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1
ISBN:9787532754724
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页数:36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们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免遭这一药物的毒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对硫磷及其他的本类药物分解得相当快。故与氯化烃相比较,它们在庄稼上的残毒是相对短命的。然而,它们持续的时间已足以带来从严重中毒到致命的各种危害。在加利福尼亚的里弗赛德,采摘柑橘的三十人中有十一人得了重病,除一人外都不得不住院治疗,他们的症状是典型的对硫磷中毒。橘林是在大约两周半之前曾用对硫磷喷射过的;这些残毒已持续了十六至十九天之久。弄得采橘人陷入干呕、半瞎、半昏迷的痛苦中。这一事例并非最坏的纪录。早在一个月之前喷过的橘林里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故,而且以标准剂量处理过六个月之后,柑橘的果皮里还发现有本药的残毒。对于给在田野、果园、葡萄园里施用有机磷杀虫剂的全体工人所造成的极度危险,已使得使用这些药物的一些州设立起许多实验室,医生可以在这里进行诊断和治疗。甚至连医生自己也会处在某些危险之中,除非在处理中毒患者时戴上橡皮手套。洗衣妇洗濯患者的衣物时也同样会有危险——这些衣物上可能吸附有足以伤害她的对硫磷。马拉硫磷是另一种有机磷酸酯,差不多与滴滴涕一样为公众所熟悉。它被园艺工广泛地使用,还普遍地用于家庭灭虫、喷射蚊虫方面,以及对昆虫进行总歼灭,如佛罗里达州的一些社区用来喷洒近百万英亩的土地,以消灭一种地中海果蝇。马拉硫磷被认为是此类药物中毒性最小的,许多人因此就臆断他们可以随意使用而无伤害之忧了。商业广告也在鼓励这种令人宽慰的态度。

前言

蕾切尔·卡森的名著《寂静的春天》,我在中译本出来后就读过。早在一九六二年,它就为人类用现代科技手段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出了第一声警报。但是在当年的美国,却遭到与农药相关企业的猛烈抨击和某些舆论的嘲弄。我佩服卡森女士的科学精神、远见和胆识。历史最终证明,尽管当时她是极少数,真理却在她的一边。    按一般常识来说,后发展国家理应避免走别人已付出过代价的弯路。但是,中国却重复了,并仍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路,而且污染后肯不肯治理,能不能治理,也还是个问题。    卡森的书出版之时,中国刚刚经历过所谓的“大跃进”年代,“战天斗地”的口号还在喊得震天响,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类第一次专门为环境问题而举行的国际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寂静的春天》初版十年后的一九七二年召开的。那时中国刚恢复联合国席位,收到了这次会议的邀请。当时国内的宣传口径是: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典型的社会弊病,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承认也有环境污染问题呢?中国政府难免犹豫是否派团出席(这是我在一次环保聚会上,亲耳听到当年出席斯德哥尔摩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讲的)。由此可见,在当时的中国,连政府中不少高级领导人也还浑然不知环保为何事,更何况普通百姓?    中国的环境问题说到底,还不仅是个技术或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其根本症结,就在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对主张控制人口的学者马寅初的批判,导致了中国人口的急剧膨胀,使中国人口与生存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比例迅速失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历史条件,在人口与资源比最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却迎来了其最大、最快的时期。这就使中国的环境问题显得空前尖锐。    卡森在她的书里,着重讲了化学制剂,主要是农药,特别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但是环顾今天中国,污染环境的岂止是一般化学制剂,整座整座的工厂,尤其是设备简陋、缺乏起码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意识的乡镇企业,将自己的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和工业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把天然河流干脆当成下水道、垃圾坑来使用,以致沿着这些污水河,出现了大量的癌症村和“怪病村”;村子里得癌症和“怪病”而死亡的人数比例高得让人揪心。    其实,中国今天面临的环境问题,要比上世纪六十年代卡森笔下所描述的情景不知要严重多少倍。仅举一例:卡森将自己的这本著作起名为“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在自家后院里听不到鸟鸣,是件会使人猛然吃惊的大事。可是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城市居民,什么年代曾在自家后院或附近听到过鸟鸣呢?对于中国人来说,环境问题已远远不止是什么听不听得见鸟鸣,而是人能不能正常生存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正是卡森这本书的出版,促成了美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的建立。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环保团体在中国的出现,却是在整整三十年之后,即九十年代初。由于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多数成立不超过十年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各方面还是软弱、幼稚和经验不足的。它们刚刚尝试着为社会大众的环境利益而呐喊。这种呐喊,遭到了那些靠牺牲环境赚取利润的企业的反抗也是意料中事;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有一些所谓的学者,居然也公然站出来为那些一心只想着利润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根本无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辩解,甚至恶言诋毁初生的民间环保组织。这说明,在中国这个缺乏非政府组织传统的社会中,要使人们普遍认识到非政府组织是老百姓表达意见的一种渠道,是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的必要因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民希望实现“小康社会”,希望多数人都能过上富裕生活,这种追求是很正常的,完全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忘记,追求富裕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代价之一就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的增加。中国人必须学会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决不能以预支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来换取当代人的“美好生活”。    在中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努力提高亿万普通中国人的环境意识。因为我们深信,只有当多数中国人懂得了环境保护对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时,中国才有可能期盼一个绿色的明天。在这方面,卡森女士的《寂静的春天》将是我们向公众普及环境意识的一个最有力的、经典的读本。    梁从诫    二○○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北京

后记

《寂静的春天》于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七年间陆续译为中文,开首几章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环境地贡与健康》上登载,全书于一九七九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寂静的春天》一九六二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你若有心去翻阅六十年代以前的报刊或图书,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在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中,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森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森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蕾切尔·卡森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七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斯普林代尔,并在那儿度过童年。她一九三五至一九五二年间供职于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鱼类及野生生物调查所,这使她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环境问题。在此期间,她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在海风下》、《海的边缘》和《环绕我们的海洋》。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了第一流作家的声誉。一九五八年,她接到一封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奥尔加·哈金斯的信,诉说她在自家后院饲养的野鸟都死了,一九五七年飞机在那儿喷过杀虫剂消灭蚊虫。这时的卡森正在考虑写一本有关人类与生态的书,她决定收集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起初,她打算用一年时间写个小册子,但随着资料的增加,她感到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为使论述确凿,她阅读了几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寻找有关领域权威的科学家,并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在写作中,她渐渐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她的一个朋友也告诫说,写这本书会得罪许多方面。果然,《寂静的春天》一出版,一批有工业后台的专家首先在《纽约客》杂志上发难,指责卡森是歇斯底里病人与极端主义分子。随着广大民众对这本书的日益注意,反对卡森的势力也空前集结起来。反对她的力量不仅来自生产农药的化学工业集团,也来自使用农药的农业部门。这些有组织的攻击不仅指向她的书,也指向她的科学生涯和她本人。一个政府官员说:“她这个老处女,干吗要操心那些遗传学的事?’’《时代》周刊指责她使用煽情的文字,甚至连以捍卫人民健康为主旨,德高望重的美国医学学会也站在化学工业一边。卡森迎战的力量来自她对真实情况的尊重和对人类未来的关心,她一遍又一遍地核查《寂静的春天》中的每一段话。许多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她的许多警告是估计过低,而不是说过了头。卡森本无意去招惹那些铜墙铁壁、财大气粗的工业界,但她的科学信念和勇气使她无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斗争。虽然阻力重重,但《寂静的春天》毕竟像黑暗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广大民众。由于民众压力日增,最后政府介入了这场战争。一九六三年,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书中结论。该委员会证实卡森对农药潜在危害的警告是正确的。国会立即召开听证会,美国第一个民间环境组织由此应运而生,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在此背景上成立。由于《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仅至一九六二年底,已有四十多个提案在美国各州通过立法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发明者曾获诺贝尔奖的滴滴涕和其他几种剧毒杀虫剂终于被从生产与使用的名单中彻底清除。    由《寂静的春天》引发的这场杀虫剂之争已过去几十年了;尘埃落定之后,许多问题变得明澈。第一,虽然滴滴涕和其他剧毒农药已被禁产、禁用,但化学工业并未因此而垮台,农业也未因此而被害虫扫荡殆尽;相反,新型的低毒高效农药迅速发展起来,化工和农业在一个更高的、更安全的水平上继续发展。当环境保护刚起步之时,我们常在“要环保还是要经济发展”的疑问面前犹豫。在“经济—环保”这一矛盾面前,采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才能扭转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寂静的春天》及其后的一段历史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第二,虽然卡森在这场斗争中获胜,虽然一些剧毒农药被禁了,虽然尔后更多的环保法令和行动被实施了,但我们的环境在整体上仍继续恶化。每年新出现的环境问题比解决的多,环境危害正由局部向大区域甚至全球扩展。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无所作为,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的人类已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环境问题仅靠发明一些新的治理措施、关闭一些污染源,或发布一些新法令,是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植根于更深层的人类社会改革中,它包括对经济目标、社会结构和民众意识的根本变革。如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推动了许多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正在上升为导引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矛盾。道理是很简单的,如果我们最终失去了清洁的空气、水、安全的食物和与之共存共荣的多样化生物基因,经济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社会组织还有什么功效呢?二十世纪后半叶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突飞猛进的时代。在这个小小的蔚蓝色星球上所出现的新思考中,全球环保意识的迅速觉醒是最具根本性的。一个正确思想的力量远远超过许多政治家的言辞。如今,卡森的思想正在变成亿万人的共同意识,这一新意识的觉醒正为人类社会向新阶段迈进做好准备。    世界各国虽国情不同,但面对这一跨世纪改革时的痛苦思考是共同的。中国,由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人口和经济条件,环境与资源的问题会显得更加严峻。如果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中国有希望成为一片文明昌盛的人间乐土;若解决得不好,中华民族将会经历更深更苦的磨难。这是全世界所有中国人的关切和忧虑。    我们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去修订当初翻译时未能深刻理解从而未能准确译出的地方。除改错外,早先被略过的原作者的话、致谢、参考文献等都在新版中补齐。西安外语学院的高万钧先生协助翻译了本书第三章,我们在此深表谢意。    吕瑞兰  李长生

内容概要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匹兹堡附近的泉溪镇,1932年获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36~1952年在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调查署工作。著作有《海风之下》(1941)、《我们周围的海》(1951)、《海之边缘》(1955)、《寂静的春天》(1962)。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64年4月14日因患癌症病逝。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引言
作者的话
致谢
一 明天的寓言
二 忍耐的义务
三 死神的特效药
四 地表水和地下海
五 土壤的王国
六 地球的绿色斗篷
七 不必要的大破坏
八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九 死亡的河流
一〇 无人幸免的天灾
一一 超越波吉亚家族的梦想
一二 人类的代价
一三 通过一扇狭小的窗户
一四 每四个中有一个
一五 大自然在反抗
一六 崩溃声隆隆
一七 另一条道路
附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寂静的春天》是新文本译丛之一。

作者简介

《寂静的春天》内容简介: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图书封面


 寂静的春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正如本文致辞中写道的“人类已经失去预见和自制能力,人类自身讲摧毁地球并随之而灭亡。”当我读着读着,突然想到一件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事情。还是上个世界末,那时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赶着牛车,驴车,骡子车下地干活。一天下午,爷爷赶着马车下地干活,那时,还没可乐带,都是带一瓶白开水,瓶子是盛酒用的白色塑料瓶。恰好那天下午爷爷没带水。下了马车,到旁边地头上找到一瓶水没想到那是一瓶农业,不幸爷爷喝了两口,幸亏田里主人发现了,说是今天准备给花生喷农药。谢天谢地,爷爷被送到医院,清洗了消化系统,幸免一劫。这是我最早对农药的理解。Fuck 农药。这本书写的是农药对环境的破坏。农药在美国一些州滥用,对环境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原本大自然母亲都已安排了一切,但是一群人只顾眼前利益却牺牲了长远的利益。本来农药是对付害虫的,结果却伤及无辜。例如,一种昆虫已另一种害虫为食物,由于农田的害虫太多,农场主想保护庄稼,过量的喷洒农药。这样一来害虫死了,吃害虫的益虫也死了。表面上看起来效果不错,害虫都杀死,益虫死了也没关系。但是更可怕的是一场雨过后,农药会渗到土壤里。一些农药是无法被大自然吸收的,但是这种农药会残留到植物果实,或者茎秆叶子上。如果果实里面有残留,那么人消化果实的时候,农药的残余成分也在人体里慢慢积累。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动物吃力带有残留农药的茎秆叶子,也会在体内堆积。某一天,这些动物被宰杀或是被其他动物吃掉,又会在另一种载体堆积。看起来这是一个无止境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是美国Rachel Carson ,海洋生物学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先驱。从这本书中可以读出,Rachel Carson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普通读者,完成这本读物,意味着普及了一次环境保护知识。加深对农药的认知 。它是一把双刃剑。其实,我们所处的环境比当时的美国也强不了多少。看看现在中国的环境,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更多,行动更多。热爱生命的读者们,一起向污染开战吧!!!
  •     生命还要延续——《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生命只有一次,宝贵的生命应当一直延续,尽其天年。然后先祖遗传的生命基因,在我们子孙的身上继续生生不息。除非不幸遭遇不可抗力(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和战争)或为国家、民族大义见义勇为、以身殉国,否则,生命必须延续,永不言弃。即便有疾病、挫折,我们要坚忍地克服;有烟、酒等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我们要节制和调适;有水(游泳)、火、电、车等安全乃至劳动安全、社会治安,我们要预防和自救;我们的衣食住行在不断受到有毒、有害商品(食品、药品)的侵袭,我们要细心辨别、积极维权,依靠道德和法治根治之。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惟有坚强地应对。但在当今时代,对我们生命构成威胁的还有一种“很难看见的危险”——即来自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北方的沙尘暴和雾霾,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地震、洪水、低温冰冻、高温干旱,原油泄漏;患癌症、白血病等过早离开的人,在我们身边逐渐增多。一桩桩,令人触目惊心。是什么原因给我们带来了世界末日般的感觉?我们对环境到底做了什么?  最近读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对上述环境问题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卡逊以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揭示了化学杀虫剂、除草剂乃至洗涤剂对生态环境(昆虫、杂草、水、土壤、森林等植物、鸟类、鱼类等野生物)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不仅没能有效控制自然(昆虫产生抗药性,豕草有了开旷的生长空间),反而还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与疾病和缺陷发育有关的染色体变态、癌症和白血病低龄化和发病率上升等)。最后她指引我们选择一条远离危险、保护地球、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的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尽可能少喷药、生物控制、“雄性绝育”技术、引诱剂、利用微生物控制昆虫等)。  书中还有两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发现DDT的杀虫性的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由此我想起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和毒奶粉事件,结论是:科学应当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危害人类。二是,癌症的产生和环境中大量存在的致癌因素密不可分,研制治疗癌症的“神奇药丸”固然重要,而查明环境致癌因素,并消除或减少它们的冲击影响,以预防为主来与癌症斗争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在卡逊和《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下,美国等很多国家禁止了DDT等一些毒性大的农药,成立了环境保护署等国家环保机构,“坚持自然的平衡”的现代环境运动由此肇始。  惊醒了的世界“已经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但做的还远远不够”。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海啸、热浪、疯牛病、海平面上升、核泄漏仍在不断袭击人类的生命健康;生产建设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急剧提高造成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  面对空前的全球生态灾难,世界各国惟有沿着卡逊指引的道路前行,齐心协力,科学发展,防治结合,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才会更加美好,我们每个人才能颐养天年。  为此,全民环保,简朴生活是我们每个人要做且能够做到的事。环保无小事,我关注的、在身体力行或准备力行促进的有:  早睡早起;  洗澡擦沐浴露时关掉喷头;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垃圾入桶,垃圾分类,回收废旧电池;  离座关灯(电器);  纸张双面书写;  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生活用品;  不吸烟,劝他人少吸烟;  植树绿化;  不焚烧或少焚烧垃圾,劝阻农民焚烧秸秆,建议收割机装配粉碎装备;  少开车,骑自行车或安步当车;  少开空调,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  参加环保志愿组织,参与环保行动;  ……  积沙成塔,众志成城,人人尽责,生命不息。   (笑吟春秋,2013.8.27)
  •     尽管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接触到环境污染,自然破坏等问题,从高中时代就已经经常看到各种关于生态破坏的报道,但是在读这本五十多年前就已出版的书,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尽管这本书被美国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但是滥用化学试剂,杀虫剂和除草剂在今天依然泛滥,植被依然一直在破坏。而且还增加了一个巨大的威胁,核污染。前段时间,陪朋友去做检查,当时科室里有十个孕妇,其中三个孕妇胚胎停止发育。回来之后,才发现身边有很多人有胚胎停止发育的情况。还有越来越多的假小子,越来越多的新的疾病。人类已经在苦偿自己种下的苦果而不自知。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地球上最后除了rubbish,什么都没有剩下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刚看到广东用**做底肥种植蔬菜的新闻,真是恐怖!什么时候国人才能普遍树立环境和生态的意识,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质量。在此向蕾切尔·卡森表示敬意。
  •     环境发展的起源啊 经典中的经典啊
  •     还可以
  •     作者用生命为人类,生命提了个醒。
  •     在人为和自然之间找到平衡。就是有点枯燥
  •     2016.02 神奇的一点,看了这本书后总听到学校的鸟鸣声,春天,并不寂静。//断断续续读了好久的书,后来几乎是以一种挑战的心态坚持看完的。终于over。第一次在初中生物课本上接触,第二次在《三体》见到。大部分内容很枯燥,反复在讲我已熟知的生物知识╯﹏╰封面和插图还是蛮好看的啦。
  •     值得一读环境书
  •     看看
  •     可怕
  •     粗略“翻过”...勉强算是“读过”标记一下..作为一名文科生表示看不懂也看不下去里面的那些化学生物等学术用语,也就更不明白大家在争论什么...但不能否认,这部作品的出版是当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始..
  •     这本书历史意义很厚重,开创了环保事业,在这点它值得五星满分。可是它不是一本可读性高的书。
  •     几十年前写的,其理论现在大众已经很明白。 不能知道太多,不然就不幸福了。。。
  •     很难看到逻辑这么严谨的书了,世界这么复杂,也不知道我们的每一步会产生什么影响。
  •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儿·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
  •     看着书中的案例,多少有些参考性, 但没有看到《三体》中描述的那种震撼感。
  •     Everything is unexpectable
  •     环境类专业必读,引发环境运动的一个里程碑。
  •     嗯序言最好看
  •     寂静的春天,雷切乐在病中写下痛彻心扉却娓娓道来的故事。
      当农药泛滥,昆虫肢解,土壤板结,花草带毒,水质败坏,殃及鱼虾,鸟禽瘫痪,走兽灭绝,世界上只剩下了自私的人类,一片寂静与所谓自由,到来了。
      法布尔很早就说过:一切都将死去,以便于一切重生。
      看清这一排多米诺骨排需要多少学科的知识?需要多少名正言顺的证据?
      不得不冷笑人类群体的猥琐。
      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过食与饥荒同在,我们真的缺吃食吗?这不是一个平均数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分享的问题,而是占有的欲望被时代肯定的恶果。
      物质时代,每个人被鼓舞去争取,一个“取”字已表明一切初衷:欲。
      这种思想贯通在各行各业:医疗要用抗生素,细菌与药品代代升级;建筑要大模大样,遗自然而独立;科学思维要规范化理性化,将野性的思维当成杂草去铲除……
      这个环,只要是人就明白。
      辛苦了雷切乐要凭借扎实学术研究得出的一堆繁杂数据去说服那些野性大脑被灭的人类,人类。
      panpan说:人类是地球最大的病毒。
      我觉得,人类,那是地球最无奈的肿瘤。
  •     虽然对里面的生物学遗传化学都不懂,但是挺震撼的。
  •     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     看了一部分,有很多例子,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在那个时代应该是非常警醒的一本书。
  •     文笔不错, “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     演化课的老师推荐的书。(虽然最后我确实因为实在听不懂而弃课了…………
  •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达到此种环境,那代表人的素质提高了。
  •     这本书给人的感触很深,希望我们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     一个中心能扯半天而且有点过度反化学,偶尔摘一段看看还算好的。如果没有前瞻性和这个出版时间加持整本看完可能会像朋友圈反转基因的二道贩子。
  •     环境引发深思,首篇巨作,荡气回肠。
  •     蕾切尔·卡森著的《寂静的春天》,这书好长啊,感觉有点重复的意思
  •     很惭愧,学环境专业的,却到现在才看此书。真不愧为是环保入门书,赞!推荐!
  •     蕾切尔卡森的世界著作,很有感慨
  •     所谓能量守恒,万物都遵循。意识植入就好,不能看太多这类的书~
  •     农药什么的,我们这确实没有注意那么多,只是感觉能除草,能杀虫就行。危害什么的不会在短时体现出来,但未来就说不准了。
  •     敬畏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     中国的环保很差,看一看人家的,我喜欢外国哲学和环境学及经济学,因为他们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体现,感谢当当给我们选了很多好书。
  •     环保工作者必读的一本书。
  •     帮朋友买的,她说走遍本地的书店也找不到,最后上网帮她买到了。最喜欢上网买书了。书中提到的环境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正视!!!
  •     值得一看... 环境保护的第一本书...
  •     很不错的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一本教科书
  •     细思恐极,我们吃了自己研究的化学试剂。这些试剂改变了昆虫的命运,改变了植物的营养价值,改变了人体内环境中肝脏和脾胃、大肠、肾上腺素中处理一般毒素的霉菌,所以疾病千奇百怪、防不胜防。你不知道你吃了什么动植物,也不清楚动植物吸收了什么农药试剂,更不清楚农药试剂如何侵害你的心肝脾胃肾。
  •     觉得新文本译丛我还会购买,这个系列的书很不错!
  •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农化品的危害,已经相当普及。更应当感激这些环保事业和先驱人物。
  •     新文本译丛的质量都不错。

    《寂静的春天》有切实,有耸听,须以辩证法看。
  •     不错的书,对环境、对人生产生新的思考,人们的所作正在毁坏我们的家园,该何去何从,我们当思量之~~
  •     对感情过于强烈的科学著作持保留态度。另外,以同一逻辑思考,则外来物种和病毒生物治理法同样属于“我们仍不了解”的范畴。然而仍是一部经典。
  •     农业生态学老师,作物育种学老师,遗传学老师都在课堂上提起过这本著作,便买来看一下,书中所提观点超前100年,我们至今雾霾沙尘,恶果自食,在生态方面所做的努力实在太少。
  •     很经典的著作了,科普性、知识性、可读性集一体。
  •     据说是提出环境问题的启蒙书哦,要好好了解下~
  •     唔。
  •     四五十年前的著作,可以说是环保读物的标杆了。
  •     大二上,苏贤贵,美国环境思想。
  •     看似是写农药的 实际上探讨的是在一个民主社会里 谁掌握着话语权 话语权即生存权
  •     大自然只有一个,我们应该成为自然环境的保护着而非破坏者
  •     作为组织的领袖叶文洁的启蒙书籍,我等三体成员自然必须将这本书当启示录一样进行拜读研究,并每月组织学习讨论,定期进行读后感汇报。恩,以上纯属乱讲。这本书62年出版,率先提出了环保的理念,在整个社会还处于“改造自然”的环境下,可以说是一个先天下而忧的典范,作者的视角非常超前,即使是现在也依然有值得参考的想法。行文“平实精确而蕴涵诗意”,读起来也很舒服。
  •     值得一读,反思当下。
  •     卡逊或许没想到他号召取消杀虫剂的做法,导致之后的非洲几百万人死于疟疾。
  •     读这本书是出于想要了解环境问题,看的过程中心情很复杂,人类对自然界从宰制到和谐相处原来经历了这么多难以估计的损失,我想我可以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希望我可以有所作为。
  •     读完后心中矛盾而复杂
  •     环境调查报告,对环境的关注,对未来的担忧,值得一读。
  •     看看这本书是可以提高生态意识的
  •     前段时间我买了一本陈廷一老爷子写的国土之殇,感觉相当不错。里面提到一本同样是生态环保方面的书寂静的春天,就买了一本。老爷子不骗人,写的不错。
  •     说实话看得我有点失望⋯⋯ 虽然题材在那个时代很前卫,阐述方式有理有据,但在文体定义都有些微妙尴尬的前提下,看得我有些七上八下⋯⋯ 起手风景描写,当散文看,看着看着出现了文学夸张与创作的部分,对未来忧心忡忡的情景描写权当自然文学看,看着看着又出现新闻纪实的味道,那就当纪实文学看吧,又拐个弯儿往白话科论赶脚上奔过去了⋯⋯ 十几章连续着这么个循环,看得我总有种抓不住赶脚跟不上趟隔靴搔痒的郁闷感⋯⋯ 看了戈尔的序⋯⋯写的比书好⋯⋯
  •     关于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很好的一本书!
  •     ,春天是多么美好.愿世界永葆青春.
  •     本书描写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发人深思的好书。
  •     看完整本书,不愧是20世纪影响人类的10本书之一,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其实这样的书每个当代人都应该多看,毕竟地球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有环保意识,而不是追名逐利
  •     还没看,但是封面很恬静,柔和的颜色征服了我的心
  •     好像是初中课本推荐的书。 写环境保护的
  •     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例子,但是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内容和思想已经不再那样具有轰动力,不再那样新鲜。但生物防治思想永不过时,愿未来人类能够和自然更好地相处。
  •     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推荐!
  •     本书用报告文学形式揭露了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滥用化学农药给自然界和人类带来的未读此书之前根本不知道也不曾注意过的骇人的巨大危害。这样的作品在我们身边即使有人写出来我不知道能不能被允许出版发行。这些年中国所经历的远不止这些,化学品、农药、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渣、有害气体、固体和液体**,以及人工添加剂、掺杂做假等,使原料到食品,从农作物、草场到人类的餐桌,从幼儿奶粉到日常生活米面油和蔬菜,“大头娃娃”、“怪病村”、“癌症村”时有耳闻。然而,我们却极鲜见过这样的报告公开发行,提示和警醒人们应该注意点什么,我们的生活一直被“幸福”着。看了此书,环望四周,才发现我们小时候围绕身边叽叽喳喳的各种鸟儿早已不见了,这才感到吃惊。此书按“外国文学作品”提出上架建议有些欠妥。印刷、装订质量还是无可挑剔的。我一向很喜欢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建议大家都看一看。
  •     引用书中一段话吧:由于竟能默认对活生生的生命采取这样使其受害的行动,作为人类,我们中间有哪一个不曾降低我们做人的身份。
  •     我们既然忍受了,就应该有知情的权利。 讲毒性,量在哪里?量作为隐性参数是慢慢积累引起质变,科学得预测是不是蛮难。---在读 科学人文作品,数据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关于毒素的积累确实让人产生担忧,因为到现在很多东西并不为人知道,书的社会意义在当时应是很大,但观点总是缺乏一些支撑
  •     开创这个世界开始关注环境的一本好书
  •     虽然该书写与上世纪70年代,但是其思想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值得现代中国人深思。
  •     观点不能完全认同,但依然是一篇很好的科普文。
  •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地球!
  •     你值得拥有。
  •     划时代的作品
  •     现在的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变化,五十年这本书已经预言到今天的结果,结果比预言的还要严重的多,但是人们到现在仍然很麻木,人类的灭亡看来是在自己的手上了。学校应该将此书列为学生必读书籍,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培育一代一点责任感也没有的一代人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     很好,值得深思,我学的就是环境科学的
  •     这本书读起来没有很苦涩,又揭示了当代环境的大问题,值得所有对环境问题感兴趣的人读,是一本入门的书。环境资源法老师给我们的推荐书目之一
  •     寂静的春天
  •     只围绕一个主题:不要用剧毒农药来消灭昆虫。书值三星,加上它对环保意识的贡献,四星
  •     详细的讲述了人类制造的化学产品对自然和人类的危害,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看到后面比较吃力,毕竟没有学过和了解过相关专业知识。
  •     一本关于生态文化的好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所处的自然生活环境有多么糟糕,生态危机早已存在,遵循自然规律发展世界刻不容缓。
  •     不要将我们同昆虫一起毁掉
  •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不下去。。这本书应该要静下心来看的。。因为这本书从中学的生物课那时就推荐我们看了。。
  •     初中时就听老师谈起过这本书,一直很好奇想看看,这次终于买了,看了,完成了我一个多年的心愿。
    揭露的很好,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     专业词汇过多。
  •     因为书的内容和我的专业息息相关,加上上课的老师都会推荐这本书。然后在学校这边的书店都买不到,就选择了上网买了。拿到感觉还可以,书的内容大概看了一下。希望能多多受益!
  •     现在的出版宣传都太夸张 说影响力胜过达尔文《物种起源》 更对的观点只是规劝政府要更多的考虑从生物角度去防治虫害 相对于笔者的地球保护论 更愿相信中科院院士的观点 地球不需要保护 需要保护的是人类自身
  •     寂静的春天(新文本译丛)不错
  •     书的内容质量都很不错,讲述了集中化学药物对人类的伤害呼吁保护环境
  •     看到生物学家拿着生产化学试剂的公司给的钱做关于化学试剂无毒的研究,越发觉得卡森的可贵。
  •     这是美国六十年代的书,但是迄今在中国才有完整的译本,当下的国人都应该看看!
  •     被遗忘的名著,被遗忘的环境污染
  •     额就是滴滴涕一经使用,到处都有的事实
  •     生物控制也流露出骨子里的功利主义,不过是换种较佳方式的人类效益最大化
  •     打三分 人类本来就是自私 动物都是 这是基因吧 作者把自己依旧是个捕食者的角度却有种圣人的感觉 我建议写成如何正确保护环境人类才能传承的更久 而不是一边继续吃着生命 一边指责 为生存着想而适当的开掘地球 这才是正确指南
  •     作者从专业的角度告诉我们 ,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危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