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高手李鸿章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43893108
作者:雾满拦江
页数:31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二章 出奇制胜,打破僵局黄鹤楼兄弟争座次李鸿章奉命赴津处理教案,让洋务干将丁日昌先行,他回家与母亲辞行。做官了,发达了,总是要将老母亲安置在官衙,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孝文化。李鸿章进门给老母亲磕头请安:娘,孩儿要去直隶了……老母亲听了皱眉:哎哟,儿子啊,你到两江,母亲就跟你去两江,你调湖广,母亲就得跟你去湖广。可怜你母亲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天天车马奔波,游走四方,我这老身子骨经受不起啊。这时候新任湖广总督进来,扑通跪倒给老母亲磕头:娘,您大儿子回来了,你就住在官衙里,不用搬,新任的湖广总督就是我。原来继任的湖广总督,是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当时老太太就纳闷了:怎么这天下之大,就你们哥儿俩跑来跑去,官位轮换着做,别人都干什么去了?别人……最好别提别人。这中国之大,能有几个明白人啊?!李鸿章和大哥出来,门外早有一大群幕僚和朋友迎上:两位大人,今天你们兄弟相逢,实人间罕有之美事耳,我们在黄鹤楼上摆下酒宴,一来给新任湖广总督李大人接风,二来给新任直隶总督李大人饯行,请两位大人赏光移步。见有饭局,李鸿章兄弟大喜,立即携手匆匆赶去。到了黄鹤楼,众人却抓耳挠腮:两位大人,你看那个……李鸿章:到底哪个?众人:两位李大人啊,你看你们兄弟两个,李瀚章是大哥,应该坐在上位。可是按官职,李鸿章是协办大学士,官位更高,理应坐上位。那么今天这个座位的排次,到底应该是大哥居上呢,还是大学士居上呢?这个……李鸿章看了看大哥李瀚章。李瀚章鼻孔冲天,心说再怎么着,我也是你大哥,你这个大学士可不是一个人拼下来的,是咱们李家全家上阵,帮你打出来的。所以今天这个座位嘛……二弟你自己寻思吧。李鸿章捋着胡子,看了看大哥的表情,问众人:我来问你们,今天这个筵席,是论公事,还是论私谊?论公事?论私谊?众人眼珠直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又应该怎么回答呢?如果论私谊,今天这几桌子酒菜,谁给你报销?于是众人齐声道:今天是论公事,不论私谊。哦,只论公事?李鸿章听了,大摇大摆走到主座前,一屁股坐下:论公事,我是协办大学士,官衔最高,所以理应坐主座。我大哥只能坐下面,这是朝廷制度,不能有丝毫懈怠。但他是我大哥,让大哥坐在弟弟的下座,也不像话。所以你们明天还得再摆几桌,只论私谊,那样我大哥就可以坐上座了,如何?众人听了,顿时叫绝:哎哟,李大人,你这脑子可真是快,这么个僵局竟然都被你化解了。李鸿章哈哈大笑:之所以出现僵局,那是因为你们的眼力不济,目光短浅,你把眼光看得远一点,把一次宴请改成两次,问题岂不就迎刃而解?以往,幕僚们看他与洋人斗智斗勇,也瞧不出个端倪来,而且许多具体工作,都是李鸿章的手下来做,他不过是坐享其成而已。看得久了,幕僚们已经很难看出,李鸿章到底比自己高在哪里。直到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让诸人猛然醒悟,李鸿章这个协办大学士,可真不是白来的。而大哥李瀚章带着全家,拼命地帮助二弟,就是因为李鸿章有这么个脑子。这件事情虽小,却透露出李鸿章那过人的机敏和独特的思维特点。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李鸿章的思维特点进行一个简单粗略的分析,以便让我们学习并掌握一种或许是全新的思维方式。黄鹤楼争座之案,是由一个矛盾构成的僵局。这个僵局的出现,是因为现场出现了两个评价标准。按官职,李鸿章应当坐首座,而按年龄,则应该李瀚章坐首座。如果让李鸿章坐首座,年龄上说不过去;可如果让李瀚章坐首座,官职上又说不过去。李鸿章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就是要把两个评价标准,打掉一个,只剩下一个评价标准,那么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化解了。世间有许多僵局,让人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无法自拔。这些僵局的形成,必然是两个或多个诉求所导致,处理的要点就是把诉求拆开,每个诉求各组成一个问题,解决方案也就应然而生,所谓人生僵局,就此不复存在。现在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李鸿章会称做官是最容易的事情了。这是因为,所谓做官,就是处于一个调配社会资源的位置上,以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一个官员,如果不具有这种资源调配的能力,又或是缺乏这种意识,就会陷于繁复的矛盾诉求之中,终日拆西墙补东墙,疲于奔命,试图满足所有人,累得半死还落得个贪官的恶名。究其原因,就是你的资源调配能力不够,与自身所处的职位构成了反差。李鸿章是最善于打破僵局、另创局面的智慧型高手,无论什么样的矛盾诉求摊到了他的桌面上,他都能够迅速地找到矛盾的症结,并利索地拆解开来,化繁为简,迅速解决问题。同样体现了李鸿章这种高明的思维特点的,当属他这段时间对丁汝昌的安排。丁汝昌,桐城人氏,最早追随悍将程学启,两人一起加入了太平军。及至安庆城下之战,曾老九曾国荃以苦肉计逼迫程学启反水,于是程学启带了亲兵卫队长丁汝昌,缒城而出投奔了湘军。此后,程学启转入李鸿章手下,而丁汝昌始终跟随在程学启身边,为肃清上海外围的太平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幸的是,嘉兴之战,淮军第一猛将程学启战死。此人之死,损失最大的就是丁汝昌,从此他失其依附,沦为散兵游勇。他和程学启的残部忽而被调到东,忽而被调到西,最后被划拨到了刘铭传的麾下。丁汝昌追随刘铭传,于两淮战场,再立新功。及待捻军被平灭,淮军的头一桩事,就是裁军。裁撤军队的命令落到了刘铭传的手上,刘大麻子眼皮一眨,这个裁军,当然是不能裁自己的亲兵卫队,把自己的亲兵裁了,那就太缺心眼儿了,要裁就只能裁别人的。谁是别人的亲兵卫队?当然是丁汝昌,他是程学启的老部下,如今程学启死了,丁汝昌自然也就成为第一个挨刀的。减员增效,分流下岗,这是任何时代都难免的事情。当丁汝昌得知自己将要下岗的消息后,顿时火大了,不由得发起牢骚来。你个下岗待业的老员工,乱发脾气可就不对了,这叫不顾全大局,这叫社会不稳定因素。就见刘铭传满脸的大麻子泛起浓浓的黑气,杀机顿起。那丁汝昌却是最知道刘铭传的狠辣,闻知情形,星夜纵马,狂奔回家乡,找个茅坑躲了起来。他若是逃得慢一步,必然成为刘铭传的刀下之鬼。丁汝昌逃了,刘铭传很是失落。但好歹,分流下岗这事,算是顺利完成了。而丁汝昌躲在家里,越想自己这半辈子,越觉得不值,半生追随程学启,在战场上死过无数次,最终却落得个逃犯的下场,这真是太郁闷了。思前想后,丁汝昌心有不甘,就给李鸿章写了封信,哭诉自己的委屈。收到丁汝昌的书信,李鸿章也呆住了:什么?程学启的亲兵队队长丁汝昌,现在沦为逃犯了?哎哟,这个事……真是不太好办。丁汝昌曾是淮军中的一员,是李鸿章的家乡子弟兵。为了李鸿章的前程,不知丢了多少子弟兵的性命,侥幸残存如丁汝昌者,遇到今天这种委屈事,李鸿章是一定要管的,如果不管,那未免太没良心了。可这事,到底该怎么个管法呢?刘铭传和丁汝昌,手心手背都是肉。若是让丁汝昌回军中任职,刘铭传肯定不干,说不定还会大闹起来。如果不让丁汝昌回来,那么淮军的兄弟们,就会看在眼里,凉在心中,自己以后也没法做人了。眼前这桩僵局,与黄鹤楼兄弟争座次,如出一辙,几无区别。解决问题的法子,也是采用黄鹤楼式的,具体方法就是将两个彼此矛盾的诉求,拆解开来,一分为二,问题就解决了。于是李鸿章打算把一支淮军拆成两支,让两人各统一军,这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淮军正在裁撤之中,又如何把一军扩为两军呢?这个……裁撤的全都是陆军,是不是?这不大清国还没有海军呢?立即上奏,要求建立海军。海军一旦建立,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空缺岗位,可以安置从淮军分流出来的下岗老员工。如此妙计,岂不美哉?于是,丁汝昌和他的大清海军从此走入历史。只不过,这个开端有点儿诡异,为行将到来的二十四年后的中日对决,带来了永远无法抹除的阴影。如何对付洋人八月二十五日,李鸿章秘密来到天津。知道他到来的,只有两个人:拱卫京畿的淮军大将刘铭传与提前赶来处理案子的丁日昌。由于教案转入丁日昌之手,民怨的宣泄口,也就冲着丁日昌来了。李鸿章一路所行,但见揭帖无数,无不是咒骂丁日昌八辈子祖宗,说他是“丁鬼奴”,巴结洋人,卖国求荣。见此情形,李鸿章心花怒放。曾国藩吃亏就吃在手下没有一个丁日昌这样顶雷的人,所有的事情全都自己扛,结果被朝廷使阴招儿摆了一道。夫子的一世名节,毁于一旦。而李鸿章这边,挨骂的角色由丁日昌担当了,李鸿章躲在他身后,逃过了民怨的诅咒。这么个团队,李鸿章是喜欢的,但天天被人骂八辈子祖宗,丁日昌承受不了了,没过多久,他就坚决退出了官场。但是目前他还没有退出,只好硬着头皮,向李鸿章汇报工作。听丁日昌说了详细情况,李鸿章心里有数,就去拜谒老师曾国藩。曾夫子勉强从床上爬起来,与心爱的弟子讨论案子。那么这起案子,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很简单,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那些打死无辜修女的暴徒,甭管他们有多么愚昧,必须制以刑裁。至于更多的暴民,只要手上没有人命,又或是抓不到实际证据,就睁一眼,闭一眼吧。此外再赔付洋人相应的财产损失,以及给予死者相应的经济补偿。这是李鸿章的态度。但是曾夫子告诉他,洋人的要求远高于此,法国人要求中国的地方官以性命相抵。李鸿章连连摇头:不不不,冤有头,债有主,地方官又没什么大的过错,凭什么要给洋人赔命?这事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夫子问:你若不允,洋人定然不依,如之奈何?李鸿章笑曰:老师放心,对付这些洋人,学生有一手绝活儿,那就是痞子腔。听了这句话,曾夫子脸色一沉:少荃啊,你怎么又犯了老毛病呢?忘了为师对你说过的吗?待人处世,唯重一个诚字。李鸿章点头:老师所言极是,极是……曾李师徒,有过无数次的对话,但唯有这一次极为重要,是所有晚清史家研究的对象,也是所有相关史书必须提及的。起初,李鸿章的历史形象在政治上被定位为卖国贼,他所做的具体事情被淡化,留下来的只有这个确凿的证据,证明李鸿章是个大流氓。你看,他满嘴痞子腔,可知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地痞。后来,越来越多的史学家无法忍受这种对历史的粗暴蹂躏,就跳出来替李鸿章翻案,解释说:所谓的痞子腔,实际上是一种外交辞令!没错,就是外交辞令。其实,所谓的痞子腔,并非是外交辞令,而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度。痞字的原意,是突凸之意。这个字源自于中医,指人体内部的痞块。人体是柔软的,内部突然多出个硬硬的痞块,也就是肿瘤,让人遭受不尽的痛苦。地痞的原意,则是指平地上突凸的坚硬障碍物。平坦的地面上,突然多出个坚硬的障碍,人走过就会被绊倒,扭伤脚趾事小,摔倒跌出脑震荡,也是常有之事。后来,地痞这个词,专门用来指称这样一种人,他们态度蛮横,粗暴粗野,像平地上的突凸障碍一样妨碍正常人行走。对于这种野蛮人,你只能绕道而行,如果有谁跟地面的突凸过不去,那就太划不来了。李鸿章在上海跟洋人打交道久了,把洋人驯服得像狗一样听话。他是最了解洋人的,知道在中国,洋人才是真正的弱者。这些可怜的洋人,远离故国,孤零零地处身于一群梳辫子的男人之中,所有人都用阴沉沉的目光盯着他们。那种孤寂、那种凄惶,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外交官只不过是最早的经理人,是被雇用来解决问题的,国家所要求他们的是,以灵活的手段处理问题,用最少的资源替本国侨民谋取福祉。所有的外交官都是个霉摧的角色,他们只有责任没有权力,于是心里太孤寂,太恐惧,所能做的唯有先声夺人,先把对手吓唬住再说。吓唬住对手,外交官就赢了,没吓唬住的话,就另外去找个人来吓唬,总之要尽可能地捞回场子。举凡中国所发生的教案,外交官都会先来吓唬地方官,吓唬住了千好万好,没吓唬住就去吓唬朝廷。朝廷最怕洋人,如果洋人找来闹事,就狠狠地惩治地方官,这是洋人在中国盛气凌人的主要原因。别的地方官害怕洋人,但李鸿章不怕,他更不怕洋人找到朝廷,因为朝廷知道他有本事对付洋人。所以李鸿章向老师表态:不要理会洋人的恫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如果洋人敢叫嚣战争,咱们就跟他一块儿嚷,看谁嗓门大。而曾夫子则指点弟子,对付洋人,除了态度强硬,不失国体,还必须要以真诚的人生态度打动洋人。要让洋人喜欢你,愿意和你交朋友,你真诚,你强硬,你据理力争,谅洋人也无咒可念。你真诚,你强硬,这就让对方知道你的原则和底线,无论是处理国际事务还是处理人际关系,都会顺风顺水。师徒二人商议妥当,李鸿章开始与洋人谈判。洋人来了,和李鸿章一见面,对方顿时欲哭无泪。负责处理天津教案的法国佬,还是那位刚刚和李鸿章扯皮磨牙、处理酉阳教案的罗淑亚。这也是朝廷让李鸿章来处理天津教案的原因,两人是老朋友、老对手了,都太熟悉彼此的风格,见了面想吵也难。前面说过,法国人刚刚在普法战争中吃了败仗,生生被炮轰死20万人,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底气大闹,所以双方的谈判,顺利得异乎寻常。法国人最早的谈判底线,是清廷必须给法国开放一个通商口岸,赔付百万两银子,再拿地方官抵命。如今遇到李鸿章,这些条件都不好再提了,敢提出来,李鸿章有太多的狠招儿对付他们。此案最终裁决,16名杀人犯立即正法,21名从犯流放,还有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双双流放黑龙江。再赔法国20万两银子,修葺烧毁的教堂,再给列国遇害人员抚恤金25万两银子。看到这个结果,曾夫子忍不住老泪纵横,这个天津知府张光藻和知县刘杰,他们两个无罪啊,凭什么流放他们?应该流放的是崇厚那个王八蛋……后面这句话不能说,崇厚在朝廷是有势力的,夫子惹不起人家。曾夫子和李鸿章两人凑了一万多两银子,给张光藻和刘杰当路费,又写信吩咐东三省的官员,务必好好照顾这俩倒霉蛋,不能让他们受到委屈。朝廷看到这个结果吓坏了,这么低的条件,人家洋人能答应吗?李鸿章你可别胡来,惹火了洋人,那可了不得。于是朝廷自作主张,另加了一款,派通商大臣崇厚去向法国人谢罪,这起案子就顺利结束了。

前言

引子 三千年未有之强敌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坐镇上海,一边和朝廷群臣钩心斗角,一边有条不紊地对麇集于苏州城的太平军进行最后的绞杀。上海城中,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氛,码头边上货运繁忙,西洋制造的火轮船与古老的中国式木制海船杂错相陈,在淮军水师的监视之下进进出出。远海商船基鲁雪基号驶入港口,这是怡和洋行的船只。商客们踩着踏板,陆续登岸。五名形貌古怪的年轻男子,走到船舷边上,他们的目光之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惊惧与震骇。这五个人的衣装很是奇特,头上绾出一个发髻,右衽宽服,脚上穿的是大足趾分岔的木制趿拉板儿,走起路来呱嗒呱嗒响个不停。这些形貌古怪的外来客是五名年轻的日本人。他们五人中的行动首领,叫伊藤博文,这一年他22岁。伊藤博文,日本长州藩人氏,祖上世代务农,因为父亲被一名下层武士收为养子,遂进入武士阶层。因为家境贫寒,伊藤博文小时候做过侍童,当过杂役,还曾寄身于寺庙中。因其为人狡狯,机变百出,成为下层武士中的优秀者,人送绰号“饿鬼大将”。这时候的日本,由于德川幕府长达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其落后程度比之于当时的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所谓国家落后,不唯是指经济的贫乏,更重要的是政治的结板化,意即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被禁封,每个人从生下来,就被锁定在一个固定的社会阶层中,无论你如何拼争,到死也不能改变境遇之分毫。伊藤博文出生于下层武士阶层,注定了他不可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但这个命运,却因为外界因素的介入,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个外界因素,一如当时的中国,就是指越洋而来的西人之火轮船。1853年,也就是中国的咸丰三年,时洪杨崛起于东南,攻陷了“小天堂”南京。就在这一年7月8日,日本海面上突现4艘不明来历的黑船,径入日本领海,令幕府将军德川家庆大为震愕。据相关史书记载:这4艘黑船的突然出现,让日本陷入了恐慌之中。当天夜里,江户城(就是后来的东京)一片混乱,武士们忙于备战,车声辚辚,战马萧萧。城外大小寺院内钟声齐鸣,妇孺凄厉地哭喊,有钱人准备逃往乡间,更多的人拥入神社,击掌祷告神灵,乞求神风再起,摧毁黑船。当时的孝明天皇,对黑船的来到表示了无限的悲愤,他亲往神社,连续祈祷一十七天,乞求神灵保佑,攘斥夷类,使天下太平,皇祚长久。德川家庆立即下令,命12艘日本的木制战船前往迎战,务须一战全歼来犯之敌。少顷,水师回报,那4艘黑船,犹如魔怪一般,发出恐怖的吼叫之声,喷射出浓浓的黑烟,就在水师的眼皮子底下扬长而去,转瞬间无影无踪了。这到底是什么怪物?幕府众人惊恐莫名。这就是西人的火轮船,同样也是让中国的暴政统治者切齿憎恨的东西。这支舰队,是由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前来敦促日本开放门户的。这个要求是幕府万万不能答应的。幕府心里再清楚不过了,所谓开放门户,意味着社会阶层的流动,这是日本新生的机会,可是自己的权力也会遭到质疑。人家好端端地关着门,奴役万民恣意享乐,作威作福快乐自在,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啊!偏你这些洋火轮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跑了来,让那些匍匐于暴政之下残喘的民众,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有尊严的人,从此不肯再心甘情愿地接受被奴役的命运。这让幕府统治者气愤于心,羞恼已极。日本爱死不死,反正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放开。这就是幕府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决不妥协的态度,日本水师捉住了登岸的美国水手,剥光他们的衣服,关进木笼子里。佩里大喜,趁机指控日本人违背了国际公法,要求日本人道歉。可怜当时的日本人哪里晓得什么叫国际公法,于炮舰之前,只有认栽吃瘪的份儿。幕府无力对抗美国的火轮船,被迫允许美国代表团上岸递交国书。而这就意味着,封闭了两百年之久的日本国门,终于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声音,被迫打开了。门户开放,立即让居于中下层的社会阶层发现了机会,以萨摩、长州等西南藩为中心的下级武士,与豪农巨贾结盟,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尊王攘夷!这个口号,并非日本人所创。这是春秋初年,管仲替齐桓公谋划提出来的一个战略口号。借助这个口号,齐国以周天子的名义东征西讨,建立了霸业。此后这个口号便随同古老的竹简埋于地下,久已为中国人所忘记。但是日本人没有忘,一旦他们发现了机会,就急不可耐地,把这个口号捡了起来。日本的中下层武士之所以使用这个古老的口号,用意很明显。他们就是要打着支持天皇的名义,从幕府那里夺回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这些中下层武士的命运。古老的权力结构,总是呈金字塔状的,不得志的下层人士永远占据多数。这使得“尊王攘夷”的口号在日本大得人心,逐渐形成了潮流。这个口号被提出来的时候,伊藤博文还只是个孩子,十年后他成长起来,以其过人的智慧与勇气,立即成为倒幕运动的骨干人物。1862年12月12日,伊藤博文21岁。这天夜里,伊藤博文率领十几名年轻的志士,悄然来到品川御殿山。近在咫尺的,就是新建立起来的英国公使馆。所谓“尊王”,尊的是天皇,所谓“攘夷”,攘的就是居住在使馆之内的英国人。伊藤博文当先开路,用木锯锯断使馆外边的护栏,率众悄然而入,对着使馆的门窗,伊藤博文一声令下,众人齐齐地投掷出了他们自己制造的燃烧弹。烈焰熊熊,火光四起,使馆中的夷人发出惊恐交加的尖叫。伊藤博文哈哈大笑,这些个夷人,也不过如此而已。怀揣着战斗获胜的激情,志士们返回居所,兴奋地痛饮起来。饮酒之际,伊藤博文忽然间心念一动。那西夷洋人,虽然在日本本土上的人数不多,只需要几枚燃烧弹就能够全部消灭。可打蛇不死,反贻后患,最好能够找到夷人于远海之外聚集的岛屿,将其统统消灭,这样才能够取得“尊王攘夷”的最后胜利。他这个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如果说出来,却很危险。因为当时整个日本都笼罩在一片狂热之中,普遍认为夷人不堪一击。这种想法一旦说出来,伊藤博文就是最典型不过的日奸,必然会遭到爱国志士们的追杀。但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时刻在他的心底回荡。于是伊藤博文悄悄地去找长州藩藩主毛利敬亲,表达了自己想要出海、研究夷人以期将其彻底消灭的想法。可想而知,毛利敬亲听了他的话,是何等地痛心疾首。为了挽救伊藤博文,避免他在日奸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毛利敬亲苦口婆心地劝说伊藤博文千万不要执迷不悟,以免贻误终生。劝说到最后,毛利敬亲反被伊藤博文说服,和伊藤博文一道踏上了日奸的不归路。毛利敬亲之所以那么容易地被伊藤博文说服,是因为他居于权力的高层,信息资源充足,对西夷的情形略知一二。他最是知道“尊王”这事容易,但“攘夷”这事,恐怕是千难万难。于是在毛利敬亲的安排之下,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等五名年轻的日奸,于夜幕中悄悄地登上一条开往中国的商船,离开日本,准备潜入西夷进行观察研究。未至西夷,甫到上海,伊藤博文就已经被自己所见到的一切,震骇得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此时的上海,已成为东方第一座重港,西洋式的建筑栉比鳞次,街头行人匆匆,金发碧眼的西洋绅士,与充满东方韵味的旗袍女子,挽手结伴而行。卖花的乡下小妹,轧棉花糖的憨笑老伯,店铺中人头涌动,生意火爆。无尽的繁华,这就是当时的大上海。没有人留意到这几名登陆者,更没有人理会他们那因为极度震骇而睁大的双眼。这时候的伊藤博文才意识到,说什么“尊王攘夷”,那不过是痴人说梦。此时的日本不要说与西夷相比,与近在咫尺的中国相比,也已经是天差地别。大上海因为洋务运动而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日本还停留在远古时代的梦呓之中。日本要想强大,就不能再沉迷于无知的旧梦中,而应该学习中国,脱离蒙昧时代,走向文明。这就是伊藤博文心里的想法,他要用这个想法去唤醒日本,拯救日本。而刺激他从蒙昧状态中清醒过来的,是中国的江苏巡抚李鸿章。从此李鸿章这个名字,牢牢地铭刻在了伊藤博文的心中,成为他一生效仿的偶像。

名人推荐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伊藤博文近百年中国史上,中国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和李鸿章算两个,顾维钧算半个。——唐德刚

媒体关注与评论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清史稿•李鸿章传》

内容概要

雾满拦江,幽默写史领军人物,善于将历史名人做全新解读,并归纳其成功之道。文风辛辣犀利,观点新锐生猛,为千万读者所称道。多年研究李鸿章,深为李鸿章的谋略和智慧所折服。继畅销作品《推背图中的历史》《神奇圣人王阳明》之后,潜心创作出重磅新作《权谋高手李鸿章》。

书籍目录

引子 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第一章 如何摆平各方矛盾改变历史的人 8改变历史的书 10从官场失意者到顶尖专业人士 12天下第一伤心人 17鬼物出没天津城 21朝廷如何坑害曾夫子 24从大帅到重臣 28拖延就是高效率 31如何处理敏感案子 33酉阳教案第二季 36第二章 出奇制胜,打破僵局黄鹤楼兄弟争座次 42如何对付洋人 46转战洋务运动 49少年皇帝不识愁 52皇帝也有青春期 54为对手树碑立传 57启智与愚民的分野 59西乡大暴走 61以一人敌一国 63蚊子船来袭 65第三章 高手过招,步步惊心规则的冲突 70强权并非公理,会玩才是王道 72都怪你们傻兮兮 74徒弟超越师傅 76精妙的圈套 79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80如何对待合同上的漏洞 83李氏谈判法则 86猪一样的队友 89琉球的失落 92第四章 借力打力,维持平衡一个英国青年的死亡之旅 96被扭曲的历史 98迟早必挨一刀 99智慧越高,责任越大 102舌战老学者 104帝国退化原理 106扯皮磨牙大战 109战争恐惧症 113最后的对决 115职场上的异类 118第五章 精通规则方能成大事命中注定的倒霉差使 122职场替罪羊 125愤怒青年的欧洲之旅 127小人物扳倒大领导 129冲突型人格的形成 132职场大刺猬 135给闲人一个话题 138民众没有仇家 140权力的逻辑 143留美幼童计划夭折 145第六章 史上最厉害的谈判高手“三宜”提督刘永福 150法国占领“东京” 152朝鲜惊变,风波再起 156两条规则,双重标准 159事非经过不知难 162罗网密布,杀机暗伏 165布局打掉李鸿章 167初战脱利古 170被低估的天才将领 172令人崩溃的谈判 175第七章 面对乱局,迅速解套无形的对手 182黑旗军血战越南 184计划不如变化快 187隐秘的政变 190李鸿章落入圈套 193做个善良的大奸臣 195坚持投降不动摇 199双赢共胜的战争 205从此门户大开 208帝国精英崛起 211第八章 腹背受敌,各个击破血搏镇南关 216一战平天下 219把所有人拖入坟墓 222首战伊藤博文 224无懈可击的对手 228愚民是专制国的基本政策 231长崎嫖妓事件 233又一轮疯狂的军备大竞赛 236权力的排他法则 239隐秘的敌人 241第九章 准确判断局势很重要青春的叛逆 246国际政治走后门 249群众领袖的孵化器 251心里有个未长大的孩子 254邪恶代言人 256如何让政局永远稳定 259日本出兵朝鲜 261和平的希望 264消失于万军重围之中 267不改革,就战争! 272第十章 力挽狂澜,破解危局兵败平壤 278黄海大海战 281保守派如何成为激进派 285旅顺港失陷 288威海卫战役 290马关之议 293不信绕不蒙你 296蠢货千万别爱国 299从此不共戴天 302终战大三国 306附录一 李鸿章大事年表附录二 本书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编辑推荐:创业容易守业难。从刀笔小吏到国之重臣,李鸿章一路平步青云。那么,面对晚清军事、经济、外交的困局,李鸿章又将如何运用他炉火纯青的权术谋略,纵横捭阖,力挽狂澜,最终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如何展现外交家的风骨?如何巧妙与洋人打交道?如何处理敏感案子?如何维持官场平衡?如何撰写制敌于无形的工作报告?如何既能做事,又能自保,同时得到领导始终不渝的维护?中国幽默讲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以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用诙谐流畅的语言,为你真实展现李鸿章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力挽晚清狂澜。

作者简介

《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内容简介:晚清政坛云谲波诡,内部洋务派与顽固派缠斗不休、势同水火,外部列强环伺、步步进逼,李鸿章如何运用他炉火纯青的权术谋略,纵横捭阖,力挽狂澜,突破晚清军事、经济、外交的困局,最终成为让慈禧太后赞为“再造玄黄”的官场不倒翁呢?中国幽默讲史领军人物雾满拦江积多年研究心得,以新史料、新视角、新观点,以诙谐流畅的语言,为你真实展现李鸿章如何运用博大精深的政治智慧,力挽晚清狂澜。


 权谋高手李鸿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李鸿章,一位中国近代史上褒奖鞭挞共存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更是一名谋略超群善用权术的风云人物。在各种“李鸿章” 著述在亭台楼榭坊间盛行,李鸿章研究已成显学的当下,此书又有何独特魅力?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雾满拦江,他之前出的《权谋高手李鸿章之从刀笔小吏到第一重臣》就让人耳目一新,他幽默的语言、犀利的文风和独特的视角让我惊觉原来历史还可以如此解读。在本书那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治领地里,疾行抑徐行的各色人物比比皆是,期间的故事,有荡气回肠,有明争暗斗,也有尔虞我诈,你死我活。这就是政治的江湖,承载多少政客的梦想,上演了多少政治风云的历史佳话或叹息,演绎了无数或睿智或愚蠢的桥段。世俗如我,在书中也读出了那悠悠晚清政治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也读出了些许毅立伫守的坚持与寂寞。李鸿章,在摇摇欲坠的晚清江湖划出那惊天一刀,激荡起的波澜荡漾至今,留下那转身后落寞甚至绝望的背影,引出了多少无情的唾弃,多少历史背面的“黑暗”在这无边的繁华下蔓延••••••雾满拦江参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之后以他幽默之笔娓娓道来,风趣的语言和诙谐的内容淋漓尽现了李鸿章如何运用高超谋略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晚清危局。与板着脸说教式的传统历史传记小说不同,这本小说里史实的“不完备”或“不严谨”反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虽回到“现场”,却又远距离旁观的;虽缺乏细节的考证,但论述却是建立在既成事实之上;史实与延展并存,严肃与笑谈共生。李鸿章所处的是欧美列强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后,对外掠夺殖民地,而摇摇欲坠的晚清帝国成为它们在远东争夺的主要对象的时代。看李鸿章在书中舌战“万国”别有用心的外交官,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更是豪情万丈,如书中总结的李氏谈判的五个步骤:摸底、挫敌、夺理、大局化处理和实力;让人体会到李鸿章如何善于“借力打力,维持平衡”,“出奇制胜,打破僵局”如何把“强权并非公理,会玩才是王道”发挥到极致。可惜的是,李鸿章最大的悲哀是“因为清帝国只有一个李鸿章,他拥有太多太多猪一样的队友,这就给日本人(其他列强)提供了无限种可能,四面出击摆平李鸿章。李鸿章的处境,却比之于孤军奋战更为可怜。”他不仅要面对列强的虎视眈眈,还要提防自己人特别是朝廷的陷害和摆布。于是,他再高的谋略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水”, 实在不由让人感叹“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的确,那个时代,清廷腐败到了骨子里,国人只能倍受凌辱,李鸿章也只能独自作战,甚至腹背受敌。就像李鸿章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因此他自嘲是帝国的“裱糊匠”。然而在“天朝崩溃”的大背景下,“裱糊匠”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狂澜。可惜的是,在内忧外患中,身处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清王朝,“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偶有小风雨修修补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匠”所能补补贴贴支撑起来的呢?这就是,任你有再大的个人谋略也无法挽救已经烂透了的清王朝。余下的就是对李鸿章“千古功罪非议在”。这本书,雾满拦江或许并无意让人喜欢或者厌恶李鸿章,只是以一个个读起来风趣却究起来难受的“故事”让人们无限接近那段盘根错节的、不堪回首的年月。当然,作者看似表面的风趣幽默并不能掩盖李鸿章和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悲哀。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还没看,不过应该还行吧。
  •     作者想用一种轻松的口吻来讲述这段历史,但是李合肥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个人物,到目前很多的问题史学界说不清,作者沿用了原来的套路,只是变换了一种描述方式,略显不严谨。喜欢这段历史的读者可以购买,以作消遣用。
  •     之前在书店看过,写的通俗易懂,虽还没有拿到手,这个价位值。
  •     内容不好看,还夹杂在文言文!
  •     雾满拦江的写法,非常幽默有趣,流畅好读。
  •     本书让我全面了解了李鸿章以及晚晴末年,值得反思,是本好书
  •     没打满分是因为有些地方写的不详细,时间顺序有点乱~
  •     内容不错,纸质似乎没有“平步青云”好,不过可以确定是正版
  •     徽派人物杰出代表
  •     大师的作品都是精品啊,值得一读
  •     今年上半年读的,目前只出了两册。
  •     应该是正品,但是内容不是我想像的,不喜欢作者的文字,觉得写得太浅,看了没什么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