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终结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508610719
作者:曹昇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曹昇,又名曹三公子。15岁入浙江大学,19岁毕业。研究历史十余载。自2007年写作《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以来,他成为国内最受读者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逐客令第二章  郑国营救路线图第三章  神龙出世第四章  久违的韩非第五章  最高武官第六章  初度出使第七章  三城记第八章  小巫见大巫第九章  回马枪第十章  再见吕不韦第十一章  韩非入秦第十二章  韩非之死第十三章  统一之战第十四章  帝国的初夜第十五章  嬴政三十四年第十六章  焚书坑儒辩第十七章  赢政的恐惧第十八章  死亡之旅第十九章  沙丘之变第二十章  大清洗第二十一章  天下大乱第二十二章  步步进逼第二十三章  李斯的倒塌第二十四章  黄犬之叹后记

作者简介

公元237年,赢政十年。在此之前,李斯助秦王间六国、削重臣、夺军权、震宗室,中间经历了成蟜自焚、嫪毐被诛、太后被禁、吕不韦被逐等一系列风云变幻的政坛巨震……李斯将少年赢政一步步推向权力之颠,他自己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决定性人物!就在李斯意气风发之际,一场可怕的政治风暴突然来临,几乎将他数年泣血奋斗化为乌有,然李斯凭天授雄才,力挽狂澜于即倒,不仅扭转了个人命运,也让大秦帝国从此走向了一条伟大而灿烂的统一之路——扫六合、震四宇,大秦铁蹄以气吞万里如虎之势,碾碎六国,统一四海,历时两百多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在实现了毕生梦想之后,李斯的命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流血的仕途·终结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0条)

  •       这两本《流血的仕途》作为煮酒论史类读物的佳作,吾以为实在值得一看,尤其值得初等历史迷和青少年读者欣赏。有人说这书写的太“水”(大致是指责此书使用了太多后世的作品和英文),臣不以之然,毕竟煮酒类的小说,要的就是一种神气上的洒脱和下笔有神的快感,这样才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本书在这方面恰恰做的淋漓尽致!  现在,我拿起这本下册随便翻了几下,立刻就找到了一段引用了《浮士德》里的话,接着又发现了一段韩非与李斯用《暴风雨》和《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来对话的场景,这样的错位引用在本书中确实不少,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水”?说这话的人,你也不免太过正经了吧。  好的历史小说,需要做到有悬念有幻想,有调侃有幽默,而对于《流血的仕途》这种以单人物为主线的小说,又必须做到把人物写得丰满,即便是把他写的如神如妖一般,只要好看,读者也会欣然接受。可以说,以上这几点,本书全做到了,而且,除却其他历史小说惯有的如同身临其境的细节描写外,本书最大的特色与优势就是幽默,它写的有意思,才能勾得我不停的仔细的去看,舍不得撇下每一个字,不像我看《明朝那些事》或是《明朝出了个张居正》那种方法,精彩段落的我就看,不精彩的瞟一眼就完。  本书不仅幽默,而且,相当幽默——记得在我当初看这本书并且借给朋友看的那一段时间内,我们时不时都会以本书中的内容来开玩笑,现在想起来,印象最深也最有意思的是那句“自宫还是自刎,这是一个问题”。  说到这幽默的重要性,我又想起了我实验一时做过的一个研究性学习——《2006教授风》,那真的是一个文不对题的精品。在那里,我就人们为什么对于国学,或者说,对于传统的历史学,突然有了很大的兴趣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那是因为那些教授学者们利用人们渴望了解些历史知识的心理,以一种清新幽默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历史通俗易懂,更易于接受。现在所风靡的煮酒读史类小说同样如此,大量的此类书籍的成功告诉我们,历史本可以写得幽默,写得好看,本可以成为人们愿意并且期盼着欣赏的题材。如果历史都能这么讲,这么写,而我们也能这么学,那该多好!  接着,让我们再回到《流血的仕途》这本书上。我的题目是“如果这是秦史”,但我知道,这本历史小说它肯定成为不了秦史,因为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情节、太多的对话,都是作者完全假想出来的,它的史实参考性远逊于《明朝那些事》等书。但我又在题目后面加了三个点,因为我真的希望它能成为史实,作者为我们刻画的这个李斯已经是那么的丰满,那么的出色,如果他紧紧活在纸上,也太令人失望、伤感了。我真的愿意相信作者对李斯的那一翻翻描写,我真的愿意相信焚书坑儒真的是作者描绘的那样,我真的愿意相信历史上的嬴政、韩非、吕不韦等人就像书中那样各自都近乎完美,我真的愿意相信这就是秦史!  最后,希望此类佳作能越来越多,也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一些同仁对于此类作品的兴趣。
  •     昨天读完了《流血的仕途》不错的一本书,几乎也是一口气读完,有点小文言的书读完了,还有点小自满,哈哈,说明语文老师曾经费劲巴列塞入我脑子中的那点古典文学,还没有完全相忘于江湖~~~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讲述了李斯与大秦帝国的故事,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虽然我对他的看法如何丝毫不会对谁产生影响,又自作多一把,我对李斯的印象源于好小的时候香港的电视剧《秦始皇》,这部电视剧似乎早已封存于记忆深处,但只有两个印象会是不是的像触角般的冒出来,一是李斯的粮仓老鼠的理论,另一个是荆轲易水一别的决绝和秦庭上的惨烈,对李斯的扮演者早没了丝毫印象,但刘松仁演的荆轲确牢牢的刻入脑海至今提起荆轲只有这张脸浮现出来~~~看完这部书,发现电视剧里的剧情总是似乎和历史相去甚远,虽然无论是谁看历史,都无非是管中窥豹,没有人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这不单单是因为我们没有亲历那个遥远的时空,既便是深处于其中,一个立体的历史进程试问何人又能丝毫不爽的把这些记录下来呢,除非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始终有一部DV不停的跟拍,这种可怕想法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再退一步,既便是每个人都有完整的DV记录,不同的人看了,也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一个人眼中一个历史~~~我喜欢这本书,觉得这似乎是真实的秦帝国,不是因为作者的书无可挑剔,也不是因为他说的就完全正确,而是他说的这一切我愿意相信而已~~~就像辩论抑或者律师,他们说的也许都不是真理,但是就是有人说的让别人更加愿意接受,从而影响别人的判断而已~~~我愿意相信李斯才华横溢、聪明绝伦,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而不显得其他的诸侯过于愚蠢,毕竟这些先人都是我们的老祖宗,把自己的祖宗想的聪明点对我们绝没有什么坏处~~~我愿意相信李斯没有因为嫉妒韩非而加害于他,只是无可奈何服从王命而已,因为只有这样品德的人,才能在仕途上走的更稳,更长久,让后人想起来才会觉得高山仰止~~~我愿意相信李斯提出的焚书没有对文化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而将焚书之过归于项羽到似乎更能让人接受一些,毕竟项羽纵然力大无穷兮,又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佳话,但是一把火焚烧阿房宫的行为,无易于败家子的行径,所以多个焚书的罪名于情于理也都不为过罢~~~希望没有落井下石之感我也愿意相信,坑儒仅仅是坑术士,这帮可恶的术士,误国不浅,作者说的好:秦始皇用前半生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人间的神,用后半生的时间让自己称为天上的神,想来如果不是他们让始皇帝动了的成仙的念头,这么一个睿智的皇帝,怎么会让赵高有后面的种种恶性,难道这也许明明之中的定数~~~我还愿意相信,李斯是因为老年的患得患失,被赵高牵制,而晚节不保,最终亲手葬送了他和始皇帝辛苦经营的一片伟业,并对蒙恬下了黑手,因为“老糊涂”是他犯下如此大错的最好借口,而且为了这三个字,他付出了如此沉重的大家,腰斩于市,一家老小均身首异处~~~真是流血的仕途,不禁感慨,能臣需遇明主,否则任你有再大的才能都无法施展,反而树大招风,惹人猜忌;又不禁感慨,一朝君子一朝臣,如果能死在信任你的君主之前,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幸福,比如李斯,又比如和珅不都是吃了比宠爱自己的皇上活得长的亏了~~~
  •     读罢曹三公子这部书,最觉一个情节颇有意思:李斯欲为一桩可大可小的外客间谍案——郑国案翻案。他的方法很简单很淳朴:查法典,找有利条款。秦法浩瀚,一找数日,结果对这位主持开挖郑国渠的工程师,愣是有利条款一条没有,而遗漏的罪名倒是颇寻得几条。而后,李斯棋行险招,以判决偏轻为名义,要求重审。曾经办此案的政敌,宗室相国昌平君碍于法制,无法阻挠。李斯乘此机会,终在重审中打动秦王,推翻原判,成功翻案。此案例中三个细节值得关注:一、 李斯从寻找法律条文下手此时,他的身份是嬴政最为倚重的助手、外客集团新领袖、新晋的执掌全国刑狱的廷尉。他的资源为胸藏韬略之谋,口有雄辩之才,上承大王为之庇护,下聚死士为之驱使,内结同党为之策应。李斯本是搞阴谋搞颠覆的行家里手,相信多数人认为这个案件对于他来说并不难。捞人方法有很多,甚至现在吃法律饭的律师都能帮你指点几条不那么合法的路子。可是,这位第一强国的政法委书记仿佛化身一名见习律师,认真钻研条文,坚决拿起法律武器捍卫他的当事人的利益。虽然只有这样堂堂正正胜利才能实现在与宗室集团斗争中的收益最大化。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李斯所能选择的其他武器确实不多。说到此,“法”在秦国的崇高地位,已表露无疑。法是秦的治国之纲,强国之源。商鞅变法,为秦的强盛和法家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韩非子承袭前人管仲、慎到、申不害、李悝、商鞅的理论和实践,综合“势”(权力与威势)、 “术”(政治权术)、 “法”(法律与规章制度),写下《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法治思想。秦王政读后,大加赞赏,推崇备至,仰慕已极。《韩非子》一书在秦国、秦王朝是最高治国纲领。如今谈起,和《道德经》成为西汉初年治国纲领一样令人感慨良多。这两部奇书竟也有过和《论语》、《孟子》一般的神圣地位,天子喻令中、群臣互掐时,也会高喊一句“韩子云”、“老子曰”。(P.S.而历史往往矫枉过正,秦尚法,讲求“以法为教,厉行赏罚”;汉即全盘捐弃,尚道,讲求“治国如烹小鲜”。经多年不知其所的无为状态后,西汉政府才将国计修正为儒家思想,而其中吸收了大量的法家思想。再观两千年后的清末民初,面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国人又议全盘抛弃儒家思想,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也是令今人觉得颇为偏激痛惜。)二、 宗室面对重审要求只能遵从法律本来郑国一案作为打压外客集团的天赐良机,已被相国昌平君办成铁案,判其腰斩、其族徙西川。宗室自然对外客的任何反击潜在机会严防死守。对于李斯,别说有利条款,连遗漏的不利条款,也仅是在浩如烟海的秦法中寻得几条。但这已令他高兴,因为他发起的重审请求(要求重判郑国五马分尸、族其三族)是宗室无法拒绝的。甚至具体操作此案的、属宗室集团的咸阳市市长都要为之承担一定的责任。这里再看秦的法制,有一颇为可贵之处:无论你身居何职,也阻碍不了司法介入,甚至逃脱不了法律问责。强调 “法”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用韩非的话说,“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用西方的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用现在的话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历代多有责难秦之苛法者。“与其说其中有些人反对法本身,倒不如说是反对秦更有效地、坚决地推行了法,以及受害者既包括没有特权的多数人,也包括了享有特权的少数人。”(书中原话)相较“法治”,士大夫鼓吹“礼治”、“德治”。“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士大夫”与“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当然前者更对士大夫的胃口。三、 法律仍依赖君主这则官司最后还是嬴政做的决断。他认为郑国犯法在前,属实;为秦国谋取利益在后,也属实。为了让郑国为秦国的封建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发光发热,就法外开恩,赦免了他的间谍罪。此时丞相昌平君的观点“此渠虽有大用,但贸然赦免郑国,则毁法乱制,动摇国本”也令人深思。现在可以引出关于“法”的一点小探讨。1、 以法治国不等于依法治国以法治国,法律只是为政者手中的一件工具。作为先秦法家的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是有其进步性的。它明确了,“法律”已经替代了“礼制”、“道德”成为为政者的首要工具、主要工具甚至是唯一工具。这个工具有其精确的使用方法,无论传到谁手中,大体的操作都是相同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人在决策、裁决时的偶然性、随意性。但其缺点是,现在“以”法治国,不保证我不可以“以”其他的花样治国。主导权不在法,而在人。人是凌驾于法。这样的法是脆弱的,可以随时弃之如敝屣。正如杜预注《左传》:“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依法治国,简而言之,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同样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一个“依”字,体现了人依从、依赖于法。这是一个进步。2、 谁来依法治国改革开放后,提出“依法治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都是提高法治水平的进步。而我在这里不禁在咬文嚼字一番。“依法治国”,“动宾”为治国,皆有;“状语”为“依法”,也有;主语呢?省略了。这句话的关键就在一个“治”字。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总有一个“治”,总有一个“治”与“被治”。联想起主席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但一个“对”字背后的主语,就将谁是主谁是从说的明明白白。查到的解释,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而我国法律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理论上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那么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人民群众依照自己意志制定的规则管教自己。这样,法律仍是一个客体,没有达到“全民契约”的高度。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法律再提升一次,作为主语呢?把人民的意志直接作为主语。我们制定的法律,我们社会公民签订的契约是规范整个社会的主体。或者摒弃“治”的提法,我们就是这个社会的入伙人,不存在谁来“治”谁,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全民契约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看是好看,我的确一口气读完的,但是这一口气有半个月那么长,简直精疲力竭。作者实在学识渊博,信马由缰,扯得离题万里又浑然一体,他最为人称道这个特点雷了我很多次。总体感受是读完很不满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李斯上升期就跟开了金手指一样未卜先知趋利避害,大牛都死光了就他没事;到老年又昏招频出自掘坟墓,不是胡亥赵高杀他,简直是自杀。读完疑问甚多,皆无解,作者只管抒情去了。ps,真心没读出什么官场厚黑学来,那个时候的人好像死起来特别容易,动辄伏尸百万流血漂杵,无分贵贱,跟秋天的麦子似的一茬茬地死。
  •     有才,无厘头了些。荀子的儒家一落地,学生都成法家,是老师之过吗?一代名相,一念懦弱和私心,最终还是逃不过赵高的奸计,被腰斩和灭三族,也葬送了帝国。莫测的命运,是否唯有建立和坚守信仰才是人抗击命运,站立的唯一路径?
  •     李斯按作者描述的性格,在沙丘就显得很矛盾
  •     细节细腻
  •     作者文笔很好,风趣幽默,就是闲话太多
  •     别人家的厕所只有这本可读…感觉上下两本的干货顶多凑半本,扯废话也算是种能力的话此人可谓修为深厚
  •     作者文笔很合我胃口,很有意思的历史小说
  •     有些略显牵强
  •     读到最后斩李斯时,不禁流泪
  •     【看看李斯先生的成与败,学习】
  •     冥冥地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网络时代的历史,但毕竟是一部好书。
  •     作者認爲李斯沒有害死韓非的行爲和意圖,責在秦王
  •     玩政治的没一个好东西啊
  •     吕不韦之死这段异常感性,仿佛随笔散文般天马行空,恍惚间乱花渐欲迷人眼,又似乎意在点醒后来者,正如李丽芬的歌词所唱,“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沙丘政变中作者对司马迁的吐槽亦是深以为然,而李斯的一念之差竟彻底改变了中国史,想来怎叫人不扼腕叹息。
  •     男人的情怀
  •     太赶
  •     好书推荐
  •     life is short。求名利,得到过名利,而人终有一死。
  •     韩非知韩必败而求一死,人性这东西,贵在不言,什么他贪财他贪色,说多了,其实都是错。知音都是落魄的时候交来的,意中人都是兜里没钱的时候看上的,当这些人都死了,世上再也没有爱你的人的时候,便是你功成名就,不可一世之时,也是到那个时候,需是你独自一人空酌杯了。没什么文艺,就想唏嘘点别的什么,荣耀或罪罚具是君王一念一生,看似现世报来的快其实都是自己造的孽种的果?但是倘若没有李斯来做这件事,必然会有王斯,钱斯来辅佐始皇帝,结果又有何差?秦行法度而终废灭,是否是因为他关心的是帝王,关心如何如何“政权”只考虑排他造成亲民爱人的假象,但实际所为却令人齿寒?万民之上的尊荣,如何撒手?如何为你一人之用?可真真为何需容你一人只用却未明也,臣者,敢为天下人所驱驰,而非帝一人之器物也,从这点上,确实李斯之谬在忠者非也
  •     挺失望。
  •     见识了曹三公子的实力,博古通今,佩服佩服
  •     作者功力深厚,博闻强识,读来如同亲临,可惜秦王死后的历史,不知是因为史料有限还是怎的,说服力明显不够,结局太过仓促
  •     这是一本通俗历史小说,故事本身的架构大多人都大概了解,让人惊喜的是作者对于书中人物内心情感经历的虚构表达,有理有据,让人直呼过瘾。
  •     图书馆借的书,感觉一般
  •     作为网络小说还是不错地,就是废话太多,三十万字就能说明白的东西愣是写出了五十万字,作者也是蛮拼的。
  •     法是套索、术是诈力、势是幻觉
  •     秦帝国入门
  •     还是当做戏说看看,有些做不得真
  •     废话多 大段引用原文 胡乱引用。。。。简直搞笑 ....烂出了风格 烂出了水平
  •     好看是好看,有些描写看得人生厌,扣1星。14/08/27
  •     哎。。
  •     补记,2010年迷恋秦汉史
  •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而逐狡兔,岂可得乎!”
  •     11韩非入秦 12韩非之死
  •     挺好
  •     就是满分给你看
  •     秦始皇抽出肋骨做出了李斯。
  •     十几代人辛辛苦苦创立的帝国,短短几年就分崩离析。宦官误国!
  •     后半本还没看,不过很期待,好想知道李斯后来的命运。
  •     逼自己写书评
  •     李斯啊,不知道说啥好了
  •     同1
  •     平庸有罪,历史选择了李斯,李斯也造就了历史。
  •     看来所谓历史小说大概不适合我,脑补什么的我自己来就好了,并且这种中英文混杂西方现代概念乱入的论坛风格不太能接受。最后,这本给李斯洗地的书,洗得还不错。
  •     看完的一瞬间很不能自拔~李斯死的一瞬间和李瞻说的话我差点哭出来~最后一句话~
  •     文笔好。
  •     厕鼠仓鼠之辩,谏逐客书,废封建立郡县,焚书坑术士,怕被车裂立胡亥,腰斩灭三族
  •     万幸能读过如此好书。
  •     大段文言引用几个意思?
  •     推荐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