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城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100104739
作者:[美]戴维·哈维
页数:183页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亨利·列斐伏尔的展望
第一部分 城市权利
第一章 城市权利
第二章 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
第三章 创造城市共享资源
第四章 地租的艺术:全球化、垄断和文化的商品化
第二部分 叛逆的城市
第五章 开拓反资本主义斗争的城市
第六章 伦敦2011:野蛮的资本主义扑向街头
第七章 占领华尔街:华尔街党遇到了它的复仇者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戴维·哈维教授在《叛逆的城市》中汇集了他近年有关城市理论(城市阶级冲突、建筑环境的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社会运动)的学术论文(第一部分)和有关重大城市社会运动理论解释的报纸评论(第二部分)。本书可以说是戴维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探索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导论。


 叛逆的城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文版译者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文化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生态文明制度等五个领域的改革总任务。在这个重要时刻,翻译出版美国著名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戴维.哈维教授的《叛逆的城市——从对城市的权力到城市革命》,可能对我们认识“城镇化”的一般属性,认识中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超过50%之后的城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认识“中国城镇化的特色”,尤其是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所展开的城镇化,有所帮助。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我们国家日益成为发达国家方方面面关注的中心,而我们的城市、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常常成为国外学术界的聚焦点。如果不是夸张的话,现在国外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学术著作中,总会有关于中国城市的章节,如本书。毫无疑问,他们对中国城市问题的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所以,他们的见解常常有些偏颇。当然,兼听则明,不妨虚心读一读,利大于弊。其实,我们对自己城市问题的认识也有不准确的时候。例如,我们谈及北京市区和近郊最近出现的“雾霾”时,就笼统地说“北京的雾霾”。珍珠泉,古北口、栖霞、张房也是北京,可是,那里并没有什么雾霾,更谈不上P2.5,倒是要谈谈P250的问题。所以,说“北京的雾霾”(16800平方公里),很不准确,说北京市区(1379平方公里)的雾霾相对准确些,因为海淀的山后地区也没有多大的空气污染。个别大使馆在三里屯测出的污染数据怎么可以代表北京(16800平方公里)?不可理解的是,我们自己也说“北京的污染指数”。我们一些学者到了国外,常常以“中国通”或“北京通”自居,而传达给人家的信息并非“中国的”或“北京的”。所以,人家对中国城市及问题的误解也与我们有关。实际上,中国城市的行政辖区面积之大,尤其是北京、重庆,欧洲人,甚至美国人,难以想象。最近,我们谈到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又出来了。苏南地区、浙南地区的城镇化能与中原地区或重庆的城镇化同日而语?更不用说格尔木呢。关于这一点,外国人恐怕从未想到过。只有等我们自己认识到了,讲清楚了,他们才有可能明白。所以,不要笼统地“言中国”,谈“中国的城镇化”。“顶层设计”是必要的,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不可少。苏南、浙南、深圳甚至北京远郊的人还要什么“城镇户口”?城里有工作,郊区还有一块宅基地,甚至还有几亩承包的果园,有什么不好?究竟谁在为城镇户口苦恼?恐怕只有土地部门,因为转了户口,就要把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交出来了。关于这个中国特有的问题,外国人几乎不可能理解。当然,看看外国学者如何看我们的问题或我们关心的问题,还是会有收益的,因为他们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市场机制的弊端刻骨铭心,志在改良。在《叛逆的城市》一书中,戴维.哈维以《资本论》为基础,采用他所认定的,甚至他认为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尤其是目前在西方国家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城镇化做了一系列批判。这本书也许会对我们认识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问题有所启迪,至少敦促我们重新学习《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特别是其中有关资本积累、资本流通、信用制度及其虚拟资本、地租以及垄断地租的论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进而探索如何以社会公正和生态友好的方式,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起来。戴维在本书第二章“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中提出了这样的判断,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历史,城镇化从来都是吸收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手段,城镇化凭借不断变更空间和场所的使用功能,实现空间垄断及其垄断地租(第四章),进一步推动资本积累。所以,城镇化对资本积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资本积累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对资本主义城镇化的判断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吗?在这本书里,戴维还用历史证明,创造和建设空间和场所的活动最初是用来消除过分积累状态的,然而,从长时期角度看,它常常会面临重复出现极度的过度积累的风险。所以,城市和其他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都具有易发危机的特征。这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教训是否可以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中避免呢?戴维在本书第一章 “对城市的权利” (包括他自己撰写的序言:“亨利.列斐伏尔的愿景”)中提出了这样的命题,“对城市的权利是一种按照我们的愿望改造城市同时也改造我们自己的权利”。他认为,我们现在所阐述的人权概念大部分是以个人权利和私人物权为基础的,而没有从根本上去挑战霸权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市场逻辑,没有从根本上去挑战新自由主义的合法性和国家行动的模式。所以,戴维在本书中探索了资本主义迄今为止忽略最多的人权之一,“对城市的权利”这一类集体权利。因为,城市人在建设城市中一直都在间接地重新创造着他自己,或者说,强大社会力量所推动的城镇化过程正在改造和不断改造着我们自己。所以,回答我们要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里这样一个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回答,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寻求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我们与我们钟爱的自然处于何种关系,我们希望以何种日常生活方式来生活,我们认为什么样的技术是适当的,我们坚持何种美学价值观念。这样,对城市的权利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说的获得城市资源的个人权利。不仅如此,改变城市不可避免地依赖于集体权利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运用,所以,“对城市的权利”是一种集体的权利,而非个人的权利。对城市的权利即是对城镇化过程的某种控制权,对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方式的某种控制权,从根本上和以激进的方式实现对城市的控制权。我认为,戴维的这些观点对我们思考如何改革有关城市发展的民主政治制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市民们是不是在争取城市规划管理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呢?例如,能不能不要把汽车停到人行道上,能不能在户外少挂一个空调?戴维在本书第三章“创造城市共享资源”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尺度”问题。人行道和空气都是城市的共享资源,然而尺度不一样。我们可以有阻止人行道、街头公园、甚至故宫颐和园的私有化的社会管理办法,而管理好北京的空气质量,则需要其他的社会管理办法。同样,管理好一个“圈起来的大院”的办法未必适用于管理胡同。戴维认为,单纯使用“自治”或“非政府”的方式是不可能解决城市共享资源私有化的问题,因为共享资源问题背后是社会和政治利益冲突。在戴维看来,共享资源并不是一种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资产甚至特定的社会过程,而是一种不稳定的和可以继续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创造共享资源的社会实践。这个实践产生或建立起与一种共享资源的社会关系,这个共享资源的使用或是专属于一个社会集团的,或者部分的或完全的向所有人开放。创造共享资源实践的核心是,社会集团和作为共享资源对待的环境的那些方面之间的关系将是集体的和非商品化的,不受市场交换和市场估价逻辑的限制。也许我们有些不习惯戴维的话语体系,如阶级斗争。他认为,城市生活质量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有钱人的商品。后现代主义热衷于在城市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和消费习惯上鼓励形成细分的市场,对文化形式和周边环境情有独钟,主张在市场上,只要你有钱,就可以自由选择当代城市生活的氛围。购物中心、购物综合体和量贩商店激增,快餐店、手工艺品市场、精品文化等也是如此,在这个世界里,新自由主义伦理能够成为人格社会化的模板,这种新自由主义伦理采用个人主义的立场,具有强烈的占有欲,与从政治上撤销了对集体行动的支持同源。但是,戴维问的很好,你站在哪一边,你寻求保护哪一种公共利益和依靠什么方式来保护你寻求保护的那种公共利益?难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们的城市时,就没有这一类问题? 戴维在本书第四章“地租的艺术”中,讨论了使用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获取垄断地租的办法。戴维的基本判断是,寻求垄断地租并不局限于房地产开发、经济目标和政府财政。许多垄断地租是建立在历史的叙述、集体记忆的解释和意义、重要的文化实践等基础之上的。如果独创性、真实性、特殊性和一种特定文化的审美观是获得垄断地租的基础,那么,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特定的建筑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特征,最能获得垄断地租。因此,他并不认为,无差异的与其他国家的建筑环境“接轨”(如武汉打算建设的600米高的摩天大楼)或“迪斯尼化”(前门的改造似乎有这个倾向)的建筑环境,并不一定带来垄断地租。戴维把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和特定的建筑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环境特征称之为“集体象征资本”。我认为,戴维从获得垄断地租的角度提出城市文化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高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当然也不会允许市场机制的弊端为虎作伥。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对市场机制弊端的认识不如西方学者,如本书作者戴维.哈维,对如何在市场机制下搞城镇化、编制城市规划,控制城市建设,我们毕竟还是新手。《叛逆的城市》涉及到了对城镇化属性的深层次思考。期望读者能够从中收获一些意外,多一些思考角度,弄清究竟何为中国城镇化的特色。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翻译真的很好。会看HL也是因为DH的推荐(顺便说一下他还推荐了《我所知道关于她的两三事》)。列斐伏尔是哈维的引子(副标题还是列斐伏尔两本书的名字),哈维的用意很明显,他要重新审视城市权利和城市革命这两个由列斐伏尔而起的概念。哈维的基调是对新自由主义经济进行批判,因为这种强调保护私有财产的理念加剧了城市社会断裂,在他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就是建立城市权利,这也就要求建立起不受市场摆布的由社区集团掌握的共享资源。基于这一概念,冲突造就行动,哈维认为城市革命是必然结果,但首先应明确城市运动就是反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与之无关的,由于城市化已经反映了资产阶级霸权因此许多观念需要被修改(如社区生活)。不过遗憾的是,哈维认为左派没有提供一个较好的统一的替代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方案,全球化是阻碍理由之一。
  •     我想读书!
  •     译者注非常的……热情
  •     还是想打2.5分,真心不喜欢左派论述主张的行文风格,各种因为所以因此于是……
  •     虽然没有初次看的惊艳,但战斗的哈维永远不会让我失望,我就是您的脑残粉!!!919
  •     翻译的非常好!
  •     建议先读第五章,再回头看第一部分。否则对城市权或诸众的讨论就是空对空
  •     左翼良心
  •     不好读
  •     名字的翻译可不可以统一下,有的翻大卫哈维,这本书把作者翻成戴维哈维。
  •     “创造城市共享资源”一章深得我心,其他章节说服力还不足够(仅仅是够激进而已)
  •     可是大多数人类愿意沉匿于肤浅的喜乐中。
  •     地铁读物
  •     还是进入不了城市政治经济学的语境咯……
  •     在房价飞涨的今天读这本书特别有感触。第一部分写得更好一些。“创造城市共享资源”这一章是给我启发最大的。
  •     哈维的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富有煽动性,不过和老祖师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相比还是少了些数据和论证,显得说服力稍弱
  •     因为准备读书会仔细的重读了 配着雄安新区的事儿读哈维真的有点微妙……
  •     非常棒的著作,第四章尤其精彩,读起来简直浑身通畅。哈维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革命者哈哈哈
  •     瞎j8写前言的叶齐茂你妈死了。不过我怀疑以后的译书都会有这个套路,毕竟夶时代
  •     前三章有所启发,后半部分解决方案变成了:占领华尔街!囧 全书的整体性不强,果然是几篇论文组的
  •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谈城市规划,他的分析当中仍然时刻存在着辩证法,有的观点我是赞同的,如对中国的城市化的看法。有的观点又显得有点激进,如对“占领华尔街”的论调,不过多重视角,总归对提高认识大有益处。
  •     原著四星,虽然比我能想象的激进太多,还是有启发的…可再参原著。翻译扣一星,什么破叫兽,不秀下限要死咩?
  •     馅儿太多皮儿小,下锅成片汤了
  •     翻译的很好。从对资本主义城市化的批判出发、探讨城市发展的公共属性。
  •     说得好像看得懂一样。。
  •     哈大爷简直当代马克思, 最后一章干脆开始现实的讨论怎么煽动群众革命. 整个书像个论文集组织性不强, 出发点城市权利强调的依然是资本和阶级再生产的空间不公平, 落脚点...城市革命, 非常实际的提出...现在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工会是不够的...还要基于社区, 因为除了生产空间之外资本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已经渗透到生活空间的各个方面...所以我们要从社区开始鼓捣无产阶级革命...大家跟我冲... 批判的依旧很到位,尤其是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对应。不过, 大爷你依然这么随便的用无产/资产阶级这个区分真的好么……感觉此书学术性不及煽动性。应该命名为《你被剥削了!哈大爷手把手教你闹革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