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者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229048006
作者:(韩)韩江
页数:220页

章节摘录

在老婆还没有开始素食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她身上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坦率地讲,即使是在第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候,我也并没有产生什么怦然心动的感觉。不高不矮的个子、不长不短的头发、略微泛起角质的泛黄皮肤、单眼皮、稍稍突出的颧骨、仿佛害怕张扬个性似的黯淡平凡的着装——她脚蹬着款式最简单的黑色皮鞋,走到了我的桌前,那不紧不慢的样子,既不强壮高大,也算不上弱不禁风。    我跟她结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她身上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跟可爱、才华、优雅毫不沾边的性格,对我来说是很安逸舒适的。这样,我就没有必要为了得到她的芳心而装作有学问的样子,也没有必要为了跟她约会而慌慌张张,更没有必要跟那些时装杂志上的男明星做比较,然后唉声叹气的。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微微鼓起的下腹部,怎么努力都长不出肌肉的纤细的四肢,还有那一直让我陷入自卑中难以自拔的短小阴茎,这些对她来说似乎都无关紧要。    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些过“度”的事情。小时候,我带领着一帮比自己小两三岁的淘气包,在我们那片当上了小头头;长大后,考取到能够拿到不错奖学金的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很器重自己能力的小公司上班,并能按时领取为数不多的工资,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满足。所以,能和看似这世界上最平凡的她结婚,对我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些被冠以美丽可爱、聪明伶俐、性感妖艳、豪门公主等字眼的女孩子们,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不合适的。    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样,她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每天早上六点按时起床,为我准备米饭、汤和一条煎鱼。而且,她还做着出阁之前就开始的兼职工作,或多或少地补贴家计。以前她上过一年的电脑绘图培训班,婚后继续在那里当助教,也会接一些出版社的漫画稿,在家里做给对话框录入台词的工作。    老婆少言寡语,很少主动跟我要什么东西,即使我晚上回家晚了,她也不会管我。难得在一起的公休日,她也没有提过要一起外出之类的要求。一整个下午,我手里握着遥控器在客厅里打滚,她也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闭门不出。我想她是在工作或者读书——老婆的兴趣好像也只有读书,她阅读的图书对我来说是连翻都不想翻的无聊图书。每到吃饭的时候,她就悄悄地出来,默默地准备饭菜。其实,跟这样的女人生活,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可是跟那些令我厌恶的、每天都要给老公的同事或朋友打电话确认行踪,或定期找碴儿引发一场世纪大战的女人们相比,她的表现已经足以让我谢天谢地了。    跟其他人相比,她唯一有些不同的是:她不喜欢戴文胸。在短暂又毫无激情的恋爱时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手搭在了她的后背,发现隔着开衫居然摸不到文胸的带子。忍着少许的兴奋,我用新奇的眼光审视着她的反应,想要确认她是不是在向我表达什么无声的暧昧信号。结果我泄气地发现,她根本没有试图发出任何信号。如果不是暖昧的信号,难道只是因为懒惰或者根本不在意这件事吗?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对于几乎可以用“太平公主”来形容的老婆来说,不戴文胸是相当不合适的事情。我想,如果她肯在文胸里面垫上厚厚的海绵的话,在朋友面前我也不至于这么没有脸面。    结婚后,老婆在家时干脆就不戴文胸。在夏天,如果有事要外出,为了防止乳头突出,她才勉强戴上文胸。然而几乎不到一分钟,她就会把文胸后背的搭扣解开。穿浅色上衣或紧身衣服时,被解开的搭扣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可她却毫不在意。面对我的指责,她宁愿在大热天再套一件马甲,也不愿意穿上文胸。她辩解说,文胸会紧压胸部,让她觉得胸闷。没戴过文胸的我,当然不知道戴文胸会有多闷。可是我却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讨厌戴文胸,所以她的过激反应只是让我觉得很奇怪。    除此之外,一切都很顺利。今年,我们已经进入婚姻的第五年,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热恋过,所以我想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倦怠期出现。在去年秋天开始供房之前,老婆一直推迟怀孕的日程,我想现在终于也到了该当爸爸的时候了。直到二月份的那个凌晨,我愕然发现老婆身着睡衣站在冰箱前面的那个瞬间,我从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老婆,你在做什么?”    我原本要打开洗手间照明灯的手僵在了半空,愣愣地问着。此时差不多是凌晨四点,因昨晚聚会时喝了太多烧酒,我在难忍的口渴和尿急中醒了过来。    “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忍受着阵阵寒意,望着老婆站着的地方。睡意和醉意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老婆正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望着冰箱。在黑暗中,虽然无法看清她脸上的表情,但我仍然感到一丝恐惧。她那一头浓密的、没有染过色的黑发,此时蓬松地散乱着。穿着她那件一直拖到脚踝处的白色睡裙,裙摆像往常一样,微微地往上卷着。    和里屋不一样,厨房中有些寒冷。如果是平时,怕冷的老婆肯定早已披上开衫,并套上毛拖鞋。可是此时她只是光着脚,身着这件单薄的睡衣,像没有听到我说话那样,愣愣地站在那里。P3-7

内容概要

韩江,韩国新锐女作家,1970年生于光州。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1993年,在《文学与社会》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短篇小说《红锚》入选《汉城新闻》新春文艺,从此登上文坛。2000年,中篇小说《童佛》荣获第25届韩国小说文学奖。2005年,中篇小说《蒙古斑》荣获第29届李箱文学奖,成为韩国文坛绝无仅有的父女“双状元”,其父韩胜源于1988年获得第12届李箱文学奖。

书籍目录

素食主义者
胎斑
树火

编辑推荐

李箱文学奖、今日年轻艺术家奖、韩国小说文学奖得主韩江作品《素食主义者》首度登陆中国。直接呈现精神障碍者的感官世界,小说电影版作为韩国唯一代表影片,入围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不要叫我的妹妹“疯子”,真正疯狂的,是对她做出种种冷酷之事的、号称“正常人”的家伙们。

作者简介

内容概要:英慧的梦中充满了杀戮和鲜血。有一天,她突然无法再忍受肉的味道,成为了“素食主义者”,然而,这只是她妄想症发病的开端。英慧的姐夫民浩身为影像制作人,正陷入创作的低潮期。他从妻子那里听说小姨子英慧的臀部至今还留着胎斑,突然产生了久违的灵感,想要在女人的裸体上彩绘并拍摄成视频。伴随着灵感而来的,还有他对小姨子隐秘而疯狂的欲望。挣扎在恶梦边缘的英慧,在姐姐的救赎中踏上艰难的旅程。
作品荣誉:“李箱文学奖”“今日年轻艺术家奖”“韩国小说文学奖”等重量级大奖得主!
小说电影版作为韩国唯一代表影片入围2010圣丹斯电影节!
《素食主义者》为韩国“李箱文学奖”获奖作品,大胆直接地呈现了精神障碍者的“感官世界”!


 素食主义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最近的国际布克奖作品是来自韩国的韩江女士写的《素食主义者》。2013年重庆出版社就出版了她的作品,除了《素食主义者》,还有《玄鹿》、《植物妻子》等。在图书馆顺利借到了这本小说。小说薄薄的,装帧设计并不是很精心。一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不是很喜欢,属于暗黑系。《素食主义者》对人性黑暗的一面进行了描述和挖掘。其实也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是明亮还是黑暗,在成长过程中早已经涂抹上了。如若按照以往,我定会对每个人主人公表示同情。现在则不:怎能坐以待毙,让负面情绪吞噬这一切。据说帕慕克的《我脑袋里的怪东西》也是参赛作品,这本很喜欢。读完《素食主义者》还有一个感触:不管韩国的电视剧和电影中的情绪展现如何丰富,在语言上的丰富性是弱了些的。
  •     一个从小受到父亲训斥以及责骂的女孩长大后,一天突然梦到在一个充满杀戮与鲜血的场景茅草房里,从此走上了一条“素食主义者”的道路,正因其这一个选择才导致了后面的种种情节,我想着也是作者给此书命此名的原因吧,经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英惠内心陷入了极度恐惧与自我设定的世界中,最后被定为“精神病患者”,她一心想成为“一棵树”,可是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能容得下他的那个森林,内心十分孤独,心里想着死亡对自己更是一种解脱,让自己进入另外一个时空中会更好。她的姐姐在她所经历的时间的影响下,自己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决定冲破一直以来不断忍受的生活最后成功地获得了“新生”,我想她对妹妹,心里有很多的愧疚,以前自己可以保护她免受很多伤害,可就是因为自己的懦弱与自私而忍气吞声,最后自己鼓足勇气去打破自己的内心的世界创建一个新的世界。
  •     不久前刚看到一篇文章里说:韩国人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纽约客》杂志嘲讽道,“韩国人连书都不读,还想获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还哈哈大笑,没想到过几天就有报道,韩江的《素食主义者》获得了英国“布克国际奖”。该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一起,并称“世界文学三大奖”。不仅《纽约客》被打脸,就连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是惊讶得不得了。
去书店看看就知道,与庞大的“日本文学”比起来,“韩国文学”所占空间小得可怜,而且严肃文学作品翻译得很少,想通过这样的作品了解韩国社会,很难。所以我们印象中的韩国,就是韩剧中的各种夸耀和狗血剧情。据说韩剧的编剧80%以上都是家庭主妇,闲着没事八卦、做梦、写下来、赚点零花钱,明显是不太走心的写作状态。作为一个专业作家,在首尔艺术学院教授创意写作课程的韩江,写作上则是走心的:心理描写极为细腻,体现了女性作家的优势;书写的角度也很独特。《素食主义者》能够获奖,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选择以“饮食的变化”体现人“内心的变化”。“素食”是一种象征、一种挣脱,对“肉食时代”的反抗。以“吃”这样一个生存最基本层面的行为作为切入点,不仅容易让读者认同、产生代入感,而且与小说所反映的“精神障碍”问题构成强大张力,形成的效果也更为震撼,甚至到了惊悚的地步。在我看来,《素食主义者》写的是现代人内心那种深深的绝望。至于绝望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可能不同,也许是生存压力带来的无力感,也许是工作空间的强大束缚,也许是家庭矛盾的揪心折磨,也许像小说中的主人公英惠,来自儿时父亲的粗暴、婚后丈夫的冷漠、传统观念的种种不宽容。这些原因一天天累积着,可能我们也无法察觉,自己不知哪一天竟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就像英惠在经历了无数个梦魇后,终于有一天凌晨4点一动不动地站在冰箱前。她扔掉家里所有的肉,从此成为一个彻底的“素食主义者”。英惠的丈夫不理解,一个从容貌到行为毫无特别之处,因此最让人放心的女人,为何突然成了与众不同的人?读者最初可能也不理解。小说中除了描述英惠恐怖的梦境——迷失于幽深黑暗的森林,进入挂着数百个硕大、火红色肉块的草棚,咀嚼生肉,血泊中映出自己凶残的脸……并没有详细阐述令她产生变化的心理历程,但随着情节一步步发展,从丈夫对待她的态度:不理解、嫌弃、最终抛弃她,从英惠父母与家人的反应:强迫她吃肉、打她、逼迫她自杀,我们可以大致感受到,英惠是个多么孤独的人。她是被生活所绑缚的现代人的代表:压抑的欲望、被隐藏的童年创伤、最亲近的人之间由自私和冷漠制造的巨大隔膜、内心深处无法表达的悲伤。所有这些让现代人身体中生出巨大的黑洞,造就一个没有爱浇灌的、无根的灵魂。然而,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远离肉类,并没有让英惠的内心获得安宁。一方面,儿时被宠物狗小白咬到腿,父亲便将狗绑在摩托车后面活活跑死、全家吃了狗肉,那样一幕留在她内心的罪恶感,永远无法消除;另一方面,孤独感下被压抑的欲望无处发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乔装打扮出来的陌生感后,隐藏着强烈的沟通、交流欲望。英惠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脱掉上衣、裸露身体,她迷恋姐夫在她的裸体上彩绘出的鲜艳花朵和藤蔓,这些展现在身体上的欲望,无关肉体,而是代表着强烈的精神渴望。由于缺少真正的爱和理解,我们都是现代社会的“病人”、“精神障碍者”,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不理解别人,也不理解自己,切断了和别人之间沟通的可能。英惠的父母爱她,却先是恳求她吃肉,然后暴力逼迫她吃肉;英惠的姐姐爱她,却不能接受她身上绘满花朵、赤身裸体和自己的丈夫待在一起,将她送到了精神病院。英惠在精神病院里渴望变成一棵树,希望像树那样使灵魂有一个根。她长久地倒立,试图钻进大地的深处;她开始绝食,以为自己的存在只需要阳光。她拼命挣扎、大口大口地吐血、濒临死亡。她从一个渴望摆脱生活束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病人,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多么压抑与无奈,才能造就这样极端的绝望?才能让她企图摆脱人的身体,在死亡中获得真正的解脱?如此震撼,却如此灰暗。之所以说英惠身上有着现代人普遍的压抑和绝望,是因为在小说其他两个主人公身上,也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些特征。英惠的姐夫是个失去了创作激情的影像艺术家,他并不爱自己的老婆,觉得婚姻无趣而压抑,对孩子也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唯一能唤起他激情的,是听说小姨子的臀部有一块儿时留下的胎斑。为了看到这块胎斑,他欺骗小姨子来做人体彩绘,却不经意间创造出真正的艺术:《胎斑1——夜色之花和白天之花》。他沉浸在胎斑与花朵所激发出的原始欲望中,这成了他生命唯一的意义。英惠的姐姐仁惠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强人。她开一间化妆品店,支撑全家的生活,供养搞艺术的丈夫,辛苦地养育儿子,充当父母面前最能干的长女。她以为自己爱丈夫,却发现丈夫早已对她和这个家毫无兴趣,和自己的妹妹发生了关系;她以为自己爱妹妹,却发现正是自己一次次的冷漠和强迫导致妹妹毫无生趣;她以为自己爱儿子,却试图自杀,丢下6岁的儿子独自生活在世界上。她甚至不如自己的妹妹幸运,无法变成一棵树,当她拿着一根绳子,想到后山上结束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哪棵树愿意收留她”。于是她发现“活着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在经历一些事情后,在体验过各种难以忍受的灾难后,人们还是照样能吃,能喝,能睡,能拉地生活下去,还可以发出爽朗的大笑。当认识到自己也是这么活着的时候,曾经遗忘过的怜悯又像睡意那样缓缓地被唤起。”英惠的结局自然不能完全归结于现代社会与他人,她自身的软弱也是重要原因。仁惠的命运与英惠不同,她力图从这种“现代式绝望”中自我救赎,但力量来自哪里?如果说仁惠没有自杀,只是因为对孩子有一份责任感,因为将过去看成“一场梦而已”,肯定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如何克服现代人自身的软弱,如何将救赎放在未来?作者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些……也许只是一场梦……等哪天我们醒来后,到那时……”“到那时”会怎样呢?那些自我压抑是真实的吗?我们能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吗?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看过2016年的布克奖有一些惊讶,是一位韩国作家一本十几万字两百多页的书。意象的描写很多,梦境、胎记、花、树,追求纯粹的内核,会被世人认为精神障碍。食素者追求的不单单是吃素食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向往…
  •     第一次度读韩国作品,感觉跟拿过奖的韩国电影差不多套路,压抑,极端,细腻。 感觉获奖也在情理之中,充满韩国味。 之前看过 <天才在做,疯子在右>所以感觉对这个类型的精神病人有所理解。看到最后特别希望姐姐放手,让她离开。太痛苦了! 通篇都很压抑,不适合做入睡前的读物,心情好奇怪。
  •     外在表现是内心的诉求
  •     两星半。中秋。再过10天要进行二期治疗,和甜橙分离了。台风过境,天凉。索然无味的一册书,无因无果,不痛不痒。虽然对精神病人的刻画也算深刻,其中发病的源头也能管中窥豹一番,但整体来说是本很寡淡不明所以的书。
  •     之前都隐约觉得,韩国有什么文学作品呢?真的好像没留意到有。那个高晓松说过,韩国没有大师。第一次看韩国人的书,期待,小兴奋。 故事不错,果然别人的不幸,性是有吸引力的。但是读完觉得不足,英惠为何发疯?时间线有点乱。分别以老公、姐夫和姐姐来叙述,人物不够丰满的感觉。
  •     全书分为三部,每部可独立成章。第一部与“我”丈夫的第一人称,第二部第三部分别是姐夫、姐姐的视角,第三人称。每部可以当一个完整故事来看,结尾感觉戛然而止又充满想象空间。每一部的出场人物几乎相同,只是主角变了,而对于非主角的情况又会重新简单交代。同时,三个篇章又是情节相连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部残酷有深度的作品。电影拍瞎了。
  •     差到荒唐
  •     好看是好看,但是写法有点太表面化了,就像拿了把刀当着你的面,割开动脉给你看一样,血淋淋的,男权下的悲惨女性,童年阴影最终导致精神崩溃。第一部分丈夫的自私,第二部分姐夫的变态情欲,第三部分姐姐的救赎,确实很工整,就是觉得太浅。
  •     可怕
  •     怕做噩梦 绝望 救赎 家庭
  •     在书店看到的。第一个想到就是在亚马逊买。一看正好很便宜,省了不少钱。包装也不错。喜欢。
  •     两节水课读完打卡。挺震撼的。
  •     一开始觉得故事很魔幻,后来又觉得很现实。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很细致,似乎可以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痛苦的心理历程,所以读完有些压抑……
  •     2.5小时的阅读,简单而直白的表达方式,令读者能快速弄懂故事的发生。作者尽可能的想把作品写得更加文艺,但好像还欠缺的语言似的。
  •     最美的一幕,是男主在女主身上绘图后的激情结合。全书讲述一个被男权主义长期精神施暴后变得疯傻的女子。
  •     我们是否享受过生命,这是一个问题。
  •     三个人的视角描写一个韩国的大家庭的不幸,翻译水平不错
  •     刚看了一集晓松奇谈说韩国文学很少有集大成作品出现,看完这本书略微赞同吧。不过,故事还是不错的。
  •     写实又压抑
  •     代入感太强,太压抑。
  •     同样环境下长大的姐们俩,姐姐看似开朗实则遇事多是隐忍,妹妹看似逆来顺受实则有着更大的勇气去抗争和改变。若是这世界太肮脏,做一棵树也挺好。
  •     开头很棒,,,一口气看完了,各种乱伦,在图书馆偷偷摸摸看的。看不大懂,回想起来却韵味无穷
  •     比电影好很多。
  •     生活平静却突然由于奇怪的梦开始素食,最终精神失常。一个正常的人怎么会变成这样?从书中可以看书家庭对一个人心理性格影响多大。小时候父亲的暴力,妈妈的哭泣,成家后丈夫的自私冷漠,精神不正常后姐夫的变态欲望,把一个正常人推向了深渊。
  •     想到当年研究过的《可以吃的女人。这种无力的压抑在通过精神病似的释放 好像终于可以探出一点人性的自由。
  •     这本小说告诉我们,精神病患和艺术家是同一类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精神病。
  •     开头第一人称部分很棒。看了别人的书评之后想,为什么同一本书,别人能解读出这么多东西
  •     读了30页 感觉还没来
  •     怎么说呢,两个下午读完了这本书,中途会觉得压抑而读不下去但又想一探究竟就读完了。不知道怎么评价,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冰冷。同情英惠,一个人若不是遭受很大的心理创伤又怎会如此。绝望到痛恨自己作为人类。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有一句,生而为人对不起。同样是绝望,方式不同罢了。关于英惠父母以及丈夫的冷落是最让我寒心的,谁都不希望被放弃啊……
  •     噱头的成分太重,到最后什么都说得不明不白。
  •     布克奖。开篇部分写得更引人入胜,精神压抑患者的日常。生而为人,对不起。
  •     後半部分總讓我產生在看「村上春樹」的錯覺,自覺後半部分比前半部精彩。另,「小姨子」這個翻譯我真的很不喜歡⋯⋯
  •     揭示了人性?
  •     放开维系现实的那根线。其实也没那么难。
  •     三星半吧,以为会有多高深的立意,原来只是一位精神障碍者。
  •     创意真的很棒,但是浅了点。女作家可能恨她爸爸。第二部分最精彩,第三部分有点多余的感觉,如果延续第二部分可能会好很多。把心理创伤根源于父亲的大男子主义不是不行,而是作者写得太浅了,有点没有根的感觉。
  •     饮食习惯是欲望的延伸
  •     在现代社会,连身体都是可以被规训的,又有什么是可以自己掌控的。英慧从肉食到素食甚至绝食的一次次失败,是否也是现代人的无奈?自从心理医生这个行业兴起以后,谁敢说自己是心理正常的,又是谁规定的英慧这样的言行举止是不正常的?我们,到底该怎样被定义…
  •     很认真地读完,除了开头1-2页,真的写得很烂,很烂,非常烂。保留了对韩国小说糟糕的刻板印象。如果纯粹做色情小说写,可能还好点儿。当时刚看完同样得Book Prize 的The English Patient,读它,读完它也不信任这布克奖了。
  •     译者赠送
  •     一个胆小的我半夜看这个书其实有点送哈哈哈哈
  •     该详述的一笔带过,跟心理活动死磕,说实话一开始震撼到,但越后来越苍白,不能因为精神病患者思维活跃就乱来吧。。结尾也不知道在弄啥,开放式也不这么开放吧。。论变态,不及日本小说万分之一。
  •     全书三部分,第一部分尚可,看起来像部好书,后面越来越差,第三部分基本上没发看了,整体上像一个电影剧本,文学性上差很多,对情绪表达的追求十分韩国,找个深刻的立意,用花哨的方式表达出来,读起来如同工厂流水线作品,非线性叙事的小说现在看起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了,像韩江把无关紧要的情节在叙事中随意更换位置没有任何意义,从结构上做文章的手段愈发凸显了叙事上的薄弱,文中还有不少可有可无的细节描写,叙事人称上的不严谨和差劲的比喻,语言上的贫瘠是硬伤,不能说文笔差,也许韩语本身表达力就有限~
  •     “以前怎么活到现在,以后也怎么活下去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     只不过是一中独立于这个世界的精神,如果你能理解,那就不能称之为病
  •     这个以疯癫为主题的小说其着眼于家庭暴力、冷漠自私的一面,显得更私人化。写得最好的还是姐姐自以为救赎而暴力干涉妹妹肉体和精神自主的那一章。
  •     食欲说来也蛮恶心的
  •     在单读上看到过一期推送,当时简直欲罢不能,可惜当时推送的篇幅太短没看够,后来立马去买了回家看来着。但是整本书看完后反而觉得索然无味了,后面的剧情发展过于冗长和无厘头,反而没有开篇部分出彩惊艳。
  •     反正我读的不舒服。。。
  •     活成一棵树
  •     恐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