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精选

出版社:张秀枫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07出版)
ISBN:9787563934980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前言

刘素敏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文学翻译、文学史研究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鲁迅为中国新文学的大厦奠下了厚重的基石。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鲁迅离家到了南京,进入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随后又转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之后考取官费留学,于1902年东渡日本。·留日期间,鲁迅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弃医从文的转变。这一时期,鲁迅翻译了苏俄、北欧和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将反抗压制、追求自由的思想介绍到国内后收入1909年出版的两册《域外小说集》里。此间他还在留学生主办的《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其中最能代表他当时思想的是《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    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出于强烈的反封建的愿望,他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青年》杂志是鼓吹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主要阵地。鲁迅于1918年起即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时陆续发表小说、论文和杂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即刊登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大的作家。钱理群先生说:“说起文学家的鲁迅,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小说家的鲁迅,杂文家的鲁迅,而较少注意散文家的鲁迅。”但正是鲁迅,为新文学散文史留下了最初的十分丰满而优美的篇章。鲁迅曾说过,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胡适也认为新文学运动的成绩之一,是“白话散文很进步了”(《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鲁迅的散文在当时和后世都广有影响,为现代散文文体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对于散文创作,鲁迅先生自己曾说,或是将“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幻化”为“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从记忆中抄出”,“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用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说,鲁迅的小说与杂文创作更多的是“为别人”而写,那么他的散文则是“为自己”而写的。也就是说,通过散文这种更富个人性创作色彩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进入鲁迅的精神世界,与鲁迅一道去体味其痛苦、希望和绝望中的反抗,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充分领略作者充满韧性的战斗精神与心灵深处的呼唤。这也许就是鲁迅散文的特殊价值所在。这也注定了,阅读鲁迅的散文作品,实际上就是与鲁迅灵魂的相遇。    鲁迅的散文,博大精深,蕴含丰赡,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中卓越的艺术表现手法,又借鉴和吸收了外国散文艺术的长处,从而形成了繁复多变而又融汇统一的艺术格调。正如林非先生所说:“鲁迅的散文确实像宽阔和深广的大海,有时候奔腾呼啸,惊涛裂岸,有时候又水光潋滟,海天一色,真是表现出了涵浑汪茫和气象万千的种种风采。”    钱理群先生认为鲁迅的散文可分为四类,即《朝花夕拾》里的散文,《野草》里的散文,收入鲁迅杂文集里的散文,以及鲁迅的演讲词。本书的编排便暗合这种划分法,将全书分成五大板块,即“朝花夕拾”、“野草”、“人物感怀”、“文学小品”与“讲演录”。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另有一篇小引与一篇后记。据“小引”可知,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与青少年时光的深情缅怀。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原名为《旧事重提》,之所以改名,鲁迅在小引中说:“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指的是文章记述的对象,是旧事;“夕拾”自然是指写作的时间和方式了,这就不仅仅是“重提”了,因为已经融入了作者目前的感情和心境。毕竟这一“朝”一“夕”之间,有的甚至已经相隔几十年了。作为饱经风霜的思想战士,对于往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童年的那些趣事,那些民俗风情、自然风貌和记忆中的亲人、朋友和师长,而且还有对自己早年人生的审视;不仅仅是流于笔尖的浓厚的怀恋情思,还有对“旧事”的反思和批判。因此,这些文章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其风格自然也不像《野草》那般冷峻。    《朝花夕拾》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片段,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不愧是现代散文的典范之作。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野草》可以说是作者心情矛盾的产物:旧的思想死亡了,新的思想尚不十分清晰。《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自况,是为自己而写的书。在《野草》里,鲁迅先生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解剖,体现了作者对“旧”的坚决舍弃、对“新”的热切追逐和“绝望之反抗”的战斗精神。    《野草》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其中,有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之情的抒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章;有对自我进行无情而深刻解剖之后迷茫心境的透露,如《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章;也有对作者人生看法的深刻表现,如《希望》、《死后》等篇章。    《野草》是用诗的魂魄和诗的语言写就的,各种意象层出不穷,蕴含极为丰厚。鲁迅先生自己曾说《野草》里有他的哲学,其挚友许寿裳也说“鲁迅的哲学都含在《野草》里了”。相对于《朝花夕拾》而言,《野草》是鲁迅的另一个世界。    “人物感怀”与“文学小品”可归入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鲁迅杂文集里的散文”。“人物感怀”选取的是人物回忆一类的散文。鲁迅在谈及创作时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人物感怀”中的文章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文学主张。这些文章笔端常带感情,写人状物无不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形象生动,叙事感人。鲁迅先生面对国家、民族、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作出反应,经过典型化的艺术结构,运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使文章既具强烈的时代感,体现了作者绝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同时亦因形神兼备、泣血感人而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学经典。《为了忘却的纪念》、《记念刘和珍君》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文学小品”选取的是随笔一类的散文,这些文章往往从具体的事象生发开去,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思考,极富启发意义。鲁迅曾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这种“随便”指的是创作时能够放得开,不拘谨,铺陈渲染,目的却是“形散而神不散”,从而突显主题。《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篇章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品格。    “讲演录”收集的是鲁迅在各地的演讲名篇。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置身于公共场合的鲁迅。钱理群说,《朝花夕拾》是一个“处在乡邻之中,在民间话语空间里,‘任心闲谈’的鲁迅”;在《野草》中,是一个“远离人群,‘钻入草莽’,拷问自我,‘自言自语’的鲁迅”;而在文学小品中,是一个“‘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对社会作冷静观察,不断发出清醒批判的‘恶声’的鲁迅”。而其讲演,展现的则是一个置身于公众场合的鲁迅。    鲁迅对演讲中所扮演的公众角色,是怀着深深的戒备之心的,或者说是他所不习惯、不自在,甚至是要竭力回避的。也正因此,我们几乎在每一篇演讲稿的开头,都可以看到鲁迅不厌其烦地声明:“我自己觉得我的讲话不能使诸君有益或者有趣,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什么事,但推托拖延得太长久了,所以终于不能不到这里来说几句”(《未有天才之前》);“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读书杂谈》);“没有什么可听的无聊的讲演”(《无声的中国》);“我不会讲演,也想不出什么可讲的”(《关于知识阶级》)……在本书所选的六篇演讲词中,竞有五篇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头的。    鲁迅说:“讲演近于做八股,是极难的,要有讲演的天才才好,在我是不会的。”(《关于知识阶级》)“做八股”的演讲对于鲁迅这样追求个性与独立精神的人来说,自然是不可取的。讲演中面对公众需采取的符合“公意”的姿态,会缚住自己,无法完全袒露心里的话,而且还要处处留心提防。关于这一点,鲁迅曾坦率直言:“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无声的中国》)但鲁迅在每次讲演中,还是要坚持能够“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而有时,则又会采用曲折委婉的方式,借古讽今,来影射社会现实,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讲演。    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注释,同时配有简短的导读,希望对读者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有所助益。

书籍目录

导论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纪念几个死者和生者和未生者 一觉 人物感怀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阿金 我的第一个师父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文学小品 我之节烈观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流氓的变迁 秋夜纪游 小品文的危机 讲演录 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讲 无声的中国——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 读书杂谈——七月十六日在广州知用中学讲 关于知识阶级——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劳动大学讲 鲁迅年表(1881—1936)

编辑推荐

《鲁迅散文精选》为鲁迅先生全部文学散文的结集,包括《野草》《朝花夕拾》及《两地书》,完整地展现了鲁迅先生散文艺术的伟大成就,读来发人深省,更获巨大的美熏陶。并对每一篇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赏析,希望能给读者带去别样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


 鲁迅散文精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