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小说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1
ISBN:9787533913366
作者:冰心
页数:300页

书籍目录

两个家庭
斯人独惟悴
秋雨秋风愁煞人
去国
庄鸿的姊姊
一篇小说的结局
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
最后的安息
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
一个兵丁
一个奇异的梦
一个军官的笔记
是谁断送了你
一个忧郁的青年
三儿
忏悔
鱼儿
国旗
超人
月光
海上
爱的实现
最后的使者
离家的一年
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烦闷
遗书
寂寞

六一姊
别后
剧后
姑姑
第一次宴会
三年

我们太太的客厅
冬儿姑娘
相片
西风
我的母亲
我的奶娘
张嫂
空屋
无题
小桔灯
空巢
明子和咪子

万般皆上品
远来的和尚
落价
干涉

编辑推荐

  冰心毕生创作小说七十五篇,本书选收五十三篇。从写于一九一九年九月的《两个家庭》到一九八八年八月最末一篇《干涉》,时间跨度整整七十个年头。以“问题小说”而名噪五四文坛的冰心,时代浪潮把她冲出家门和学校,使她看清了自己“周围的半封半殖民地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作者简介

冰心毕生创作小说七十五篇,本书选收五十三篇。从写于一九一九年九月的《两个家庭》到一九八八年八月最末一篇《干涉》,时间跨度整整七十个年头。 
以“问题小说”而名噪五四文坛的冰心,时代浪潮把她冲出家门和学校,使她看清了自己“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不泪,有凌辱与呻吟,有压迫与呼喊……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冰心:《从“五四”到“四五”》),冰心产“问题小说”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图书封面


 冰心小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们先看看文学史教科书上是怎么写冰心的。以钱理群等所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为例,全书509页,写冰心的篇幅只有不到一页半,一部分记录了她最优秀的创作体裁——散文: 一是说她散文风致清丽,娓娓道来,蕴含“爱的哲学”,促成了“冰心体”散文的诞生,二是说她对文体有自觉的要求,在白话文运动开展初期就能融合文言、白话、西文的语言美感;一部分在问题小说的题目里,用一段话写她的《超人》在当时青年中引起的共鸣。这样的记述不可谓之“过誉”吧。说冰心被过誉,首先就要有她声誉很高、“很火”的印象,这个印象我认为是八九十年代的冰心作品及其译作的传播热潮造成的。一方面,温柔清丽,简单易懂,充满对人生、自然、他人之爱,又能用来学习基本修辞手法的冰心作品一直是儿童青少年的教科书、试卷、文艺类刊物的宠儿,儿童教育的热潮更促使冰心的这些“美文”不断被印刷、传播;一方面泰戈尔、纪伯伦等富有人道情感和宗教神秘色彩的哲理诗作家在中国文艺青年中的流行,使冰心这个译者和模仿者也得到了关注和追捧。于是我们到处可见冰心,而在长大成年后,尤其是这些年经历了一波波心灵鸡汤套路的洗礼,又见识了更多优秀的国内外作品,再读她那些浅白直露、甚至有时显得鸡汤的作品,必然觉得索然无味,生发出过誉的感叹来,对她最大的诟病,便是无论何种体裁,都没有深刻的内涵立意。这一点我深表赞同。以冰心被文学史教材提到的短篇小说《超人》为例,这篇小说和她的繁星春水、部分散文一样,在歌颂“爱”,尤其是“母爱”的发现,并赋予这种基于“母性”的“爱”以净化心灵,拯救人生,实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从肯定冰心“爱的哲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想到,在旧中国的礼教体系中,母亲的爱常常是隔膜的,功利的,甚至往往有意无意间做了专制家庭父权的帮凶(当然这不是说她们对孩子就没有爱,具体可以想想红楼梦里的王夫人),那么冰心从泰戈尔那里引入中国的这种所谓爱的哲学,把母爱纯粹化、自然化,赋予其一种神性、美感和伟力,并要求母亲通过非功利的爱使子女成长为有同理心、同情心,能爱人生爱世界爱他人的人,这样母爱就进一步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就能使社会更加富有人道、更加美好。这一套文艺思想在当时显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自然化、神性化的母性爱”的审美也丰富了当时中国文艺的审美范式。为了播撒爱的种子,培育心灵美好健康的人,冰心用她温婉流畅的笔触,写了很多平易可读的表现爱与自然之美、人性之善的作品,且不说当时她的目标受众到底是不是儿童青少年,但从实际效果上讲,很多儿童青少年,乃至九十年代的答主这一代人,最早都是从冰心的作品中获得了人道的启迪,感受到了善良温柔细腻的情感。(当然也在自己的作文里学会了利用那种颇为刻奇的感人小故事套路)从批评冰心作品立意浅薄,涉想不深,并建议成年人没必要被她的“盛名”所欺的角度,必须得说,她的作品往往就像这篇《超人》,浅薄的立意导致本可以有深度、有潜能的设定/情节随着故事的发展显得十分没有可信度,转折做作,感情廉价,也只能在那个新文学稚嫩的年代以其形式新颖和对爱憎的探讨博得青年人的喜爱了。《超人》的男主人公何彬是个信奉尼采“超人”理论的青年人,但他采取的却是对尼采的一种最平庸的解读。他抛开尼采对肯定人生痛苦的内在力量的追求,抛开其对创造生命意义,或者退而求其次——担当生命之无意义的文化之追求,而只是用尼采的经典语句给自己的自我封闭、逃避情感交流、故作超脱加持。他根本不探讨失去了绝对价值的人生之无意义,而是借着尼采的幻灭话语,一遍遍揭开自己的情感创伤并说服自己以此为乐。为什么是“故作”、“说服自己”呢?因为他听到半夜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声,就禁不住地想起美好的幼年和慈爱的母亲,心里的情感就要复苏,“超人”的表象就要打破。小说里,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超越”了世俗情感的“超人”,对他人的痛苦快乐一并不关心,他说:“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不如相互遗弃”。通观全文,冰心并没有说清楚何彬是遭遇了什么才把这种幻灭的意识如此坚决地贯彻成十几年的心门紧闭,以至于竟不和任何人交往。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想表达何彬幼年很幸福,有慈爱的母亲,是失去母亲的痛苦让他沉溺幻灭,但究竟是在何年纪、因为什么失去的慈母呢?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情感打击呢?没有交代,我们也就不知道他这样激烈的行为反应是否合理——以至于一个会时髦地读尼采的青年在十几年之间竟没有反思和消化掉自己的心结。另外,为什么听到深夜的凄惨声音会想到慈爱的母亲呢?是因为那种孤苦无告像极了他曾经失去母亲时的情形吗?还是因为母亲逝去/遗弃他时行状凄惨?作者语焉不详。(另外,故事里的何彬误解尼采是合理的,然而冰心在比喻这个青年时,超人二字却没有加引号,总让我觉得她是拿自己那套充满确定价值的“爱的哲学”在廉价地嘲弄尼采了。不过这一点悬置吧,或许是我多心了。)除了这些缺乏充分合理性的人物刻画,更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是,这样一个独来独往心如止水了十几年的人,为了对面楼下的男孩不再夜间呻吟引起他心的波动,花钱让男孩治好了腿伤,感恩的小男孩在夜间放在他屋内一篮花,花香让他梦见了慈母,然后小男孩留下的信中写到“我有一个母亲,她因为爱我的缘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于是这位何彬先生竟然就被感化了,痛斥自己的前非,只因为一个不相识的孩子告诉他,他的妈妈应该也是像全天下的母亲一样爱他的!他顿时就重拾了人生的信心和爱的信念!(黑人问号脸)原来十几年对人生幻灭、宇宙虚空的思索,就这样被一句童言推翻,彻底抛弃在一片光辉的充满爱的世界背后去了!这是何等廉价的思索!如果说何彬之前也没有思索,只是在和命运赌气,那么赌十几年气,遇到一句童言竟茅塞顿开,这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母爱的力量、儿童由于其天真无邪而具有的“智慧”、仿佛因为忘记了“爱”才变得苦闷彷徨的成年人……立意的浅薄让故事的高潮结尾看上去如此廉价,以致我看完了不仅没有获得审美愉悦,反而心里添堵。我并不是说短篇小说(或其他体裁)一定要立意深刻,或者有被深刻诠释的潜能(potential)才算好,但一篇作品,在其他审美向度上都不突出的情况下,没有了深刻的内核就真的不值一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八九十年代的阅读和传播热潮,的确是对冰心的过誉了。我这篇是从文学的角度说冰心是否被过誉了,至于对这个人物的整体评价,姑且不提我们都不知内情的那些八卦,冰心在当年作为一个女性知识分子的进步性,建国后她在一次次政治劫难中表现出的尊严和良心,她和她的家庭(吴文藻,吴青老师)对中国社会民众的关切和行动,大家有目共睹。(复制自我的知乎答案 涤生与秉夏:《冰心被过誉了么?》)
  •     我开始接触冰心的小说是从《去国》一篇开始的,而后发现了冰心小说这块新大陆,一改我对冰心只是诗人的认识,也一改我对短篇小说的偏见(认为只有长篇小说才有价值)。冰心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角度特别,使其小说读起来如沐清风,给“五四”文学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冰心小说多用诗歌入文中,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使其小说更添一份诗意;另外冰心在有限的篇幅中还尝试了书信的融入,让小说的形式更加变幻多端;冰心的小说多以人物对话直接表现主题,文中主人公说的话往往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冰心小说中喜欢用对比的方法,《空巢》《桥》《远来的和尚》中留学归国和美籍华人的对比,《两个家庭》中两个家庭的对比,《去国》中国内外环境的对比,最后兄妹两人心境不同的对比更具有讽刺意义,《分》中两个孩子对比,从相同到不同更揭示问题所在。冰心小说中受迫害的一般结果就是死亡《两个家庭》中的陈华民,《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的淑平,《是谁断送了你》中的怡萱,《三儿》中的三儿,《庄鸿的姊姊》中状鸿的姐姐,《最后的安息》中的惠姑,《月光》中的维因都是死亡的结局,这固然表现了封建主义和军阀混战带给人们巨大的伤害,最深的控诉了它们的罪恶,但是伤害不只是死亡一种形式,过多的用死亡的结局,使表现过于单一,降低了小说的美感。冰心《关于女人》是在抗日时期以笔名“男士”发表的。冰心晚年的七篇短篇小说,《干涉》批评子女对父母黄昏恋的干涉。《明子和咪子》写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关爱,但是我没有看明白尤其是在那个梦境的表现上,显得有点超现实主义或是后现代主义了。《万般皆上品……》和《落价》批评至改革开放就开始出现的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的现象,冰心先生在八十年代这种苗头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看到并指了出来,但是三十年来这种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这是商业文明带来的毒害,难道不可避免吗?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没有农民工高,大学教授越来越官本位化、商业化,这些现象长久下去将必然影响我国的科学文化的研究和发展。《空巢》《桥》《远来的和尚》三篇涉外文章,就是涉及美籍华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观点,《空巢》对比了美籍华人和留学归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对比,带有倾向性的突出了在美退休后的空虚;《远来的和尚》批评了一类在美留学人员的投机行为;《桥》表现了美籍华人对祖国的感情,并希望他们在中美关系中起到作用。这一时期的七篇小说全部取自知识分子家庭的背景,并有三篇涉外,是取自作者身边熟悉的社会环境,也是作者取材的局限性,想必作者八十高龄也没有机会接触劳苦大众了,这也是我指出的作者在《桥》中的描写偏差的原因吧,当然还有主观情感的倾向;这一时期出现涉外的内容也是历史的必然,刚刚改革开放,像冰心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必然有机会接触国外,尤其是华人华侨。除了这七篇外,我还想就冰心的早期作品的取材发表一下看法,冰心前期的作品家庭都有仆人,这和她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她出生在一个比较好家庭,属于当时中国的上层社会,自是对普通的劳苦大众的接触较少,这是她生活环境必然对她取材的局限。冰心在中期三、四十年代才有一批关注劳苦大众的作品。在冰心小说中我比较喜欢的是早期的《两个家庭》《去国》《斯人独憔悴》中期的《分》和晚期的《空巢》《桥》《干涉》,以上七篇是她不同时期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品,反应的问题纵是在现在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另外,还有《小桔灯》《寂寞》《相片》《三年》《西风》《空屋》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这六篇都是在于表现人的各种唯美的感情,后三篇是关于爱情的,但也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的不同的凄美的感情。此外,《我们太太的客厅》是一片比较有意思的文章,文章描写了一群无聊、庸俗、做作、空虚的社会寄生分子。但是文中的客厅和林徽因的沙龙有惊人的相似(林徽因在家中的沙龙就有“我们太太的客厅”的称呼),冰心在北京曾和林徽因比邻而居,遂引发了林徽因与冰心之间的不快,网上野史可查。
  •     这本书,以及这个系列,将多年前的那段时光一下子拉到眼前。初中的课本开始刊登冰心、巴金、鲁迅这些民国时走过来的名人的作品,他们也因此成了我心目里的第一批作家。那时是怀着对作家的崇敬与敬畏拜读大作。我记得夏日的竹塌上,穿堂风拂起凉帐,倚着床板一页一页翻书的情景,我记得就是在那些凉爽的夏日读完了《空巢》、《我们太太的客厅》、《远来的和尚》……清凉的文字清凉的竹席清凉的晚风编织了那个清凉的夏日。只是时至今日再回头时,却觉得,比起那些真正的文坛巨著,冰心的文字只算得小品。比如赵树理和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他们真实得记录了那个年代,把时代的某些特质用流畅的语言组织呈现,可是里面没有震撼人心的东西。生活中需要建筑,也离不开小品;文学亦如是。所以,当它是小品时,就把它当小品读,还是很不错的。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太棒了
  •     对于冰心的小说,在初中的时候很狂热的读过一阵冰心。到现在最喜欢的是“两个家庭”和“冬儿姑娘”,还有一篇“别后”。个人觉得冰心的厉害之处在于,她的文字把时代的大背景细化到了一个个小家庭
  •     需要重温
  •     小学、被窝
  •     冰心奶奶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老人,她的笑那么甜
  •     大家试试吧
  •     里面有一篇写两个婴儿的文章,我在姨妈家看到那篇文章后,回去立马把这本买了回来。那篇讲社会现实的给我当年的小心灵还是有那么点震撼的……
  •     更喜欢她的散文
  •     人世间的爱,美,纯,都写在里面了
  •     冰心奶奶!
  •     我一直认为她是个狠辣的老太。
  •     部分内容觉得老套,部分内容觉得经典
  •     小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读,
  •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还包了张封皮,以至于找的时候都记不得封面是啥样的了
  •     八岁还是几岁时候妈妈送的生日礼物。多年之后,只记得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看来此生要被这句话绑架的节奏。
  •     反反复复揉搓了好几遍,不是因为谢先生,而是因为那个让我着迷的时代……有一篇,《最后的安息》,更是看了多次,有时在郊区园子外散步时,会观察同龄女孩的脸,谢天谢地,再也看不到翠儿了。
  •     超级爱看。。。每个故事都让我回味许久。。。
  •     《我们太太的客厅》,呵呵了。
  •     购于2005.08; 捐出于2008.03.04
  •     说实话,真不喜欢冰心的作品。应该说创新性有,其他的真的没啥了
  •     读过,但没怎么用心
  •     冰心先生的文学造诣并没有人们捧的那么高
  •     冰心奶奶是云上的人啊,人间疾苦到底蹉跎得多。
  •     跟巴金小说一起——爸爸买的
  •     有人留在单位就顺手看了……意外的还挺有趣的……比较起来还是喜欢民国时代?不过即使是那个年代的中文也比现在的某些译文好读很多呢
  •     冰心是一位散文作家,她不适合写诗,因为她的语言太优美,用来写诗的话会觉得太软了,不像是诗的风格,而像一篇短文
  •     冰心作品,的确一般。
  •     冰心的小说不像其诗和散文那样广为人知,可一旦涉及现当代文学,总越不过这座二十世纪问题小说高潮的代表人物,地位是摆在那里的,只是毕竟刚用白话文写小说,形象塑造和描写还都干瘪到尴尬,不像张爱玲三言两语就是一个薇龙。
  •     看的不是这本书,但故事却是一样的。
  •     对旧时代的嘲讽和批判,可终不免凉薄。
  •     高中有这么一本,翻来覆去地看啊看,翻的都卷边了。不该借出去的,后来就没有回来,悔之晚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感谢借我读这本书的人
  •     我不喜欢这样的调调。。。
  •     是我文学的启蒙之作。
  •     呵呵。
  •     一点不喜欢
  •     文学家,确实是文学家,小说的社会意义是很深的~~~
  •     我还记得冬儿姑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