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唠叨,教出棒女孩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212068776
作者:陈彧
页数:259页页

内容概要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知名家教作家
◆ 资深家教图书编辑
陈彧,原名陈海燕,一个十岁孩子的母亲。对家庭教育抱有浓厚兴趣,阅读过无数家教图书。为了教育好女儿,为了教育好孩子,曾自学心理学、教育学。
她发现,当下家庭教育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夸大父母的教导和学校的教学作用,而忽视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潜能。教育,不是监督、限制孩子,而是观察孩子,顺从孩子内部的成长动力,并据此予以指导。
她曾参与编著畅销书《女孩为何要“富”着养》《妈妈说给青春期女儿的悄悄话》《培养优秀女孩的十堂课》《培养最棒的女孩》《为什么你的女儿不告诉你?》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女孩属于她自己,教育才是母亲能做的
前 言 妈妈教育得法,才能做好女儿的人生说明书

第1章 女孩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有多少女孩的特性你不知道?
女孩心有七窍,所以容易“多心”?
为何她什么都不肯跟我说?
乖巧女孩问题更多?
为什么她总是阴晴不定?
小小年纪,女孩就能察言观色?
第2章 唠叨不讨好,孩子也遭殃
唠叨会磨蚀女孩的高贵品质
她爱唠叨,是因为你爱唠叨
想要她高贵,就别总指责
妈妈嘴不停,女儿心不静
唠叨,叼走女孩的快乐
你没耐心,她才更没耐性
第3章 为什么妈妈总是忍不住要唠叨?
把疼痛都给我,把疼爱都给你
你的经验对孩子一定有用吗?
遥不可及的未来是她现在最需要的吗?
你心疼她,她未必非要感激你
话说得好听,才招人听
天天说,她也不会照着做
唠叨,并不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第4章 听听女孩心声,试试换位思考
她的话,你不听进来;你的话,她就听不进去
“为什么您总觉得我不靠谱?”
“您自己也粗鲁,就别怪我顶撞!”
“我有我的想法,您干嘛总干涉?”
“总教我做人要诚信,您却说话不算数!”
“您一点儿也不坦诚,叫我如何信任您?”

第5章 学会放手管理
给她自由,她才能展翅飞翔
教她独立,但也要适当亲近她
巧妙使用自然惩罚法
妈妈以身作则,孩子才能严于律己
给她主动权,她会更出色
创造机会,让她多动手、多实践
第6章 对待孩子也要平等
与其高高在上指导她,不如和她并肩作战
优先采纳她的问题解决方案
大人说话,允许小孩插嘴
遇上麻烦,问问她的意见
就事论事,少评对与错
第7章 释放压力,才能更好教养
内心的欲望少一点,唠叨就会少一点
不求最好,反而会更好
换上笑容迎接她回家
妈妈不以成绩论“英雄”
放下不必要的担忧
用心感受孩子的爱
给自己减压,就是给孩子减压
第8章 这样做,沟通才会更有效
宁肯沉默,也不说错
体察孩子的真实需求
理解她,你们才能找到共鸣
关心她关心的问题
用孩子的语言和她聊天
恰到好处地鼓励她、赞扬她
第六章 对待孩子也要平等
与其高高在上指导她,不如和她并肩作战

作者简介

妈妈不唠叨
女孩更出色
这样相处,她才拥有好性情
她怎么总是这么任性、爱顶嘴、发脾气?——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你能控制好自己,你的孩子也会管好她的嘴巴和情绪。
这样培养,她才更自信
害羞又胆怯,遇见熟人都不打招呼,怎么可能不说她?——不施压、不约束、不心急,为她创造零压力环境。
这样教养,她才更独立
她的事,我说她都不做,不说她会去做?——与其一边帮她做一边唠叨,不如让她自己做。
这样对待,她才能懂得如何爱与被爱
我为她做了那么多,她怎么从不体恤我?——你的烦恼,与她分担,让她深切体会你的不易!
《妈妈不唠叨,教出棒女孩》这本书以生活化的例子,生动呈现了日常亲子互动中,妈妈唠叨的各种场景,并提出了既简单又实用的教养小妙招,让妈妈轻轻松松教出独立自信、善良体贴的出色女孩。


 妈妈不唠叨,教出棒女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在父母眼中,他们从不唠叨,那叫“数落”、那叫“叮嘱”。哪怕那些落到他们身上会令他们勃然大怒的人身攻击,他们也是能够如此轻易的将之倾泻到毫无反抗之力的孩子身上,也只是因为,他们无法反抗而已。至于为什么父母会有此认定,又是谁给了他们这种信心……就不得不归咎于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糟粕了。破四旧好的都砸破了,那些糟粕倒当成了宝捡了起来。在这个从不重视“天赋人权”的国家,孩子相较于家长先天就处于弱势,就如是婚姻生活中女性天生就处于弱势地位一样,还没有法律的保护。在当今这个社会,有一种怪现状。那便是,倘使长大后的儿女打了老人一巴掌,普罗大众也只会一致的声讨那个做儿女的“不孝”,却没人会去关注那个做儿女的从小到大究竟受过多少那个老人施加的暴力与虐待,甚至没人会去关心,那个做儿女的究竟为什么要打那一巴掌?老人又为什么会受那一巴掌了?父母对子女,予取予求,就像是奴隶主对奴隶,皇帝对臣民一样——皇帝天生可以对臣民生杀予夺,可臣民,但凡是碰了皇帝的一根指头那也叫“大不敬”!不得不说,似乎任何的权威,都喜欢把别人的反抗,称之为忤逆。但是,什么是“孝顺”?听话是“顺”,但是那就是“孝”了吗?太多糟糕的父母,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了无知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己的焦虑烦躁,肆意向孩子倾泻——把无辜的孩子当做了你宣泄情绪的垃圾桶。无能到这样,还口口声声的“为了孩子”,但是,就像是你不该你的孩子,欠你的孩子,自我感觉为了孩子平白无故的付出很多不值得一样;孩子也不该你,不欠你的。她既不该是承接你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也不是活该被你肆意发泄的沙包——如果你真的那么不在意她,大可以找人收养她,让她离开你。或许,即使在那个经济条件不如你的家庭,只要有了真心期待的父母,她会过得更好!“我真的希望,就算我什么都不是,你还是爱我的 ,就算我不够好,不够漂亮,不是你们期待中的那种孩子,你们还是会珍惜我!” 这是来自一个8岁孩子的含泪泣诉。让人看得既心疼又无奈。或许,她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匮乏,但是那种自童年到成人一直伴随她的挫败感,来自本该是给予呵护的至亲的伤害,却是最令人难以释怀的。冷暴力也是暴力,精神虐待也是虐待,如果你爱孩子,请先让让孩子感受到爱。“抱怨”本身就是一种家庭暴力,而“责怪”就像喂进孩子口中的慢性毒药……你整天让孩子浸泡在毒水里,还好意思埋怨孩子和你“不亲”,对外人比对你这个家里人还亲?你自己就没想想,就凭着你平日的言行,孩子和你亲得起来吗?……自己从来不能反省自己的问题,有错通通的推给别人,推给孩子,就好像自己无辜的像棵小白杨~!做父母的成天提倡什么“感恩教育”,先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感恩了吗?你有感激她的出现,让你体会到了做母亲的幸福滋味?还是曾感激她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带给了你那么多的欢乐?还是感激她对你无条件的爱、信赖与依靠过呢?——我们该做的,是感恩于孩子带给我们的幸福,而不是反倒抓着孩子要求她的感恩戴德!别整天抓住机会就对孩子进行对父母感恩的教育,要知道,感情的付出,你不说别人的心里自然有杆秤,但是你天天说,就算是真的,也成了假的了。……就像是玻璃球大的钻戒,戴在手上炫富,真的也成假的了;放在珠宝店的防弹玻璃罩后面,假的也像是真的。我很是喜欢小孩的,每每和小孩子相处的时候,总会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一样……纯净的像牛奶,轻盈的像羽絮…天真单纯,傻乎乎的,坏蛋起来让人想把她塞回肚子重塑Q_Q但恬静的时候真的太可爱了ヽ(* ̄▽ ̄)ノ说句很俗套的话,“简直就像小天使一样”~!她是那么的敏感纤细,所以,你叫她“小破孩”“小坏蛋”什么的,充满了怜爱,她也不会感到不舒服或者过于敏感什么的,因为她能够感觉到你是爱着她的,你的话语中没有负面情绪。但是,如果你充满了负面情绪的说同样的话,只会刺激孩子,让她受到伤害。孩子的纯真和善良,都令身为大人的我即动容又惶恐,他们的世界就像美丽但脆弱的玻璃屋,容不得一点伤害;他们太精致,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弱小雏鸟,以至于大人一个烦躁的眼神都会令他们无比惶恐。孩子是稚嫩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行为,给父母添乱甚至造成损失,不要忍不住气势汹汹的去指责斥骂。这样会挫伤孩子天性的自然发展。甚至,天长日久的积怨,会令父母与子女间的亲情被消磨,出现裂痕。孩子总是需要建立自信的。你眼中的调皮捣蛋,或许在她的眼中只是对世界的探索;你眼中的发呆恍惚,或许只是他的小脑瓜里在迸发着什么奇思妙想……不要总盯着孩子的不足,肯定孩子,放手给孩子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从身体到心灵。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好了,那就好的跟电视剧一样,沟通的不好,那就糟的跟现实一样。太多的父母总爱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总是将想将自己曾经做不到的加诸在孩子身上,总是认为孩子只有按照自己的要求一言一行才是对的。对这样的父母,我唯一能说的就是,——你们唯一的错就是自己想要的是个完全听凭摆布的偶人,结果生的却是个活蹦乱跳会说会笑有自己的思想的孩子;而你们的孩子唯一的错,就是无法选择自己能否出生!并非重男轻女,事实上在错误的家庭教育中,女孩确实比男孩更容易受到伤害。不管怎么说,男孩总要更“皮实”些,而女孩会更敏感,她们总有很多的小心思小想法,才下了眉头却上心头。即便是那种没心没肺的假小子,也绝对和真小子不同。像是,男孩在外面野得再久,也是正常,哪怕有什么不对,别人也总会说“这么晚回来啊”、“男孩嘛”;但是女孩,就没有这么宽容了,“你怎么敢回来这么晚”、“女孩子啊”……这只能证明传统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太多的父母既不想,也不懂得怎样正确的教养女孩,却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不尽责。就算是父母和子女沟通,也绝不是不需要技巧,想怎样就能怎样的。比如,就算大人有什么不满想要跟孩子说的,发现了就马上说,别想着留了做把柄,等以后反复的用这件事来刺激孩子。…谈话不只是要注意态度,还要注意时机,选择谈话的时间,不能在饭前谈,也不能在吃饭的时候谈,要等孩子吃得饱饱的,精神上放松下来,再和孩子坐到一起,用和缓的态度和她谈话。根据科学研究,人刚吃饱了就会比较笨。所以,如果想让敏感的孩子和你沟通,你就不能指望在她平日里会看你脸色的时候和她谈话,等到她开开心心的吃的饱饱的,就会比较好哄,很多平日里她不敢说的,也许一不注意她就说溜嘴了。就算你只是想要对孩子下“通知”,但请注意方法,别给孩子一种自己只是个被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毫无自主能力的,那种情况下就算你做的选择是为了孩子着想,但从孩子看来只会感觉被操控摆布的厌烦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变得虚荣,就不要总是说“家里没钱”,虽然“拼比”不是好风气,但是,你不想孩子在班级里感觉到那种隐形的排斥吧?……尤其是在家里真的不是缺钱的时候,如果你只是想要孩子“朴实、节约”,在不愿意满足孩子渴望的时候,或者说,在你自认为自己是在“不娇惯”孩子的时候,请直说出“不愿意”,别说“没钱”!当孩子看到你因为“没钱”,不愿意带她出去玩儿、买玩具、买书,却转身给自己而不是家里置办了了东西的时候,她的心里就会记住,会认为家长是自私,会积蓄愤怒。这本书不应该只给妈妈看,还应该给那些错误教养下的孩子看,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母女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彼此更多理解,少些误会伤害。全书82个分析案例,80对普型母女以及作者母女间的亲情互动,有反有正,以反例为主。每篇开篇有特型母女的典型句式对话,可供读者对号入座。下面是作者的【解答】,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和篇后的【好妈妈教养手记】相呼应,前面都是说为什么这么做错,下面是怎么做才对。内容很好,就是纸质太差,我仔细的翻看了两遍,整本书就变得皱皱巴巴的了。PS.【】内的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     做孩子时,觉得做孩子不容易,当了妈妈才知道,当妈妈也不容易。其实,这天底下有哪件事是容易做的呢?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在不停地碰撞中成长,不论是孩子还是妈妈,都在努力地学习着。这本《妈妈不唠叨,教出棒女孩》里展现的是一个个生活中的场景小故事,这些故事在阅读时,你有时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有时你会觉得你像那个不被理解的孩子,有时你又会觉得自己像那个不被孩子理解的妈妈,有些事情,仿佛就像是你自己曾发生过的一样。作者用这些小故事为我们带来的是妈妈与女儿心中的表达,让我们在他人的故事里反思自己的教育。俗话说“旁观者清”,读这些小故事时,你也许会觉得,那个妈妈怎么那么不通情理,但是当你仔细一想,会发现,也许那个妈妈说过的话,你自己也曾经说过,但是你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制造着与孩子间的矛盾。所以当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读他人的故事时,你会静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其实没有人会完全完美,你也有失控的时候,所以此时,看到熟悉的场面,你会产生一种共鸣,其实我们的教育永远都在路上。对于家有女儿的家庭来说,的确是要比男孩儿更费一些心思。女孩特有的细腻、敏感、多情等等特性,有时会让做家长的如履薄冰,不说吧,怕孩子误入歧途,说吧,孩子又嫌你唠叨,这里面的分寸还真的不好把握。而妈妈们曾经也身为女孩,说不理解女孩子吧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代替她的一切,似乎也不太妥当,毕竟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她需要你的帮助,但你又不能大包大揽。如何站在女儿的身边让她既感到安全又感到舒适,当妈妈的还真的需要多多思索呢。这本书中针对青春期中女孩子的事例比较多,家有女儿的妈妈们,要早做准备,因为女孩到了青春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与孩子间分寸的把握稍稍有一丝差池,都有可能与孩子越走越远,所以妈妈们可别让自己的一番苦心成了孩子的苦恼哦。当孩子时嫌妈妈唠叨,当了妈妈才知道唠叨真是没办法避免的一种病。但既然我们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利弊,我们就可以早做准备,不仅要为孩子的生活做准备,更要为自己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做准备,别让唠叨成为孩子的痛苦,要让你的爱恰如其分。
  •     昨天接到了妈妈的电话,狠狠的训了我一顿。不是滋味呢。但是心里是暖暖的,虽然福州的天气不是很冷,然而这个季节,难免心里失去了平衡,想家,回家,这是一个春节每年的心痛的话题。春节、春运成了我们心头的伊坎。《妈妈不唠叨,教出棒女孩》,话说给我们100个妙招。我推荐妈妈们看,但是我不主张妈妈丢了你们的唠叨,只是方式和方法要调整。亲爱的妈妈们,孩子们都懂得,就像以下网友写的:妈妈您知道吗小时候我最不愿听您的唠叨上学时我最害怕听您的唠叨我天天盼着快点长大只为能逃离您绵绵不绝的唠叨长大后当我也成了孩子的妈妈我突然特别想靠近您的身边只为能再听一句您的唠叨无奈千山将您重重阻隔只恨万水带不走我深深的愁绪妈妈我知道了唠叨是朵美丽的浪花鼓动的是您如水的爱唠叨是一首深邃的诗只有长大了才能读懂唠叨是一支深情的歌只要做了母亲就会唠叨是那一缕最温暖的阳光只有失去时才知道它的珍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