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100114276
作者:[德] 特奥多尔·蒙森
页数:1926页

内容概要

特奥多尔·蒙森(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法学家。早年在基尔大学攻读法律和语言学,184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长期在大学教授历史,对古代史,特别是罗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议员。他对罗马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撰有《罗马公法》和《罗马史》等多部重要著作。1902年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上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历史学家。

作者简介

本书详尽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1000多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本书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达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作者蒙森1902年因这部专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成为研究罗马史的权威之作。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评价道:“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罗马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很多人同我一样,将罗马这一名词往往同凯撒联系在一起,仿佛罗马就是凯撒,凯撒就是罗马。而对于凯撒,就只有伟大的光环和英伟的雄姿这些如营销术所用的冠冕之词了。至于真正的罗马和凯撒,却说不出更多的所以然来。知罗马是曾经辉煌的、征服了世界的大帝国,而凯撒则是充满英雄主义的英雄。读了罗马时代的阿庇安(我不知应称他为史学家、还是文学家、还应是爱好者)所写的《罗马史》,才对帝国时代之前的罗马有了更多的认识。记得我去罗马时,到达罗马火车站的时间恰是清晨,走出站台之后,在我面前的除了石砌的旧路和一座座充满古典风格的老式楼宇外,就是混乱的人群了。据说罗马车站前是同性恋的一处聚会圣地。但从法国入意大利最深的印象就是混乱,相信这恐是帝国的遗症之一吧!在罗马,我几乎步量了罗马最重要的几个地方——因为我不擅长坐车,况罗马的公汽车票是按小时计量的,我担心自己因贪小便宜而多用一张票的时刻而令古老的罗马元老嘲笑我,就背着大包四处闲逛。最主要的好处是逛到一处“农贸市场”,买了一串又大又亮的“牛奶”葡萄,可吃的口感正如对欧洲人的印象一样,大是大,美也美,只是味道不很深刻。我记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角斗场。当我走过一处街角,远远看到一个高大雄伟却又残落的半圆形建筑时,我的心就涌起一种激情:一种仿佛是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勇武之战,而最终又沉入到血腥的历史中的那种悲剧主义色彩的画面所激发的感觉;仿佛是看到哈姆雷特终于实现了复仇的愿望、又倒在了血泊之中所引起的情感动荡;又仿佛是当我终于看到日思夜想的久别情人时恰恰死神骑着马悠然而来的那种夕阳美的感觉。我觉得那半残的环形壁在远天的太阳中比起曾经的完整更令人震撼。人类的伟大和人类的自我毁灭在自傲的尊严和自卑的失落间留下多少幅历史的悲剧画呢?当我站在罗马角斗场那圈观台上的石径时,我俯视角斗场,觉得那种巨大和遥远所带来的感觉恰又是历史的伟大与陌生。我当时是很累了,就选了一处朝阳的地方——它恰有一小处平台,身后是可倚的石阶,躺在那儿“养神儿”。没想到竟然睡着了,只遗憾没有梦到身穿红袍、腰带佩剑的骑士们,也没有手持短剑决斗的斯巴达克斯来托梦。当我醒来时,天空依然是白晃晃的太阳,角斗场仍然是青石砌垒的残断,这证明了再伟大的历史也不过是过去。给我第二个印象较深的是一幅地图。在一个红砖的墙面上,有三幅黑色大理石制的罗马地图。第一幅是最早的罗马小城,第三幅是全盛期的大罗马帝国,它们之间的差别正如同那个打鱼人所看到的瓶子里的所罗门与如乌云般弥漫空中的所罗门的那种变化。我知道,从古罗马到拿破仑(这种类比似乎不很恰当),它们是欧洲英雄主义的象征,也是欧洲人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就我的初浅认识,古罗马似乎比古希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精神上对于欧洲来说都更近些。虽然罗素把罗马之后的宗教中世纪这个投资算到了柏拉图身上,但我恰以为正是罗马这个权力投机商因为暴利太重才使欧洲坠入其后的精神黑洞。按阿庇安的追源,罗马人是特洛伊的后代。当阿伽门农攻破特洛伊城门时,特洛伊王子伊尼阿斯逃了出来,他的后代就成了罗马人的祖先(据说罗马人的直接祖先是犯了“原罪”的女祭司,或者从另一个含义是处女怀孕。她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为母狼养大者为罗马人之祖。所以罗马人的图腾是母狼。),这种说法我不以为然。记得某个美国总统的血统被推算到远祖时同伊丽莎白发生了关系,而最新的揣测则认为某个美国著名人物曾是意大利的海盗。这类故事的意图都很相似。罗马人之所以认希腊人为祖恐与古典希腊的辉煌相关吧!从上帝的人生观来看,所有的人类都是共祖的,这同达尔文的看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罗马的兴起同希腊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罗马正是在希腊移民的促进下才发展起来的,当希腊衰落后,这些希腊的移民国反而发达起来——正如今天的美国一样。但看起来,似乎希腊移民从最初到最后都没有成为罗马的真正民族——或者掌政人。早期时代(公元前500年前)罗马是帝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似乎是由传说的特洛伊人之后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王政时代在公元前509年结束,使其终结的原因是罗马的第七任国王恐同商纣王一样昏庸无道,而被百姓给放逐了——这恐怕是一次内部的贵族革命。贵族们在驱逐国王后,仿照希腊政体成立了共和国。从这之后,罗马的历史大概就有据可查了。这之后,罗马也曾遭到萨宾人、服尔细人、拉丁人的入侵,所以,从历史来看,正如英国和美国一样,罗马人也是萨宾人、拉西人、伊达拉里亚人、甚至希腊人所“杂合”的民族。这似乎又印证了遗传学的一些道理。但毫无疑问,罗马人的血液中远古罗马本土的野蛮民族的成份是最高的,它促使了罗马人的野心、贪婪、英勇、征服。罗马人的发迹恐从公元前338年罗马彻底征服拉丁姆开始的,在此之前,罗马是常常为外族所侵略的。比较重要的是两次高卢人的入侵,高卢人的入侵带去了野蛮的基因和勇武的精神,而对拉丁姆的征服使罗马人既树立了自信又尝到了战争的好处。公元前265年,罗马统一了意大利,从这时开始,罗马才进入了正式的征服时代(意大利人补充到罗马公民中使罗马族群人数剧增)。在罗马人进行西班牙战争和迦太基战争中,罗马在长期战争的磨练下更强盛了。比较重要的是当罗马人终于打败汉尼拔时,罗马也终于获得了无可争辩的欧洲最强大国家的地位。一直到凯撒时代,罗马对外征战没有停止过,而且战胜的记录更多些。奠定罗马帝国基石的将军之一是苏拉。在阿庇安看来,苏拉既是一个将军,在政治上则更是一个“流氓”。对于苏拉,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残暴和他的放达。苏拉是占领雅典和间接促使他的政敌摧毁他的祖先地特洛伊之人——在对特洛伊(当时叫伊利昂)之战中,苏拉的政治对手费姆布里亚为报复伊利昂人投降苏拉的“意图”,把整个城市焚毁了——大屠杀自不必说。按阿庇安的语言:“在第一百七十三奥林匹亚纪年的末年,伊利昂就是这样被费姆布里毁灭了。有人说,这次灾难和它从阿伽门农手中所受到的灾难之间经过了一千零五十年。”这很令我心痛。自希腊的内部战争到经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罗马人的破坏,整个希腊的文明就成了硝烟——或残败后的梦了。战争对人类和人类文明的毁害有多么大呢?罗马人的贡献又有多么大呢?罗素应该去从罗马史中重新去认识柏拉图。到了凯撒时代,罗马人已经失去了道德和社会的普遍准则了。正如孔子所言的春秋时代的“大道废”。从阿庇安的描写来看,凯撒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恶棍,他最擅长的是利用战争获掠金钱和利用金钱贿赂而取得权力。那一段历史和凯撒的行为都令人恶心,但凯撒成功了——成者王候败者寇,正如刘邦和项羽一样。凯撒的结局是很惨的,他成了莎士比亚手下的人物,他其后是渥大维——或称凯撒第二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罗马帝国,使罗马从共和制“复辟”到帝制。关于更多的罗马,希望大家去读一读阿庇安的《罗马史》。那是一本很有趣的“故事书”,不象现今的“史学”专家或曰学者所写的学术专著。在我看来,阿庇安是在一种理想的指引下以极大的兴趣去写《罗马史》的,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正如中国最有名的史学大家司马迁一样。因此,在他们的书中,仍然充满着古典时代的那种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光辉。这些著作要比所谓“逻辑”、“数量”、“博奕”等现今美国人所“领先”的“技术史学”强得多。精神的东西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物化或被量化的,我们的学者们因为功利的关系将古典的雅致闲美完全唯物成世俗的技量之庸了。至于真实性,就更不可靠了。
  •     您好!不揣冒昧请教一个有关此书的疑问。是这样:前几天在当当上购到一册这个书,拿回来后与其他人在京东及亚马逊等网站购到的相比较,发现两个小区别,也就是无论装帧、纸张及印刷质量与其他人所购书相比一般无二,但他人的书套的书脊下方部位都粘贴有一个白色的数字编号标签,与书里面夹带的藏书票上的那个编号相同,但我这本书的书套却缺少此标签。二个,别人的书套背面下方印有一个长方形的白色条形码,而我的书套背面却缺少这个条形码。请问我在当当上所购到此书是否正版???另外此书正版与盗版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辨别?盼复。如有必要,我可以用电子邮箱传照片给您看一看。我的QQ:1597905681.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内容翔实,行文较为流畅。但只记述了共和时期的罗马史。
  •     我读的是简装版。是直接翻印1994版的,十年前读过,现在相当于复习了一遍。译名不统一,比如老加图,大卡托。没有什么印刷错误,比后几卷的新版好。
  •     精装已购入。
  •     蒙森是少数几个真正懂得恺撒的欧洲人,最精华在第五卷的末尾【旧共和与新君政】。这个装潢酷炫又深沉,简直性感至极。
  •     作为一个史学家中的文学家,蒙森的文字张力实在很强,对恺撒,庞培,伽图,西庇阿等等这段罗马史的人物描写的相当准确,对他们的评价更是超乎史学本身之外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大约就是中国的司马迁。从史学角度讲,这是本很好的从入门了解罗马史乃至欧洲史的书,欧洲文化脱离不了罗马和希腊。罗马更是其中特异性的存在,民主共和的观念在如此之早就已得到长久的实施,而且和中国辛亥革命以来却是相反的。去讲述罗马的社会,经典政条,军事体制,寡头政治,共和立宪,文化风气……它所立体展现的东西,丰富的罗马共和国,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罗马历史真是充满了绚烂的悲剧美感啊,由于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局,所以越是烈火烹油的时候就越是有“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宿命感。蒙森虽说是会引用波多里阿“历史学家不该用恐怖事物震惊读者”的冷静派,但到卷尾还是流露出了一丝感伤:“我们如今已站在罗马共和的尽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