧”,又叫“旧剧”。此外因较其他戏剧声势浩大,也叫“大戏”。直到今天又被尊称为“国剧”。虽然它的名字多,别署也不少;但是演出的内容,仍然是西皮二黄。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提出的,所谓“平剧”(京戏),可不是北平(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发祥在北平(北京),人们就把它叫“平剧”(京戏);跟“豫剧”就是河南戏、“粤剧”就是广东戏等等的地方戏名实不同。“平剧”是我国所有各地方戏精华的综合体。它能被称为“国剧”,也就是这个原因。 平剧虽被称为国剧,令人遗憾的是找不出它的生辰八字:究竟首次演出在何年何月何日何地?演员都是些什么人?所唱的都是些什么戏?没有一个人知道。何以事隔仅仅一百多年,便已难道其详呢?这就是当初都把说书唱戏的行当,视为小道,没有人肯花费时间为它作详细记载的。前人不记,后人怎能知道?也就难怪国剧无史了!但是到了国剧鼎盛时期,谈戏的觉得谈来谈去,竟谈不出国剧的创演者是何许人也,似乎不够意思,只好强调程长庚是皮黄的开山鼻祖;因为在一些拉杂的资料中,发觉程长庚曾奉咸丰皇帝特旨总管“三庆”、“四喜”、“春台”三大徽班,且为奉派最早任期最久的“精忠庙首”(相当于后来的梨园公会会长。清代北平戏界公会,设在前门外精忠庙内,故把负责人称为“精忠庙首”,由内务府派任。所管的事和精忠庙毫无关系,千万别把戏剧公会的主事人,当作精忠庙的老方丈),厘订梨园班规,教育皮黄人才,编排皮黄本戏;再加上他剧学渊博,技艺超众,有才有威有品有德,行内人都称他为“大老板”而不敢直道其名,跟“避圣讳”那样的慎重其事,可见对他尊敬的程度;从那时起也就有了皮黄演出的人员戏目可寻。有此数因,所以就把程长庚推为平剧的始祖。尽管有人说在程长庚以前,有叫什么童骡子、米喜子的已经唱过平剧,但是否可靠,却无人证实。那么由程长庚始而皮黄大备,普及南北,广为流传,奉他为平剧的创始者,总算有些根据呀!否则给国剧立祖,还真找不出第二人选呢!这样看,程长庚既是发扬国剧的第一人,他本工就是唱须生的,国剧角色以须生领袖群伦,当然也是众望所归的了。

前言

茫茫人海,渺渺乾坤,天下事有多少!要谈天下事,将从何谈起,又谈何容易。若干年来在白纸上也写了不少黑字,著作等“身”虽然谈不到,著作等“脚”总还差不多,竟不知那些灵感都是哪里来的。而今天一管在握,却为了难。临时现找灵感,也没见过灵感是什么样子,向何处去找?可巧朱西宁兄来串门子,要为他主编的《新文艺》月刊,写点“国剧”的东西。面对这位小说家,真不敢不答应他;怕的是被他写入了小说,那还了得!于是便无条件地应承下来,另外还对他大大地感谢一番;因为他总算给我带来了灵感。这灵感还是真灵!国剧本来是天下事的缩影,无不包容,谈国剧不也就等于谈天下事嘛。那么就从“国剧角色和人物”下笔吧!    我们都知道,戏剧除了“傀儡戏”和“影戏”是以木偶和皮纸作演员,由人在幕后操纵表演以外,凡属正规戏剧都是由人扮演登台的,国剧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国剧在“剧中人”和“饰演人”之间,有一种角色分类的妙用,使其调配有度,胜任裕如,表演精彩,确实称得上是科学的方法。这种角色分类,是根据剧艺专长来分析研定的;过去分得细腻而庞多,到今天只有四大类就可以概括全般了,这就是人所共知的生、旦、净、丑。    生、旦、净、丑,在装扮上、动作上、声调上截然不同,所谓的唱、念、做、打,各有它独具的声色和严格的划分,因此每种角色。都是需要多年工力才能学好的。不像电影,刚考取的新人,就能拍片子。可见国剧角色培养训练之不易。所以国剧的剧本,给每个剧中人安排由哪类角色担任,也是极重要的部分。往往一个佳本,只因一个角色安排的失当,错用了专长,而使全剧减色甚至遭致失败,都说不定。    国剧的表演,既是以“象征的意境,歌舞的方式”为原则,所以身段、做派、表情,便不似写实的话剧、电影那样单纯,唱腔、念白,便不似时代歌曲那样容易。要当一个够水准的国剧演员,没有七八上十年的磨练,是不成的;而他在开蒙学戏的时候,把基本功夫打好,很快地就要有个角色的专长分类,是学生(须生、小生、武生),学旦(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学净(铜锤、架子、武净),学丑(文丑、武丑)。学成之后,便按照所学的门类,饰演剧本所赋予剧中人的角色。比方《武家坡》的薛平贵,须由须生担任,胡少安是须生,便由胡少安去薛平贵;王宝钏须由正旦担任,张正芳是正旦,便由张正芳去王宝钏。这跟机关的专长任职一样,“饰演人”具有的专长和“剧中人”编制的专长相同,自必有场好戏可看。否则以生演丑,以旦演净,不仅演员不会,会也绝对唱不好!果真那样唱戏,等于栖鱼于树,纵鸟于泉,简直地作践演员,虐待观众了。我们看有些“反串戏”就是故意错用专长,以难得如此而取悦观众,号召观众的。偶一为之,主要在凑趣,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皆因国剧需要上台表演,无法“在职训练”的呀!    早年的人们,心眼儿比较死,智慧好像也不如后辈们的灵巧,对角色分类特别繁多不要紧,而且学这类的不能唱他类的戏,也不准许唱他类的戏,逾越就叫“抢行”,是不荣誉的。照分类上看,有点培养“专才”的意思。如今时代进步,人也一天比一天聪明,可以胜任演技相近的多类角色;再加上所演的戏,由于迭增新本愈积愈多,因此有的“剧中人”反因角色分类太杂,限制太严,发生了困难。比方《玉堂春》会审的苏三,唱工极繁重,应该由青衣(正旦)担任,但是服装没有水袖,又好像应该由花旦扮演。可是老规矩,青衣不能演花旦戏,花旦不能唱青衣戏,那么这位苏三姑娘,要由谁来唱才对呢?这不是反而麻烦了吗?也就由于这两个原因,慢慢地角色分类简化,艺域扩大,限制从宽,只分生、旦、净、丑四大类。在此四大类之中,任凭演员兼而唱之;意思是说只要你有本事,大可神仙一把抓,无所谓“抢行”。拿旦角徐露来说,她可以唱正旦戏《二进宫》,花旦戏《荀灌娘》,刀马戏《穆柯寨》,武旦戏《盗仙草》,便可不受限制地演出,只要唱得好,还是更荣誉;就怕你不会,只有干着急。照目前的角色分类上看,是有点鼓励“通才”的意思。似此脱去早年对演员才艺施展的束缚,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本套书就依照现行国剧角色分类的生旦净丑,谈一谈个中的人物和掌故,供看官茶余酒后的消遣;但是国剧创业迄今,早逾百年,梨园子弟,何止数万?作者见闻固属不广,若娓娓道来,也得穷年累月。欲求话不多而脉络分明,文不长而读者乐看,故此在执笔时,先画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所谈的人物,是成名而有事迹可述的伶人;时间是截至迁台以前的一段时期;性别则只限男性。至于票友、坤伶、名气虽大而无事可述的男伶,以及现在本省的所有人物,除必要时引叙一二,本书是不作详论的;原因是作者将一一另作专题报告。换言之,也就是在本书所画的圈子以外,准备再另画圈子,自然不在本圈子之中兜圈子了!P1-4

后记

我谈“国剧角色和人物”没有什么动机,是我的朋友朱西宁硬掐头皮写出来的。千百年后若有人作考据,请勿劳清神瞎猜,作者已一语道破。哈!哈!    本来我想大而化之地说一说,便算交了差,不知西宁兄是不是套弄我,说是接到无数读者给他来信,很喜欢看这篇东西;而且希望说得再详尽一点,看着才过瘾。消息传来,不禁大惊。第一惊的是寡闻谬论,笨笔涩文,竟然有人欣赏;第二惊的是前途茫茫的国剧,居然还受人重视。于是精神为之一振,这一振把手振得欲停不住,欲罢不能。便在《新文艺》月刊连载四十一期,亘三年零五个月之久,算来也将近四十万言;无如言多则难免语失,已经说过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失言的地方,惟有请各位多包涵吧!    既由“大而化之”的开始,变为“详尽一点”的后来,所以起头谈生角部分便显着简略,尤其是关于老生角色更觉草率。前后似乎不能一致,有点蛇头虎尾的样子。“黎明”既要出版专集,照理应把前文再补充补充才好,因此由头至尾再顺了一遍;哪知看过以后,觉得这样写法反而对了!缘于生角跟旦、净、丑角都有牵连,若要细说生角,势必要谈到旦、净、丑角;若把旦、净、丑角在谈生角时都谈过了,轮到谈旦、净、丑时还说什么呢?旦、净、丑角既都与生角有牵连,到谈旦、净、丑角之时再把生角连带着说上,挹此注彼,不是很好吗?不信您把全文所谈的生、旦、净、丑部分,分类挑出来比比重,还是相等的。原来看似蛇头虎尾,其实应该把虎尾切下一块来,补在蛇头上,那不跟上下一般粗的柱子一样平均吗?那么前面也就无须乎再补充,让它“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好了。    谈到国剧本身,实在濒临危险的境地。说它好吗?好像大多数人对它没兴趣,致使国剧艺人被迫拍了电影,演了电视剧。说它不好吗?嘿!电影演的也净是国剧剧本或套其故事,而大受欢迎!电视剧与电视歌剧也净是国剧剧本或套其场子,而人人爱看!甚至歌厅里也把国剧变相地加以排演,而天天满座,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人家把国剧大卸八块地零卖,人皆乐此不疲;完整地出售,竟会乏人问津呢?这一定有个道理,这道理我前文中不知说了多少遍,不愿再由正面谈它,又招些人不快。如此作个假设来比喻,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道理。    假如现代的人牙口没有从前好了,嚼不动硬东西,肠胃不健,也不如从前饭量大了。有十家卖猪肉的吃食店,九家小店专卖猪肝、猪肠、猪肚、猪血,虽设备略嫌简陋,但做得又烂,价钱又不贵。一家大店卖的是烤全猪,以古代传统做法标榜,门面装潢阔绰,售价以质量比较,比前者还便宜;但不零售,全猪的价钱便有些惊人。这十家店,九家小店是“买卖兴隆通四海”,一家大店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于是乎大店掌柜喟然叹日:“今之人也,饮食水准不够也!一旦水准提高,自仍趋之我店如鹜也!”类似这种情形,我们对此掌柜有何感想?就是他忘了人们的牙口已经吃不动烤猪,饭量减小也吃不了一个全猪。来他店里的食客,只是还有从前牙口和肠胃的人,这种人已不多,所以生意永远不会好,叹死也没用呀!    那么这家大店,是不是就会关门大吉呢?照我想,那位掌柜先得知道他卖的烤全猪,是人们嚼不动也吃不了,并不是人们饮食的水准降低。如果肯活动活动脑筋,把烤全猪改为烤半猪或烤……做前洗得干干净净,做时把火候加深,佐料改良,烤得又香又脆又透,在量上精简,使其物美价廉,在烤工上研究,使人能吃得动嚼得烂,这样营养丰富而又高尚的食品,我不相信没有人照顾。这就叫求新求变,变的可并不是质,仍然是猪肉,并非挂猪头卖羊肉、卖牛肉而倒了老招牌。如果那位掌柜,一直不能从恍然里钻出个大悟来,还在梦想一旦人们饮食水准提高,便仍可生意鼎盛,恐怕那家饭店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抱着赔本赚吆喝的决心,情愿永远不断地赔下去,才能维持门面——也不过是那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门面。否则一个饭店,卖的是人嚼不动吃不了的食品,欲想生意兴隆,利市百倍,天下能有是理乎?国剧是不是就像这家饭店?请各位想定吧!

内容概要

刘嗣先生,本名刘先礼,出生在民国八年,是年属羊,不知他不食羊肉是否与此有关。他是前北洋政府“承威将军”刘承恩第四子,陆军总长段芝贵的门婿。他的原籍本是湖北襄阳,但幼居津门,别第故都,少年裘马,裙屐风流,人称“刘四公子”,于文学、戏曲、民间艺术,都有深厚修养,更经常登台票戏为乐。获北大学士位后,即在天津创办《玲珑画报》,并先后任《风月画报》总编辑、《天风报》副刊主编。著有《双菊集》、《梨园掌故》、《平剧漫谈》等书。一九四九年迁台后,亦着力推介民族艺术。刘嗣的为人,幽默风趣,乐天知命,风月掌故,如数家珍。如果必得泄漏一点他的“隐私”,那便是好友之间,皆称他“县太爷”或“校长”。他既未做过父母官,亦未职掌校务,至于典出何处,只好请教他的好友们了。

书籍目录

前言 须生 领袖群伦的人物 做派变化多端,唱白真材实货 由汪、谭、孙老三位说起 说汪桂芬不如说“汪大头” “伶界大王”谭鑫培 孙菊仙是大众的“老乡亲” 跛子唱戏,寿终后台 几见人来《哭祖庙》,请看我去《骂阎罗》 “硬里子”代表 同生死的“三大贤” 唱戏的公子哥儿,民十后的须生王 走火入魔仍有独到之处 “狮子头”好吃,“烤杂拌”也不坏 二王并,两懒俱 唱戏生涯好像个“哑铃” 马跳檀溪 大王之后有股子艮劲儿 他是由“清音桌”起家的 麒老牌 余言麒马的信徒们 先让老生休息一下 小生 漂亮的男性 技艺难演,类别繁多 招人爱的面孔,不如意的遭遇 二号大老板徐小香 “桂官”与“德处” 小生之中也有“二陆” 冯陈师徒忆往事 此生良缘由天定,一手捞来大美人 程大老板后裔 小生中的“四大” “叶老四”和“江南俞五” 怎说是命运 还有这些小生 武生 戏中打斗的武生 勾脸戏原是人家的 武功容易气魄难 八仙庆寿一 神而化之的“小杨猴” “玉和尚”尚和玉 猛准狠的“小毛包” 黄门两高足 私淑“黄派”的老三位 小达子的五层大厦 尚、杨两派武生的健者 短打武生之王 又一代的短打健儿 真刀真枪七十二个旋子 所谓“软杨派”武生 二春郎舅互斗 一位辱骂观众的武生 红生 “红生”的名称应予成立 独特的型格和气氛 一出场必得“碰头好” 适于兼演,难得专工 三《战长沙》各有妙闻 关公稍息 影星王元龙和红生一夕缘 光大红生的三麻子 所谓“八大老爷” 可不禁和应要禁的关戏 后语

编辑推荐

《国剧角色和人物:生角》谈京剧与梨园掌故,有三人的文章不可不读,即齐如山、丁秉鐩和刘嗣。前两位的著作已见于坊间,单说后者。刘嗣,本名刘先礼,一九一九年生,出身名门,北大文学士,于文学、戏曲、民问艺术,都有深厚修养。十几岁即登台票戏,同台者多为名票名伶。后一直着力推介民族艺术。著有《双菊集》、《梨园掌故》、《国剧角色和人物》、《细说国剧》等书,为爱好京剧的读者入门与提高的颠佳读物。

作者简介

《国剧角色和人物:生角》依照现行国剧角色分类的生旦净丑,谈一谈个中的人物和掌故……欲求话不多而脉络分明,文不长而读者乐看,故此在《国剧角色和人物:生角》执笔时,先画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所谈的人物,是成名而有事迹可述的伶人,时间是截至迁台以前的一段时期,性别则只限男性。


 国剧角色和人物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论内容可以给四星。但书没做好:1、图片清晰度太差;2、繁简转换过程中有错字;3、图片说明中有张冠李戴的问题。看上古出的《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甭管内容怎么样,做得绝对漂亮。落后不要紧,就怕自己还觉得傻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