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驯化的大脑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111493834
作者:[英]布鲁斯·胡德
页数:268页

内容概要

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
• 他是赫赫有名的、有两百年历史的“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演讲”的明星专家。
• 他风趣幽默的科普演讲《探索你的大脑》,通过BBC直播,征服全球四百万观众。
• 他是屡获殊荣的认知心理学家,著有畅销书《超感觉》(Supersense)和《自我幻觉》(The Self Illusion)。
• 他是深受果壳网推崇的科普作家,在中国的演讲大受欢迎。

书籍目录

前言
不可思议的萎缩的大脑/ii
第一章
在社会环境中导航
坚果壳中的进化/5
“大”脑的代价/7
大脑的体积与行为/13
大家谱/15
心理人——社会化大脑假说/17
文明大爆发/19
喋喋不休的大脑/ 22
思维的结构/26
认知、合作与文化/ 28
人类的大脑为什么与众不同/30
第二章
构建你的思维
进入连接/38
核心知识/40
鲜活的生命/42
思考物体/44
你存猜我的心思吗/46
读心术/47
思维游戏/51
模仿者 54
进入他人的大脑/57
我们如何构建思维/63
第三章
让人烦躁不安
当世界停滞不前/69
战争中的儿童/72
迷失的孩子/74
“不知道”的压力/76
应战或逃跑/79
别紧张,兴奋起来/82
家庭暴力,85
一模一样,87
表观遗传学/90
拉马克的错误理论/93
舔老鼠/ 95
勇士基因/97
生命的地形图/99
第四章
谁在控制
大脑中的管理层/I05
沉默的管理者/107
热与冷/109
改变你的思想/,JD
脱抑制性动物/113
乱发脾气/116
诱惑的棉花糖/118
回弹耳虫和北极熊/122
污秽、危害、贪欲和耶稣/124
不是真实想法,只是酒后疯言/127
控制的代价/128
没有人处于控制之中/129
家庭暴力,85
一模一样,87
表观遗传学/90
拉马克的错误理论/93
舔老鼠/ 95
勇士基因/97
生命的地形图/99
第四章
谁在控制
大脑中的管理层/I05
沉默的管理者/107
热与冷/109
改变你的思想/,JD
脱抑制性动物/113
乱发脾气/116
诱惑的棉花糖/118
回弹耳虫和北极熊/122
污秽、危害、贪欲和耶稣/124
不是真实想法,只是酒后疯言/127
控制的代价/128
没有人处于控制之中/129
第五章
人性本恶吗
道德本能/136
财产本能/139
分孽f 143
陌生人的友善/146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49
朽动心藤¨52
直觉反应/154
说谎是人类的天性/157
我们会骗自己吗/160
说抱歉/161
人性本善,也本恶/163
第六章
渴望
像我一样/168
“同”伴/172
知己知彼/174
一开始的时候 /178
灵长类动物的偏见/181
社会准则/183
大脑中的伪君子/186
隐藏的种族主义者/188
以貌取人/190
坏到入骨/193
社交死亡/196
怨恨的终极行为/198
后 记
对未来的设想?/203
致谢/213
参考书目/215

作者简介

世界顶尖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深入浅出地向读者阐释大脑如何让我们读懂他人的想法,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举止,甚至社会文化发展。
这是一本“读脑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 我们为什么在意别人的看法?
• 是什么让我们关系密切?
• 大脑如何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
• 为什么我们有些人喜欢冒险,而有些人会迷上毒品?
这是一本关于大脑和认知的“反常识”书。
• 很多人认为生物越有智慧,大脑体积就越大。但为什么在过去两万年间,人类的大脑已经缩小了网球大小的体积?
• 很多人自认为是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然而有多少所谓“负责”“独立”的决定,其实是受他人想法左右的结果呢?


 被驯化的大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人类进化成为万物之灵,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其他动物为什么没能进化成人类这个样子。这些进化是人类主动进行的呢?还是因为大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呢?如果是大自然的选择,那为什么大自然不选择其他物种呢?这本书就以这样的形式作为开篇,也是我认为本书最吸引人的部分,提出了一些观点。有些观点倒是和罗振宇在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当中的观点有些类似,因为罗胖也利用了生物学的角度来阐释现时的商业环境和未来的商业走向。稍微总结一下本书第一章的相关内容,大家感受一下:在哺乳类动物中,人类大脑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也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1/50,却要消耗整个身体1/5的能量。人类大脑在150万-200万年前开始显著增大,说明此时我们的大脑开始面临复杂的外在环境,需要处理更加复杂的事情,这也造成了一些困扰。1、大部分哺乳动物在出生之后不久就可以行走甚至奔跑,而人类出生之后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这点。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早产”,出生得太早,还没有发育完善就已经出生了,于是需要时间来继续发育。2、为什么要“早产”呢?因为进化的结果,人类的“头”变大了(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女性的“产道”却变小了(因为直立行走),两种原因都可能导致使人类必须提前把小孩生下来。3、小孩子的大脑在出生时已经比其他哺乳动物大很多(按身体比例算),而在出生之后的几年之内又开始迅速增长,因为他们需要学习很多的社会技能,人类文明进化出来的语言使得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变得可以继承和学习,而因为知识存量的庞大和人类社会的复杂,人类需要长时期的童年来进行学习。但是,在过去的2万年间,人类的大脑却在缩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相对来说,这是一本人类大脑演化的科普书籍,好在并不是特别生涩,虽然读起来也不是很容易,但对我来说,至少能够读下去。也终于能够理解一些我们日常的行为缘由,打开了另外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比如:婴儿出生时的思维是一张白纸吗?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流光溢彩而又混乱喧嚣的世界吗?大脑的某些区域的连接对时间非常敏感,大自然制造“大脑”的方式是,它需要大脑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去预期一些特定的体验,如果抗拒或耗光这些“有效期”,那么就会产生长期性损害。大脑就像一台已经预装好系统的电脑,你装什么东西进去取决于打算做什么,它不是一张白纸。在语言出现之前,人类通过观察来理解和交流信息,婴儿天生具备此能力,并通过模仿来学习。当幼童能够理解别人和自己的“错误观念”时,心智开始正式形成。婴儿在6个月之内,必须得到良好的呵护与照顾,不仅仅是吃喝,更重要的是和父母的互动,虽然还不能使用语言,但却能通过其他方式。实验证明,如果6月之内没有得到很好的呵护,未来在性格上就会出现很多异常。婴儿有道德本能:喜欢乐于助人的人;有财产本能:2岁开始用“我的”“你的”物主代词,3岁会代表他人争取所有权;有分享本能:合作会引起分享。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     就像听老师讲课,追踪老师的思路很重要。有的老师喜欢讲一个知识点举一个例子,如果不能及时匹配知识点和例子,联系前后知识点,最后结构模糊不清,知识点散落一地。就像读这本书,本应读完每一章都对思路略作整理,事例有助于理解,也会使观点片段化。一共六章,分三方面讲述人类的驯化过程,由现象佐证结论,结构大致如下:正常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为驯化做了万全准备,不正常的后天掰也得把自己掰弯。毕竟社会活动产生情绪,好的自我驯化带来好的社交体验,好的社交体验产生快乐、满足、温暖等情绪。不自我驯化就自个儿呆着,自个儿呆着会逐渐麻木、冷漠、消极,然后就“彭!”。
  •     两个感受,第一,这是一本很不错的科普向的书籍;许多优秀的观点会通过碎片化的方式传递出来,不一定非要通过纸质媒介。比如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就发现其中的很多观点已经在微博或者微信等媒介上接触过。事实上,本书给我最新颖的观点也是他想要传递的核心观点就是:人类在驯化别的生物和大自然的过程中,也在进行自我驯化,使得人更适应于进行群体生活。只不过有的人是主动驯化自己,有的人是被动被驯化。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再去理解人的性格差异就不仅仅是在社会学上了,还在进化学上。还有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将人的童年期比喻为驯化期,不停地教小孩子东西其实就是不停驯化小孩,使他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这个角度看待教育,无论如何显得视角就很高了。接受了这个设定也就像是接受了任何生物的进化动力都是繁殖一样,理解事物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第二个记忆深刻的点是任何东西都是人格的延伸,类似于youarewhatyoueat,不管是你穿的衣物、观看的球队、喜欢吃的东西、住的品位,事实上都是人格的延伸,所以慢慢品味一个人就会变得非常有趣,而且借助于此,甚至可以对一些人的行为进行预测,所以蔡康永说的话就非常好理解了,你可以质疑一个人,但是不要质疑他喜欢的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大脑演化和生物心理学的一本科普读物
  •     表观遗传学
  •     平和与理性
  •     正在读,以前没有看过这样的科普类图书,读起来很有意思,读的过程像发掘的过程,不知不觉就能明白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其实都是小事情蕴含大道理。先打三星,看完再回来重写。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特别是前半部,认知人类才会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那些习以为常的背后有着看不见的历史
  •     如果大脑的书只读一本,这本不适合。如果有时间读很多本,这本可以不读。
  •     新东西不多
  •     很通俗的科普,新内容较少。倒没有觉得混乱,章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胜在材料的组织方式比较新颖吧。
  •     揭示了目前脑科学研究的一些进展,有研读价值
  •     3.5星。内容零零碎碎的在其它地方见过,整体结构也不是那么明细
  •     科普类,感觉一般
  •     比较浅显易懂的科普书。
  •     在车上,读一读还是挺有趣的~
  •     胡德教授借用“驯化”一词,指代人类从鸿蒙时代的丛林走向结社合作的过程。他对“驯化”的定义是:在可接受的行为范围之内,人类之间协调、合作和共同生活的相关技能。 人类为了走出荒蛮的匮乏,进入文明的丰盛,产生了沟通、生产、教育等等高级需要,超越了动物的F4需要[逃跑(fleeing)、打架(fighing)、进食(feeding)、通奸(fornicating)]。而人类在婴儿期就表现出了与动物毫不相同的对于沟通交流的天赋——作者将之喻为预装了操作系统。人类巩膜的进化也为他人提供了解读眼神的便利,成为了有利于群体内沟通的互惠行为。
  •     混乱。
  •     可做《文明的进程》的脚注。
  •     #得到解读版#为什么在过去两万年间,人类的大脑已经缩小了网球大小的体积?-因为被驯化的大脑已经习得了很多不需要个体思考的“技能”。
  •     我们被固定思维禁锢了,不管你承不承认。因为人的大脑已经顺从了这个社会。为了社交我们“随大流”,认为跟着别人走最省心,走入歧途也不在乎,毕竟有那么多人作伴,而特立独行,哪怕你是对的,自己也不敢站出来,毕竟“枪打出头鸟”,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作者说:智人现如今比先人脑容量少了近网球一般大小。原因就是:我们被驯化了,驯化我们的人就是自己。越来越懒得动脑的人,也正是退化的代表,现在人已经违反了生物进化论,在早期,这种懒得动脑懒得做饭的人早就饿死,早就被野兽吃了,他们的基因根本不配在这个社会上保存,而人类社会把这种败类保留下来,还让他们生育后代,不退化才怪呢。现在各种快递服务,各种app 正事顺应了懒人社会。改正方法:活出自我,如果认为自己是对的,哪就去做!失败了又如何?起码你比那群懒人强多了。
  •     “大脑是我们人类最具有智慧的器官”,等等,这个意识不就是大脑自己施加给我们的吗。
  •     6分吧,草草看完,如果看过不少心理思维社科的书,会觉得没什么干货。
  •     不错的心理学科普
  •     太散碎,也就是起到科普作用吧!
  •     作为一个科普书,还是很全面,适合没有非专业的人读一读。
  •     没错..很多观点实验什么的都在别处看到过..不过还是不错...
  •     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现在是无数人智慧代代相传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也要知道自己身体里面的野性,控制在社会的规范中,有自控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