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也有错(余秋雨散文知识性疏误点击)

出版社:人民日报
出版日期:2004-5-1
ISBN:9787801538574
作者:张港
页数:352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文学艺术创作可以百花齐放,学术观点可以百家争鸣,但有些东西是不可以争鸣的。已经定论的就不能争鸣,事实也不能争鸣。中国到法国的距离,就不用争鸣;什么是“海拔”,这也不用争鸣;怎么查数,就更不能争鸣了。我要说的,多数是不能争鸣的东西。

内容概要

张港,一九五一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学中文系毕业,齐齐哈尔市职业学院教师。喜欢读书、古诗词。在各报刊发表文章近千篇。《经典古诗词另类“悦读”》已出版,散文集《俺爱俺家》也将出版。

书籍目录

一 点击《文化苦旅》
1 谁说北冰洋有企鹅
2 马儿哟,为什么你不走
3 王道士出洋相
4 石不可塑
5 柳宗元无晚年
6 考古学来不得诗意
7 宇宙“黑洞”不是洞
8 这个逗号少不得
9 “四川平原”,让人为难
10 长城岂是都江堰的“后辈”
……
二 点击《山居笔记》
……
三 点击《霜冷长河》
……
四 点击《千年一叹》
……
五 点击《行者无疆》
……

作者简介

大师也有错:余秋雨散文知识性疏误点击,ISBN:9787801538574,作者:张港著


 大师也有错(余秋雨散文知识性疏误点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过去是,有大师欣赏的为大师;现在是,有大众欣赏的为大师。-------题记1。“父子俩以北冰洋企鹅为话题”(《文化苦旅》自序第二段)这个序不是余秋雨写的,是纽约大学著名教授Bichard Schechner写的,所以错不能怪在余秋雨身上。不过还是希望有机会转告他北冰洋没有企鹅。企鹅生活在南极。2.“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风雨天一阁》二)中华民族是中国各个民族的总称,并不能称为人种。中华民族和人种也是不能用在一起的。3.“仍然想起张岱……远在千里之外的法国……”(《夜航船》五)上海到巴黎直线距离至少有一万公里。这个很简单,随便找张世界地图根据比例尺换算一下就可以了。或者随便找个资料稍微一查便知。张岱是绍兴人,绍兴和上海相距不是太远,和巴黎的距离和上海也差不了多少。所以余秋雨如果说“远在万里之外的法国”完全可以,但是说远在千里之外的法国……4.“浩浩荡荡上千人,全是大学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文人……”(《吴江船》)这里将“大学毕业生”等同于“文人”了,“文人”指“会做诗文的读书人”(《现代汉语词典》)不知这上千大学生所学专业?毕业于何学校?文人与文化人不同,即使是最高端的搞科学的,即使是中科院院士,如果不会作文写诗,也称不得文人。就算这些大学毕业生全是学中文专业,也不能称之为文人。5.“在上海一家师范学校任教”(《酒公墓》)外国朋友学汉语,最难的是量词。汤姆驾车,忽觉动静不对,一定是压着东西了。下午一看,一只兔子,已别压扁。正学习汉语的汤姆说:“我当是什么,原来是一张兔子。”说出“一张兔子”时,汤姆以为自己量词的使用而字的,扁的。片状的,就应该用“张”。可是他把这事写出来时,却让老师在“张”上打了个叉。汤姆这才知道汉语量词的厉害。可以说一家商店、一家工厂、一家医院、一家银行、一家旅馆,但不能说一家教堂、一家派出所、一家法院、一家部队、一家学校。这个“一家师范学校”也是这个道理。6.“这种簏子每只可容一百多斤的重量……但五簏子加在一起,也该用一二百斤吧……”(《笔墨祭》)簏(lu二声),就是竹制的大篓子。我的数学从小学的就不怎么好。不过100乘以5,应该是500吧,这我好像没算错。7.“更何况那时中国和罗马尼亚同时陷于东西方法西斯铁蹄之下”(《漂泊者们》其三)二战时候中国在反抗法西斯的侵略,虽然有投降的汉奸,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处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中国也一直在反抗。而罗马尼亚则不同,它在二战时加入了法西斯阵营,是轴心国的附属。德国法西斯进入罗马尼亚,没有发生战斗,德国在罗马尼亚期间,也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德国人也没有对罗马尼亚进行大规模的镇压。当然了,在罗马尼亚还有一少部分反对德国的游击部队,但是从整体上不能改变罗马尼亚的轴心国的附属国的事实。就像德国和意大利也有发对法西斯的人,但同样不能改变这两个国家是法西斯的事实。8.“与蜿蜒千里的秦始皇长城相比,那个更高明些呢?”(《一个王朝的背影》二)秦朝时的长城,把原来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延伸。大约是1万多华里,5000多公里。恩,好像不是余秋雨说的“千里长城”。9.“王国维……在他的书架里……《四库全书》……”(《一个王朝的背影》五)余秋雨在这里说王国维的书架上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丛书,他是清代乾隆年间历经十五年编纂而成。编《四库全书》用了四千多人,收录的书有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万六千三百零四册,总字数达九亿九千七百余万。这么多的书,得多少个书架才放的下?而且当时并不是印刷的,完全是手抄的,连同底本总共才抄了4部。乾隆考虑存放问题,专门修建了藏书阁,总共建了四个藏书阁。为的是方便乾隆随时随地调阅。故称内廷四阁。、存放于内廷四阁的《四库全书》专为御览,别人学问再大也不许看。后来,乾隆考虑到文人学子读书的方便,又命令增抄三部《四库全书》,并在文化发达,文人荟萃的江浙一带新建三座藏书楼。即镇江金山寺的文综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圣因寺的文澜阁,合成南三阁。这三阁对文人学子开放,文人学子可以入内阅看,在办理手续后,还可以把书借出抄录。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中,文宗阁和扬州阁的全书毁于兵火。文澜阁的全书也大量失散。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先前说的那四阁中的文源阁的藏书也化为灰烬。八国联军入北京,剩下的那一部分也损失惨重。因此,王国维想看一看《四库全书》是很困难的。《四库全书》直到八十年代才有全套文渊阁影印版的出版。(文渊阁也是之前说的那四阁中的一阁)10.“如今天的沈阳(当时称盛京)……以及齐齐哈尔(当时称卜魁)……”(《流放者的土地》一)齐齐哈尔原来就叫齐齐哈尔。齐齐哈尔与卜魁不是新称与旧称的关系,而是别称与正名的关系。它和今天的沈阳以前被叫做盛京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做为一个黑龙江人……唉,他写关于黑龙江的这篇文章里面错误太多了。比如有些文化名人并未流放到黑龙江,而是流放到了今天的吉林一带。(比如洪皓准确的说是流放到了今天的吉林省舒兰市)再比如关于地名、文化、饮食等方方面面。以后有时间再写相关的文章吧。这里就不细说了。11.“例如洪皓曾在晒干的桦树皮上默写出《四书》”(《流放者的土地》)桦树皮不用晒。桦树的树皮即使是没被剥离下来,长在树上的时候也是干燥的。桦树皮极易燃烧。生长在黑龙江农村的我,小时候烧火做饭,经常用桦树皮点火引燃干柴。就算刚下完雨,只要你抖搂抖搂树皮上的雨滴,基本上拿来就可以点火。桦树皮不同于别的树的树皮。这种树皮可以一层层的剥下来,可以剥的比纸还薄,只是横向很容易断开。至于写字,这个我小时候淘气做过在上面用钢笔写过,写上去之后字迹马上就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且我用的是钢笔,至于毛笔……12.“《龙江纪事》等等便是最好的例子”(《流放者的土地》)黑龙江开发较晚,地方史料少之又少,极为珍贵。余秋雨提到了黑龙江有这本书,于是有专门的学者曾经考证过,不过至今也未发现有这么一本书。也有可能余秋雨或者他的朋友私人有这本藏书,、希望如果有的话,能拿出来供大家一阅,也算是为祖国文化做贡献了。13.“请读这些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脆弱的都城》二)这句话出自南朝齐梁时让人殷芸写的《殷芸小说》。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是诗句,但却不是,而是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中所说的那么一句话。14..“岳麓书院存在于世已经足足一千年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世界上最老的高等学府……”(《千年庭院》)是不是世界上“最老”的我不知道,简单的拿与国内的“四大书院”中的白鹿洞书院比较一下。白鹿洞书院建立于南唐,南唐亡时是975年。岳麓书院立于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白鹿书院当然早于岳麓书院。15.“当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阅读大地》)这里所说的“当年”,是指基辛格秘密访华的1971年。可当年的基辛格并没有当上国务卿,仅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又称国家安全顾问)。在这里如果余秋雨知道这一事实的话,完全可以这么说:“后来美国的国务卿,当时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如果他不知道,那我也没办法了。16.“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千年一叹.尾声》)稍微知道点历史只知识的都会知道火烧圆明园的不是八国联军,而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的英法联军。17.“《三国演义》里的马蹄硝烟,苏东坡如此悠悠缅怀,罗贯中如此娓娓道来,只因为那已是审美意义上的征战”(《那个巨人》)苏东坡的年代《三国演义》还没写出来。你让他怎么个缅怀法?苏东坡缅怀的是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作者所指的是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这顶多可以说,他缅怀的是“三国里的马蹄硝烟”,而不能是“《三国演义》里的马蹄硝烟”这让我想起了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个人物意味深长的说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听到他说这句话,我当时就阵亡了……18.“严冬是它的盛世,寒冷是它的本相,夏天反倒是它混同一般的时候”(《恬然隐者》)作者在这里说的是冰岛。但很可惜,冰岛的冬天并不冷,他虽然是高纬度国家,但是它却受到了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所以它冬天的气温大约在0到零下10摄氏度这一区域内,这比中国的很多北方地区的冬天都要暖和的多。相当于淮河以北,北京以南一月份的气温。冰岛气候的恶劣不在冬季,而恰恰在它的夏季,夏季的平均气温在11摄氏度左右,也就是说冰岛根本没有真正的夏天。19.最后要举的这个例子,也是最猛的一个,半句话中有五处错误。恩,没错,不是一句话,是半句话。“当康熙皇帝开始实行满蒙友好政策、停息边陲战火之后……”(《抱愧山西》四)这是一句没说的话,这是一句只说了上半句而没有说下半句的话,这只是半句话。第一、满蒙友好政策不是从康熙开始实行的,这是清王朝自始至终的政策。从努尔哈赤(那个时候准确的说还应该称作后金)开始就一直采取优待、拉拢蒙古族的政策,蒙古在全国各族中,地位是仅次于满族,而高于其他民族,也正因为此,他们成为了清军入关以及以后诸多战争的重要力量。虽然葛尔丹等少数蒙古部一再反叛,但这不是蒙古的主流,多数蒙古部落是拥护中央的。第二、“友好”这个词用的不恰当,只有在对等的关系上才称得上友好,两国之间可以说友好,但中央与地方就不能说关系友好。康熙时代,清王朝与蒙古的关系是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存在“友好”问题,即使是葛尔丹部,对清王朝也是时判时服,弱小时就称臣,得隙时就反叛。所以他们也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称不上友好。第三、“停息边陲战火”的不一个个是康熙,他康熙不是战争的发动者,蒙古葛尔丹部无视全体蒙古利益,欺凌各部蒙古,多次妄图摆脱中央,清朝不得不发兵征伐,对葛尔丹的战争不是康熙的意志所能决定的,不是他想停息就停息的了的。第四、对葛尔丹的历次征战,是完成统一的内部战争,并不能说是“边陲战火”、而且康熙第一次征葛尔丹的主要战场乌兰布通,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一带,这里离北京已经很近了。绝对不能说是边陲。第二次征葛尔丹决战战场昭莫多,虽然位于现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30公里,但是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也不算是边陲康熙五十七年到五十九年对葛尔丹的青藏之战,更不是边陲之战。第五、康熙直到最后也没有使与蒙古的战争“停息”。康熙之后,战争一直在发生。一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军平定伊犁河流域之后,对蒙古的大规模战争才算真的结束,对蒙古的战争才真的停息。对蒙古的战火停息已经是康熙之后三十多年的事了。暂且写这么多吧。打字手打的好累,要不然就再写点了。我这文章大部分内容出自张港的《大师也有错-----余秋雨散文知识性疏误点击》一书。很多内容都是用自己语言归纳,目的是为了简洁。由此难免带来对书中的原内容的不能准确的描述。有错误或者不准确之处希望朋友们指正。另外,书的作者在书的序言中说:“去年秋天,我看到了金文明先生《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辩》一书,觉得自己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于是,也开始了苦旅》”关于金文明的那本书,我曾经写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文。不当之处希望指正。另外本文的题记部分也出自张涛先生在序言中说的两句话,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好,就在此借用了。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不喜欢一个给人挑错又假装好意的……
  •     这本书见证了身为萝莉的我,对书的盲目。
  •     吹毛求疵。无趣。
  •     體現了文學中的學術性,嚴謹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