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攝影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0/11/02
ISBN:9789861203843
作者:Susan Sontag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1933年1月16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市。難以被歸類的傑出寫作者,不僅是一名小說家、哲學家、文學批評家、符號學家,也是電影導演、劇作家與製片。影響遍及各領域,與西蒙.波娃、漢娜.鄂蘭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三位女性知識分子,而有「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封號。
她每發表一本著作都成為了一件文化盛事。代表作品包括:1966年出版的《反詮釋》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令她名噪一時。1977年的《論攝影》獲得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為攝影理論聖經。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於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家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2000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為她贏得美國國家書卷獎。
桑塔格一生獲獎無數,1996年獲得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2001年獲得耶路撒冷獎,表彰其終身的文學成就,2003年再獲頒德國圖書交易會和平獎。雖然她已於2004年12月28日離世,但她提出的問題仍敲打著讀者的心靈,世界也從未停止對她的思考與懷念。

作者简介

◎聯合推薦
攝影家/阮義忠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阮慶岳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教授/林志明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陳儒修
破報總編輯/黃孫權
《論攝影》出版於一九七七年,轟動一時,引起廣泛的討論,並榮獲當年的全國書評人評論組首獎,至今仍被譽為「攝影界的《聖經》」,文藝批評的經典著作。
蘇珊.桑塔格提出開創性的攝影評論,對與這項藝術形式有關的種種道德和美學議題提出強烈質詢。攝影影像無所不在。它們擁有震撼、引誘人心,或讓人理想化的能力;它們創造一種懷舊感並讓人將其當成記憶來使用;它們被當成證據來反對我們或認同我們。桑塔格透過這六篇尖銳鋒利的評論,檢視攝影的社會角色。她問道:這些無所不在的影像是如何影響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我們又是如何倚賴這些影像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現實感和權威性。
《論攝影》不僅是一本論述攝影的經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論述廣泛意義上的現代文化的經典著作,一部分原因是在現代社會裏攝影影像無所不在,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一本關於攝影的專業著作,書中也沒有多少攝影術語,儘管有志於攝影者,無疑都應人手一冊。
在這本著作中,桑塔格深入地探討攝影的本質,包括攝影是不是藝術,攝影與繪畫的互相影響,攝影與真實世界的關係,攝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等等。她認為攝影本質上是超現實的,不是因為攝影採取了超現實主義的表達手法,而是因為超現實主義就隱藏在攝影企業的核心。
攝影表面上是反映現實,但實際上攝影影像自成一個世界,一個影像世界,企圖取代真實世界,給觀者造成影像即是現實的印象,給影像擁有者造成擁有影像即是擁有實際經驗的錯覺。
對讀者而言,這本書的豐富性和深刻性不在於桑塔格得出什麼結論,而在於她的論述過程和解剖方法。這是一種抽絲剝繭的論述,一種冷靜而鋒利的解剖。精采紛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其莊嚴的文體著稱,但她的挖苦和諷刺在這本著作中亦得到充分的發揮。--摘自〈譯後記〉


 論攝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P19照片只是取现实的外貌,进入在美感化、奇观化、和人道温情关怀与感动疲乏的重复中,消费、剥夺了现实。(郭立昕)P27人类无可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已然在并非真是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章中描述一个洞穴,人一生下来就在洞穴里,手脚被绑着,身体和头都不能动,他们眼前是洞壁,他们背后是一个过台,过台背后是火光,火光把过台上人来人往的活动投射到洞壁上,洞穴里的囚徒便以为洞壁晃动的影像是真实的。柏拉图认为,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的世界)P28照片实际上是被捕捉到的经验,而相机则是处于如饥似渴状态的意识伸出的最佳手臂。P34由于工业化为摄影师的工作提供了社会用途,因此,对这些用途的反应也加强了摄影作为艺术的自觉性。...它主要是一种社会仪式,一种防御焦虑的方法,一种权利工具。P35由于照片使人们假想拥有一个并非真实的过去,因此照片也帮助人们拥有他们在其中感到不安的空间。(家族照及旅游)P36-37拍照是核实经验的一种方式,也是拒绝经验的一种方式---也即仅仅把经验局限于寻早适合拍摄的对象,把经验转化为一个影像、一个纪念品。旅行变成积累照片的一种战略。拍照这一活动本身足以带来安慰,况且一般可能会因旅行而加深的那种迷失感,也会得到缓解。大多数游客都感到有必要把相机摆在他们与他们遇到的任何瞩目的东西之间。被剥夺了过去的人,似乎是最热情的拍照者...生活在工业化社会里的每个人,都不得到不逐渐放弃过去...摄影已变成体验某些事情、表面上参与某些事情的主要手段之一。P44一个丑陋或怪异的被拍摄物可能令人感动,因为它已由于摄影师的青睐而获得尊严。一个美丽的被拍摄物可能成为疚愧感的对象,因为它已衰朽或不再存在。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P53摄影强化了一种唯名论的观点,也即把社会现实视作显然是树木无线的一个个小单位构成---就像任何一件事物可被拍摄的照片是无限的。透过照片,世界变成一系列不相干、独立的粒子;而历史,无论死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则变成一系列轶事和社会新闻。相机把现实变成原子,可管理,且不透明。这种时间内否认相互联系和延续性,但赋予每一时刻某种神秘特质。任何一张照片都具有多重意义;实际上,看某一种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的事物,就是遭遇一个可能引起迷恋的对象。P55需要由照片来确认现实和强化经验,这乃是一种美学消费主义,大家都乐此不疲。工业社会使其公民患上影像瘾;这是最难以抗拒的精神污染形式...人们患上了摄影强迫症:把经验本身变成一种观看方式。最终,拥有一次经验等同于给这次经验拍摄一张照片,参与一次公共事件则越来越等同于通过照片观看它。十九世纪最有逻辑的唯美主义者马拉美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圣经
  •     《在柏拉图的洞穴里》《摄影信条》《影响世界》要反复读
  •     有些話不乏新意,只是繁體字看得我實在是==
  •     中產階級對攝影的消費和追求,怎麼看待上流甚至社會邊緣人,有些論點頗能認同,攝影與繪畫的敵對關係也稍做解析。
  •     我还是倾向于在考察摄影时,兼顾考量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及现代技术所(应)具有的美学价值以及伦理学品质。不得不说的是,黄灿然的翻译真让人失望……这其中绝非仅仅是因为台版译文的本土化调整。
  •     這不是蓋棺定論,而是桑塔格提供的一種可能的複雜的解釋。多聽一些,別暴怒。“當我們製造影像和消費影像時,我們需要更多影像;和更多更多影像。擁有相機可激發某種類似渴望的東西。而像所有可信的渴望形式一樣,它不可能得到滿足:首先是因為攝影的可能性是無窮的;其次是因為這個工程最終是自我吞噬的。” 在柏拉圖的洞穴裡/視域的英雄主義/攝影信條/影像世界
  •     讀後感覺是被高估了的一本書,比起疾病的隱喻,論攝影在論述主題方面並沒有很緊湊,令人覺得文字很空曠。
  •     摄影的三种实践用途:社会仪式、防止焦虑、权力工具。影像引起欲望与刺激道德冲动之间的区别。收集痛苦增强异化的趋势,中产阶级捕猎异国情调而产生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作为自我与世界间暧昧关系的范例。废除正典的民主媒体。无信仰时代影像的威力。摄影的美学和工具双重身份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转换。
  •     值得反复读、超越时代的经典,但也些保守矛盾的地方,例如对阿勃丝和弗兰克的批评。
  •     不仅是摄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