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962043899X
作者:麥勁生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麥勁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文學士、碩士,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歷史、政治學博士。曾任教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1994年起加入香港浸會大學任教至今,現為該校歷史學系教授、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教學與研究方向以史學方法及理論、中西近代思想史、中德文化交流為主。先後編著中西文專書和論文集十種,發表論文五十餘篇。

作者简介

「武」乃合「止」、「戈」二字而成,可見真正的「武」不只是暴力與流血,而且要止息干戈,停止戰爭,為人類社會帶來和平。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礙於缺乏文字記載,不少武林事蹟,皆屬口耳相傳,往往真假難辨。可以肯定的是,從明清時代起,不少門派向南傳播,先是駐足廣東一帶,及後再移師香港。戰後香港武館林立,彈丸之地一度成為武林重鎮。
武林宗師也是凡人,同樣需要營生和面對不同的現實問題。戰後香港開設武館,是否需要接受各門各派的挑戰?武館是否如一般市民所認知的,是罪惡的溫床?擂臺是否武林中人的英雄地?以上種種,作者將嘗試拆解。
本書特別強調武術與香港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一方面是轉變中的社會對武術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是武術也影響着香港的社會生活,武術漸漸融入一般市民生活之中,發展成今天老幼咸宜、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
l 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普通的香港武術史,介紹各門派宗師及歷史、武術宗師如何在港謀生,以至武館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而已,而是緊扣香港社會發展,既可從武術興衰看社會發展,也可從社會發展看武術興衰,角度前所未有。
l 一方面,通過香港武術的興旺帶出其如何影響本地文化,包括電影、電視及漫畫等。
l 一方面,通過社會發展,包括經濟的轉型、社會價值觀的變革,以至政治前途的不確定性,帶出這一連串改變如何主宰香港武術的前途。
現時市面上的香港武術著作,大多仍然聚焦於武術本身的承傳與發展,鮮有從社會發展角度出發論述香港武術史


 止戈為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繼續是三聯出的關於香港社會歴史的小書。﹣我練了5年太極,練了不久後就有《一代宗師》上畫,那時對太極以至武術如何傳到香港很有興趣,也查過些資料,大概知道那背景。﹣這書頭三章十分不錯,從明朝開始談中國武術的發展,也很清晰的交代了南方武術與明清期間的關係(以及洪門的傳說,甚麼少林/南傳少林等)。到了民國後北方武術透過諸如精武會、國術會等比較‘現代’的體系南下,包括在香港南華會落腳的鷹爪功等,清楚描繪出南方洪拳、詠春、永春、客家武術與北方傳來武術的關係,不錯。﹣關於50年代的陳吳比武,因為我練的是吳家太極,對那段歴史故事也是甚感興趣。文中提到那次比武其實突顯了當時的武術發展已到了某種困境,但作者沒有展開。估計可能與後來談到的雷台、競技發展等有關吧。﹣第四第五章作者進入了主流文化與武術傳播的關係,也是甚有啟發的。從文字(特別是南方自已的武俠小說傳統,甚麼我是佛山人,朱愚齋等廣派小說,到播音,電影(黃飛鴻、李小龍、武俠片、武術喜劇、動作喜劇)等,既描繪了廣府(特別是洪拳)武術的傳播與普及,也記錄了一代香港人對武術、武俠的認識與記憶。﹣書中後兩章談到現代化帶來的衝擊,當中勾出了幾個有趣的題目。首先是關於國內49年以後武術‘體操’化的問題,以及改革開放後散打的發展;及後也論及香港武術界其實也不適應這種以表演套路為主的武術,並指出其實出去拿獎的武術運動員都是北派的。再者則是香港工業化、發展帶來傳統技藝的沒落(包括武術及其週邊的文化、社群、空間等)。第三則是相比起來,日韓的‘現代化’武術/體育運動的發展,以標準化、課程化、比賽化等好像在全球有不俗的發展;泰拳則因為甚攻擊性及可觀性也廣受歡迎,而傳統國術人士在泰拳前好像也‘不夠打’。﹣ 作者把泰拳、空手道、跆拳道、合氣道、柔道等發展也納入書中,拓濶了我對武術的’狹隘民族主義觀‘。﹣作者在餘論中保留了挺開放的心態,既贊成香港武術在技擊參考國際經驗,也不妨探索雷台化的比賽;與此同時他也清楚武術傳統本身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不能以現代標準來衡量,比如師徒之間的關係,對養生、氣等的探究等。他最後提出’武學‘的概念,也算是對練武之人的某種提醒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