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中国摄影家.贺延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18
ISBN:9787300084442
作者:陈小波
页数:127 千字页

作者简介

对贺延光来讲,摄影是一件充满人性和高度理想主义的事情。藉着相机,他一直有力地叙述事实,并透过客观的事物表达主观的信念和感情。藉着相机,他走近中国百姓,传递他们的苦乐与悲欢、劳作与收获。贺延光认为:摄影是为了防止遗忘,为了记住即将遗忘的重大事件他拍摄:老山自卫反击战,华东水灾、广西边境大排雷、北京SARS……;他还用镜头对准身边的琐事,记录下社会的成长。贺延光一直坚持:“在事实面前,记录比技巧重要,影像背后的问题比影像表面的情趣重要,新闻比自己的名字重要。”站在事件的前沿,贺延光陈述着自己的责任感,也陈述着用图像自身言说的基本常识。


 眼光(中国摄影家.贺延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很喜欢杨浪转述的这个说法。在重新书写1976年到上世纪末中国摄影史的时候,似乎每一笔都离不开王文澜和贺延光。我是先看《偶然》再看《眼光》(听说后者曾经被禁过?)的,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看前者时的舒适闲散,似乎恰和当下略带小资情调的时代犬儒精神;看后者的时候却宛如回到看80年代政治斗争史,包括胡YB个人生涯时候的包含热泪。具体说到他们俩人,在冲破政治牢笼的年代里,一静一动,一人静观世变一人大声疾呼,一人率性自由一人严守准则。贺延光是严格的新闻摄影人,王文澜却不好归类,甚至纪实摄影的光环也套不上去,但两人却能联手协力,在一个“纪实”的理念靴子里,在体制内外联合摆脱了政治控制这只看得见的手。这带来了第一个问题:纪实摄影在中国特定的改革开放年代,内涵和罗斯坦那本《纪实摄影》有所不同吧?在共同抗争极左思潮的需求下,纪实和新闻联合起来反对“假大空”和“工具论”宣传摄影。统一的外形之内,应该是有不同内核的。比如,新闻摄影是不是更多是institutional,和美国新闻界一样,是保守的、维持现状倾向的。而纪实摄影诞生于大萧条之际,难道不是更批判的么?第二个问题相关,除了片子好外,为什么是此二人主导了纪实摄影的话语。如本系列丛书另外8位摄影师,在这一过程中为何被相对地边缘了(除了胡武功)?尊敬地问:这样二龙戏珠有何弊端?第三个问题是何龙盛提出的,30年来摆脱了政治干预这一可见之手后,终成主流的纪实摄影在图片市场财富这只看不见的手后,如何诱导摄影师脱离纪实行列?这其中“纪实”的概念和80年代末运动后的市场化大潮,如何为“商业摄影”、“私摄影”等留出话语空间?包括美国的纪实概念,也是20世纪20年代特定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后来又有所转变。纪实摄影这个“框”和社会背景间是什么关系?真遗憾这并不是直接的摄影问题,但不能说与摄影无关。而是可以把摄影和整个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但愿毕业论文的忙碌可以部分解答。另,感谢陈小波这套精彩的书!尤其是这两本。再另,推荐书末的贺延光《我的自述》,政治波澜中的个人命运。推荐王文澜那本60页拍倪萍的照片,平静生活中的家庭肖像。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     没有贺延光,摄影史会有空白,历史也会有空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