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事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
ISBN:9787507712841
作者:余钊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书摘擅长找乐    老北京人喜欢找乐,擅长享乐,具体的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许多人好吃。小说《离婚》中的张大哥说:“我就是吃一口,没别的毛病。”老北京人确实讲究吃,上层贵族吃满汉全席,下层市民吃各种小吃。不同的节令都有特定的吃食:腊八喝粥,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冬天吃涮锅,夏天吃过水面……    北京人还讲究喝茶,当年城内大小茶馆星罗棋布,茶叶品种应有尽有。喝茶是贵而不费的饮食项目,沏上一壶茶能喝上一天。还有许多老北京人养成了喝豆汁的嗜好,但还没有听说外地人有嗜好此物的。曾有外地人来北京旅游,慕豆汁的大名定要喝上一回,结果是大倒胃口,然而不少北京人却对豆汁情有独钟。    北京人也爱喝酒,但喝得很秀气。胡同内外的小酒馆到处都有,大酒缸、硬板凳,二锅头、烧刀子,有几样简单的下酒菜:花生米、豆腐干,三两酒能喝上两个钟头,讲究把一点一滴都咂出滋味来,绝对不会有东北地区的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    普通的北京人虽然讲究吃喝。但决不奢侈(实际上也奢侈不起),更多的倒是一些小零碎,像吃炸酱面必须用小肉丁、黄酱,多放点油干炸。咸菜丝要切得很细。北京人力求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多的精神享受。《骆驼祥子》里写到祥子吃老豆腐:“……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老豆腐当然算不上什么贵物,祥子的体验却比那些天天有饭局、吃得脑满肠肥的老爷们强上十倍,显得既朴素又真切。    虎妞也是个极爱吃零食的北京女人。她整天不停地吃,导致营养摄入过多,腹中的胎儿过重,造成难产,最后把命也搭了进去。《离婚》里的张大哥爱吃“羊肉火锅、打卤面、年糕”,《正红旗下》的大姐婆婆要吃价格昂贵的樱桃。    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是老北平人,他对北京的饮食怀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次乘火车回到北京,在前门下车后直奔前门外的致美斋,大饱口福后再回家。直到晚年,客居异国他乡,他仍然对糖葫芦、酱肘子等北京食品津津乐道。他写的《雅舍谈吃》小品文林林总总有数百篇之多,称得上是一位老北京的美食家。    比起吃食来,饮茶显得更为清高。话剧《北京人》中的曾文清是位喝茶的专家,“他喝起茶来,要洗手,漱口,焚香,静坐。他的舌头不但尝得出这茶叶的性情,年龄,出身,做法,他还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烧的是炭火,煤火,或者柴火。”(剧中人江泰语)可是他不会种茶,不会做茶叶生意,他只会喝茶。    来自浙江绍兴的散文作家周作人也最爱喝茶,他将自家的书斋命名为“苦茶庵”。他认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悠游乃正亦断不可少。”普通的俗人喝茶只是为了解渴,又有几个人能喝出如此清雅脱俗的氛围来呢?    衣食乃人生的最基本的需求,但在北京人那里,都变成了一门生活的艺术,“男子吃口得味的,女人穿件好衣裳”。其实也只是相比较而言,许多北京男人其实也很讲究服饰,正如许多北京女人也讲究吃食。中国的饮食文化享誉世界,北京人更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欧美国家民众生活水平很高,人们的饮食却并不太讲究,总是千篇一律的牛排、土豆、汉堡包,平时吃饭,仿佛如同给汽车加油,是在完成补充养料的任务。老北京人经济虽然拮据,却能在日常饮食中力求讲究,吃得有滋有味,这其中不是正好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吗?人生本来并不全是为了工作,享受也是人生的应有之义。遗憾的是有些老北京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忘记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说到玩,北京人的花样就更多了。清代八旗子弟喜欢玩鹰,架着鹞鹰出去逮兔子,算是继承发扬游牧民族的遗风。一般的老北京人提个鸟笼子,养上几只黄雀、红蓝靛颏,更是司空见惯。清晨起来遛鸟,然后进茶馆喝茶、聊天、听评书,是许多旗人每天“必修的功课”。    北京人喜欢在自家的庭院里养花养鱼。富贵人家养牡丹花、荷花、菊花,穷苦人家也要养上几盆草花,富贵人家养的金鱼,净是名贵品种,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要在小玻璃缸里养上几条小金鱼玩。每到秋天,许多北京人就要忙着买蟋蟀斗蟋蟀,市井小儿的游戏俨然已经成为许多成年人的事业,指望着靠斗蟋蟀赢钱赢地。    许多北京人迷上了戏曲、曲艺。八旗子弟以演唱子弟书自娱自乐,清末京剧风靡一时,以致流传下“国事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盖叫天”的口碑。民国年间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更是红得发紫,京城的戏迷们不知道把多少银钱送进了戏园子,有些戏迷干脆粉墨登场,以票友的身份唱戏,不仅不挣钱,反而要花钱请名角陪着唱戏,请记者在小报上写捧场文章,称之为耗财买脸。在一批京剧名角日进斗金的同时,看戏的贵族子弟却荡尽了万贯家财,沦落为城市贫民。    普通市民看不起名角演唱的京戏,他们也有自己找乐的去处,那就是被称为“平民乐园”的天桥,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曲艺、杂技、武术表演,还可以买到各种各样廉价的商品。穷人尽可以到天桥找到乐子,穷人也有穷欢乐。    北京人找乐的方式方法实在还有许多,放风筝是一乐,逛庙会是一乐,踏青是一乐,钓鱼是一乐,练书法是一乐,学绘画是一乐,下象棋是一乐,听相声更是一乐。北京人对享乐投入了过多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使花鸟鱼虫都和文化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过去北京城里的旗人好玩,会玩,北京城是为他们准备的大型游乐场,游乐的项目之多,已经穷尽了当时人们的想像力。    老北京人使生活的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他们在找乐的过程中逃避人生的痛苦,也在找乐的过程中消磨掉自己的生命。艺术起源于娱乐,生活的艺术化培育出一大批很有艺术素养的人才。他们大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优裕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潜心钻研艺术,以至于陷入如痴如醉的境地。确实有一些北京人成为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但还有更多的北京入学艺不成,又不具备谋生的一技之长,以致陷入贫穷潦倒的境地。时代的变迁,家庭的沦落使一批出身贵族的艺术家流落民间,对北京地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    P223-225

书籍目录

第一章千年古都
一、古城沧桑
古代的幽燕
辽南京与金中都
元大都的辉煌
明清两朝首都
百年风云
二、城墙、城楼
坚实的城墙
城门的特点
古城的消失
晨钟暮鼓
三、城市建设
京城像个大棋盘
街道的规格与质量
四、居民分布
内城:八旗遍布
外城:汉民聚居
“东富西贵南残北贫”
国中之国――东交民巷
五、商业区划
鼓楼前集市
繁华的前门外
带洋味的王府井

编辑推荐

沧桑往事,浓浓的京味儿,老北京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独特的风情。北京的现代气息中,其实传承了太多的过去,只是有的变了味儿,走了形。藤蔓虽长,是由土中生长,藤蔓盘缘,离不开大树的依托。    本书向你再现了旧京的全貌,再加以文化的解读,让你更深层地品位老舍的“茶馆”和“四世同堂”。

作者简介

沧桑往事,浓浓的京味儿,老北京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独特的风情。北京的现代气息中,其实传承了太多的过去,只是有的变了味儿,走了形。藤蔓虽长,是由土中生长,藤蔓盘缘,离不开大树的依托。本书向您再现了旧京的全貌,再加以文化的解读,让你更深层地品味老舍的“茶馆”和“四世同堂”。


 北京旧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0年3月20日读完。从单位图书馆借了些关于老北京的书,上下班途中在地铁里慢慢地看着。这是其中一本。花了一周多的时间读完,虽然结构有些零乱,内容偶尔重复,但总体而言,文字生动、数据翔实,让我了解了很多风土人情。挤地铁上班是漫长而枯燥的事,因为阅读,所以每天才有早起的勇气。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还行吧
  •     还算全活儿的北京的那点儿旧事儿....
  •     其实是买一本珍藏的,但是封皮皱了
  •     到目前为止,唯一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
  •     古都之韵,只能漫步书海回味。
  •     资料全面,对于认识北京城市的布局起源大有帮助。读完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的说明,可以形成一张京城核心地带方位与交通的助记表,了解北京的地理方位,需要记住门和桥,门是十六座,桥有三百架,对于有心人,一天时间应当可以记下来,不过要借助一点助记术。
  •     万物风华 钟灵毓秀
  •     北京回来之后 图书馆看的 了解了不少之前景点背后的故事
  •     有意思 图也很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