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年11月
ISBN:9787532700738
作者:托尔斯泰
页数:538页

内容概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1828年8月28日生于莫斯科以南200公里的贵族庄园雅斯纳斯·波良纳。1844年求学于喀山大学,三年后退学回家经营庄园。1852年从军高加索,同年发表处女作《童年》(与后来发表的《少年》、《青年》合成自传体三部曲),开始文学活动。1856年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战争的现实主义传统,为作者赢得了名声。托尔斯泰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行的,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1863—1869年,他完成了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完成了第二部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完成了集中体现他晚年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的长篇小说《复活》。

作者简介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复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托尔斯泰写出的,正是这样一个关于灵魂的重生的故事。复活这本书,很早就听说,一直未读。不过,我非常高兴是在如今读了它,若是早上十年,定然不会逐字逐句随着作者的笔尖去想象和思考。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底下,并无新事。在这部书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宗教机构里的人,迫害起意见不同者来,与新约里迫害耶稣和门徒的并无二致。更有奉耶稣的名,大行与耶稣的教导背道而驰之事者。底层的人固然可怜,也有不少打着小算盘,想要揩地主油的,更有大部分人,对于革命者畏惧不已,全然不明白对方是对于自己这样的群体抗争以至于受苦———这些人与鲁迅笔下的底层民众不是很像么?而那些尸位素餐之官僚,纵情声色之贵族,哪怕在当今之世代,不也屡见不鲜吗?托翁笔触细腻,读此书犹如看清明上河图,画卷展开,众生百态栩栩如生,每一个出场的人都各有特点。我迄今仍能记起聂赫留多夫分地时出场的农民,柯察金公爵夫人,在流放途中死去的犯人等等。作为一个对沙俄时代完全不了解的人,托翁的描写给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可见其笔力精妙。至于主流评论说的"宗教局限性",个人并不认同。虽然书中大量引用圣经章节,但这并非反映托翁之软弱,而是理所当然。当今距离托翁此书成书已有一百多年,人们不再像当年那般苦难,但罪恶难道比当年少了吗?恐怕没有。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好了,但人们心里的罪恶不会减少。托翁同情人们的不幸,但即使是他所同情的那些人,他也一样憎恶他们的罪。他所要借着聂赫留多夫表达的,是灵魂的重生,借着基督的血,靠着水和圣灵的重生。所以,在书的最后,他写到聂赫留多夫读福音书,豁然开朗。这些对于无神论者而言,想来是难以理解的吧。此书读的时候有许多感触,然而却难以完全表达。唯有期待翌日重读,会多一些思考沉淀下来。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以我之力 怎能评价
  •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
  •     大师就是大师。
  •     一个贵族的自我救赎
  •     很显然,同类型的小说,托尔斯泰比司汤达技高一筹。
  •     为什么要有那马多封面呢?找这个封面要找半天。
  •     读的是亲爹年轻时买的这版。几块钱的书装帧如此简单拿在手里如此踏实。真希望现在的书也都能这样。
  •     最后一段讲到,马太福音5章,发现自己就是做不到。作者说其实我们都是罪人却总是想纠正别人的不是,其实都是一样的人,谁能知道对错呢。不论是不是在教会,凡是有人的地方,人都不自觉的在犯罪并且隐藏罪。问天国在哪里啊?主说在我们心里。心里更新改变,这才是重生。可是这做起来太难了。
  •     每个人都有精神追求,人性向善的那面是无法压抑的。社会越荒唐,这份执着就该越突显。
  •     应该是比较老的版本,忘了是不是这一个
  •     文学启蒙
  •     这是1989年吧,在新华书店站着读完的。。
  •     一直对草婴的译本情有独钟
  •     翻译就服草婴
  •     短暂而又漫长的历程。结尾已算不错。
  •     在图书馆借书的好处之一就是有各种译本、比自己年老许多的书……
  •     感覺「軟弱」。利用特權的悔改(然而比不悔改好),離地的思想實驗,思考到一半的問題的答案。人性平等的閃光在別處更易尋找到。
  •     老托对偶影响颇大~
  •     写作技巧一流,尤其是心理分析,简直出神入化,令人叹服。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安娜卡列尼娜》。
  •     再一次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致敬。托翁对于自我和人类救赎的讨论是很有益处的。
  •     俄国的书很少看,因为角色的名字太长了。不过托尔斯泰的是例外。但也够难啃的,一个暑假的时间。您复活过来在大环境中真的是正确的么?玩政治的果然都是公子哥。不是个富N代。您根本没“复活”的契机。更别说让一个生存的人去读您那理想主义理论。这些只针对个人,而不是群体。
  •     好孤独的一本书。也许是此时的俄国已经病入膏肓,托尔斯泰急于写出一部鞭笞的作品出来,所以已经没有精力再去精心的雕琢和布局出另一部如同《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完美大作了。但是庆幸这本书写自于托尔斯泰,因为此时的他就是这样去做的。换了别的作家去写这样的作品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
  •     好久了,至少十年前了
  •     复杂宏大
  •     草婴的确语感很好。托老的结尾不是很令人满意,如果聂赫留朵夫最后能和艾米丽雅成为一对,这才叫出人意料的大团圆结局。男主角在夜晚,在林间,吸进的每一口空气都那么清冽,简直是心旷神怡...
  •     这本书承载了我对建光老师的敬意
  •     只有自己看过才知道翻译得是多么出色,再回头看评论赞同评论的很恰当。
  •     很纠结...
  •     很棒的故事,虽然现今这部作品没有托翁的其他作品有名。怎么觉得结尾有点潦草和不知所云?
  •     找不到我读的那个版本。也是草婴译的,老书。
  •     断断续续,读了许久。内心的挣扎,灵魂的复活。人性,大爱。
  •     看了復活我才知道什麽是小說。
  •     让在这场旅途中的人,都可以得到救赎。
  •     爱与救赎。
  •     托翁的书中难得一本读下来的。
  •     一个缺少爱的社会 会看到什么希望?聂赫留才是一个另类
  •     看了就知道
  •     结尾略弱。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几句话就结束了一切,仿佛一切不曾发生。
  •     高中时的阴郁印象还很深
  •     这本书读的时候断断续续,用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不过,回忆起书的内容,倒还是挺有印象的,这也许跟大学课堂上认真听了外国文学老师讲过简介有关。小说主要是以男主角的视角展开。出身贵族的男主角在少年时代与一个女佣发生过关系,而后两个人各走各的路,男主角自是进入到社会的上流阶层,而那个女佣后来怎么样,他也有意无意忽略不计了。在一次审判的法庭上,男主角见到了这个女佣——她已经沦为妓女,被控告谋杀。这一次的重见故人,让男主角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撞,往事倒回眼前,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女佣沦落到如此下场,而正在上流社会春风得意的他,竟然从来没有想过关于这个女佣的一丁半点。首先是有了罪感,然后小说的下半场,便是围绕了赎罪与救赎而展开……不错的一本小说。只是读这本小说,第一次感觉到了读翻译作品的“隔”。
  •     托尔斯泰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本。聂赫留道夫在乡下庄园的那一段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近乎是基督教的convert,那种圣神感,很少出现过。
  •     “对不起,聂赫留朵夫……”
  •     终于找到了。描写非常精准。果然是经得起历史洪流的名著经典!
  •     只能说看的很爽吧 并不是欢欣愉悦的爽利 而是引人入胜的畅爽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沉醉于资本主义的腐朽黑暗 我是个有毒的女人
  •     一幅幅恢宏的下层社会画面,赋人类的苦难以尊严;该条目下的内容简介十分恰当
  •     读一次,人性升华一次
  •     主题不错,就是宗教色彩太重了
  •     一个人的赎罪过程,反映了沙俄时的社会现状和形态,看得人沉重。 读到后期感觉政治为越来越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