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经典力学的传入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32877051
作者:聂馥玲
页数:227页

内容概要

聂馥玲,1964年出生,科学技术史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与性别、晚清物理学史。2011年曾到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一、晚清科学史研究的一种视角:翻译与传播
二、翻译与传播的研究:基础与前沿
三、《重学》的翻译与传播: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重学》翻译传播的背景
第一节力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背景
一、19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力学的发展
二、《重学》传入之前的力学知识背景
第二节晚清力学传播概况
一、不同水平的力学结构
二、晚清传播的力学知识结构
第二章《重学》的内容编排
第一节《重学》的译者简介
一、艾约瑟及其在华期间的学术活动
二、李善兰生平及其学术成就
第二节《重学》的内容组成
一、《重学》的序、跋及其他
二、《重学》的“卷首”
三、《重学》的附加内容
第三节《重学》的知识编排
一、《重学》的静力学知识
二、《重学》的动力学知识
三、《重学》的内容特色
第三章Mechanics及《重学》底本
第一节休厄尔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一、休厄尔生平简介
二、休厄尔的主要学术成就
第二节Mechanics概述
一、Mechanics的成书背景
二、休厄尔的力学教科书
三、Mechanics的版本
第三节Mechanics体系及其内容组成
一、Mechanics的思想体系与结构
二、Mechanics的内容组成
三、Mechanics的影响与评价
第四节《重学》底本的确定
一、《重学》的相关疑点
二、《重学》的底本
第四章《重学》的翻译
第一节《重学》的文本翻译
一、《重学》与Mechanics体例的差异
二、《重学》翻译中内容的取舍与增补
三、《重学》的符号翻译
四、《重学》翻译的本土化特征
第二节《重学》的术语翻译
一、《重学》术语的翻译方法
二、《重学》涉及的力学术语
三、《重学》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重学》中力学术语的传承与变化
一、晚清力学术语翻译使用的整体状况
二、晚清几个核心力学术语的使用分析
三、《重学》中力学术语的传播情况
第五章《重学》的传播
第一节《重学》的版本、文本流传
一、目前关于《重学》版本的研究
二、《重学》之关华本与金陵本
三、对《重学》首版的推测
四、《重学》其他版本的区别及其流传
第二节《重学》中力学知识的传播
一、西学丛书对《重学》知识的传播
二、算学书对《重学》知识的传播
三、“课艺”中的力学知识
第三节学者对《重学》的解读与研究
一、李善兰对《重学》的研究
二、顾观光对《重学》的研究
三、汇编丛书对晚清力学知识的理解与重构
第四节“重学”一词及其知识体系的传播
一、“重学”及其知识体系的丰富与变化
二、“重学”的译名及其知识体系的传播
三、晚清力学知识传播的特点
第六章《重学》的影响及评价
第一节《重学》的翻译与影响
一、《重学》翻译中的变通与民族化
二、《重学》翻译中的选择与适应
第二节《重学》的传播与影响
一、《重学》传播的目标
二、《重学》传播的限度
三、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从微观的角度选取了《重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对晚清编译的有代表性的西方力学著作展开全面分析。重点从中国人理解西方力学的视角来研究在中国传统知识背景下对全新的西方力学知识体系、方法的理解与重构,揭示影响西方力学知识在晚清传播与接受的内在因素,说明西方力学在晚清传播的程度。本书虽以《重学》为核心,探讨该书的翻译与传播,但实际上涉及了晚清半个多世纪西方力学的移植的问题,内容丰富。


 晚清经典力学的传入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连读三日,收获颇多,深入文本的精耕细作着实难得,立论皆有的放矢。这种研究为费正清所说的认识“外来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提供一种可能的渠道。所言非虚。尚有问题几个,期待两日后有机缘向作者当面请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