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5731653
作者:托克维尔
页数:51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10章旧制度灭亡的根源:穷人纳税,富人免税 侵蚀旧制度机体的弊病很多,并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这些弊病中,最致命的一个已经说过了,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追溯,去寻找大革命的根源。看看到底那种奇怪而可怕的狂热,到底源自哪里。找到了根源,就能知道它还会导致哪些其他弊病,丛生的一窝弊病。 在中世纪的诸多危机中,英国人不像法国人,他们有政治自由和由此派生出的地方独立。如果不是这样,英国的掌权阶级的诸阶层可能早就脱离民众了,就像法国的掌权阶级一样。只有自由精神可以使掌权阶级和民众站在同一阵线,不离不弃,而当互相理解的需要出现时,他们就能立刻达成一致。 看看英国贵族的这个特点,你可能会觉得非常有趣。英国贵族在野心的驱使下,经常和低等阶级打成一片,只要有必要,他们还能把底层阶级当成同辈。前面提到的亚瑟·杨格写的《法兰西游记》,是现存的关于旧法国的最有指导意义的著作之一。其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在利昂古尔公爵的乡村宅邸逗留,说自己想和附近最聪明最能干的农民聊上两句。公爵便让管家去叫几个来。这个英国人评论道:“英国贵族,就像这个例子里展示的一样,可以叫三四个庄稼汉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用餐,并让他们坐在最高贵的夫人旁边。这种事我在英格兰岛见过成百上千次,但是,即使你游遍整个法国,从加莱到巴约讷,都不可能看到类似的事情。” 无疑,英国贵族的天性比法国贵族要傲慢得多,更讨厌和地位低下的人打成一片,但是他们的处境迫使他们必须收敛这种骄傲。为了维持权力,他们愿意牺牲任何事情。几个世纪来的英格兰,所有税法调整都是有利于贫苦阶级的。我请你注意到:英法本为近邻,但统治原则不同,于是,他们走向了多么不同的方向啊!18世纪,英格兰的所有免税者都是穷人,法国都是富人。在英格兰,贵族承担所有重负,以换取统治权,在法国,贵族一直拒绝缴税,作为失去的政治权力的补偿。 14世纪,“不经纳税人同意不得征税”这句格言确立了自己的牢固地位,无论是在法国还是在英格兰,当然,最起码看起来是这个样子。人们经常援引它,违反它就等于暴政,恪守它才是合法合理的。那个时代,我们的政府和英格兰政府在很多方面都有诸多类似,但是后来,两个民族的命运开始朝不同的方向走去,一个世纪一个世纪过去了,越分越远。它们可以被比作两条直线,出发点相互靠近,方向略有不同,结果越往后就离得越远。 约翰国王被俘、查理六世疯掉之后,整个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混乱,国家开始疲惫不堪。我敢断言,从那时起,国王便可不经国民同意便新增捐税了。而卑劣的贵族因为自己有免税权,所以和国王的意见一致。从此,所有滥权和祸害的种子被种下,而祸害和滥权不仅给旧制度的所有朝代都带来了麻烦,而且还导致了它最后的猝死。我很欣赏科米内这句非凡的话:“查理七世通过了法案,有权不经各阶级同意便可随意征收农业税。从那天起,他就大大改变了整个王朝的精神,他变了,后来的历任国王的精神都变了。这就像在王国身上捅了一刀,伤口一直会流血很多年。” 而且这道伤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要看透这个事实,就得追溯这个法案在每个阶段的后果。

前言

出版序 为什么大家都在读一本历史书2012年11月,王岐山主持某会议,结束时对与会专家说:“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其实在这之前很久,本书就在政府上层热读,只是当时没有引起社会太大的关注,而是在《新华日报》报道了之后,才被广为转载,于是所有人都在争相购买,但各处都已脱销,有时求告无门。但是,王岐山不是第一个喜欢这本书的人,它也不是在被推荐之后才成为一本很有用的书,它一直都是一本好书。其实,它早就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被引入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任志强也有收藏,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推荐学生仔细阅读,而且,它还是牛津大学校方在上个世纪初就指定的基础教程,这一百多年来的牛津人无不读过;1979年纽约专门成立了托克维尔学会以纪念他和他的著作……它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过那都不是重点,重点还是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特别,值得大家这么追捧?为什么一个法国人写的18世纪的法国历史会如此吸引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读者的眼球和思想?这才是我努力去发掘的重点。托克维尔出身贵族,但自由倾向比较严重,他著述的《论美国的民主》,曾让他30岁即名扬天下,一举成名欧美各国,无论政界奉为上宾,思想界称为奇才;托克维尔是法国思想家,曾经历五个法国“朝代”,可谓看多了世间沧桑;托克维尔是法国外交部长,和皇帝吵过架,和同僚动过武,最后淡出政界,专心著书,可谓看透了。这是个了不得的人。但这不可能是重点。托克维尔眼光犀利,文风尖刻,在评述之前,会把世界先倒过来看一遍,再把它正过来,于是对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了一副全新的画面,于是,它就成了一块思想的磨刀石,一块上好的磨刀石。读它,实在是一种享受,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读一本历史书,能让人沉醉其中,真是咄咄怪事。但是,文风也不是重点。托克威尔看到,旧制度崩溃了,法兰西民族仿佛在动荡中寻求新生,但社会动荡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根本没有带来革命党人预期的结果,原有的旧制度中的一部分,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新制度中,而人们还举杯相庆,法国终于脱胎换骨了!不,大革命驱逐了法皇,但是法国人还是那帮法国人,所以,法国没有改变!原来,席卷欧洲的大革命,把整个欧洲史一分为二,创造出来的新世界竟然和旧世界有诸多遗传关系。这好像有点儿意思了,不过,这也不应该是它传播广泛、影响如此深远的重点。翻开这本书,我突然惊奇地发现:18世纪的法国和今天的中国竟然有如此多的共鸣之处。比如,大革命后保留了旧制度的官员免责制;大承包商和官员一样享有同样的待遇;法国人为什么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枢密院发布通稿,劝解农民不要千里迢迢来巴黎“上访”……看到这里就有点儿意思了,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他要被政府高层热读,被大地产商热读,被台湾人、香港人阅读,甚至被几十个个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法国、德国的无论政商文化界推崇了。托克维尔讲述的故事,简直就是当代中国的翻版,这就有点儿说到重点了。但是,当我翻遍各个汉译版本,觉得有点儿小恼火(我认识的各个朋友也都有这样的感觉):竟然文字堆砌,读不太懂!于是我不得不一次次翻阅原文,去看看托克维尔到底想说个啥。我开始想,托克维尔不能就这么被浪费了吧,于是,我就开始计划一个新译本了,也就是中国友谊出版社的这个新版。我相信,我对它的热爱会注入其中,让它不再晦涩,而是让人清晰明了地读懂托克维尔,而不用去一遍遍翻阅原文了。我有这期待。

名人推荐

王岐山在反腐座谈会上说: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11月30日的座谈会大概进行了100分钟。行政法学者马怀德、廉政制度建设专家任建明、反腐败研究者何增科、以哲学视角的制度创新为研究特色的辛鸣、比较政治专家周淑真、行政法学者姜明安、党建杂志《求是》的研究员黄苇町、政府管理专家程文浩见到了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这位现年64岁的官员着西装但没打领带,提前10分钟到会场,并打破以往由副书记主持会议的惯例,在脱稿发言和互动交流中,听取了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王某人周淑真11月25日接到中纪委通知开会的电话。她对此并不陌生,2009年她第一次接到类似邀请。据《新京报》报道,“自2000年以来,几乎每年,数十位专家受邀参加中纪委的座谈会。”赴会前一天,有朋友特意提醒:“嘿,周老师,王岐山的会可要认真准备,是不准念发言稿的。”果然,笑呵呵的王岐山,一进门就声明“新文风新会风”。据《新京报》报道,首位发言专家开口就是“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王岐山打断,他请大家少说客套话,并借用丘吉尔的话“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提醒大家“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提高会议效率。黄苇町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王岐山点评他的发言:“你念了稿子,没有展开。”对王岐山的干练作风,姜明安也印象深刻,他记得为鼓励专家们放开讲,王岐山一开始就说,“网络上骂我们的,我都看得听得,何况我们都是朋友,你们放开讲,不用有顾虑。”周淑真准备了12分钟的发言。她有些紧张,因为自己就坐在王岐山对面,发言时书记一直看着她,不过这样她也更有了讲话的冲动,“他真的挺认真,目不转睛,那眼光是要求我们必须把所思所想讲出来”。“参加我王某人的会,不能念稿,要深刻思考。”散会时王岐山又强调了一遍。观点争鸣会议的开放作风使得专家学者可以畅所欲言,由于观点不一,还形成热烈讨论。马怀德记得,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是反腐败是不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有的专家认为要打持久战,要长期地反腐;有的认为持久战跟现下公众的期待不一致,要搞攻坚战,快速遏制腐败势头。这个是一个争鸣。”马怀德回忆说。姜明安就是提出“持久战”的学者,他提出应该制定一个反腐的5到10年规划。对此,马怀德觉得,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建设,要在法治轨道上反腐败,“不能靠运动式的反腐。”马怀德记得,听到这里,王岐山还专门插了一句,“地方好像还挺适应这种运动式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是建议不要搞运动,不要搞风暴,要制度。”马怀德反复强调了这一点。第二个争论是在财产申报制度上,对于要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已达成共识,问题在如何操作。“是新任领导公开、提拔的公开,还是全都公开,是只公开房产、工资收入,还是要公开配偶子女、移民情况、就业就学情况。”马怀德说专家们各有看法。周淑真和姜明安觉得“一刀切”有困难。周建议“新人新办法,旧人旧办法”,“要升职、从政,就要申报一下。做几年之后,财产增加的情况就有了一个对比。”她觉得这样操作阻力更小,更容易实施。姜同样认为财产申报推行目前还有难度,全面申报“技术上不成熟。贪官的财产可以东藏西藏”。黄苇町同意他们两人的观点,他进一步提出,财产申报可以从房产申报试点,“一套房价值多少钱,也跑不了”,黄苇町说可以从省级、副省级官员开始试点。马怀德有不同看法,“我觉得财产公开,应该是全方位公开,不是仅公开房产、工资收入,对他个人申报的重大事项,组织掌握的,我觉得都需要公开,这有利于社会监督、公众媒体的监督。第二,我觉得这个公开不应区分,新提拔的干部要公开,过去的不公开,这种差别的安排不符合法律的平等性质,要公开大家都公开,不分新老,不管是提拔的还是不提拔的。”马怀德同样考虑到了具体实施中的问题,但他觉得,可以先试点,试点后立法,“通过政府公开法,将官员财产公开纳入到里面。”无论是反腐还是财产申报,对于制度设计,黄苇町觉得还是要谨慎,“差的制度比没有制度还要糟糕。”他记得王岐山也认同了这一点。周淑真说,对于学者们的发言和讨论,王岐山听得很认真。“三把火”与“润物无声”能够争鸣,是学者们的核心祈盼。早在今年7月份,周淑真就应人民论坛杂志社之约写了关于讨论新政治观的稿子,其中大部分是对于反腐败的看法,可是直到9月份,稿子也没发。她暗自嘀咕,“不会是写得太尖锐了吧?”终于到十八大前后,周的两篇文章都得以发表。《人民论坛》10月1日发表了《新政治观的核心——政党政治理念的变革》,11月1日发表《亟待研究政党变革的深层逻辑》。紧接着,十八大召开,提出三清政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十八大一结束,周淑真就被邀请参加反腐座谈会,“我觉得,这是新班子要开工干活啦!”北京大学宪法和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发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老百姓切齿痛恨的腐败,不仅应烧“三把火”,而且应烧多把火。王岐山总结,“你们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更希望的是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但是也不能有困难就不做。”周淑真记得,在讨论结束后,王岐山还向与会专家推荐了一本书,“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对于这次座谈会,姜明安觉得挺振奋,他记得在会议结束时,王岐山说,“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你们是我们的智囊。”

内容概要

托克维尔,法国外交部长、思想家。出身贵族,但思想有自由倾向,曾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举成名;经历法国五个朝代,后为法国外交大臣;晚年淡出政界,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作者多犀利之词,多攻击当权政府要害,故多部作品都曾被列为禁书。所著本书被翻译成等十余种语言,深刻影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在中国则早有台湾版、香港版、以及中央编译出版社版等。

书籍目录

出版序 为什么大家都在读一本历史书
前言 这不是历史
第一篇
第1章 大革命爆发:上帝之手还是撒旦显灵
第2章 法国大革命的最终目的
第3章 宗教革命的形式和政治革命的本质
第4章 欧洲制度如出一辙,陷于全面崩溃
第5章 法国大革命的特有成果
第二篇
第1章 为什么法国人最难忍受封建特权
第2章 中央集权制来源于旧制度而不是大革命和帝国
第3章 监管国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4章 旧制度:官员免责制与行政司法合一
第5章 权力集中为什么扎根于但没有摧毁旧制度
第6章 旧制度的行政方式和习惯
第7章 巴黎之于法国,大于伦敦之于英国
第8章 千人一面的法国
第9章 分裂与冷漠的法国
第10章 旧制度灭亡的根源:穷人纳税,富人免税
第11章 旧制度下的自由
第12章 18世纪的法国农民比13世纪时更悲惨
第13章 文人成为政治领袖及其后果
第14章 反宗教倾向对大革命的影响
第15章 先改革,再自由
第16章 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第17章 努力减轻民众负担,反而激起了人民的反叛
第18章 旧政府完成对民众的革命教育
第19章 行政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
第20章 大革命在旧制度中自发形成
作者原注
附录 本书的影响:150年在英法德美等国家

编辑推荐

《旧制度与大革命》编辑推荐:1.官员免责制盛行、人民痴迷做公务员、富人免税穷人纳税、审批文件通常要等两三年才能完成、农民进城导致地价飞涨等。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今的中国惊人相似。2.王岐山在中纪委反腐工作会议中推荐,任志强、许小年等推荐。3.牛津大学必读教程,传统已持续一百多年;自艾森豪威尔以来,历届美国总统都会引用他的话。4.可读性最高汉译本。由著名翻译家于振海翻译。5.附赠的英文版为托克维尔生前好友亨利•里弗尔亲自翻译。

作者简介

《旧制度与大革命》内容简介:一、大革命前的法国和当代中国有些地方很相似。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但法国人还是原来的法国人,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和旧制度如出一辙;大革命摧毁了旧制度下的行政体系却保留了官员免责制;穷人免税、富人缴税的政策从根本上毁坏了旧制度;大承包商和官吏享有同样的待遇;公文风格千篇一律;政府的办事效率低到修缮某教堂神父的住所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审批;法国人热爱做公务员,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所有农村人都涌向巴黎,于是地价飞涨;……
二、内容充实,文风犀利,是良好的思想磨刀石。《旧制度与大革命》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旧制度与大革命》写于1851年到1856年之间,当时的法国正处在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一世的侄子)统治的第二帝国的时代。信奉自由主义的托克维尔对拿破仑三世非常失望和悲观,《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在这段政治大变动时期酝酿成熟的,其中浸透着对法国命运的深沉思考,和对拿破仑三世的强烈不满。


 旧制度与大革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1、在这里我将竭力证明这个事实:同样还是那批法国人,他们到底犯了哪些主观错误、客观错误,做了哪些失策,使得他们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初衷,忘却了自由的要义,只想同样成为权力——这个旧世界的主人——的奴仆的;一个比大革命推翻的制度更加强大和专制的体制,是如何夺得和集中权力,压制以昂贵的代价换来的所有自由,并让自由只剩下空洞死气的空架子的;是如何把选举人的至高知情权、集会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剥夺却高谈民众权利的;是如何操纵议会使其沉默不语,却把增税吹嘘为自主投票的;如何取消国民自治权,宪法保证权,思想、言论、出版自由权—这些都是1789年大革命取得的最珍贵、最崇高的战果—还居然以那个伟大时代的后裔自居的。——选自前言《这不是历史》2、之所以会发生革命,并不总是因为本来好好的国家变坏了,而且越来越坏。那些几乎无意识地耐心忍耐最大的压迫的国家,一旦压力减轻,他们就会立刻反叛。被革命摧毁的制度,几乎无一例外都比它之前的制度要好,而且根据经验,坏制度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为了拯救长期以来饱受压迫的臣民,一个国王可能会开始改革,这时他必输无疑,除非他有极大的天赋。当苦难不可避免,人们就能耐心忍受,但一旦有任何避开苦难的可能,一切就会变得无法忍受。被治愈的疾病,会使其他疾病显得更暴露,于是人们增加更加强烈的痛苦。痛苦已经减轻,所以病人的感觉更加敏锐了。——选自第16章《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3、长期以来一直努力在民众的头脑中植入革命的原则(这个词是后来才发明出来的)的,正是旧制度下的政府本身。旧政府通过几种特定的方式使革命原则扎根在大众的思想里,革命原则包括几个方面,但整体仇视个人和个人权利,而且爱好暴力,一旦诉诸暴力革命原则就会升级。——选自第18章《旧政府完成对民众的革命教育》4、但是,发动革命的斗志昂扬的一代死去了或丢失了锐气,发动类似事业的人身上总是发生这种事情。而且,随着事件的自然发展,当对自由的热爱被暴民统治和无政府状态挫伤,渐渐变得苍白,手足无措的国家便开始寻找一个主人,为专制政府的重建提供无数方便条件。那位伟大的天才一眼就发现了机会,注定成为大革命的继承者和摧毁者。——选自第20章《大革命在旧制度中自发形成》 5、当我剖析国家,我发现法兰西民族本身就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存在,比任何历史事件都更了不起。它充满了反差,还喜欢采取极端行动;它不以原则为基础,而是跟着感觉走。它总比人们预料的要好一些或坏一些,偶尔低于人类平均水准,有时远远超过一般水平。它的主要特征一直没变,看一眼人们两三千年前给它勾勒的肖像,你就知道那是它;而另一方面,它的思想和品位似乎每天都诡异地变来变去,以至于到最后,它变成了一个自己都解不开的谜,而且看到自己刚刚做的事情,它会像陌生人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时一样吃惊。它天生喜欢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但是一旦被人强行逼着必须采用新习惯,它就敢冒任何风险,违反任何原则;它天生桀骜不驯,如果让他选专制暴君的统治呢,还是一个由公民代表管理的、正规、自由的政府呢,它可能更喜欢前者。它今天态度坚定,仇视任何形式的服从,明天又激情澎湃地要做奴隶,使本性为奴的民族都望尘莫及。第一句反抗的话没被人说出来之前,一根纱就能牵引整个社会,一旦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反叛,它就会立刻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国王总会受骗,主人不是怕得太多,就是怕得不够。它从来没有自由到无法镇压,也从未被奴化到无力打碎桎梏。它有能力追求任何事业,但最擅长打仗。它喜欢运气、武力、成功、面子和马屁,而不是真正的光荣。它充满英雄主义,而不是美德,它充满天才,而不是常识。它擅长做庞大的全盘规划,却不擅长完成这些伟大的事业。它是整个欧洲最危险也是最光辉灿烂的民族,它还最能同时激发喜欢和憎恨、恐惧和同情的民族,只是从来不让人小瞧或瞧不见。——选自第20章《大革命在旧制度中自发形成》
  •     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看书还是要找好的版本,这书错字及不通顺的地方多如牛毛
  •     印象中自己从来没有把法国大革命那一部分历史学清楚过,去年看了《悲惨世界》的歌剧电影,被革命的热情点燃,很想补一补课,想弄明白为什么革命者有那样的激情。——当然这本书其实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这本书展现的,是当时法国的社会风貌和政治制度,由此阐述了旧制度如何催生了大革命。读完之后很诧异,因为基本历史知识的缺乏,这本书看起来不算很吸引,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竟然也看完了。跳出内容的话,我觉得于振海先生的翻译非常好,但我真的不知道是谁负责的校对,错字那叫一个多!真是非常多!如果是网购,我会怀疑是买了盗版书,从来没读过有这么多错字的正版书!友谊出版社不应该是这个水平吧!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挺实惠的,不过,错别字比较多,不像是正版货。
  •     挺好的成因分析和角度,很全面的一块块堆砌起的大革命
  •     不读了,什么翻译
  •     除观点以外,也给了我们一套认知框架和方法,若我在系统内、若再读一遍或许收获更大。。这个版本对我来说晦涩了些,应该选商务印书馆版本
  •     书分析的很新颖 而且做法很细致 可是出版物质量不行。
  •     我是没看懂来着……还是略枯燥……不懂王岐山为啥推荐
  •     看了中译本后一直为更改状态,因为重新翻了下英文版。广受追捧排除掉政治导向(王的多次推荐)等,这是本值得静下来思考的书,会让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去思考有关政府、国家制度的问题。结合自己并不高的政商,抛开过度解读,真实感受是犀利、较客观公正的翻译。
  •     给译者32个赞。有点明白王某为何要推荐了。
  •     什么翻译!印刷错误也不是一个两个……必须再补商务印数据的版本……
  •     20130305-20130326。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改革与革命,其前提社会条件也许没有多大不同,至于如何发展,需要以史为鉴。
  •     翻译很新,读起来顺口(不过也有错别字),稍微随意了一点,居然有“羡慕嫉妒恨”,“扯淡”,“囧”这种词?内容上,法国的大革命前后的社会动态确实和中国今天有很多类似之处。上面推荐这本书,该是一件好征兆。
  •     错的地方多的象盗版 就算是送也不能这样搞 阅读体验极差
  •     还是文人。要不就是我。还是文人╮(╯▽╰)╭
  •     这个版本翻译得幽默通俗,很顺畅地就把一本看完了。书阅后对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文化经济各层面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才发现历史的惯性很大很难改变,中国更是如此,我们要尊重现实谋发展。
  •     需要买本其他版本的在看一下,但是书中有许多内容确实如当下中国的写照。
  •     纸质不太好,有异味,物流很快。内容还没看,看了序应该不错吧。附英文版很好,还可以提高英语
  •     校对一下会死啊
  •     言简意赅,鞭辟入里
  •     本书主要提出了“法国大革命与旧有制度关系紧密”的论点及论据,详细阐述了大革命的产生是如何由旧制度一步一步造成的。对于法国政治制度与自由平等概念的反思同样值得今日的中国借鉴与反思。(该版本排版校验仓促,错漏太多望改正)
  •     不一样的视角,同样的结果。
  •     这是一本如此著名的书,但是这个版本实在是让人抓狂。一遍读下来,就有个大大的疑问,这家出版社没有校对的吗?200页的书里面竟然有那么多的那么明显的错误。而且是很低级的错误,同音字词,句子里多出字来。
  •     可能是译本不好还是内容太零散,初读觉得观点新颖独到,越读越觉得摸不着头绪,硬是强撑着在2015年最后一天读完,也是累了。以后再找个商印的对比一下~ PS:简介曰译者还翻译过《气场修习术》等大众畅销品,是不是只顾着畅销了? 看书选好出版社是关键。
  •     首先,亚马逊的速度和服务质量很不错,给5星但是,书本身,应该给1分。相比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本,此版本译者过于浮躁,非常不忠实原著。原著是严谨的研究文章,而此译本搞成浮躁的畅销书翻译口吻。两个版本具体区别如下:1.此版本无译者序言2.无原著中《旧制度与大革命影响史资料》翻译3.后续中,无注释章节4.无重要的附录二《1789年前后发过社会政治状况》,这篇文章有利于深刻理解本文主旨。5.目录的翻译非常不忠实原著。例如第二篇第七章,商务印书馆版本翻译为;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如何成为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国的精华,而此本版简单译为:巴黎之余法国,大于伦敦之于英国。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因此,综上,为防止因为这个译者的原因让我对原著产生反感,我决定再买商务印书馆版本!!!
  •     从朋友手上拿到这本书之后,一口气读了不少内容,翻译的语言易懂,阅读起来比较轻松,最主要的是买了一本中文原版,还赠送了一个英文版本的书,太值了!
  •     个人觉得于振海的版本最好。
  •     除了一窥当年各种平常如今看来奇葩的社会现状,作者解答了“为什么制度宽松的时候反而发生了革命”的问题——宽松的前提是(整体)社会发展本身受严苛压迫阻碍;宽松的手段是压迫阶级相互间责任推诿(甚至演变为过分渲染的揭露);宽松的底线是身份的区别(保留不平等,实为怜悯)
  •     改变了些我对大革命的看法,颇为喜欢里面对法国启蒙家的吐槽,总之是一本逼格挺高的书,值得一读。
  •     看不懂……
  •     书的内容好什么都好,看着舒服中英两本实惠
  •     其实很多地方并没有读懂
  •     《旧制度与大革命》告诉我们,只有现行体制下的逐步改革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制度,那种以革命手段来破除旧制度已建立新社会的方式只会令原本已经完善的社会制度变得残破不堪,并且会引起社会的严重倒退。因此,此书告诉各位同胞,切勿谈革命,革命要伤身。力求保稳定,不折腾。
  •     读完了中译本;找个时间把这英文版也看了才好。似懂非懂,不过想起来却也有一番滋味。
  •     太重,读不起来~
  •     这个译本太烂太烂了!
  •     2015.5.29~5.30 之所以会发生革命,并不总是因为本来好好的国家变坏了。坏制度最危险的时候,通常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当苦难无法避免,人们就能耐心忍受,但一旦有任何避开苦难的理由,一切就会变得无法忍受。
  •     社会变革的前夜,预兆与过程。
  •     翻译的就那样 但是有英文版可以对照着看 还不错 装帧不是很好 但是便宜
  •     好书读后回味长!愿领导借鉴!
  •     千万别读,多字,漏字,错字,本来就不好读的一本书变得像天书样莫名其妙。
  •     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Alexis de Tocqueville所著的这本《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撇开表面,通过详实的资料查阅回答了几个问题,诸如为什么革命在苛政较轻的地方发生;繁荣反而成为了导火索;土地解放下的农民反而不幸福;行政革命早于政治革命。当然最值得记住的一句告诫当属: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要平等,更要自由。
  •     翻译很不好,算了,本来就是贪便宜买的,长经验了
  •     本来是本好书,毁在翻译上了!
  •     翻译食屎吧!!!!!!!!!!!!!!!!!!!!!!
  •     书不错,但是书里有错别字,而且不止一处。
  •     版本还凑合,内容真有洞见,令人感佩。
  •     很好的书籍 配了英文版 很喜欢 收藏
  •     书籍有一些被压过的痕迹,总的来说还可以
  •     一直被推荐,也是老师常提到的书,先屯下
  •     书是极好的,托克维尔旁征博引,史料详尽,改变了我过去许多对法国大革命似是而非的观念。私以为它对现代中国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但是,这本书的编辑差的简直可以切腹自尽了,错别字、语句不顺的地方太多了,严重影响阅读快感。
  •     非常粗糙,错别字很多,千万不要买了,这几天看了几页才发现,刚买时候只是随便翻了翻,没有仔细阅读,出版社也不把关,校对的也没起作用吗/
  •     P197:“有些民族不顾危险和痛苦固执地追求自由,不是要得到物质好处,他们把它看作宝贝和必需品。如果丢了,任何其他东西都不能安慰他。为了享受它,一切可能的痛苦都不作数了。相反,另外一些民族在繁荣期厌倦它,任凭别人夺走它而不反抗,好像一反抗就会损害他们拥有的各种舒适。” “要保持自由他们需要什么呢?对自由的品位。别让我分析这种至高的品位,不亲自经历不能体会。上帝造的每一颗伟大的心都是用来迎接它的,它会填满那颗心,点燃那颗心。和那些从来没有感受过它的劣等灵魂解释,是浪费时间。”
  •     行文混乱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但是意思还是能懂的。
  •     翻译的比商务印书馆那版本好。大革命步骤是 贵族离开政坛 只享受权利福利 不参与政改 文人描绘桃花源 提供理论计划 最后农民发现制度的不平等 暴动
  •     没读过商务那版(现在才知道有那版。。。)实话实说,没怎么好好看。前半本是下班路上看的;后半本是昨天等女神下班时看的>_< 有空还得再认真读读。
  •     很差的一个版本,译者自诩要翻译得通俗易懂,可错误着实不少;还不时可见错别字,全无阅读的快感。读了一半果断决定中止,还是去读商务印书馆的版本吧。
  •     好像前段时间本书很火。其实早就该火了
  •     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许多年前看过,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最近很多人看,我也找了一本来看,这是托克维尔专门研究法国大革命何以发生的著作。关于此书,作者说得很明确,这并非一本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本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托克维尔在书中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每章的题目皆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法国大革命的方方面面,从大革命何以发生在法国,何以发生在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旧制度对于法国革命的发生有何影响,法国革命对于法国民主的推行的有何影响,等等。托克维尔所处时期,离法国大革命发生并不久远,他即能观察到如此多的脉络,他的许多判断与结论,直到现在亦不过时,仍有借鉴意义。书不厚,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语言通俗易懂,不是专业学者,也能轻松阅读此书。
  •     毁掉一切的Revolution!以及咎由自取的Old Regime!可惜这个版本翻译的水平太差,书上错别字印刷错误也不少。读这本书用了两年多,我这拖延症啊!
  •     这本书很不错,因为之前买了许多书,这是附带赠送的,没想到赠送的书也能那么有价值,希望之后网站继续提供优惠活动,并且挑选类似这些有意义的书本。这本书质量好,有两本,虽然其中一本英文的看不懂,但是可以用来收藏呀。托克维尔的书把法国革命讲述得入木三分。
  •     看完宗教改革之後,再看了一遍。覺得法國大革命能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法國平民和左小祖咒同屬性,要是結果都是暴屍街頭,那還真傷不起!路易十六太軟弱也是原因之一。法國農民才是真土豪。
  •     2015年2月24日大年初六读,2015-68。
  •     我少得可怜读过的社科名著大部头,可怜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没看懂也没出来
  •     暴力摧毁的只是形式,而制度仅仅只是换个面目,继续下去而已
  •     …改天换个译本 啊啊啊啊真是血的教训 一!定!要!找!正!规!译!本!
  •     怎么说呢?这个,~~居然有错字,而且还不少。。。怎么说好呢
  •     包装突出一个简约,印刷质量一般,反正便宜……至于中文翻译的好不好我不在意,看英文好了嘛
  •     不认为一本书的价值在于附会。
  •     道行尚浅,读到最后感觉很沉重。 噢,还通过此书在高考完的暑假终于想清楚了一道一零年新课标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     由于不熟悉法国历史,看起来比较难,费脑子。 专业官僚职业化,民选官僚民主化,这才能奠定现代国家的执政基础。
  •     说的不就是现在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